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35章

汉道天下-第33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郃奉命殿后。
  张郃没有单纯的殿后,他派出大量斥候,逼近孙策、刘备的大营侦察,一副随时准备发起进攻的姿态。
  双方交战多时,孙策、刘备多次吃过张郃率领的骑兵苦头,不敢有丝毫大意,第一时间加强防备。等他们反应过来,袁熙的主力已经进入平原国,撤过黄河。
  孙策首先收到消息,勃然大怒,想率部追击,却被刘备阻止了。
  刘备做过平原相,了解平原的地形。如今是冬季,大河断流,没有天险可言,最适合骑兵奔驰。张郃又骁勇善战,没有足够的骑兵与之对战,草率追击,只会陷于被动。
  孙策骑兵数量有限,倒也不敢轻举妄动,便接受了刘备的建议。
  袁熙突然撤退,刘备、孙策摸不清底细,不敢轻易追击,更不敢随便进入冀州作战。刘备退回徐州,逐一收复失地。孙策则返回北海,正式接管北海国的政务、军事,同时派人进入冀州打探消息。
  很快,他们收到了长安来的诏书。
  天子要求他们集结大军,储备粮草,准备进入冀州作战。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形势的变化超出想象,一场大决战即将到来。
  ——
  诸城。
  陈登环抱着手臂,在城墙上慢慢踱着步,眼神忧郁。
  朔风劲吹。虽然穿着厚厚的皮裘,他依然觉得寒气入骨。一想到将来还要去辽东作战,他心里就有些担心。
  冰天雪地之中,如何作战?
  虽然心里一直有疑问,但他却没有说出口。因为他清楚,辽东再冷,也不如塞北,不如休屠泽。
  既然天子能做到,就连颍川人荀攸、广陵人臧洪能做到,他也应该能做到。战功不是那么好立的,否则人人都可以封侯了。
  诸葛瑾快步走上城墙,看了一眼,追上陈登。
  “将军,这大冷的天,还来巡视?”
  陈登停住脚步,伸手在城垛上轻轻拍了拍。“诸城再冷,还能比辽东冷?”
  诸葛瑾哑然失笑,随即附和道:“将军未雨绸缪,令人钦佩。”
  陈登苦笑。“子瑜,你我之间,就不用说这些溢美之词了。哪来什么未雨绸缪,我只是越来越看不懂朝廷的心思了。请你来,就是和你探讨一番,希望你能为我解惑。”
  诸葛瑾会心一笑。
  知道陈登邀他在城墙上见面,他就知道陈登的用意了。这大冷的天,除了当值的士卒,没人会闲得到城墙上闲逛。在这里说话,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陈登这么重视他的意见,自然是因为他的弟弟诸葛亮在天子身边,而且倍受天子信任。
  只是陈登并不清楚,诸葛亮是个极端谨慎的人,绝不会在家书中透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
  这一点,他之前就暗示过陈登,陈登也表示理解,后来就没问过相关的问题。
  现在,陈登这么做说明他是真的慌了,迫切的想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
  能让陈登这么慌的原因只有一个,天子拒绝了审配的条件,选择亲征,用武力平定冀州。
  身为陈登的亲信,诸葛瑾知道陈登与审配之间的联络,也清楚审配的用意。只可惜,审配想错了,没有人可以改变天子度田的决心。
  汝颍人不能,深受天子器重的杨彪也不能。
  “将军不必多虑。天子亲征冀州,未必会牵连徐州。”诸葛瑾淡淡地说道:“天子少年,血气方刚,审正南用这种方式的确不太合适。冀州人太刚烈了,行事多少有些鲁莽。”
  陈登吁了一口,幽幽说道:“若能如此,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治国当以德,春风化雨,恩泽万物,急不得。”
  “将军所言甚是。这次审配也是自取其咎,怨不得别人。”诸葛瑾转头看向远处,淡淡一笑。“他不仅想以汝颍人为质,还想拖着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不仅是痴心妄想,更是其心可诛。这种人,留着也是祸害。”
  陈登微怔,转头看了诸葛瑾片刻,欲言又止。
  诸葛瑾为人谦和,很少说这种重话。如今却对审配如此痛恨,让他大感意外。
  不过仔细想想,他又能理解诸葛瑾的心情。
  审配的确有拉着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一起与朝廷对抗的企图。他将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邺城,再存储足够的粮食,一心一意守城。天子要想攻下邺城,就只能重兵围困,每天消耗的钱粮非常惊人。
  山东初定,又未曾度田,这些钱粮从哪儿来?自然是兖豫青徐四州。一旦百姓缴纳的租赋不够,朝廷要么是强行增赋,要么是向大族借贷。
  不管是哪种方式,兖豫青徐四州士大夫都必然受到影响。
  至于是逼得天子让步,取消度田,还是被迫起兵,与朝廷兵戎相见,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然会以某种形势呼应审配,最后甚至可能要为审配求情。
  这是一次赌博,孤注一掷的豪赌。
  赌注就是邺城内几百个汝颍人的性命,以及审配本人的生死。
  这很审配。
  陈登听父亲说过审配其人,相信审配干得出来这种事。但他不得不考虑,他将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即使不考虑下邳陈氏与审配的私谊,作为徐州知名的大族,他也要考虑下邳陈氏是否要响应审配,又如何响应审配。
  天子亲征,手握精锐十余万,会不会平定冀州只是幌子,强行推进度田才是真正的目标?
  在韩遂防秋汛、太学论度田的交相冲击下,度田有利的观念已经不可避免的流传开来。虽然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但随着天子的到来,扩散的速度必然如洪水一般势不可挡。
  一旦兖豫青徐四州的庶民知道了真相,他们会不会像关中、河东的庶民一样,成为朝廷的支持者?
  一阵微风吹来,陈登裹紧了皮裘,心生寒意。


第八百零二章 机会难得
  诸葛瑾与陈登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下城去了。
  城上风大,吹得脸疼,而且他和陈登也没什么可说的。
  阳都诸葛氏虽说也是大族,毕竟不能和下邳陈氏不能比。在弟弟诸葛亮受到天子重视,前途无量的时候,也没必要因为度田而自毁前程。
  家里那几百亩地一年的产出不到三千石,就算接受度田,损失也就是一半而已。如果能因此换来一个守相,利大于弊。
  千亩良田易得,二千石高官难求。
  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接受陈登的邀请,做了陈登的幕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怀疑陈登最终可能走上与朝廷为敌的路。真要是如此的话,他必在牵连之列。
  回到住处,诸葛瑾意外地发现三弟诸葛均在座,正由妻子张氏陪着说话。
  诸葛瑾又惊又喜。“世平,你什么时候来的?”
  张氏笑容满面,引着诸葛瑾来到内室,指着几个箱子,喜不自胜的说道:“夫君,你看,这都是三弟带来的东西。有荆州的布、关中的笔墨,还有几件塞外的羊裘。有了这些羊裘,你晚上读书就不怕冷了。”
  张氏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箱子,取出一件羊裘,披上诸葛瑾身上。
  羊裘很柔软,毛很顺滑,手感极佳。尤其是贴着脸的羊毛,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这是哪来的?”
  “二兄送的。”诸葛均跟了进来。“如今塞外平定,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送到关中,肉奶可食,皮毛可衣,又便宜又暖和。”
  诸葛瑾扭头看看诸葛均。“你二兄还说什么了?”
  “二兄还说,朝廷将平冀州,需要大量的人才为郡县官吏。如果大兄有意,不妨做些准备。”
  诸葛瑾一惊。“朝廷准备更换冀州郡县官吏?”
  诸葛均点点头,转身从箱子里取出几部书。“这是朝廷这几个月的邸报合订本,按照不同的议题分类。二兄说,你把这些文章都看一遍,便知该如何做了。”
  诸葛瑾面色变了变,接过书,随手翻了一下。
  如今睢阳书坊也有翻印邸报,但是滞后比较严重,传到琅琊的也不全。
  “这么说,朝廷对度田已有定论?”
  “朝廷还没有做最终的结论,但结果已经大致清楚。各地贤良文学反对度田的理由几乎都无法自圆其说,现在只能坚持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激起民变之类,没有人能直接反对。”
  诸葛瑾点点头,心中明白。
  朝廷可以在别的州郡缓行度田,但是在冀州却没有这个想法。天子亲征,决意用武力平定冀州,就是为了强行度田做准备。
  而大量选择郡县官吏,自然也是为了将来度田。
  实际上,这也是为了表明态度,朝廷没有和审配谈判的想法。
  只是如此一来,不仅审配只能顽抗到底,冀州大族也会因为切身利益而放弃犹豫,坚决地和审配站在一起,决一死战。
  “天子很自信啊。”诸葛瑾说道。
  “的确如此。”诸葛均说道:“所以二兄让我来,就是希望大兄当机立断,以免错过这最后的机会。”
  诸葛瑾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诸葛亮派诸葛均带着这么多礼物来,就没有掩人耳目的意思,恐怕不仅是为了提醒他,更是为了提醒徐州人。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拜访,探听消息。
  以诸葛亮的性格,这应该是秉承了天子的授意,至少是默许。
  “还有一件事。”诸葛均说道:“伏皇后难产,虽然保住了性命,皇子却夭折了。不过天子承诺说,若伏皇后五年之内不能受孕,天子将从伏氏再挑一个女子入宫。”
  诸葛瑾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这个消息背后的意思。
  天子的态度很坚决,没人可以动摇伏皇后的地位,汝颍人不行,关中人不行,凉州人也不行。
  为了平衡汝颍人、关中人、凉州人的实力,天子很可能会选拔一些徐州人入仕,尤其是琅琊人。
  对琅琊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能错过。
  “我明白了。”
  ——
  华阴。
  刘协登上了道北的高台,看着北侧已经冰冻的黄河,感慨万千。
  四年前,他就站在这里,力挽狂澜,击败了追来的李傕、郭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华夏的命运。
  虽说任重而道远,但他自信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顺利。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点非常关键,至少他认为非常关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真的相信王道可以实现,而且坚定的认为身为四民之首的士,他们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在道义和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利益。可是在诸如生死之类的基本利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道义,甚至可以做出一些牺牲。
  这可比后世那些只要权利,不讲责任和义务的伪精英们强太多了。
  年青人的血,终究还是要热一些。
  等他们被魏晋摧残一遍之后,就没这么热血了。
  “陛下!”一个娇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协回过头,看到一个少女站在十几步外,有些局促地看着他。她相貌娇好,身材窈窕,穿着一身讲武堂的制服,看起来有些脸熟,却想不起来是谁。
  “有事?”
  少女微微欠身。“臣甄宓,有事想请教陛下。”
  刘协恍然。怪不得看起来有些眼熟,原来是甄宓啊。
  “几个月不见,你又长高啦,我都认不出来了。”刘协招招手,示意甄宓走近些。“你还在讲武堂?怎么没去同文馆书坊做事?我记得你之前在文秀书坊做过,唐夫人还特地夸过你。”
  “讲武堂将来也要建书坊的嘛。”甄宓原本有些失落,听到刘协说起她在文秀书坊的往事,又高兴起来。“臣对西域的典籍没兴趣,还是讲武堂的军械制作好玩一些。陛下,臣想到了一种在河上架桥的方法,模型也可用,但是黄大匠说不行,架不起真桥,不肯拨钱试制。陛下,臣该不该继续试?”
  刘协稍微思索了片刻。“你说的河,是什么样的河?”
  甄宓伸手一指远处的黄河。“自然是这个河。陛下不是说,若能在河上架桥,可以封千户侯的么?臣想封侯。”


第八百零三章 雷霆雨露
  刘协哑然失笑,随即又有些骄傲。
  能让一个女子有机会理直气壮的表达出想封侯的愿望,而且是凭架桥这样的工匠之技,不是凭自己的美貌入宫,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如果不是他提倡男女平等,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出现。
  “你详细说给我听听。”刘协说道:“若果真可行,黄大匠不出钱,我让少府出钱资助你。”
  “谢陛下。”甄宓喜出望外,从腰间的革囊中抽出一卷图纸。“陛下请看,这是我绘制的草图……”
  刘协与甄宓并肩则立,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结果。
  甄宓的方案理论上可行,技术上不可行。
  她没有那样的施工技术,也没有那样的工程材料。
  创意是好的,实施起来太难,甚至无法实现。
  但他没有说,只是静静地听甄宓说。
  因为他清楚,哪怕这个方案暂时没有实现的可能,提出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而验证这个方案的过程更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步步试出来的。
  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有价值。
  见刘协听得认真,甄宓说得越发流畅自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原本就娇艳的面庞看起来更加青春可人,充满活力。
  刘协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两眼。
  甄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没有察觉到刘协的心思已经不在她手中的图纸上。
  说完之后,甄宓转向刘协,与刘协四目相对。
  “陛下?”甄宓眼神疑惑,觉得天子的神情不太对。
  刘协回过神来,老脸一红,连忙说道:“你的方案很有新意,值得一试。”
  “真的?”甄宓兴奋起来,顿时忘了刚才的疑惑。
  “当然。不过这么大的桥,想要建好的话,大概需要不少钱吧?”
  “嗯……”甄宓歪着脑袋,想了相。“臣粗略的估计了一下,估计要一千万钱。”
  “一千万钱可不是小数目,千户侯一年才多少收入?万一要是出了差错,建起来却不能用,这损失可就大了。”
  “呃……”甄宓诧异地看着刘协,瞪大了眼睛,又道:“陛下,这……不是一回事啊。建桥的钱和千户侯的收入……”
  刘协摆摆手。“的确不是一回事,所以才要更谨慎一些。要不然,朝廷花了一千万,又封了千户侯,最后桥却不能用,岂不是亏大了?”
  甄宓眼神一黯,整齐雪白的牙齿轻咬樱红饱满的嘴唇,又道:“那要是臣自己筹钱建桥,并且能用呢?”
  刘协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他摆摆手,转头看向远方。
  有钱人说话就是硬气,宁可自己掏千万钱建桥,也要挣这个千户侯。
  对中山甄氏来说,千金易得,千户侯却难上加难。
  这笔生意不亏。
  “你搞错了一件事,不是朝廷舍不得掏钱,而是不能这么用钱。我知道,你中山甄家有钱,如果你们愿意掏钱建桥,朝廷也不会拒绝,甚至是求之不得。但是建一座如此规模的桥,比你想的要困难很多,不能不小心一些。毕竟就算是你家的钱,也不能扔进水里不是。”
  甄宓有点反应过来了。
  “陛下……也觉得臣这个想法不行?”
  “没有,我觉得可行,至少值得一试。”刘协说道:“只是要谨慎一些,不能太急。我不懂建桥,但是我略知治国,不如做治国来打个比喻。你有兴趣听吗?”
  “当然。”甄宓脱口而出,随即又道:“能听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