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冀州强行度田,其他州也无法幸免,最终和冀州一样。
因此,坚守邺城,不仅是冀州人应该做的,更是天下士大夫应该做的。面对掠夺民财的暴政,士大夫如果忍气吞声,俯首屈从,还有什么气节可言?
审配虽然一直看不上陈纪、陈群父子,觉得他们就是倚仗陈寔余荫,沽名钓誉,却也不反对他们为自己发声。
他亲自登门拜访,请陈纪撰文,传檄天下。
邺城里虽然没有印坊,但他可以派人抄写几百份,送到各州郡,号召各州郡的大族起来响应。
眼下或许没什么用,但随站战事僵持,朝廷为了供应十几万大军,不得不向山东州郡增加赋税,起来反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陈纪欣然从命,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文章。
审配看过之后,直皱眉头。
陈纪名声很大,学问也不错,但是这文章写得不如陈琳太多了。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夸了陈纪一番,转头让人修改,然后抄写了几百份,送往各地。
他要的只是陈纪的名声。
——
“这老不死的疯了。”袁术将署名陈纪的檄文卷成一团,扔在火中。
火焰一下子舔着纸团,亮了起来。
纸团舒卷着,被火烧黑,变成灰烬,又被火焰蒸腾,飞了起来。
杨弘手慢,没有抓住,有些无奈。
“使君,我还没看完呢。”
“有什么好看的,一堆狗屁不通的废话。”袁术满不在乎的说道:“都这个时候了,他还没睡醒,以为是二三十年前,可以处士横议,言动公卿。这种老朽死了就死了,没什么可惜的。”
杨弘却皱起了眉。“陈元方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就算他老糊涂了,他儿子陈长文也不会这么糊涂,这时候发声支持审配?”
袁术嘿嘿笑了两声,瞅瞅杨弘,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你不懂,这就是陈仲弓(陈寔)成名的手段,也算是家学了。不过时势不同了,陈仲弓以此成名,陈元方却会因此亡族。”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刻舟求剑,赵括用兵,说的就是这些人。他们要是不败,简直没有天理。”
杨弘眉头皱得更紧。
他知道所谓名士大多有些言过其实,但陈寔作为颍川四长之一,一度是天下士人仰慕的对象。如果真如袁术所说,可能因陈纪这一举动亡族的话,未免可惜了。
这世道真的变了吗?
如果连陈寔的子孙都不能全身,其他人岂不是更惨?
这样的太平,真的是我期望的太平吗?
人毕竟不是动物,不是吃饱了喝足了就行。虚其心,实其腹,那是道家的主张,不是我儒门的做法。
“唉!”见杨弘出神,袁术叫了他一声。“鲜于辅做了长水校尉,也算是继承我当年的威名。只是他不回来了,这幽州的人马谁来指挥?”
杨弘一惊,收敛心神,说道:“鲜于辅虽然不回来了,他从弟鲜于银还在。再者,鲜于辅能做长水校尉,也是使君推荐所致。想必幽州人会感激使君,配合一些。我觉得,可以让张勋、纪灵统兵南下,与天子汇合。至于使君,就不必去了吧。”
袁术没好气地瞪了杨弘一眼。“为什么我不能去?”
杨弘苦笑,却不好说得太明白。
不管袁绍有什么不是,袁术做得都太过份了。天子都不杀袁绍,放袁绍返乡,袁术却非要将袁绍的请罪疏刻成碑,最后气得袁绍撞碑而死,这兄弟阋墙的名声算是逃不脱了。
再说了,袁术又不擅作战,去邺城也没用,不如放手让张勋、纪灵等人去打,反倒好些。
天下将定,张勋、纪灵等人年纪也不小了,再不立功就没机会了。
“我知道了,你怪我逼死了婢生子,不够兄友弟恭,对吧?”
杨弘沉默以对。
袁术嘿嘿一笑,一脸不屑地晃了晃脑袋。
“要不怎么说你们这些读书人妇人之仁呢。这婢生子志大才疏也就罢了,居然歹毒到对自己人下手,岂能留他?我本来想,都到了这一步,他自裁也就算了,没想到他居然贪生怕死,血吐了一路,就是不肯死,还厚着脸皮,要回汝阳老家休养。”
袁术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杯用力顿在案上,“啪”的一声碎成几块,瓷片扎破了他的手,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杨弘大惊,连忙叫人来帮袁术包扎。
袁术却若无其事的看着鲜血淋漓的手掌。“腐肉不去,伤口如何能复原?他死了,显思才有机会。而且他死得越惨,显思的负担就越轻。他不肯死,我只好帮他一把。”
杨弘想了想,觉得袁术说的也有些道理,脸色稍缓了些。起身走到袁术面前,掰开袁术的手,查看伤势。
袁术一声叹息。“罪我者,其惟春秋。”
杨弘一愣,瞅了袁术一眼,见袁术一脸得色,气得将袁术的手掌一摔,起身就走。
袁术猝不及防,痛得叫出声来。
“杨文明,你想弑主吗?”
杨弘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八百五十二章 半斤八两
袁术骂了两句,却也没放在心上。命人取酒来,自斟自饮。又摊开冀州地图,研究起了形势。
“冀州这地形真好,难怪冀州人有野心。比起冀州来,豫州就是一块肥肉,谁来都可以咬一口啊。”
袁术一边喝酒,一边感慨地说道:“可惜,这婢生子有眼无珠,不拿下幽并也敢南下,真是自寻死路。”
张勋走了进来,正好听到袁术的自言自语。他上了堂,又看到案上的地图,不禁吃了一惊。
袁术居然看起地图来了?
“使君,要出兵了么?”
袁术点点头,伸手示意张勋入座,自己取酒。“大阅已经结束,士孙瑞带着扩充的北军回到太原,诸事俱备,围攻邺城也就是眼前的事。元功,你有什么想法?”
张勋咂了咂嘴。“我想回关中。”
袁术一愣。“回关中?这时候回关中?”
“是啊,我家的土地被人分了,家中父老衣食无着,我要回去……”
“呸!”张勋还没说完,就被袁术啐了一脸口水,顿时懵了。
袁术意犹未说,又将杯中的酒泼在张勋脸上,然后跳了起来,指着张勋的鼻子大骂。
“你这张元功,平时挺精明的一个人,现在怎么糊涂起来了?你现在回去有鸟用,谁会把你当人看,还你家土地?”
张勋抹着脸上的酒水,神情尴尬而无奈。
他之前就收到了家里的消息,说是关中推行度田,他家的土地被人分了,只剩下一些仅够糊口的。
关中虽然早有三年前就推行度田,却不是所有土地都分了。和河东一样,关中也有一部分依然占据着大量土地的大族,只是数量没那么多而已,张勋也一直没放在心上。
天子进驻关中后,关中度田的节奏骤然加快。
在虎牙都尉夏育因涉嫌阻挠度田而被召回关中后,还敢正面反对度田的人就少了。张勋人在关东,更没人愿意为他家出头,所以他家的土地在第一时间就被分了。
他也知道回去没什么用,但他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啊。
“我知道我为什么混得这么惨了。”袁术突然摆了摆手,意兴阑珊。“都是你们这些人不行啊。连我都看得清的问题,你居然看不懂,真是糊涂之极。我听你们这些人的意见,岂能有好。”
张勋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想听听我的意见吗?”袁术睨了张勋一眼。
张勋无奈地笑着。
我的人生真是失败,居然会被袁术教训,还不能不捏着鼻子假装佩服。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就跟了这么一个主公?
我为什么不去追随袁绍?
念头一起,张勋便打了个寒战。
袁绍还是算了吧,他还不如袁术呢。
“敢请使君指点。”
袁术重新入座,正准备喝酒,才发现杯中酒已经全部倒在张勋脸上。他伸出手,冲着张勋使个眼色。张勋一愣,会过意来,连忙为袁术添酒。
袁术呷了一口酒,满意地叹了一口气。
“我问你,你家的土地有我袁氏多么?”
张勋连忙摇头。
他家哪能和汝南袁氏这样的高门相提并论。
“你看,我都将土地放弃了,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袁术叹了一口气,又道:“你们肯定都以为我袁氏是受婢生子连累,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那是……”张勋眼神疑惑。
他不觉得袁术有那么高的觉悟,愿意主动献田,支持天子新政。想来想去,只有袁绍有叛逆之罪,汝南袁氏被牵连,不得不割肉求生,献地赎罪。
“这世道变了,以后还想靠着兼并土地致富是自寻死路。”袁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土地关系到小民吃饭。小民没饭吃,就要造反。小民造反,天下大乱,还怎么发财?”
他冷哼了一声。“别说发财,连祖坟都给你刨了。”
张勋苦笑。
袁术虽然糊涂,这句话倒是说得在理。黄巾之乱就是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这些年见过的暴虐之事太多了。别说刨祖坟,劫掠陪葬的财物,人相食的事都屡见不鲜。
“那我们该怎么办?就心甘情愿的放弃土地?别人家的土地不好说,我家的土地可都是几代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袁术不屑一顾。
京兆张氏虽然不像汝南袁氏一样四世三公,甚至连累世二千石都够不上,却也绝对不是仅凭省吃俭攒下这些土地。
但他没兴趣反驳,大家五十步笑百步,没意思。
“家有万顷良田,和封侯拜将,哪一个更值钱?”
张勋不假思索,立刻说道:“当然是封侯拜将。富而不贵,终究是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既然如此,为何不抓住这立功的机会,还要回关中去求人?”
张勋苦笑。
他不是不想抓住机会立功,但他跟着袁术,哪有立功的机会?
袁术名义上是幽州牧,可是谁听他的?幽州人根本没把他当人,而他也只对付袁绍时才能得手。
对付审配,袁术没这样的本事。
天子要在冀州强行度田的消息一出,冀州大族就疯了,就连原本有意投降的人都翻了脸。不少人带着钱粮、部曲赶到邺城,支持审配作战。就算没有去邺城,他们也筑起坞堡自守,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
这一路攻击南下,可不是当初偷袭颜良,更不是联合袁谭,偷袭袁绍。
袁术瞥了张勋一眼。
虽然张勋什么也没说,但他明白张勋的意思。
“元功,我准备致仕了。”
“致仕?”张勋一愣,随即喜上心头。
袁术致仕,他就可以转投他人了。
比如士孙瑞。
虽然他和士孙瑞谈不上交情,但毕竟是关中人。如果他能带着一些人马配合士孙瑞作战,士孙瑞没有拒绝他的理由。
论行军作战,士孙瑞可比袁术强太多了。
“那我们……”
“幽州属幽燕都护府节制,自然跟着荀攸作战。”袁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道:“鲜于辅加入北军,鲜于银等人跟着荀攸,不管哪一部立了功,他们都能分到油水。这次南下围攻邺城,不会出工不出力。”
张勋想了想,觉得有理。
他之所以觉得立功无望,一是袁术水平太差,二是袁术名声太臭,幽州人不愿意配合他们。如果能得到鲜于银等人支持,又在荀攸麾下作战,还是有机会的。
“还有,你家那几个小子也不小了,别再胡闹了。能考讲武堂的,去考讲武堂。不能考讲武堂,从军也行。对了,我记得你家那个叫子夫的小闺女长得不错,有没有许配人家?”
张勋心中一紧,却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还没有。”
“天子身边青年才俊极多,你不想找一个好女婿?”
张勋眼前一亮。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八百五十三章 后继有人
家族能否兴旺,有时候重点不在本人能力如何,而在子孙是否争气。
儿子是自家的,成不成才,其实有一定的命数。
但女婿是人家的,选择余地更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在眼前。
袁术还觉得生活有希望,不是因为儿子袁耀,而是因为女婿黄猗。
谁能想到当初看似亏本的联姻最后却成了袁氏最大的倚仗。
当然,袁术能逃过一劫,还有一个更强大的袁氏女婿——杨彪。
袁术深受其益,把这个秘诀告诉了他张勋。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货色,张勋心里很清楚。虽然算不上大奸大恶,却也不是什么年青俊杰。凭他们的本事,能守住家业都难,更进一步基本不可能。
这时候,能不能找一个好女婿就非常重要。
张勋和袁术聊了很久,兴冲冲的走了,去和杨弘商量。
杨弘是弘农杨氏子弟,消息远比他灵通,或许能知道天子身边有哪些年青才俊可供选择。
但杨弘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公路要致仕?”
“啊。”
“可是……他还没到五十啊。”杨弘抚着胡须,莫名的有些感伤。
袁术这不是想致仕,是想避祸,并为他们这些人扫除障碍。
袁术不致仕,他们这些人受君臣名份限制,不能自由行动,只能像阎象为庐江太守一样,等袁术举荐。
如果袁术能力很强,或者汝南袁氏未受重创,背后有强大的靠山,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是汝南袁氏已经败了,袁术能力又有限,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
这次推荐人去洛阳参加大阅,也只能让鲜于辅去。
袁术致仕了,他们就自由了,或许能在这次大战中找到一些立功的机会。
张勋也反应过来,跟着叹了一会儿气。
“你们若是立了功,将来不能忘了他。”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张勋连声说道:“一日为君臣,终生不绝义。”
杨弘点点头,想了想。“你家小闺女识字吧?”
张勋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略知诗书。”
“想让她经常有机会见到天子身边的才俊,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仕。我觉得至少有两个选择:首选女营,其次就是兰台。如果这两个都不行,你不妨让她先到书坊里做一段时间,然后看看能否得到荀贵人的引荐。”
张勋连连点头,拱手称谢。
——
刘协率部东行,先经陈留,后到东郡。
在陈留时,他在任峻的陪同下,巡视了附近的县城。
任峻是河南中牟人,在陈留为官,对他来说非常舒服。当初曹操将他留在这里,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任峻的夫人是曹操的从妹,可以就近照顾家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任峻不仅通晓军事,更擅长屯田。在陈留做太守,比到边疆从军更能发挥优势。
刘协巡视了一圈后,对任峻的政绩非常认可。
陈留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推行度田,但之前大战多次,人口损耗很大,空闲的土地不少,集中屯田很方便。早在曹操控制兖州的时候,夏侯惇就在这里屯田,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任峻在夏侯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控制了大部分的桑田和染料产地,理由也很充足:要重建三服官,为朝廷提供衣物。
陈留襄邑有首屈一指的纺织产业,号称锦绣襄邑,置三服官,专门为宫里提供衣物服饰。
但这只是幌子。
刘协刻意控制后宫规模,甚至取消了宦官的编制,哪里需要专门建三服官来提供衣物。
襄邑的产品只有一小部分进了宫,大部分被任峻卖了。
襄邑的丝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