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474章

汉道天下-第474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忠没好气的说道:“若是机会,你怎么不去?”
  “谁说我不去?”王粲脱口而出。“将来天子西行,兰台肯定是要随行的嘛。我忝为令史,自然要随天子左右,见识一下西域的万里风光。子统,你有没有兴趣同行?”
  宋良看了一眼宋忠,撇撇嘴。“父母在,不远游。我没你那么豪迈,还要留在家里侍奉双亲。等你立了功,封了侯,别忘了给我报个喜讯。”
  王粲哈哈大笑,拱拱手,与宋忠道别。
  马车再次起程,宋忠沉默了片刻,问宋良道:“子统,你也想随天子西行吗?”
  宋良一边赶车,一边说道:“阿翁放心,我不去。”
  宋忠叹了一口气。“你们这些后生啊,只知道功业诱人,却不知道万里征伐有多辛苦。再说了,虽说君子三不朽,立功居其一。可是你看看南阳那么多封君,有几个真能不朽的?与其冒锋镝,卧冰雪,万里之外建功业,不如著书立说,立德立言,一样可不以朽嘛。”
  宋良根本没心思听,一边敷衍着,一边扬起马鞭,鞭花甩得啪啪作响。
  宋忠见状,无奈地闭上了嘴巴。
  他知道宋良听不进去。
  受天子的影响,如今南阳的风气甚是浮躁,年轻人都喜欢高谈阔论,以建功立业为尚,肯沉下心来研究学问的越来越少。
  这让他非常担心。
  想到王粲说的聚会,他觉得有必要好好准备一下,届时在会上发言,倡议年轻人重新将心思放在学问上,不要整天想着万里之外的事。
  回到郡学,宋忠下了车,心事重重地往里走。
  走过前院时,他看到几个身影,却也没在意,继续前行。新年将至,各地来上计的官员很多。公务之余,很多人都会选择来郡学看一看,尤其是前院墙壁上的这些画像。宋忠见得多了,也没心思去关注。
  “宋子?”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宋忠的思绪。
  宋忠抬头一看,顿时面色大变,抬腿就想跑,却被来人一把揪住袖子。
  “哈哈,老贼,看见我就想跑。”袁术大笑,伸手过来,勾住宋忠的脖子,半拖半拽,将他拉到画像前。“快说,为什么这些画像中没有老子?”
  宋忠一边挣扎,一边瞪了袁术一眼。“你也配?”
  “我怎么不配?”袁术同样瞪起了眼睛。“当初那婢生子要拥立刘虞为帝,若不是我极力反对,你们荆州人就成了附逆,首级都挂在宛市了。”
  “呸呸呸!”宋忠觉得晦气,接连呸了几口。
  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会遇到这蠢物,哪壶不开提哪壶。
  大过年的杀人是值得夸耀的事么?
  “行了,省点力气。本来就没几颗牙了,再掉几颗,多可惜啊。”袁术松开了宋忠,笑眯眯地转了两圈。“你看,我一到宛城就来看你,是不是很够意思?听说你这几年混得不错,居然成宋子啦。”
  宋忠没心情和袁术闲扯,开门见山的问道:“你到宛城来作甚?”
  “洛阳图卷绘完了,我来交差。”袁术笑道:“你这什么态度,不欢迎我?”
  “洛阳图卷绘完了?这么快?”
  “还行吧。碍事的死了,进度自然快。”
  宋忠眉头紧皱。“这么说,洛阳要开始重修了?”
  “这不是我能做主的事,要看朝廷怎么安排。不过,我估计就算重修也不会大兴土木。”
  “你怎么知道?”
  “看看长安就知道了。”
  宋忠想了想,觉得袁术说得有理。天子虽说没有定都长安,却在长安住了一段时间,也只是修了太学、讲武堂而已,并没有对皇宫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出意外的话,洛阳大概率也是如此。
  在节俭这方面,天子的确无可指摘,即使是和上古圣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就算不修宫室,太学总是要修的吧?”
  袁术嘿嘿一笑。“怎么,你在南阳郡学呆腻了,想到太学做个祭酒?”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方向选择
  宋忠皱了皱眉,没和袁术多说。
  他的确想更进一步,到太学做个祭酒,但这些话和袁术说了也没用,只会被他调侃。
  “你刚到宛城?”
  “嗯,刚进城不到半个时辰。”
  “那你知道很多人今天被迫西行么?”宋忠哼了一声。“其中就包括你的从子袁谭兄弟。”
  袁术一愣。“今天就走?”
  “已经走了,我刚才就是去送宗世林的……”
  话音未落,袁术已经转身冲了出去。宋忠张着嘴巴,看着袁术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半晌才摇了摇头。
  “这悍鬼,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是这么不成器。”
  袁术出了郡学,跳上马,带着随从快马加鞭,出了西门,追上袁谭、袁买。
  看到袁术追来,袁谭又惊又喜,忍不住落了泪。
  这次流放西域,他就没想过还有回来的可能。临别之前,他最想见的人就是袁术。袁夫人说,她已经给袁术送了信,但袁术能不能赶来,她也说不准。
  人已经在路上,袁术还是赶到了,他的心愿也算是圆满了。
  叔侄二人执手相看泪眼,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良久,袁谭抹抹眼泪。“连累了阿衡,实在惭愧。”
  “唉,有什么连累的,都是一家人。”袁术挥挥手,示意袁谭别说了。
  对这件事,他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给袁衡写了信,询问其中原委,还没收到回信。
  不过好处却是明显的,这次他来宛城,路上有不少人对他的态度都不错,至少比他上一次来南阳客气得多。
  至少在舆论看来,袁衡应该是起了一些作用的,只是他不清楚罢了。
  “身体撑得住吗?”袁术拍了拍袁谭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
  “还行。”袁谭苦笑道:“这四年辛苦没白费。”
  袁术瞅了他一眼,想笑又没笑出来。他当然知道袁谭这四年辛苦是为了什么,只是没想到最后会用在这上面。从这里一路走到西域,没有一副好身体还真是不行。
  他转头看了一眼袁买,咂了咂嘴。“谁负责押送?我认识吗?”
  “叔父但请宽心。”袁谭低声说道:“天子安排了高柔沿途押送,没有为难的意思。”
  袁术眉毛一挑,随即会意。他拍拍袁谭的肩膀。“去了西域,别让荀家那小子看扁了。你和显奕一东一西,看谁能走得更远,将来我会在族谱上写下你们的名字。”
  “喏。”袁谭心情好了许多,与袁术拱手告别。
  袁术站在路边,看着袁谭等人渐渐远处,若有所思。
  良久之后,他一声叹息。“形势大于人,选对方向很重要啊。”
  ——
  回到城中,袁术直接去了御营。
  刘协正在讲武堂与魏翱、于吉等人讨论火药的试验方案。
  火药的成份并不复杂,比例也是清楚的,但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试验,从中总结规律,找出最优的配比和加工技术。
  对他来说,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远比结果更重要。
  他最大的贡献,只是改变了研究的方向,将如何避免爆炸变成了如何才能爆炸得更猛,将长生的仙药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当然,炸药不仅仅是杀人利器,也能用于矿山开采。
  这一点,已经在他的计划之内。
  工业化是一整套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几项技术。
  听说袁术请见,刘协有些意外。
  他并没有召袁术来南阳,袁术也不是郡县官员,不存在上计的任务,跑到南阳来干什么?
  是来为袁谭求情,还是来为袁衡喊冤?
  刘协思索了一阵,没有立刻召见袁术,让他在外面等着。
  魏翱讲完了最近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火药为什么能在密封的容器内燃烧?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已经得出一个结论,火药有极强的燃烧能力,本质上与其他东西燃烧没有区别,只是更猛烈一些罢了。
  可是他们不能理解的事,为什么其他的东西不能在密封的容器内燃烧,而火药却可以?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
  听到魏翱这个问题,刘协差点笑出声来,内心的喜悦丝毫不逊色于第一次听到火药的消息。
  不愧是能写出《周易参同契》的奇才,这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根本。
  科学革命的曙光很快就要随着炸药的一声巨响出现了。
  二十一纪世的第三个十年之初有一种新的理论,认为所谓的科学革命可以细分为两个学科的革命。一是物理学,以伽利略、牛顿的力学为代表。一是化学,以拉瓦锡的燃烧理论为代表。
  这两个学科的出现,都与火药密不可分。
  力学的出现最开始是为了解决火炮的射击精度问题。而燃烧理论的出现则是为了解决火药自身的性能瓶颈。
  这些都是最现实的问题。
  是现实的需要催生了现代科学,而不是什么从天而降的苹果。
  如今,他创造了这个需要,也就完成了为科学的催生。
  眼前的魏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他,魏翱只会成为一个炼丹的道士,不会成为真正的化学家。
  当然,伽利略、牛顿本质上也是炼金术士,然后才是科学家。
  “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臣等以为,凡物欲燃,不仅要有可燃之木,引燃之火,还要气。这气可能和人吐纳时所纳之生气相类,而是人所吐之气相反……”
  魏翱侃侃而谈,与讨论火药威力时的勉强无奈截然不同。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发现。
  经过试验,他发现火药爆炸后的残气与口中吐出来的气,以及普通木材燃烧后生成的气类似,都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因此,可以推论,在组成火药的三种物质中,必然包含着能让木炭燃烧的生气。
  考虑以木炭经过闷烧,就算有气也被烧没了,他猜测这种气就在硫磺或者硝石之中。他打算对这两种东西进行分别试验,看看能有什么结果。
  刘协很感慨。
  这就是学者与工匠的区别。
  工匠只问结果,不问原因。他们注重经验的积累,却不去探究背后的原理。学者则不然,比起具体的结果,他们更想了解背后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道。
  魏翱作为一个既有实操经验,又有理论追求的炼丹术士,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只是他追求的方向错了而已。
  炼丹是不会有结果的,炼火药可以。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自知之明
  等魏翱说完试验的计划,刘协没有对计划本身说什么,反倒建议魏翱做好个人防护。
  化学试验与物理试验不同,谁也不知道会弄出什么新东西,有没有毒,而火药的杀伤力又是显而易见的。万一出师未捷身先死,将这个堪比拉瓦锡的天才化学家直接炸死了,岂不太亏了。
  因此,建议一套安全规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刻不容缓。
  刘协还建议,要加强计量的精准。
  要想发现深层次的原理,就要对实验精益求精,大而化之是不行的。
  魏翱等人虽然不明白刘协这些建议的用意,但天子关心他们的个人安危,还是让他们有些感动,一一应了。
  谈了半天,刘协又嘱咐了虞翻几句,这才起身告辞。
  袁术在讲武堂门外站了很久,看着眼前不起眼的牌匾,以及进进出出的人,有点郁闷。
  讲武堂的人不让他进,哪怕他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不仅不让他进,还将他赶得远远的,一直警惕地盯着他,防止他突然暴起,强闯讲武堂。袁术本来没这心思,被他们这么一搞,还真起了意。
  只是一看那两名卫士手中的长矛,他还是放弃了。
  虽说政归三公,但天子一直抓着兵权不放,讲武堂更像是眼珠子一样,不由任何人惹指。真在这儿闹出风波来,难保天子不会震怒,直接废了他。
  看到天子从里面走出来,袁术连忙打起精神,抢步上前行礼。
  刘协瞅瞅袁术,也没多说,示意他跟着,继续和身边的甄宓讨论问题。
  甄宓是后宫中对技术最感兴趣的贵人,而且她一直有个心愿,要造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摘取封侯的悬赏。
  这个悬赏已经公布了好几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但是还没有人成功。
  直到最近炼钢工艺得到了改进,钢材的性能有所提升,甄宓才找到了新的思路。她打算用钢代替木材,建一座钢桥。
  刘协对这个方案很支持,经常带着她出入讲武堂,旁听与力学有关的相关会议。
  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山之作,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提及的两门新科学指的就是新材料学代表的静力学和以炮弹飞行为代表的动力学。前者正是甄宓现在需要的学问。
  可惜的是甄宓精明却不聪明,在学问上没什么突出的地方。让她自己研究是不可能的,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回到御营,甄宓带着收获离开了,刘协这才正式召见袁术。
  端茶倒水的是新入宫的贵人桥氏姊妹。
  袁术恭恭敬敬的行完礼,抬头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他知道桥蕤的这一对孪生女儿好看,却不知道她们这么好看。几年不见,她们由含苞待放的少女长成了真正的国色,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恍然失神。
  对袁术的失态,大桥还好一些,小桥却有些不悦,哼了一声,拧身走了。
  袁术有些尴尬,臊得面红耳赤。
  “有时候朕难免怀疑,你那三个儿女是不是你的血脉。”刘协看在眼里,半开玩笑地说道:“这禀性可是一点也不像。”
  “他们都像他们的母亲。”袁术顺势说道:“不过也继承了臣的一些坏毛病。犬子耀继承了臣的懒,小女衡继承了臣的笨。只有长女权略微好一些。”
  “你倒有自知之明。”
  “臣年近半百,已过不惑之年,别无所长,只剩下自知之明了。”袁术说着,双手奉上洛阳图卷。“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两年辛苦,今日功成,特来向陛下汇报。”
  大桥将图卷接了过来,转身递给刘协。
  刘协展开,摊在案上,细细观看。
  不得不说,这洛阳图卷绘制得还是很精美的,甚至比刘表主持的第一卷还要略胜一筹。
  由此可见,刘表就没起什么积极作用,一直是个障碍。
  “见到袁谭了吗?”
  “见了。”袁术老老实实地说道:“臣在郡学听祭酒宋忠提起,便赶去见了一面。”
  刘协没有再说什么,掩上图卷。“洛阳图卷绘毕,你有什么规划?”
  袁术愣了一下,茫然地看着刘协。
  刘协又道:“是从政,还是从军,又或者经商?”
  袁术恍然,随即说道:“臣愚钝,唯陛下之命是从。”
  刘协无声一笑,这悍鬼还真是乖巧啊。
  不过一时半会的,还真找不到适合他的岗位。他擅长破坏,不擅长建设。如今天下太平,他好像只能赋闲了。
  “你先在宛城休息几日,待朕与三公商议之后,再做安排。”
  “唯。”袁术躬身行礼,再拜而退。
  “这人一把年纪了,还是纨绔本色。”小桥撅着嘴,嘀咕道。
  大桥及时制止。“妹妹,慎言。”
  刘协笑而不语。
  袁术的无礼,他看得清楚。但他却不觉得袁术能有什么想法。袁术看似纨绔,其实最知轻重,看菜下碟本就是他的天性,打不过就加入更是他生存之道。
  就连他的坦率都有可能是故意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没有城府。
  但他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给袁术反噬的机会。
  让桥氏姊妹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