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知道,你其实并不是想和大汉开战,而是想得到大汉的承认,做一个草原上的女王。”
宴明吃了一惊,下意识地看向阿琳曼。
阿琳曼面不改色,淡淡地说道:“有可能吗?”
“有,但也只是可能而已,最后能不能成,就要看你自己了。”蒋干咂了咂嘴。“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你们连口吃的都没有吗?”
阿琳曼恍然,连忙对宴明说道:“去为贵客准备酒肉。”
宴明正听得紧张,根本不想走,可是阿琳曼吩咐下来,他又不能不做,只是快步走到帐门口,安排人去做,耳朵却听着身后的动静。
“为了这件事,你熬了这么多年,从青春少女熬到一头白发。”蒋干抬起头,看着阿琳曼。“后悔过吗?”
阿琳曼沉默了片刻,幽幽一声长叹。
“的确后悔过。不过这是我的命,后悔也没用。”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檀石槐大王当初答应和亲,你又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和我大汉斗,你们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本事。别的不知道,匈奴人的故事,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阿琳曼歪了歪嘴。“少年,你别和我说这些,过去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你就告诉我,我的要求,汉家皇帝能不能答应。”
“我刚才说了,有可能,但也只是可能而已。最后能不能成,还要看你能不能做到几件事。”
“哪几件?”
蒋干回头看了一眼帐门口的晏明,又转了回来。“第一件事,上书称臣,可以吗?”
阿琳曼立刻点头答应。“可以。”
晏明站在帐门口,看到蒋干看了自己一眼,却没听清蒋干提了什么要求,见阿琳曼答应得爽快,顿时心里一紧。
第七百八十章 知易行难
蒋干盯着阿琳曼的眼睛,嘴角挑起一丝笑意。
“怎么了?”阿琳曼歪了歪嘴,神情不悦。
“我觉得你成不了檀石槐。”
阿琳曼眉心蹙起,杀气隐现。“我当然成不了我阿爸,你究竟想说什么?少年郎,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
“你知道你为什么成不了你阿爸吗?”
“……”阿琳曼盯站蒋干,脸色越发阴沉,宛如寒冰。
“你答应得太爽快了。”蒋干慢条斯理的说道:“我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只是想糊弄我,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然后反戈一击。可是你忘了,你阿爸之所以能一统草原,除了他的才能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说话算话,言出必践。”
两个鲜卑女子取来了酒肉,蒋干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随即咂了咂嘴,对晏明说道:“你们这酒的确难喝,难怪你不喜欢。”
宴明神情窘迫,不安地看了阿琳曼一眼。
阿琳曼却盯着蒋干,若有所思。
蒋干放下酒杯,接着说道:“我们汉人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什么话?”
“人无信不立。”蒋干转向宴明。“我们离开长安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今年是第一批归化的鲜卑人、匈奴人入籍的时候,朝廷即将兑现诺言。此时此刻,应该正在进行相关的统计。今年年末,会有一些人成为我大汉的编户。你知道编户会有什么不同吗?”
宴明撇撇嘴。“能有什么不同?还不是一样。”
“成了我大汉的编户,受灾时会有赈济,七十以上的老人可以得到朝廷的赏赐,适龄的孩子可以入学读书,而像你这样的年轻勇士则可以加入军队。明年你们再扰边的时候,迎战你的或许就是你曾经的同伴。”
宴明脸色微变,随即又说道:“那又如何?我又不怕他们。”
“你怕不怕他们,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会有朝廷配发的武器、甲胄,会有真正的将领指挥他们作战。”
他微微一笑。“就眼下而言,应该就是狼骑督吕布。”
阿琳曼、宴明不约而同的身体一震,脸色苍白。
就连一旁的侍女都变了脸色,仿佛听到了恶魔的名字。
野狼部落曾遭狼骑夜袭,草原上到处流传着狼骑的传说,没有人愿意听到这个名字。
片刻的沉默之后,阿琳曼缓缓说道:“我没有说谎。”
“那你给我一个相信你的理由。”蒋干收起笑容,眼神凌厉。“你一心想恢复你阿爸的荣光,为何愿意向我大汉称臣?”
阿琳曼一声长叹,腰背不知不觉的弓了起来。
“我们……坚持不下去了,只能向你们求援。”
“谁在威胁你们?”
“天气,以及北方森林里的野蛮人。”
——
周瑜、蒋干走出大帐。
大雪已经停了,太阳出来了,却没什么暖意,苍白得像个病人。
两人慢慢地走着,雪在脚下踩得吱吱作响,仿佛在佐证阿琳曼的话。
刚刚九月,龙城已经下了三次雪,一次比一次大。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又是一个寒冬,会有不少人熬不过去,被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或者成为北方森林里来的野蛮人捕猎的对象。
北方森林里很早就有野蛮人,但之前鲜卑人势大,野蛮人轻易不敢来,来了也不是鲜卑人的对手。如今形势不同了,鲜卑人被汉军击败,元气大伤,再也挡不住那些野蛮人。
要想活命,他们只能南迁。
可是汉军强悍,不仅边塞守得严实,还屡屡主动出塞作战,狼骑更是年年扫荡,鲜卑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部落的生存,骄傲了大半辈子的阿琳曼也不得不低头。
“你相信那头母狼吗?”蒋干说道。
周瑜点点头。“虽然现在还没见过她说的野蛮人,但我觉得应该是真的。”他顿了顿,又道:“我记得吕布也说过,这几年的确比以前十年前冷不少。”
“如果真这样的话,那我们就不能耽搁了,应该尽快向朝廷汇报。就算不救鲜卑人,大汉也要提高警惕,以备不测。”
“是啊,如果天气越来越冷,北方的蛮胡被迫南下,中原迟早会受到冲击。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就算能维持住一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周瑜抬起头,看着惨白的太阳。“子翼,我想去往北走一走,看看那些蛮胡究竟是什么样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自看一眼,我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无法给朝廷一个可靠的答复。”
蒋干咂了咂嘴,没吭声。
周瑜说的道理,他懂。可是再往北走,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到龙城,他就觉得严寒难当,再往北会是什么模样,他不敢想象。
那么冷的地方,怎么还会有人?
他想象不出来。
“要不……和狼骑联络一下,让他们护送你?”
周瑜摇摇头,回头看了一眼阿琳曼的帐篷。“何必舍近求远?”
“那头母狼?”蒋干脱口而出,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信不过她。那女人是疯子,为了那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的确如此。”周瑜笑道:“所以在她实现计划之前,她可以忍受任何屈辱,不会因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就动了杀机。”
蒋干扬扬眉,还是不肯接受周瑜的计划。
“子翼,天子为了平定北疆,能在休屠泽忍受风沙两年。你我出使,就是为了搞清楚漠北的情况,如今岂能畏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蒋干连忙举起手。“停,停,你不要再念了,我耳朵都起茧了。不过我提醒你,有些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难。”
“不管多难,我都能做到。”周瑜斩钉截铁的说道。
“是么?”蒋干斜睨着周瑜,嘴角带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周瑜神情坚毅。
“你想与母狼一起北上,打探消息,双方就要有足够的诚意。如果母狼厌倦了那头小狼,想让你做面首,你愿意吗?”
周瑜面色大变。“这……不可能吧?”
蒋干哼了一声,背着手向前走去。“你看,你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义无反顾。母狼会不会要你做面首,我不敢断定。但她为了拉拢你我,肯定会安排几个鲜卑女人侍寝暖被,你接受不接受?”
周瑜加快脚步,追上蒋干。“子翼,你说的……”
蒋干没说话,只是转头看向远处的大帐。
周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阿琳曼为他们准备的帐篷门口,站着四个鲜卑女人,肌肤胜雪,衣衫鲜艳,像是雪地中盛开的鲜花,生机勃勃。
第七百八十一章 轻重缓急
一匹快马,带着凛冽的寒意,冲进了长安城。
就像一颗石子扔入水塘,溅起几朵水花,很快就消失在论讲的洪流之中。
大鸿胪寺甚至没把周瑜的报告当回事,扔在一边。过了几天,才在朝会时顺便提了一嘴。大鸿胪卿王绛还不忘嘲讽两句,说周瑜立功心切,觉得鲜卑人不够打,要去北海看看有没有新的对手。
刘协却上了心,让大鸿胪寺将周瑜的报告原件送过来。
这些大臣不清楚,他却有些印象。
公元三世纪,欧亚大陆东侧的大汉帝国轰然倒塌,中原大地在五胡乱华的悲剧中苦苦挣扎时,大陆西侧的罗马帝国也在北方蛮夷的侵扰下陷入战火之中,最终分崩离析。
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冷,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时代。蛮夷为了生存不断南下,在原本就醉生梦死的腐朽王朝上狠狠踹了一脚,并取而代之。
但他并不觉得这是必然。
中原王朝的覆灭固然与天气变冷有关,但自身的腐朽才是根本原因。对东方而言,是士大夫阶层的醉生梦死。对西方而言,则是奴隶主阶级的彻底腐朽,公民意识的消亡。
没错,此时此刻,东方文明已经从制度上取消了奴隶制,被后人吹捧成文明起源的西方文明——古罗马却还是奴隶制。
古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古希腊更是如此。
这也是东方文明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西方文明却彻底沦为记忆的根本原因。
乱华的五胡融进了华夏血脉,继承希腊、罗马文明的却是打败他们的蛮族。
如今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更不能走上历史老路,坐视北方的蛮夷摧毁中原文明,将无数百姓推入死亡之地。
退朝之后,刘协留下了贾诩、杨彪等人,着重商议此事。
见天子如此重视,大鸿胪卿王绛顿时变了脸色,汗如浆出。
刘协也没说什么,让诸葛亮将周瑜的报告读了一遍之后,展开地图。
地图是最近才完成的,很粗略,只是有那么点意思而已。
“诸君熟知史事,应该都听过郭伋的故事。”刘协坐在御座上,捻着手指。“当年郭伋任并州牧,巡视至美稷时,美稷尚有大片竹林。建安元年,朕巡美稷时,已经没什么竹林了。不到两百年,竹林南移了百余里。”
杨彪扶着胡须,颌首附和。“陛下所言,臣也有些印象,只是当时没多想。前两天去农学堂,也听人说起了类似的事,似乎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一个普通的趋势。这么说来,倒是不能掉以轻心。”
他转头看着周忠。“嘉谋,你这从子知机,又能吃苦,将来可以大用。”
周忠含笑说道:“能得司徒一赞,他就算是再吃些苦,也是值得的。”
王绛更尴尬。
贾诩轻咳一声。“话虽如此,毕竟不是急在眼前的事,大可从长计议。眼下北疆的紧要之处还是维持稳定,不宜急于开战,更不宜深入大漠。朝廷钱粮紧张,支撑不起这样的消耗。”
杨彪表示赞同,随即又说道:“凡事当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臣以为,朝廷还是当着眼于中原,尤其是荆州、益州。”
刘协问道:“赵公可有消息来?”
“暂时还没有。”杨彪一声叹息。“益州太大了,又多山,要想走完诸郡,可比凉州难多了。”
刘协眉梢一动。“赵公不在成都?”
杨彪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臣不清楚,好久没有收到他的消息了。”
刘协看看杨彪,没有再问。
赵温去成都快一年了,开始还有消息来,后来消息渐少,连点音讯都没有了。尤其是免了他的司徒,由杨彪接任之后。
是有了情绪,还是说降不顺利,没人知道。
但是这个情况显然不正常,杨彪应该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方便公开说。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他重视荆州、益州,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北疆,便是明证。
“治国当有轻重缓急,臣赞同太尉之议,眼下当固根本。”杨彪将话题扯了回来。“建安元年俘虏的鲜卑、匈奴百姓今年当归籍,这件事处理好了,不仅可以安定当地的百姓,还能为将来守边打下基础。像那个少狼主的事,越少越好。”
杨彪叹了一口气。“这些都是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将来就会成为大汉的劲敌。”
刘协淡淡地说道:“杨公说得有理,太尉府、司徒府多关心一些。不过也不必苛求。人各有志,总体上保证公平即可。”
他掸了掸衣服。“总不能出现一个宴明,就要让所有的鲜卑人、匈奴人都满意。真到了那一步,只怕汉人就不满意了。远近亲疏,人之常情,治国也是如此。慢慢来,不要急。”
“唯,臣等遵旨。”
“当年檀石槐自以为势大,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拒绝了孝桓皇帝和亲。如今他的女儿活下不去,要向朝廷求援,我们也不必过于殷勤。大鸿胪寺安排一下,派人与他们接洽,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合理的可以考虑,不合理的就拒绝。要是他们不知进退,就交由燕然都护处理。”
“唯。”王绛躬身领诏。
会议结束,众人告退,刘协将杨彪留下。
换了茶,重新入座,刘协单刀直入,问起了益州的情况。
杨彪离席,拜倒在地。“陛下,臣有欺君之罪,请陛下惩处。”
刘协看了他一眼,一动不动。“那你也得先说是什么样的欺君之罪,朕才好决定如何惩处你。你一开口就请罪,是真心请罪呢,还是要朕先免了你的罪?”
杨彪伏在地上,有些僵住了。
天子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很重,显然心情不太好。
“杨公准备跪多久?是不是朕不免你的罪,你就不起来了?”
杨彪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臣岂敢,臣岂敢。”
“说吧,益州究竟出了什么事,以至于赵公滞留不归?”刘协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
杨彪沉默了片刻。“陛下,益州……正在交战。”
刘协面不改色,语气淡淡地说道:“谁和谁?”
第七百八十二章 分而治之
益州这几年的情况有些复杂。
简而言之,大致可以分为刘焉、刘璋前后两个时间段。
刘焉死于兴平元年。当时朝政控制在李傕、郭汜手中,朝廷自顾不暇,对益州更是鞭长莫及,能做的只是任命一个新的益州刺史。只是奉命接任益州刺史的扈瑁到了汉中,就被益州人拒之门外,无法前进。
无奈之下,朝廷只得接受益州上书,承认刘璋子继父业,领益州牧。
益州成了益州人的益州,却并非从此太平。
益州人拥立刘璋,是因为刘璋为人温仁,易于操纵。但刘璋温仁,不代表刘璋就蠢。刘璋易于操纵,也不代表益州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事实证明,益州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拥立刘璋接任益州牧后,主事的赵韪就率部赶往朐忍,准备进攻荆州,报刘表进攻益州之仇。但事与愿违,赵韪不仅没能报仇,反而丢了性命,并造成了今日益州大乱的局面。
关于赵韪之死,现在有不同说法。有说赵韪死于进攻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