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324章

汉道天下-第324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讲的结果并不重要,天子不在乎,山东士大夫也不在乎。
  “胜负已定,留亦无益。”荀谌甩了甩袖子。“正如当年秦与六国,有其必然之势,非人力可能挽回。”
  “哪有什么必然之势?”孔融有些不耐烦,声音也大了起来。“若非楚赵自毁干城,何至于一败涂地?尽管如此,秦也不是二世而亡?”
  荀谌瞅了孔融一眼。“你觉得天子比之扶苏如何?”
  孔融语塞,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学者之中有一个观点,秦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如果由扶苏继位,施行仁政,或许就是另一种局面。
  孔融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
  即使他反对度田,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
  天子是仁君,而不是暴君。他们之间只有实现王道的手段不同,对王道的追求是一致的。
  “其实你是知道结果的,你只是不肯承认而已。”荀谌轻声笑了起来。“孔文举,老而不死是为贼,你可不要成为这种人。百年之后,九泉之下,你将如何面对圣人,全在你今天如何选择。”
  孔融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荀谌没有再说什么,拱拱手,迈步出门,上了马车。
  孔融走了出来,看着马车辚辚远去,不禁一声叹息。他背着手,慢慢地向前走,混入人群之中,有些迷茫。
  “大消息!大消息!祢衡上书,提议取消州牧——”
  一个少年抱着一堆邸报,高声喊叫着,热情的兜售着手中的新邸报。
  孔融一惊,连忙拦住少年。“你说什么?”
  少年习惯地取出一份邸报,递给孔融。“最新消息,朝廷将取消州牧,五钱一份,谢谢。”
  孔融伸出的手停住了,眼睛一瞪。“平日都是三钱,为何今日五钱?”
  没等他说完,旁边伸过一只手,将五枚五铢钱扔进少年张开的布袋,抢过邸报。孔融大怒,转头一看,见是一个中年书生,鄙视地看着他。
  “看什么看?一看就知道你平时都是不花钱的。还三钱,早就五钱了好么?”
  中年书生说完,不等孔融回头,大步流星地去了。
  孔融气得说不出话来。
  今天真是流年不利,被荀谌骂为老贼,又被陌生人当作吝啬之徒。
  他的确没花过钱,可那不是因为他舍不得花钱。太学里统一购买邸报,他这样的教习都会有一份。每天吃早餐的时候,侍妾都会摆在他的案上,以便他一边吃一边看。
  今天是急着来找荀谌,还没来得及看。
  孔融加快脚步,赶回经学堂。
  “这个祢正平,真是失心疯了。”他一边走,一边报怨。
  ——
  荀谌将邸报合上,放在小案上,伸手捏了捏眉心。
  在摇晃的马车上读邸报太累眼睛了,但他又不能不读。这个消息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到冀州的稳定。
  祢衡提议取消州牧,理由是牧字有将百姓与牛马并列的嫌疑,不合朝廷爱民之意。实际上,这是建议朝廷取消州牧对一州的实际控制权,只保留监察权,回归刺史的本质。
  现在还只是讨论,但公卿大臣没有合适的反对理由,这个方案十有八九是会被通过的。
  一旦诏书下达,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袁绍。
  失去了名分,袁绍对冀州的控制会更弱。
  祢衡是因为上篇文章没能引起足够的反响,所以剑走偏锋,抛出了一个如此激进的提议吗?
  还是说,朝廷本有此意,只是其他人不愿意说,最后由祢衡这个狂生出头?
  这些年轻人啊,根本不懂朝堂上的利益有多复杂,肆意妄为。
  ——
  未央宫,刘协站在廊下,慢慢地踱着步。
  庞统跟在一旁,报告着刚刚收到的消息。
  北海相孙策已经率部到达辖区,江东水师正在渤海进行适应性训练。袁熙率领主力返回青州,准备与孙策争夺北海。
  徐州牧刘备抓住机会,发起了进攻,半个月前连克莒县、诸县。如果战事顺利的话,此刻应该将战线反推到青州境内了。
  燕然都护府转来报告,使者周瑜、蒋干等人已经出塞,进入大漠。不出意外的话,将在半个月后到达龙城。
  为保证安全,吕布、曹纯率三千精骑巡边,计划至燕然山一带,并测试用星象定位的技术,绘制相关的地图。
  西域都护府接到鲜卑大帅轲比能的消息。他们到达两河之间,与贵霜接触,双方互通礼仪,关系良好。贵霜愿意接受他们,并希望和他们结盟,并派人到中原贡献。
  但长史荀恽认为,他们初到葱岭以西,士马劳顿,又不熟悉贵霜的情况,仓促答应,可能会受贵霜欺骗,不同意结盟。
  两人发生分歧,无法解决,只能上书请天子裁决。
  刘协停住脚步,想了想。“是轲比能的上书?”
  通常来说,轲比能和荀恽就算有分歧,也不会闹到他面前,更不会不远万里的来请示。他们应该会商量好,取得统一的意见,然后再上奏疏。
  这封奏疏有些反常。
  “是的,有轲比能的印信,也有荀长史的印信。”
  “是荀恽手书么?”
  “署名是荀恽,但我们对比过笔迹,有些不太对。从行文习惯来说,也有些奇怪,像是有人刻意模仿,可能是荀恽的弟子代笔。可是如此重要的文书,荀长史应该没有让人代笔的可能。”
  刘协眼神微缩。
  荀恽虽然聪明,身边也有忠诚的亲卫,可是轲比能也不是善茬。如果两人起了冲突,荀恽未必能占便宜。
  当初安排荀恽西行,现在看来有些草率了。
  “西域都护府有什么意见?”
  “西域都护府说,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来看,贵霜最近内乱频生,的确有人曾向大汉求援。西域都护府兵力有限,又没有诏书,所以没有答应。轲比能刚到葱岭以西,就想和贵霜人结盟,怕是有反客为主之意。”
  “鲸吞贵霜,鸠占雀巢?”
  “有这个可能。据说贵霜人和匈奴人很像,都以游牧为生,吞并起来并不难。贵霜内乱,总会有人想引他为援,想借他之力击败对手。”
  刘协冷笑一声,捏了捏手指。


第七百七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
  “还有……”庞统收起公文夹。“荀谌今天一早离开了太学,向东去了。”
  “这么快就走啦。”刘协感叹道。
  “知其不可为,趁早抽身。”庞统笑了笑。“现在还不是为陛下效力的最佳时机,待价而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刘协没接庞统的话题。
  荀谌想什么,他大致也猜得到。他在河东待了那么久,不可能对新政一无所知。到长安来,也不是为了阻止新政——他知道阻止不了——只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守住既得利益。
  为荀家自己,更为以汝颍人为代表的士大夫。
  荀家的前程其实是不用担心的,但他不能轻易的背叛士大夫阶层,否则名声就坏了。
  “他回冀州之后,袁谭会降吗?”
  “有可能。”庞统轻声说道:“袁绍已经老了,袁谭还年轻。”
  刘协转头看了庞统一眼,哑然失笑。
  庞统总是能一针见血,一点面子也不留。
  “毛玠呢,在同文馆?”
  “不在。荀谌租的房子太贵了,他承担不起,而且他的妻子在书坊做事,每天回城也不方便,所以今天去城南重新找住处,两人都方便些。不过,他大概会失望的。”
  刘协有些头疼。
  随着各地的上计吏和贤良文学陆续到在长安,太学附近的房子不够用了,连周边的房租也贵了起来,甚至比城里还要贵。
  城南的房价好一点,但还是比城中更贵。
  相比之下,反倒是长安城中的房价稍微便宜一些,真正贵的也就是未央宫北门外的那一片。因为靠着未央宫,离三公府也近,成了官员们最愿意选择的住处,价格也水涨船高。
  其他地方则无人问津。如果肯花心思,甚至能找到无主的房子,收拾一下就可以住进去,连租金都不用付。
  毛玠初来长安,不了解情况,想当然的以为城里的房价都一样贵,城外会便宜一些。
  毛玠是个君子,但他不懂经济,也不懂人性,也低估了长安的残破程度。
  他建议曹操屯田,只是出于常理推论,并不代表他真的有经济思维。
  这样的人,还是让他去做学问吧。以朝廷当前的条件,等他入了职,领到俸禄,一家人的温饱应该还是能解决的。
  “请太尉来。”
  “唯。”
  ——
  贾诩很快来到宫中,看完轲比能的奏疏之后,他抚着胡须,眉宇间有一丝担忧。
  “陛下,如果有事,只怕无可挽回了。”
  刘协点点头,随即又说道:“以轲比能的性格,不至于如此激烈。我估计他只是假冒荀恽的名义上书,说些对自己有利的话罢了。就算他和贵霜结盟,也需要借我大汉的军威。杀荀恽,与大汉决裂,不符合他当前的利益。”
  “但愿如此。那陛下的意思是……让西域都护府安排人去看看?”
  “其实我更想亲自去看看。”
  贾诩的脸色登时变了。“臣以为不可。”
  刘协笑着摆摆手,示意贾诩不必着急。他也清楚这不现实,万里远征,不是一件小事,大汉也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
  就目前而言,推行新政,完成真正的统一,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相比之下,万里之外的贵霜无足轻重。
  为了荀恽一个人,也不值得。
  别说贾诩,就算荀彧在这里,也会坚决反对。
  “请太尉来,是想商量一下明年的安排。”刘协说道:“抚军大将军在关东护堤防汛,效果还是不错的,沿途的百姓为之称道。军中士气也可用,明年或许可以有所行动。”
  贾诩松了一口气。“臣建议陛下可以巡狩荆州。”
  “逼降刘表?”
  “是的,军心、民意可用,稍微逼一逼,或许荆州可下。刘表身为宗室,又是党人名士,若到朝廷任职,为陛下效劳,也许会对山东有所触动。然后越桐柏山,巡狩中原,尤其是试行度田的庐江、九江,也能让中原百姓知陛下爱民之心。”
  刘协想了想,觉得可行。
  祢衡提议取消州牧,恢复刺史的职责,眼下还没有定论,只是放出风声。在山东州郡割据的现实面前,公卿大臣都清楚罢州牧是迟早的事,只是担心推行太急,会适得其反。
  毕竟山东未平,朝廷真正控制在手中的只有并凉二州,其他几个州只是名义上称臣而已,肯不肯足够缴纳赋税都不清楚。
  这时候强推刺史,说不定那几个州牧又要搞出事来。
  论讲之后,以巡狩为名,耀武山东,可以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
  “太尉府与诸将商量一下吧,如果可行,年后就可以起程。”
  “唯。”
  “年关将至,太尉除了与司徒、司空审核上计之后,还要考核军功。天下即将太平,战事渐少,以后考核诸将恐怕不能以军功为主,协助地方救灾、防汛之类也要纳入考核。今年就从抚军大将军部开始,表现出色的要进行嘉奖,以资鼓励,做个榜样。”
  “唯。”贾诩躬身领命,微微一笑。“陛下,臣会尽快发出文书,使诸将知晓陛下心意。如此,明年巡狩荆州时,张济会更热情些。”
  刘协微微一笑。
  贾诩就是老谋深算,深谙他的心思,一听就懂。
  今年以协助地方防汛的名义嘉奖韩遂部,不仅是为了树个榜样,调整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也是为了安抚韩遂。
  韩遂一心想做太尉或者大将军,如今太尉由贾诩做了,大将军也遥遥无期,韩遂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借着这个机会予在嘉奖,他会更加努力,以后再有类似的事,做起来会更积极。
  堵不如疏。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要打开一扇窗,以免积怨。
  同样,嘉奖了韩遂,张济等人就会有压力。明年巡狩荆州时,张济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表现,免得被韩遂后来居上。
  没有让韩遂如愿,本身就有避免过于刺激张济等人的考虑。
  他们虽然都是西凉人,却算不上团结,相互之间的争斗倒是不少。
  要想化解他们之间的恩怨,将凉州人捏在一起,成为朝廷坚固的基础,除了皇帝的身份和他个人的威望之外,也需要贾诩的配合。
  这是杨彪等人做不到的事。
  他们也许不像王允那么极端,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西凉人的鄙视和警惕永远大于对西凉人的理解,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甚至这辈子都改不了。


第七百七十七章 富贵险中求
  忙了一天,晚饭时,刘协意外的发现荀文倩回城了。
  他本以为荀文倩是因为荀谌的事,一问才知道荀文倩是为毛玠回来的。荀谌走之前,让荀文倩关照毛玠,所以荀文倩下班之后,带着毛玠的夫人刘氏来了长安城。
  她们赶到的时候,毛玠正坐在屋里犯愁。
  他在城南转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住处。
  城南的房子的确比未央宫对面的便宜一些,却也不是他承受得起的。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回太学,租一个房间最合算。
  虽然挤一点,吵一点,但有夫人在书坊做工的收入贴补,他们勉强还能支撑得下去。
  问题在于他每天要走二十多里路去同文馆。
  如果可能,他希望能申请一个宿舍,或者多值一些班,节省一些浪费在路上的时间。
  荀文倩想带着刘氏入同文馆书坊,再给他们安排一个宿舍,省得他们在外面租房子,也算是一举两得。
  说完自己的想法后,荀文倩有点紧张地看着刘协。
  刘协不紧不慢地吃着饭,没吭声。将碗里的饭吃完,连一粒米都没剩下,擦了嘴,他才淡淡地说道:“刘氏的能力配得上这个宿舍吗?还是说,你准备给书坊里的每个人都安排一间?”
  荀文倩沉吟着,不说话。
  刘氏做事很积极,也能吃苦,但她的能力还不够。
  同文馆就在宫里,就算在宫外安排宿舍,也不能离同文馆太远,所以房价不会便宜。如果每人都安排一间宿舍,开支太大。
  所以这必然是特例,是她对毛玠夫妻的照顾。
  天子反对这样的照顾。
  “你想管好同文馆书坊,首先要做事公平。”刘协抬起眼皮,语气不重,但神情很严肃。“你不能因为没人说什么,就以为没有问题。没人说,不代表没有问题,只是没人敢说。”
  荀文倩躬身请罪。
  “趁着弘农王夫人还在长安,你在太学书坊多待一段时间,学学她是怎么管理书坊的。相比之下,技术简单,人才是最复杂的。”
  “唯。”
  荀文倩碰了壁,心情有些郁闷,起身准备告辞。
  刘协叫住了她,把轲比能上书的事说了一下。
  眼下虽然还没有确定荀恽是否有危险,但他和轲比能不那么和睦却是可以断定的,有必要让荀文倩有个心理准备。
  荀文倩登时脸色煞白。
  刘协暗自叹息。
  富贵险中求,但绝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富贵,却没有在对危险的心理准备,都觉得自己是幸运儿。
  可是哪有那么多幸运儿呢。
  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就很难保持镇定,也就很难在危险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
  但愿荀恽能表现得好一些,开个好头。
  ——
  河东,安邑。
  马车缓缓停住,荀谌下了车,抖了抖衣服。
  侍者付了车资,又额外赏了百钱,车夫感激不尽,扬起马鞭,轻驰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