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442章

汉道天下-第442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眯纳豢臁
  “我就是一待罪之人,能有什么好说的。”他甩了甩袖子,回头继续自己的话题。
  王粲碰了个软钉子,也有些无趣,摸摸鼻子,嘿嘿一笑。“恭嗣,你来开个头,让我看看你这几个月的收获如何,也让秦兄知道我等今日聚会之要旨。”
  年轻人含笑点头。“那我就抛砖引玉了。”
  众人纷纷入座,洗耳恭听。
  年轻人姓刘名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与兄长刘望之一起在郡学,师从宋忠。天子巡狩南阳,推行教化,原本只在郡学里研究学问的学子们也走出讲堂,深入乡亭,调查各县乡亭办学的情况,并统计应该入学的孩子,为来年建学做准备。
  刘廙兄弟去的是本县安众。
  南阳富庶,安众的条件在南阳也是居于前列,刘廙一直觉得安众的学校很多,需要补充的有限,这是一趟轻松的差事。
  可是等他们直正深入乡里才知道,安众的教化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想读书而不能读书人的很多。要想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至少要新建十余所学校才行。
  “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安众现有一万三千七百余户,近六万口。其中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有五千八百余人。按五百人一校,也需要十二所学校。三百人一校,则近二十所。但整个安众只有一个县学,两个私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刘廙将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即使已经过去了几天,他对本县教化缺失的情况还是耿耿于怀,大有触目惊心之感,更对自己之前的熟视无睹感到惭愧。
  秦宓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由得想起与天子见面的经历。
  天子曾问他,你教过几人读书?
  他当时回答生性疏懒,未曾教授,惹得天子大为不快。当时他还觉得天子强人所难,是欲加之罪,现在看到刘廙的自责,他忽然觉得不安起来。
  生性疏懒四个字,的确不足以解释自己的不作为。
  既然以士自居,要求天子为尧舜,自己又怎么能满足于坐而论道?
  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别人去做,是强人所难。
  那自己明明能做到的事却不做,反而指手划脚地指责别人,又算什么?
  换成我是天子,也会对这种人嗤之以鼻吧。
  刘廙说完,又有人起身,解说这一次的行程。
  一人接着一个,一县接着一县。
  南阳不愧是大郡,四五十万户,近两百万口,适合读书而没有读书的人超过二十万人,是现在的郡学、县学无法承担的责任。要想实现天子希望的教化,需要新建近千所学校。
  有了学校,还要有教师。就算一个学校只配一个教师,也需要千人,远超南阳郡学现有的生员数量。
  也许是说,要想达到天子的目标,不仅南阳郡学必须全员出动,还要招募更多的读书人充任教师。
  这里面当然有想以此入仕的,但不可否认,更多的人未必能入仕,做教师,挣一份俸禄养活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比仰食于人强。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吕布归来
  吕布来得比刘协想象的更快。
  腊月十五,吕布就到了宛城。和吕小环见面,确认了情况属实之后,他第一时间求见。
  听说吕布来了,刘协愣了半晌。
  就算他人在美稷,接到诏书后又马不停蹄的赶来,这速度也有些惊人。
  除非他不在美稷,而在内郡。
  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见面之后,刘协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哪儿接的诏书?
  吕布又黑又瘦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陛下,臣在受降城收到小女的消息,请示了曹都护后,就赶往河曲,等待诏书。接到诏书后,臣日夜兼程,不敢有一刻停留。”
  刘协随即又问。“你女儿用什么传消息,竟比诏书还快?”
  “燕隼。”
  刘协立刻想起了吕小环的燕隼。
  他知道吕小环有一只燕隼。实际上凉州人玩隼的很多,他在凉州时,就看到不少人以燕隼为宠物,或者用来打猎。
  燕隼看似体型不大,和鸽子差不多,却是猛禽。
  但他不知道燕隼还能传递消息。
  他一直在寻找能够传递消息的工具。如果知道燕隼有这能力,肯定会让人进行尝试。
  刘协本能地多问了几句。
  结果让他很失望。
  燕隼的确能长途飞行,而且速度极快,但用来送信不太行,最主要的用途还是打猎。吕小环得到这只燕隼很久了,这也是第一次尝试送信。
  原因也很简单,燕隼不怎么听话,很难训。而且这鸟生于并凉,一旦放飞,只会往北飞。
  这次能完成送信的任务,也是因为抓到它的地方就是在受降城附近。如果他在别的地方,比如在草原上游击,这只燕隼也不可能完成任务。
  刘协听了,多少有些失望。
  刚刚看到一点希望之光,又被掐灭了。
  吕布见状,问了一句。“陛下是想找传递消息的新办法吗?”
  “是啊,马太慢了,就算是全程六百里加急,要把消息送到西域,一来一回也要近两个月。万一有事,根本来不及反应。”
  吕布沉吟片刻。“我听黄猗说,他正在训练一种鸽子,或许能用来传递消息,比燕隼更佳。只是用于西域,恐怕还是有些问题。西北鹰隼之类的猛禽太多,鸽子怕是飞不出玉门,就被吃了。”
  “黄猗在训练鸽子?”
  “是的,据说效果还不错。”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没有再问。
  黄猗还真是惊喜不断。之前想出了用星座来定位的办法,让狼骑在草原上行军有了导航手段。如今又训练鸽子传递消息,成功的可能性还不小。
  如果没有把握,他不至于和吕布说。
  具体怎么回事,回头派人去了解一下。
  刘协随即问起了北疆的情况。
  吕布一一道来。
  曹操到北疆之后,以步卒守城,骑兵游击,狼骑则主要承担深入大漠打探消息,并对不安分的部落进行定点打击。
  这两年来,成绩斐然。
  草原上的胡虏继主力被重创后,又接连遭到狼骑的袭击,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可能。就算他们想报复,集结大军犯边,也不是曹操的对手,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
  进退两难之下,有的部落选择了投降,有的部落选择了西逃。
  对普通牧民来说,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熬过五年,他们就可以入籍大汉,成为大汉的子民,还有机会迁到更富庶的内郡定居。
  可是对于那些部落首领而言,西逃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入籍之后,他们就不再是拥部数千的大帅了,与普通人无异,最多做个小官而已。率部西迁,他们还能拥有自己的实力,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这中间肯定有分歧,甚至有意见不合,一怒之下拔刀互砍的,他们见得太多了,吕布基至没有说的兴趣。
  对刘协最关心的北疆蛮夷南下的问题,吕布做了重点解答。
  在游击大漠南北的时候,他除了从俘虏口中了解情况之外,还派了一些斥候深入漠北了解情况。总体而言,的确有一些蛮夷从北方迁来,但数量不多,威胁也不大。
  就目前来看,突破狼骑阻击的可能性不大,更不可能威胁到长城以南。
  倒是听说大漠东部的扶余人最近动作不小,正在集结部众兵力,有可能会与幽燕都护府发生摩擦。
  刘协一边听,一边看着地图。
  就他的印象而言,燕然都护府的辖区以北是蒙古高原,再往北是西伯利亚高原。在土豆这种作物还没有传入亚洲之前,想在西伯利亚高原生存下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际上,即使是对匈奴人来说,西伯利亚高原之南的北海就是他们活动范围的最北边。再往北,是没有足够养活一定人口的资源的。就算有部落,只要人口稍微增多,就不得不南下。
  有人说,匈奴人、鲜卑人就是这么来的。
  西伯利亚的得名就和鲜卑有关,也就是鲜卑利亚。
  就眼前的形势来看,在击溃了鲜卑人之后,由西伯利亚直接南下,冲击大汉北疆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是时候将重心西移,屏护河西以及西域了。
  “现在能够在草原上进行长途行军吗?”
  “可以。”吕布应声答道:“如果只是狼骑,我们可以急行军,就食于敌,一个月就能赶到监氏城。如果是步骑协同,速度会慢得多,可能需要整个夏天才行。”
  “如果步卒也配备战马,以游牧的方式行军呢?”
  “那也快不起来,放牧需要时间的。”
  刘协打量了吕布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他听懂了吕布的意思。
  吕布根本不想和曹操一起行军,他就想自己带着骑兵去西域。
  吕布是出于什么心理,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如果没有步卒,只有骑兵,就算到了西域,想取得真正的胜利也很难。
  骑兵当然很重要,但步卒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想征服西域,直到地中海,没有一支强悍的步卒大军是不行的。
  而且必须是以汉人为主的步卒大军,由羌胡组成的步卒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
  能和罗马人一较高下,并战而胜之的步卒方阵,只有汉军主力。
  无论如何,他都要安排至少一万汉军步卒去西域,然后才能拉开西征的序幕。
  吕布虽勇,毕竟不是方面之将。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阳之富
  刘协留吕布吃了一顿晚饭,接着又聊了将近一个时辰,了解了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让吕布去休息。
  临别之前,刘协又问了一个问题。
  你夫人又生了吗?
  刚刚还谈笑风生的吕布顿时哑了,憋了半天才道:“臣一直在外征战,没时间。”
  刘协一看就明白了。
  吕布不是没时间,是没时间陪魏夫人。他天天在草原上游荡,种子到处撒,好不逍遥。等回到塞内,早已弹尽粮绝,哪里还生得出娃。
  “你准备将这温侯传给谁?”刘协问道:“传给一个你自己都未必记得的野种?”
  吕布尴尬地搓着手。“陛下身为至尊,岂能出轻佻之言。臣知道了,知道了。”
  “你夫人也来了?”
  “来了,这么大的事,岂能缺席。”
  “那你就在行在待一段时间,生了娃再走。”刘协瞅了吕布一眼。“顺便让太医给你诊诊脉,看你还行不行。”
  “臣……”吕布眼睛一瞪,随即又意识到眼前的少年是天子,不能放肆,连忙闭上嘴巴,连连拱手求饶。“陛下,臣留在行在,狼骑怎么办?”
  “暂时让魏续代领。”
  吕布愣了片刻,梗着的脖子彻底耷拉了下来。
  魏续是魏夫人的兄长,天子这是铁了心,不生娃就不让他走了。
  无奈之下,吕布只得答应。
  除了天子的威严之外,他也的确想要个儿子。温侯这个爵位是他付出那么大代价才换来的,总不能因为没有嗣子而断绝了。只是在草原上太自在,他就算想到这些,也克制不住自己,这才一直耽搁了。
  告别了天子,吕布回到住处。
  吕小环正陪着魏夫人说话。母女俩也有两三年没见了,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见吕布回来了,却神情沮丧,她们都有些意外,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起身。
  “阿翁,怎么了?”
  “没什么。”吕布避开了她们的眼神,怏怏地挥挥手。“天子恩典,让我在行在多留些时日,陪陪你。”
  吕小环不解。“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你……”
  魏夫人却哼了一声。“对你是好事,对他却未必。”
  吕小环立刻明白了,却装作不知。
  刚刚与母亲聊天,她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说。吕布是有劝必听,坚决不改,她也没办法。现在天子要将吕布留下,倒让她正中下怀。
  “既然如此,那我就为你们找一处风景好的宅子,多住些时日。阿翁,你还记得当年出武关,到南阳,与袁术相见的情景么?”
  吕布眉心微蹙,想起了当年的艰辛,又多了几分对夫人的愧疚。
  “当然记得。”
  “那时想留在南阳而不可得,现在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也算是苦尽甘来。自从天子驾巡南阳,南阳可谓是一天一个样。你明天出去转转,就知道有多好了。仔细说起来,这里也有你们的功劳呢。要不是通往西域的商路畅通无阻,南阳那么多织坊织出来的布帛怎么卖得出去。”
  吕布瞅瞅吕小环,见吕小环正冲他眨眼睛,心领神会。
  ——
  建安七年冬,南阳格外热闹。
  一是天子驾巡南阳,天下郡国的上计吏齐聚南阳,带来了四方的消息。
  二是南阳正式推行度田,数以百万的百姓得到了向往以久的土地,生活也看到了希望,热情高涨。而大量织坊、印坊的建立,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机会,手头肉眼可见的宽裕了。
  新年之前,织坊、印坊都提前发放了薪酬,并且根据自身条件,发了一些过年用得上的东西,比如牛肉、羊肉、油、米之类。条件好的,甚至还发了一些上等衣料,一时间引为奇谈。
  百姓手里有了钱,消费立刻水涨船高,宛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更多的外地客商蜂拥而至。
  南阳太守黄射忙得团团转,乐得开了花。
  仅这市税,就比去年翻了好几番,明年想办的事又多了几分成功的可能。
  没有钱,说什么都是空话。
  建学校,聘教师,买书籍文具,哪样不要钱?
  但眼前的繁荣让他明白了,只要百姓支持,万众一心,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学校可以由当地的百姓一起建,书籍文具可以由学生自己置办,只有教师不够这个问题,百姓自己解决不了。
  南阳郡学的学子们倒是很热心,愿意充任教师,哪怕暂时没有薪酬,只要管饭就行。
  尽管如此,人数还是远远不够。
  左右思想之下,黄射决定还是向天子求援。
  大行教化本来就是天子的决定,他肯定早就想好了这些问题。
  黄射拜见了刘协,将自己的来意做了说明。
  刘协也是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需要这么多学校,这么多教师。
  这就意味着海量的财政支出。
  就算如黄射所说,学校由当地自建,不用郡里提供资金,书籍文具也由学生自给,那教师的薪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一个二三百人的学校,至少要配三个教师。按照之前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一个就是一个多亿。就算降低标准到百石,那也要三四千万。
  一个读书人,一年挣一万钱,勉强维持生活,不能再低了。
  进工坊做工也不止这个价。
  黄射也觉得不能太低。太低了,读书人过得太苦,仅靠一腔热血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既然之前是四百石到六百石的标准,现在还是按这个标准执行比较好。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能拿到相当于一县令长的俸禄,还不用办公,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毕竟能继续往上爬的人不多,很多人做一辈子官,也就是个县令、县长。
  这费用的确不低,但南阳郡还是支撑得起的。
  他可以去募捐。
  一个亿看似不少,可是对南阳的大户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钱。
  当年天子建万金堂卖官,一亿也就是一个三公。愿意拿一亿出来换几个月三公,以便将来能在墓碑上刻上“故太尉”、“故司徒”之类的字样的人,还是很多人。
  黄射说得眉飞色舞,刘协却有些尴尬。
  不读书果然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