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4章

汉道天下-第4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上前一步,伸手扶起杨彪。“杨公一门忠烈,朕是信得过的。不过,朕有一件事,想和杨公商量,可能还要委屈杨公一二。”
  “请陛下吩咐。”杨彪朗声道。
  刘协微微颌首,杨彪不愧是老臣,识得轻重。纵使他要求杨彪主动向杨奉示好,为大局考虑,杨彪也不会拒绝。
  但他不能这么干,他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杨彪去做。
  “朕相信杨公的眼光,段煨不反,但张济却难以揣度,随时可能与李傕、郭汜联合,一旦张济阻于陕县,李傕、郭汜由西而来,奈何?”
  杨彪浓眉紧皱,既意外,又无奈。
  天子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局面,只是找不到解决之道。
  “朕想请杨公走一趟,向段煨宣示朝廷的心意,请他对杨奉等人的挑衅保持克制,免得冲突加剧,亲者痛,仇者快。万一张济不臣,有段煨为援,至少不会腹背受敌。”
  杨彪深以为然。“陛下所言甚是,臣愿往。”
  “还有,若贾诩也在段煨营中,请他来见朕。”
  “贾诩?”杨彪愣了一下,狐疑地看着刘协。“陛下,贾诩来了华阴?”
  刘协点点头,却不多作解释。
  按照历史记载,贾诩现在应该离开了李傕,暂居段煨营中。不过段煨多疑,并不能对贾诩推心置腹。贾诩心知肚明,所以一直在寻找下家。只是他选择的余地有限,后来选择张济、张绣也是无奈之举,眼下只能寄寓段煨军中。
  这可是真正的顶级谋士,没有道理不收为己用。
  如果文有贾诩出谋划策,武有杨奉、段煨冲锋陷阵,再加上整顿后的禁军,击败李傕、郭汜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有了一丝实现的可能。
  杨彪本想问天子从何处得到消息,想了想,又放弃了。
  说了几句闲话,杨彪退下,立刻准备去见段煨。
  刘协继续习武。
  过了一会儿,两个虎贲郎,一个羽林郎走了上来,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身材修长,步履矫健。走到刘协面前,躬身一拜。
  “虎贲郎史阿,见过陛下。”
  跟在他身后两人也上前行礼,分别报上姓名,分别是虎贲王昌、羽林郭武。
  刘协眉头微皱。“虎贲、羽林之中能战者就你们几个?”
  史阿等人面面相觑。王越迟疑了一下,上前说道:“护卫天子,自然要精挑细选,邓君谨慎些也是应该的。且虎贲、羽林人数本不多,一时抽调太多,空缺难补,有碍朝廷威仪。”
  看看王越等人的脸色,有点明白了。
  不是虎贲、羽林的确废物多,选不出能用的人,就是邓泉敷衍他,软抵抗。
  “也是,宁缺勿滥。”刘协笑了一声,示意王越安排他们演武,同时派人去请执金吾伏完。
  邓泉阳奉阴违,他就从伏完下手。
  伏完不仅是皇后伏寿的父亲,还是一个纯粹的书生,不仅不好武事,对做官都没什么兴趣。他没有邓泉那么强烈的地盘意识,不会拒绝他的挑选。
  王越让史阿与王昌、郭武分别过招,自己则在一旁为刘协解说。
  不得不说,邓泉虽有敷衍的意思,这几个人却是真正的好手。不仅刀法好,矛戟、弓弩都有相当的水准,尤其是羽林郎郭武,骑术精湛,能左右射,更擅长持矛冲杀,简直是个全才。
  考校过武艺,又问过出身、履历,刘协任命他们为侍郎,常侍左右。
  他考虑着,过几天,等熟悉了之后,再找个机会提拔他们为常侍,或者干脆将曹丕设立的散骑侍郎、散骑常侍提前用起来。
  不过官制的事情比较复杂,还是慎重些为好。
  仔细斟酌了当前的形势后,刘协决定将重点放在刀法和骑术上。
  射箭、矛戟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刀法相对简单些,防身足矣。骑术则有一定的基础,至少策马奔驰没什么大问题,再强化训练一下,挥刀格斗也是能做得到的。
  说干就干,在王越等人的陪同下,刘协正式开始马上皇帝的征战生涯。
  练武的同时,刘协命人将自己的帐篷搬到塬上来。
  高处视野好,防守起来也方便。
  再者,远离百官,就算有什么离经叛道的举动,也不会被人看见。
  邓泉虽然觉得天子多此一举,却也没有阻止。
  作为光禄勋,他也希望天子住得更高些,既能彰显天子的尊贵,也方便他安排防务。
  一转眼,半天过去了。
  期间伏完来了,刘协却没有立刻和他说事,让他在一旁看着他们习武。
  时值初冬,天气渐凉,刘协却出了一身臭汗,手臂更是酸得抬不起来。
  但他心里却多了几分踏实。
  汉代的武艺质朴实用,没那么多花招,每一式都是为了克敌制胜而创,练一招就有一招的收获。王越教得认真,刘协学得更认真,在领悟了技巧后,剩下的就是练习。
  不知道是刘协原本的天资就高,还是穿越带来的福利,他的悟性极好,几乎上王越稍一点拨,他就能明白其中的关窍。
  站在塬上,面对夕阳,远眺关中,刘协壮怀激烈。
  不管最后能不能中兴大汉,至少应该全力一战。
  长刀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第八章 自己的队伍
  伏完站在一旁,看着天子有板有眼的练刀,心情忐忑不安,甚至有些沮丧。
  乱世当用武,天子奋发图强,苦练武艺,他当然是欣慰的。
  可是对他个人来说,这却不是一个好消息。
  读书、解经他在行,舞刀弄剑,甚至带兵作战,他一窍不通。担任执金吾以来,他每天疲于奔命,过得很辛苦。
  如果天子让他跟着一起练武,他只能辞职了。
  只是作为国戚,他该怎么开口,才不会让人耻笑?
  “伏卿。”趁着习武间隙,刘协将伏完招到面前。
  伏完上前行礼,神情怯怯,嘴唇嚅动,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执金吾麾下还有多少执戟(步卒),多少缇骑(骑卒)?”
  伏完想了想,神情尴尬地说道:“时势动荡,朝廷播迁,士伍不全,执戟仅三百余,缇骑更少,不过一百余人。”
  刘协也没心情计较伏完的粗疏,连自己手下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只知道一个模糊的数字。“天下不安,朕有意加强武事,想从执金吾抽调一些精锐步卒,充为近侍。”
  伏完诧异地看着刘协,半晌才反应过来,长出一口气。
  “陛下有志于武事,此乃大汉之幸。不知陛下打算挑选多少,臣这就回去准备。”
  刘协对伏完的态度很满意。“倒不用太多,三五十人足矣。你回去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朕去执金吾营检阅。”
  “唯!”伏完大声应诺,随即又有些诧异。
  选人而已,天子何必亲临?
  不过他没有问,天子愿意去他的营地,他求之不得。
  ——
  吃完午饭,刘协带着王越等人来到执金吾的营地。
  天子亲临,伏完不敢大意,做了充分的准备。
  缇骑、执戟列队等候,一个个精神抖擞。
  缇骑、执戟都是普通卫士,没有秩级。虎贲、羽林却有级别,俸禄比二百石起步。
  如果能被选中,至少收入会有明显增长,更别说随侍天子左右,前途光明。
  刘协命史阿、王昌试执戟,郭武试缇骑。
  来之前,他就交待过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标准,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标准太高了,挑不出几个人。
  标准太低了,挑出来的人虽多,却不能大用,而且会将执金吾营的骨干力量抽空,导致伏完无法履行基本的职责。
  他现在需要人,却不能只指望从执金吾营抽调精锐。
  执金吾营即使满编,也不过七百余人。
  他这是敲山震虎,让其他人看。光禄勋、执金吾以外的卫尉和北军五校才是禁军真正的主力,改造的重点。
  最后,史阿、王昌选出执戟三十九人,郭武挑出缇骑十二人。
  共五十一人。
  刘协带着这五十一人回到塬上,沿途经过卫尉、光禄勋的营地,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得知是这天子亲自从执金吾麾下遴选出的精锐,将充任天子侍从,不少人眼中露出了羡慕的光芒。
  光禄勋麾下的虎贲、羽林更是愤愤不平。
  天子选侍从,首选应该是他们才对,如今却让这些执戟、缇骑抢了先,心里很不舒服。
  有人开始打听,天子这是为哪般,怎么突然到执金吾营选拔步骑,还亲自驾临执金吾营?
  仅仅因为执金吾伏完是皇后之父?
  天子在营里选人,光禄勋邓泉阳奉阴违,只推荐了王越等四人的消息很快就传得满营皆是。之前没太当回事的人现在看到这一幕,心理也不平衡了,七嘴八舌地说邓泉挡了他们的前程。
  风声传到邓泉耳中,邓泉如坐针毡,后背全是冷汗,凉嗖嗖的。
  回到塬上,刘协命人召邓泉来,处理这些新郎官的入职手续。
  邓泉很窘迫,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神情很不自然。
  反应再迟钝,也看得出天子对他的不满。
  刘协也没说什么,只是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非常时期,每个人都要做好战斗的准备,虎贲、羽林是天子亲军,更要加强训练,不能满足于仪仗。
  邓泉唯唯喏喏,躬身退下,随后召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商议对策。
  刘协随即任命王越为总教官,史阿、王昌教步战,郭武教骑战,展开训练。
  他本人也不例外,脱去冠冕朝服,换上甲胄,跟着一起训练。
  天子以身作则,没有人敢掉以轻心,个个士气高涨。虽然只有五十五人,却喊出了上百人的气势,生生压住了周边数千郎官、卫士,甚至连更远处的董承大营都被惊动了,发旗语来询问情况。
  ——
  唐姬坐在帐中,一手拈着针,一手拿着待补的旧衣,侧耳倾听塬上的吼声,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良久,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
  天色刚黑,皇后伏寿就派人来请刘协用膳。
  刘协在御帐前设席,与王越四人席地而坐,一边进食,一边和王越等人闲聊,打听前些日子新丰一战的细节。
  刚刚晋升,成为天子近侍,又与天子共饮,虽然吃的喝的都很简单,还是让王越等人热血上头,非常激动,打开了话匣子。
  刘协虽然亲身经历了那场战斗,毕竟是皇帝,能了解的细节有限。
  王越等人身为虎贲、羽林,了解的信息比他略多一些。
  除了王越话略少些之外,史阿、王昌和郭武说了不少刘协不太了解的事。
  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眼前的时局。
  刘协问他们,你们觉得李傕会追来吗?
  “陛下,臣不知道李傕会不会来,但郭汜必然再来。”王昌很有把握地说道。
  “何以见得?”
  “郭汜上次被击退,并非力有不逮,而是措手不及,这才选择逃走。”王昌胸有成竹地说道:“郭汜与张济关系极好,有张济拦在前面,郭汜收拢溃兵之后,必然与张济联合。他是马贼出身,绝不肯平白吃亏,一定会想办法报复,找回面子。”
  刘协有些意外。
  他一直在考虑李傕会不会来,却没有把郭汜作为重点。
  可是听了王昌的话,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倒果为因了。
  结果是很多偶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出现了他这个变数后,形势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事,历史未必还会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
  他一直在考虑,李傕、郭汜来追是在杨奉等人进攻段煨的前提下,如果杨奉等人不进攻段煨,李傕、郭汜还会不会来?
  现在看来,不管李傕会不会来,也不管杨奉等人是否进攻段煨,郭汜大概率会来。
  有张济这个盟友拦在前面,郭汜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来报复,甚至重新控制朝廷。
  张济支持朝廷迁往陕县,本来也有同样的意图,两人有合作的基础。
  “这是你的看法?”刘协心中不安,脸上却不动声色。
  “臣哪有那样的见识。”王昌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是谒者仆射皇甫郦所言。陛下,恕臣直言,论行军作战,关东人远不如关西人,尤其是凉州人。陛下有志平定天下,不可不用凉州人。”
  刘协深以为然,同时感慨万千。
  连一个虎贲郎都懂的道理,为什么王允就不懂?


第九章 匡扶大汉,从我做起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刘协当即召见了皇甫郦。
  皇甫郦中等身材,面色微黑,虽然穿着文官服饰,动静依礼,不失将门子弟的爽烈。
  皇甫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相信郭汜一定会追来,至于会不会与李傕联手,他不敢断言。
  但可能性无疑是存在的。
  李傕是个记仇的人。杨奉曾是李傕旧部,他背叛了李傕,李傕不可能就这么放过他。
  之前没追,是因为郭汜、杨定、杨奉等人合兵一处,护卫天子东行,实力不弱,李傕孤掌难鸣。现在郭汜翻了脸,双方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李傕不会坐视大好机会溜走。
  如此,李傕、郭汜联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能劝阻李傕的,只有贾诩。”皇甫郦最后说道。
  刘协的脸颊抽了抽,心情很复杂,说不清楚是庆幸还是惋惜。
  “贾诩很可能已经离开了李傕,现在段煨营中。”
  皇甫郦愣了一下,脸色微变,半晌后长叹一声。
  “如此,李傕旦夕可至。”他又掐着手指算了算。“陛下当留意张济动向。李傕、郭汜在明,尚可防备。张济在暗,防不胜防。若是突然出现,对士气挫伤极大。”
  听了皇甫郦的分析,结合自己的两世记忆,刘协深以为然。
  张济心怀鬼胎,不可不防。万一两军交战之时,张济突然出现在战场上,以为他是援军,结果被他背刺,大败几乎是必然。
  刘协想了想。“你去一趟陕县吧。”
  皇甫郦微怔,疑惑地看着刘协。
  “你去陕县传朕口谕,朕不日将巡幸陕县,请张济做好接驾的准备。”
  皇甫郦恍然,躬身领命。
  刘协又道:“朕听说张济从子张绣英武,是难得的勇士,朕想拜他为羽林中郎将。如果他能带上三五十骑士,补充羽林之不足,那就更好了。”
  皇甫郦愕然。“陛下,羽林可是陛下亲近,由张绣掌羽林骑,是不是……”
  刘协打量着皇甫郦,神色凝重。“你觉得张济会让张绣来吗?”
  皇甫郦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他顿了顿,又道:“若是陛下到了陕县,倒是有可能。”
  刘协深以为然,心里有点苦。
  很显然,即使同为凉州人,皇甫郦也不觉得张济可以为朝廷所用。
  他只是另外一个李傕、郭汜罢了。
  不过他不会给张济这个机会,他打算跳出这个包围圈,直接去河东。
  刘协定了定神,又道:“凉州多名将,三明虽逝,来者可待。张绣能来,朕当用之。张绣不能来,朝廷也愿既往不咎,以礼待之。”
  听到刘协提及三明,皇甫郦不禁动容。
  凉州三明之首的皇甫规就是他的祖父。
  他沉吟片刻,慨然道:“陛下圣明,臣明白了,即刻起程,前往陕县。纵使不能拖住张济,臣也一定设法为陛下传递消息,以防不测。”
  刘协郑重其事的向皇甫郦点头致意。
  皇甫郦深深地看了刘协一眼,深施一礼,转身出帐。
  ——
  刘协脱下外衣,伏寿上前接住,却被扑面而来的汗味薰得几乎窒息,下意识地掩住了口鼻。
  刘协看了她一眼,自己将外衣挂在一旁的衣阑上。
  伏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