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报捷的同时,士孙瑞请求天子派人到常山推行度田。
刘协接到战报,随即让田畴带着一些人赶往常山,协助士孙瑞度田。
考虑到诸将进军速度太快,来不及培训能胜任度田的县令长,刘协不得不接受了士孙瑞的建议,将愿意归降,并且支持度田的一些县令长留任,就地推行度田。
与此同时,他要求诸将不要急于推进,在秋收之前完成合围邺城即可。
此外,他又传书司徒府,要求司徒府再选派一些支持朝廷度田的士子或者在职官员赶赴冀州。
没过几天,刘协就收到了司徒府的回复。
杨彪推荐司徒掾杜畿出任常山相,全面负责常山的度田事宜。
杨彪说,杜畿为人精明强悍,政务娴熟,能独当一面。有他一个人在,常山度田就可以搞定。
刘协倒是熟悉杜畿的,也相信杜畿的能力,立刻就批准了。
几乎就在司徒府的文书到达的同时,河内太守董昭推荐了两个人来行在,一个是温县人,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一个是修武人杨俊。
杨俊虽然是边让的弟子,但为人精明干练,有理政之才,能当大任。
司马懿也上书推荐杨俊。
刘协与杨俊见了一面后,也觉得此人可用,但多少有些名士习气,就将他安排在身边,试守魏郡太守,准备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看着一连串的人事任命,邢颙目瞪口呆。
在反复思考后,邢颙再次求见。
求见之前,他写了一篇文章,托刘和呈给刘协,论述了自己这一段时间读报的心得。
总体来说,他还是反对荀攸那种一刀切的度田方法,认为有失公平。度田虽有利于平民,但也不能伤害守法的富民豪民,所以应该采取张昭那样的方法,区别对待。
当然,他对张昭让人主动自证清白的做法也不赞同,觉得这是陷人以罪。相比之下,他更愿意缓缓图之。
刘协看完邢颙的文章后,接见了他,一番长谈,让他去司徒府,由杨彪安排,尽可能挑选一个合适的县,让邢颙一展身手,试试他的缓图之术。
第八百九十二章 旧习难改
阳光灿烂,蝉鸣声声。
邢颙拱手站在路边,回望御营方向,一声叹息。
直到此时此刻,他还像是在梦中一般,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得到了天子的任用,只待司徒府批复,就可以出任一县之令。
前来送行的刘和看在眼里,不禁发笑,却又有些得意。
这一切,都在他和田畴的意料之中。他们相信邢颙会被天子折服,也相信天子会用邢颙,这才不遗余力的推动。
“子昂,是不是很意外?”
邢颙微微颌首,一声苦笑。
意外之处太多,反而让他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天子施政,不循旧制,不求完美,敢于试错,但有一点一直没有变。”刘和微微一声叹息,心中满是感慨。“那是实现王道的决心。子昂,只要你是为实现王道而努力,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大胆去做。”
邢颙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我会尽力去做,不负天子,不负儒门,也不负你与子泰的一番良苦用心。只是不知为何,我这心里总是有些忐忑,担心自己做不好。”
刘和大笑,轻拍邢颙的肩膀。“子泰,勇者惧。你能有所畏惧,正说明你知道了施政不易,不再觉得念几句圣人经训就可以天下大治。但意义也正在于此,如果施政不难,人人可行,又何必你这样的君子去做叫?放心吧,再难,也不会比守住本心更难。”
邢颙深表赞同,拱手与刘和告别。
他正准备登车离开,远处有马蹄声传来,举目一看,几匹快马护着一辆轻车急驰而来。一名骑士率先赶到邢颙马车前,勒住坐骑,大声说道:“邢君,请留步,卑祭酒来为你送行。”
邢颙含笑抚须,他还以为卑湛不会来了呢。
刘和却皱了皱眉头。
一会儿功夫,卑湛的车赶到面前。卑湛就从里面钻了出来,没等站稳就招了招手,让侍者送过来几件礼物。
“听说邢君请见,我就知道邢君当高飞矣,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这几天一直在书坊忙,昨天书稿清样,忙了一个通宵。一大早就听说邢君要走,连忙赶了过来,脸都没来得及洗。”
邢颙一看,卑湛果然是两眼通红,眼圈发黑,额头全是油光,顿时心中感动。
“这是大作出印行了?”
“哪有什么大作。”卑湛哈哈一笑,取出一册薄薄的书来,塞给邢颙。“这是我为冀州儿童编的启蒙读物,带了一册来,邢君路上解解闷。若有不足之处,还请邢君写信给我,下次修订时好改正。”
邢颙连连点头,小心翼翼的收好。“一定拜读,一定拜读。”
卑湛又取过几件礼物,放在邢颙车上。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还望邢君笑纳。我听坊主说,关中与冀州不同,你可能需要在路上买几件夏衣。陈留的织工手艺最好,河东的却最便宜,你酌情挑着买……”
卑湛一边絮絮叨叨的关照,一边介绍礼物。当他取出四锭马蹄金时,邢颙连忙拒绝。
“文休,东西我收下了,钱不能收。我这次是公干,一路上可以在驿舍食宿,用不着钱。”
“哈哈,这不是我送的,这是尊夫人预支的薪水,托我转交而已。”
邢颙大吃一惊。“我……夫人?”
“正是。北军进入常山,冀北已经收复,坊主赶往中山、河间一带,筹划在河间建一个印坊,与尊夫人巧遇。尊夫人愿意加入印坊,协助坊主做事。她担心你在这里开销不足,就预支了一年薪水,托我转交给你。”
邢颙看着那四绽马蹄金,将信将疑。“纵使如此,也不该有这么多吧?”
“这是坊中主事的标准,的确不少,但也没有特殊照顾。”卑湛连盒子一起塞进邢颙怀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你还是带上吧,有备无患。”
邢颙还是不太敢相信,刘和也劝他收下。据他所知,书坊、印坊的主事的确薪水不低,一年四五金不算多。
见刘和也这么说,邢颙这才勉强收下。
他虽然是书生,却也清楚出门的难处,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有了这四锭马蹄金,他就从容多了。
邢颙再次表示感谢,登车远处。
刘和站在路边,目送邢颙的马车消失在官道远处,转身看着卑湛,微微一笑。
“甄坊主什么时候去了河间?”
卑湛眼神一闪。“就在前几天。”
刘和翻身上马,抖了的抖马缰。“我发一封文书到河间,你们甄坊主什么时候入境,见过哪些人,我都可以查得清清楚楚。如果对不上,被人误会故意隐瞒行踪,你知道后果是什么。”
卑湛吓了一跳,连忙拱手说道:“都督,这是何必呢?”
“那你跟我说实话,这四金算怎么回事?你别跟我说是你自己送的。你的薪水虽然丰厚,却拿不出四金的现钱。”
卑湛苦了脸。“不敢有瞒都督,这四金的确是邢子昂夫人预支的薪水。邢子昂到行在之后,坊主就派人去河间,请他的夫人到坊里做事,邢子昂的夫子也的确答应了。”
“既然如此,为何要说坊主去了河间?”
“这不是避嫌么。”卑湛有些沮丧。“也不知是谁,在天子面前进谗言,说坊主公器私用,笼络人心,现在连酒都不能存在尚食了。这乡里乡亲的,互相照顾一下怎么了?要是连这都不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还谈什么亲亲贤贤?”
“不是不能有人情味,是不能太过份。”刘和哼了一声:“亏得你这话没被邢子昂听见,否则少不得要骂你几句见利忘义,是非不分。就你这心思,我真怀疑你编的启蒙书能不能用,会不会误了冀州小儿。”
卑湛脸涨得通红,正要与刘和辩论几句,刘和却不理他,一抖缰绳,轻驰而去。
卑湛气得一跺脚。“这刘公衡,就是对我冀州有成见,处处挑刺。”嘴里说得理直气壮,心里却不禁忐忑,他来回转了两圈,迅速钻回车里。
“回印坊,去见坊主。”
第八百九十三章 见微知著
甄宓正在坊中指挥工人将新印好的书装订、打包,见卑湛匆匆进来,脸色不太好,多少有些意外。
听了卑湛为邢颙送行的经过,尤其是刘和的警告,甄宓也皱了皱眉。
卞夫人让人送回她寄存在尚食的酒,她还以为是卞夫人避嫌。从刘和的表现来看,这恐怕是来自天子的不满。
连刘和都知道,那就是不是秘密了。
甄宓想了想,取了两册新印好的书,出了门。
来到行在,甄宓没有去大营请见,却来到了大营南侧的小河边。据她所知,清晨时,天子常在河边散步走马,除了马贵人与几个散骑、女骑之外,随从不多,比较清静。
果不其然,一到河边,她就被女骑拦住了。
说明身份和来意,甄宓被带到了刘协面前。
刘协歪着头,打量了甄宓两眼。
一段时间没见,甄宓更漂亮了。不仅五官精致,眉眼生动,身材也长高了一截,越发窈窕。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她脸上自信的光芒,以及腰包鼓鼓带来的从容。
“听说印坊最近很忙,你怎么有空来见驾?”
“刚刚印出了一部启蒙教材,特送来请陛下过目。”甄宓说着,恭恭敬敬地送上两册书。
刘协接过,随手翻了翻,又递了一册给马云禄。
书不厚,也就二三十页纸,千来字的篇幅。四个一句,有点像《诗经》,没什么生僻字,说的也是家常事,倒也是朗朗上口。
“我觉得蛮好。云禄,你觉得呢?”
马云禄附和道:“臣也觉得不错,就算是没一点基础,每天读上一遍,半年后也能认全了。这就是那个卑文休编撰的吗?”
“正是。”甄宓含笑道:“文章虽简单,编起来却着实麻烦,改了十几遍,都快将他逼疯了。话虽如此,问题恐怕还是不少,只能先试行一段时间,然后再修改。”
“本来就是如此,哪有一次就能尽善尽美的。”刘协晃了晃手里的书。“你是怕有人诟病,先到我这儿来报个备吧?万一有人指责,你好让我做挡箭的盾牌。”
甄宓掩唇而笑。“陛下英明,臣的一点小心思,一下子就被陛下识破了。”
“你还算是诚实。”刘协笑道:“放心去做吧,有什么批评,我帮你撑腰。”
“有陛下撑腰,臣的胆气就壮了。”甄宓笑得更开心。
“那你是不是也送两壶中山冬酿给我?”
“陛下若是不嫌弃,臣回头就将所有的中山冬酿都送到行在去,一滴也不留。印坊建得小了,这两天被各种材料堆得满满的。臣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还有地方放这些酒。”
“这么大方?”
“倒不是大方,而是没用了。臣之前寄存在尚食,是担心有冀北人来行在时心情不佳,见驾前喝上一口家乡美酒,稍解其思乡之情,才能从容见驾。如今冀北已然收复,再有人来见驾也是喜色溢于言表,不必饮酒了。”
刘协忍不住笑了一声。
他知道甄宓是狡辩,却不得不承认甄宓狡辩得合情合理。好在这件事已经解决了,既然甄宓认错,也就没必要再追究了。
他只是想敲打一下甄宓,让她不要做得太露骨,并不是要打压甄宓。
收复冀州之际,他需要甄宓这个冀州人来主持对冀州的教化,以示朝廷对冀州并无成见,并吸引愿意为朝廷交力的人入朝。
比如卑湛,比如邢颙。
就这两个人而言,甄宓寄存在尚食的中山冬酿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得到了天子的认可,甄宓如释重负,又汇报了一些近况,这才告辞。
看着甄宓走远,马云禄轻声说道:“陛下,难怪唐夫人欣赏她,的确是女中豪杰。既有冀州人的大气,又有女子的精明。”
“只是精明写在脸上。”刘协淡淡地说道,目光盯着倒映垂柳的河水。
马云禄很诧异,妙目微闪。“陛下是说……她城府不足?”
“不仅仅是城府的事。”刘协收回目光,笑道:“她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却有士族身份。她聪明,外貌又出众,能力很强,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成功对她来说过于容易,一旦受挫,她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让你很难相信。”
马云禄眨眨眼睛。“就像袁本初?”
刘协思索片刻,觉得马云禄这个比喻很贴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甄宓的确和袁绍有点像,只能走顺风船,不能打逆风仗。他们的成功来得太容易,一旦失去,心态也最容易崩。
唐夫人慧眼识人,看出甄宓的长处,却没有看到甄宓的短处。
她可能以为所有人都和她一样坚韧。
“她确实很顺。”马云禄有些羡慕地说道:“但她的能力也的确出众。这才用了几个月,冀州印坊就搞得有声有色,毫不逊色于豫州印坊。”
刘协转头看看马云禄。“你这是静极思动了么?”
马云禄微微一笑。“陛下英明,的确有一些。”
“大可不必。虽说禁军暂时没什么作战任务,主要是押阵,你却不能闲着。”
马云禄的眼睛顿时亮了。“那臣该做什么?”
“如果我西征,你应该会跟着吧?”
“如果陛下不嫌弃,臣一定是要跟着的。”
“我之前和蒋干说要十年左右,可是现在看来,也许用不了十年。在西征之前,有些事,你是不是先完成了?要不然西征打下的万里江山,只能交给别人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没什么有关系,你能甘心?”
马云禄恍然大悟,随即脸色泛红,低了头,轻声说道:“这……可不是臣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
刘协沉吟道:“说起来,或许该请太医们诊诊脉了。当初荀贵人随驾,不到一年就有了。伏皇后随驾,也是没多久就久了。进驻长安之后,你们几个却迟迟没有动静,着实不太正常。”
马云禄撇了撇嘴。“才不是呢,当初荀贵人怀孕,可是得陛下专宠。后来伏皇后随驾,也是备受优待,侍寝次数数倍于其他人。如今陛下天天忙于政务,我们一个月才等来一两次侍寝,哪有那么容易受孕。”
刘协一愣。“是这样吗?”
嘴上说着,心里却已经信了三分。这段时间他的确很忙,政务缠身,每天都睡得很迟,颇有点前世996的感觉,对男女之事的确不是很上心。
马云禄撅起了嘴。“臣岂敢欺君。陛下,恕臣冒昧,尚书台还是必要的。就算陛下精力过人,能应付得了这么多政务,后世之君又如何承受?过犹不及,只怕惰政在所难免。”
第八百九十四章 勉为其难
“尚书台啊……”刘协沉吟着,半晌无语。
尚书台是三台之一,本来也没什么特殊,只是被光武帝用来夺外朝之权后,就变得敏感起来。
他为了表示还权三公的诚意,刻意冷落尚书台,连尚书令离职之后都没有补充。又建散骑代替尚书,如今的尚书台早就不复当年威风,是完完全全的小部门。
原本由尚书台承担的秘书作用由分散骑分担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他这个天子直接承担了。
能入选散骑的都是精英,但他们都是储备干部,将来的栋梁,不能单纯地当作秘书用。为了让他们文武兼备,武艺训练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进一步影响了其他工作。
结果就是大臣们放心了,他却累成了狗,连生理欲望都被压抑了。
马云禄重提尚书台,未必是出于朝政、权力这些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