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51章

汉道天下-第351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风吹了进来,审配打了个寒颤,突然惊醒,连忙叫道:
  “元皓,元皓!”
  田丰已经走到阶下,听到声音,停住了脚步,却没有回来。
  审配连忙起身,披上外衣,推门而出,赶到田丰身后,一把抓住田丰的袖子。
  “元皓,还有机会吗?”
  田丰转头看着审配。“你是说,有没有与你同样想法的人吧?”
  审配点点头。
  “会有。”田丰眼中闪过痛苦之色。“可是败局已定,拖得越久,对我冀州伤害越大。正南,你真要走到那一步吗?”
  审配歪了歪嘴角,松开了田丰。
  “我审配岂是不战而降之人?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让他们看看,冀州多烈士,不是中原那些懦夫可比。”
  田丰张了张嘴,眼神在飘飞的大雪中越发迷茫。
  ——
  建安四年,腊月。
  随着鲜于辅、田豫率领三千幽州突骑赶到洛阳,参与大阅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四千余人。
  一场大雪过后,阳光普照,刘协在马云禄的陪同上,登上了新修复的高台。
  台高十丈,建华盖、大纛。
  诸葛亮、庞统等散骑常侍侍立一旁。
  郭武、赵云、刘和率散骑侍郎近百及甲骑三百,环立台下。
  四百余人,数量虽不及总兵力的百分之一,透露出的凛冽杀气却让无数人动容。
  这些都是经历过血战的精锐,正如台上的天子、贵人。
  校阅总指挥韩遂立马小华盖之下,背对天子。虽然他也是经历过无数血战的名将,可是一想身后的天子,他还是有些后背发紧,不由自主的挺直身躯,生怕被天子看出一点老迈。
  宽大的校场上,五万多将士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着校阅的开始。
  虎贲、羽林居中,五百女骑站在羽林队伍中,身姿挺拔,英气勃勃,丝毫不逊色于一旁的羽林骑士。
  士孙瑞在左,端坐马背上。花白的胡须被风吹乱,儒雅中多了几分随性。身后的步兵营、射声营全副武装,做好了演习的准备。
  在他的身边,依次是徐晃、臧洪、鲜于辅,向两列延展开去。
  刘备在右。经过大半个月的训练,他身后的将士队形更加整齐,神情也更加肃穆。
  刘备昂着头,凝视着将台上的少年天子,心跳有些加速。
  经过多次接触,他对天子的了解越多,越觉得天子高不可攀,是当之无愧的英主。看起来崩溃在即的形势,被他轻轻一拨,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谁能想到,黄巾的主张会在天子手中变成现实,天下大乱也成了度田的契机,光武皇帝没能做成的事,竟然被天子做成了。
  四民皆士,至少能让大汉再辉煌四五百年,直到另一个圣人出现。
  大汉有如此英主,袁绍岂能不一败涂地。
  只可惜当初没有听关羽的,早早向朝廷称臣,否则现在韩遂那个位置也许就是我的。
  在刘备的身边,依次站着娄圭、蒯越,以及从扬州赶来的太史慈。
  段煨、杨奉、董承、杨定四将军各率精锐,列阵四角。
  在校场四周,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不少人为了看得清楚,爬上了城墙和树上,就连远处的洛阳城上都站了不少人。
  筹备时间长,消息也放出去很久,从周边县乡赶来观礼的百姓不少。其中不乏知道十多年前孝灵皇帝校阅的,自然而然的和眼前这些将士进行比较起来。
  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十年前的北军也好,西园八校也好,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衣甲也许更鲜亮,精气神却完全不能和眼前的这些精锐将士相提并论。
  是不是精锐,有时候甚至不用操练,只要看一下身姿、眼神就能区别出来。
  但更大的区别却是虽然眼前这些将士一看就知道是精锐,围观的百姓却不害怕,反而更加心安。
  天子是圣人,能将虎狼一般的西凉人教化成文明之师,让他们协助地方耕种、防汛,山东州郡的将士又怎么可能祸害百姓?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到洛阳,还能看到王师。”人群中,有风尘仆仆的老者如是说,涕泪纵横。
  “人皆云孝灵皇帝荒唐,以今上观之,只怕不然。”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人抚着胡须,若有所思。“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岂能墨守于成规,学步于邯郸。”


第八百四十章 如是我闻
  刘表站在城墙上,不安地耸了耸肩膀。
  他特地换上普通的布衣,与这些身上散发着酸臭的庶民站在一起,就是想亲耳听听他们的心声。
  士孙瑞交待他的文章还没有写。
  他写不出来。他想不出这些目不识丁的庶民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值得天子不惜和天下士大夫为敌,强行度田。
  如果庶民可用,当年黄巾怎么会其兴也勃,也亡也忽?
  天子本该与士大夫共天下,抛弃了士大夫,还有什么王道可言?
  他想不通,也写不出违心之论。就算勉强写出来,也无法瞒过天子的眼睛。
  天子虽然年轻,却是个聪明人,身边又有无数年轻英俊,能轻而易举地看得出他的掩饰和不甘。
  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换上布衣,和儿子刘琦、刘琮来到城墙上。
  他原本还有些担心。就算换上布衣,他们父子也不像普通读书人,很容易被人识破。等上了城墙,才意识到他想多了。
  城墙上不仅有穿短袄的百姓,也有穿长袍的读书人。
  从言谈举止来看,他们也不像是刚刚读书的年轻人——刘表知道,韩遂为了收买人心,在河南郡内推行教化,建了一些学堂,收了一些庶民子弟入学——而是治学多年的士子。
  他甚至从几个人的口音中听出了襄阳口音,可能曾经寄寓荆州。
  看到这些读书人夸赞天子的新政,刘表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在荆州兴学,培养出来的士子却站在了他不能理解的一边。
  一旁的刘琮忽然捅了捅刘表,兴奋地说道:“阿翁,女骑。”
  刘表从遐想中惊醒,瞪了刘琮一眼。校场上五万多人,你就盯着几百女骑?真没出息。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为女骑而激动的不仅是刘琮,还有很多人。
  城墙上的人不由自主的向前挤,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刘表身材高大,也清楚城墙离校场有多远,站在哪儿都没区别。他向远处看去,却只看到一群模糊的身影,知道是那是一队骑兵,却分不清是男是女。
  “马贵人,那是马贵人。”一个年轻女子兴奋的尖叫道。
  “马贵人就马贵人,有什么好兴奋的。”一旁有个中年男子不满地说道:“终究不过是一些女子。”
  他戴着进贤冠,穿着长衫,面皮白净,一边说着,一边用手绢掩住口鼻,嫌弃地看着年轻女子。
  “你懂个屁,酸丁!”年轻女子没好气的斥责道:“马贵人虽是女子,却凭军功封侯。你倒是须眉丈夫,这辈子能封侯吗?”
  中年男子涨红了脸,憋了半天,吐出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拂袖而去。
  “且——”年轻女子拉长了声音,以示不屑。
  刘表听得直皱眉,刚要说话,刘琮却两眼放光的说道:“阿翁,你听她的口音,会不会是凉州人?”
  刘表不解。“是不是凉州人,与你何干?”
  “我想娶个凉州女子。”刘琮扭着脖子,寻找那个年轻女子的位置。“他们都说凉州女子不仅高大壮实,而且有不少都读过书,比中原女子更能当家……”
  刘表听得来火,抬手一巴掌,拍在刘琮后脑上。刘琮说得正兴奋,被这一巴掌拍得差点摔倒,顿时大怒,转头四顾。
  “谁他么背后偷袭,有种站出来单挑!”
  刘琦连忙扯了他一下。刘琮回头一看,见刘表满脸怒气,这才知道偷袭他的是刘表,连忙闭上嘴巴。
  人群中忽然高呼起来。
  “万岁——”
  刘表转头一看,见女骑正在变幻阵型,在校场上演示骑射、突击等战术。她们以五十人为一组,冲过准备好的草人阵,弓射、长矛突击、战刀劈砍,行云流水,阵型流畅如龙。
  即使刘表眼花,看不太清楚,也知道骑兵在如此快速的突击中保持阵型完整不是易事。他想起了刘琦说过的话,悄悄问了一句。
  “伯玉,你觉得这些女骑比起刘玄德的亲卫骑如何?”
  刘琦正看得认真,头也不回的说道:“不相上下。”
  刘表吸了口冷气。
  他虽然没去过刘备的大营,但他知道刘备麾下的亲卫骑绝非等闲之辈。那些骑士大多出自幽州,有汉人,也有胡人,而且征战多年,百战余生,是刘备麾下最精锐的力量。
  一群女子,能有这样的战力,着实令人意外。
  如果女骑都有这样的战斗力,那羽林骑和北军骑兵又当如何?
  散骑和甲骑呢?
  还有吕布指挥的狼骑。
  刘表越想越心惊。
  仅就骑兵而言,天子手中的力量已经没有对手了,难怪鲜卑人、匈奴人都被他杀得落花流水。
  城墙上的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情绪越来越高涨。
  刘表目力不佳,看不太清楚,只能由刘琦在一旁解说。女骑演练只是开胃菜,引起大家的兴趣,真正的演习是从各地赶来的步骑开始的。
  最先上阵的雁门太守臧洪。
  臧洪亲自披甲执戟,指挥三千步骑演练了步骑对抗。
  虽然只是演示,不是实战,但臧洪还是拿出了真本事。刘琦为刘表解说的时候,声音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
  “步兵以弓弩迎敌,他们伏于盾牌,一动不动。阿翁,这是当初麹义破公孙瓒的战法吧?这些步卒真是勇敢……”
  刘表心中一动。
  他知道麹义去了荀攸处,成了荀攸麾下的大将。臧洪与荀攸关系密切,荀攸让麹义来训练雁门兵也情有可原。
  当然,这里面有荀攸让臧洪在大阅上露脸,以示山东人也能为将的可能。
  不得不说,臧洪不愧是将门之子,没有辜负荀攸的期望。据说他麾下的步骑的确堪称精锐,实力不在士孙瑞所领的北军之下。渡河之后,他一路急行军到平乐观,用时比士孙瑞还短。
  一想起士孙瑞的急行军,刘表的大腿还是麻的。
  比士孙瑞的北军还精锐,刘表想不出是什么模样。
  他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厚着脸皮,请求随驾,站在高台上观看演习的。
  除了看各部的精采表现之外,他更想看看蒯越的狼狈。
  蒯越的部下是什么水平,他还是清楚的。就算蒯越到达平乐观之后加强了训练,也提高不到哪儿去,弄不好会有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马中垫底。
  如果还有不如他的,也许只有代表扬州来的豫章太守太史慈了。
  太史慈带来的是两千丹阳兵。


第八百四十一章 共荐太史慈
  太史慈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
  他带来的两千丹阳兵人数不够多,衣甲也不够鲜亮。没有骑兵,步卒也大多黑瘦,既不威武,也称不上雄壮。
  严格来说,他的战术演练也不错,进步有序,攻守转换流畅自如。可惜对手太强劲了。他有的,别人都有。他没有的,别人还有。
  就连他那一手绝妙的箭术都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光芒。
  善射的人很多,赵云、黄忠的射艺都不逊色于他。
  他很沮丧,熟悉他的刘备、关羽也为他感到惋惜。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演习,他是表现最差的那一个。蒯越指挥的荆州兵的能力和他差不多,但蒯越有钱,荆州的军容整齐,看起来更威武。
  其实看到女骑的表现之后,他就有了心理准备。
  如果连女骑的实力都这么强,其他各部就算逊色一些,也不会弱到哪儿去。亏得作为州郡兵,他的出场次序靠前。要是等各部演习之后再上场,他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勇气行动。
  演习结束之后,他就坐在马背上,站在阵前,观看其他各部依次演习,下意识地的分析长短得失,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对手,又该如何应付。
  虽然结果很伤自尊——除非是在他熟悉的山地作战,否则全无取胜的机会——但他还是看得很认真。
  这是大汉中兴以来,朝廷掌握的武力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值得一看。
  抛开可能垫底的尴尬不谈,太史慈觉得受益匪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他看出的东西远比普通人多。
  给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将士们的积极性不同。
  不仅是禁军,抚军大将军韩遂、徐州牧刘备的部下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衣甲、武器,甚至不是队列或者战术动作,而是他们全力以赴的态度。
  他们不像是在演习,更像是在战斗,眼中是与对手不死不休的决绝。
  这不是训练能训练得出来的。
  太史慈不熟悉韩遂,但他熟悉刘备。
  这不是他印象中的刘备能有的水平,却能解释为什么刘备能够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守住彭城。
  如果他的部下有一半是这样的精锐,别说袁绍有十万大军,就算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攻破彭城。
  除非袁绍的那十万大军也是如此骁勇善战。
  或许原因是……度田?
  能够让这么多将士不惜生死的,只有土地了。
  说来也巧,这次表现最差的几部人马恰好都是没有推行度田的荆州、扬州,豫州干脆就没派人来。表现最好的则是事实上已经推行度田的凉州,其次就是河东、关中所在的司隶。
  恍惚之间,太史慈明白了一点什么。
  ——
  大阅很成功。
  百姓看得很过瘾,刘协也很满意。
  虽说水平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参与大阅的诸将战斗意志还是很旺盛的,都拿出了应有的水平。
  就连不可能加入禁军的刘备、蒯越比之刚到时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他们这段时间真的花了心思训练。
  大阅结束之后的庆功宴上,刘协正式宣布,现在的北军五校将进行增兵扩建,除了兵力将增加到四万以上外,还将从各地挑选优秀的将担任校尉、假校尉及长史等官职。
  除去现有的步兵营、射声营,总共需要各级将领近二十人。
  挑选的办法由推荐和考核并举,也可以自荐。
  原则上不限于参加大阅的将领,但在场的诸位显然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不妨踊跃报名。
  话音未落,席上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不少人交头接耳,更多的人则将目光转向了北军中候士孙瑞。
  除了北军八校依然由北军中候指挥之外,不少人都听说了,不出意外的话,士孙瑞将是下一任太尉的人选。这次进攻冀州就是士孙瑞立功的机会。
  很显然,士孙瑞的态度有相当的份量。
  感受到众人热烈的目光,士孙瑞有些尴尬。
  他知道这些人为什么看他,但他更清楚,谁能入选八校,最后还要由天子来决定,他的影响力其实非常有限。
  如果不自量力强出头,结果很可能就像是对臧洪的任命一样。
  他反对,但天子坚持,最后还是要听天子的。
  韩遂的心情不太好。
  在这样的场合,他的官职明明比士孙瑞高,却被众人无视了。
  太史慈的心情也不太好。
  他来得最晚,与在座的人也几乎没什么瓜葛,能推荐他的只有刘备。但刘备显然还有更想推荐的人:关羽。
  他似乎只有毛遂自荐了。
  就在太史慈考虑要不要搏一搏时,刘备起身离席,拱手道:“陛下,臣备冒昧,想举荐一个人才。”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目光投向刘备,看他要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