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田丰被迫隐退,沮授去向不明的情况下,冀州人依然以审配为核心,希望能继续掌握以兵权为主的权力,显然已经力不从心。
所以袁谭以及他身边的汝颍人又蠢蠢欲动了。
但他并不希望如此。
袁谭投效朝廷固然是好事,但汝颍人合流,只会在朝廷中制造更大的阻力。
尤其是郭图那些年龄偏大,思想顽固的汝颍人,想让他们转变思想几乎不可能,想让他们放弃利益,更不现实。只有在战场上击败他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周忠这样的例子越少越好,朝廷可没那么多的官位和他们进行交易。
庞统还没整理完,诸葛亮也来了。
他昨天显然没睡好,眼圈发黑,精神也不太好。
“昨天睡得那么晚,为什么不多休息一会儿?”刘协说道。
诸葛亮笑笑。“谢陛下关心,臣没事的。昨天听陛下与虞翻论道,如饮醇酒,臣只是宿醉而已。”
刘协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示意诸葛亮去帮庞统。
庞统交待了整理公文的目的,随即问道:“昨天虞翻都说了些什么,让你这么兴奋?”
“博大精深,一言难尽。还是回头看纪要更好。”
庞统很惊讶。
纪要通常是会议才会有,天子接见大臣一般只记在起居注时。虞翻见天子,居然有纪要,看来他们讨论的东西真如诸葛亮所说博大精深,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清楚。
虞翻人到中年,学问渊博还情有可由。
天子也能跟得上虞翻的节奏?
在庞统看来,天子的确聪明,但是论学问,天子最多算入门而已,远远谈不上渊博。
庞统已经抑制不住好奇心。要不是天子就在眼前,他恨不得扔下手里的活,先让诸葛亮说个明白。
诸葛亮能理解庞统的心情,但他比庞统更震惊。
因为虞翻对他说,昨晚真正谈到的学问,不过是天子学问中的一部分而已。天子的学问深不可测,远超他们的想象。
诸葛亮将信将疑。
但他的疑,只是怀疑虞翻是不是说得太夸张了。对天子的学问博杂,他并不意外。
毕竟天子没有专门研究过《易》,却能和虞翻这样的易学大家说得投机,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他这么早赶来,就是不想错过虞翻与天子的对话。
昨天结束之前,天子给了虞翻一张图,还说了一句口诀,让虞翻回去参悟。他非常想知道虞翻悟出来没有,又悟出了什么。
两人一边轻声说着闲话,一边整理文书。他们都是记忆力极佳的人,一会儿功夫就将有关的文书集中起来,分别门类的摆在刘协面前。
刘协一边翻看着,一边在脑子里将不同的信息来源串联起来。
突然,他看到了一份很不起眼的公文,是北军中候士孙瑞发来的一份掾吏名录,其中出现了一个曾经以为消失的名字。
沮授。
北军中候有员吏七人,可以自行辟除,毋须上报。
但沮授这样一个人出现在北军之中,成了北宫中侯的员吏,士孙瑞也不上书明言,只要这角落里提一下,是不是太过分了?
刘协敲了敲案几,将沮授的名字指给诸葛亮、庞统看。
诸葛亮、庞统看完,有些不解。
“这个沮授有什么问题吧?”诸葛亮问道。
“你们觉得没问题?”刘协反问道:“他可曾经是袁绍的谋主之一,还曾统领过大军。”
“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战绩啊。”
“……”刘协语塞了。
他意识到一点,诸葛亮、庞统对沮授的了解有限,远不及他清楚沮授的份量。
但士孙瑞能不清楚?
十有八九有沮俊有关。
“陛下,如果此人真如陛下所说,留在太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庞统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将来北军中候进兵冀州,此人可大用。”
刘协心中一动。
难道士孙瑞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老臣们一直想收回兵权,做一个真正的太尉,士孙瑞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但士孙瑞除了华阴之战有功,一直没有像样的战功,反而河东平叛时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连卫尉都被撸了。
平定冀州可能是他最后一个机会,留下沮授做谋主似乎也可以理解。
平心而论,沮授虽然曾经是袁绍的智囊,但他现在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远远不及田丰、审配。他主动离开袁绍,投奔沮俊,并得到士孙瑞的信任,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非要上纲上线,那有问题的人太多了。
包括曹操都曾经是袁绍的附庸。
刘协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少受原本历史的影响,但心里还是有些窝火。
这君臣二元论太可恶了,大臣自行其事的空间太大,皇帝陛下一不小心就被糊弄了。
刘协很想做一番改革,加强皇权,可是一看眼前的诸葛亮,他又犹豫了。
以现在的技术条件,皇帝想做到无所不知,显然不太现实。非要做个秦始皇那样的皇帝,大权在握,大小事务都由自己处理,最后大概率会英年早逝。
自己的任务首先是要活得长。
只有活得长,才能把握方向,让历史的按照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急不得。
小不忍,则乱大谋。
但这口气不能就这么忍下去,要不然这些老臣以后会更加放肆。
刘协想了很久,让诸葛亮、庞统查查士孙萌的名字。
如果士孙萌已经离开了襄阳,又没出现在长安,大概率也是去了太原,投奔士孙瑞。
果真如此,那士孙萌很可能和沮授一样,名字已经出现在公文里,却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这一次,没费什么时间,诸葛亮迅速找到一份公文,发现了士孙萌的名字。
但不是北军中候的文书时,而是河东尹荀彧、上党太守钟繇的文书里。
除了士孙萌之外,诸葛亮还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都是避难襄阳的士人,其中就包括王粲。
第七百零九章 虞翻悟道
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刘协大惑不解。
这些人离开了襄阳,为什么不来长安?去河东还可以理解,为什么还有人宁愿去上党?
一个两个还可以说是个人交情,这么多,就不是个人交情可以解释的了。
刘协再一次头疼了。
他估计,类似的事肯定不是一件两件,也不是今天才有。如果不是他心血来潮,要查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在哪里,他会一直蒙在鼓里。
就算他勤政,每份公文都会过目,也不会看每一份名单。
而且有很多人,就算名字摆在他面前,他也未必知道他和谁有关系,又有什么样的背景。
大臣想糊弄他,太容易了。
关键这还合乎规矩,诸葛亮、庞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各级官员都有不同的辟除权力,这就是朝廷的制度。要动这个制度,动的就是所有官员的利益。
现在还不是时候,刘协再次告诫自己。
太学的重建要抓紧,而且要紧紧地抓在自己手里。
这时,他想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另一种解释。
诸葛亮、庞统面面相觑,不知道刘协想什么,为什么脸色阴晴不定,眼中隐隐还有杀气。
等了半晌,刘协才收回思绪,一看二人的神情,也知道自己刚才失态了,不知道会留下什么误会,只得没话找话的找补。
“这几个人,你们都认识吧?”
“认识,几个文学之士而已。”庞统语带不屑地说道。
诸葛亮虽然没有发表态度,神情却露出了赞同的意见。
刘协没再说什么。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个人的确都是文学之士,并非理政之才。来不来长安,其实关系不大。
最多只是朝廷面子上不太好看而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人不来长安未必就是坏事。他们帮忙的本事不大,惹事的本事却不小。一个个成天没什么正事,舞文弄墨,不是互相吹捧,就是批评朝政。
以眼下朝野对度田的抗拒,他还能指望王粲写诗歌功颂德不成?
不来就不来吧,反正都是肉,不是烂在锅里,就是在碗里。
刘协悻悻地放下了文书,搁在一旁。
——
虞翻睁开眼睛,看着被阳光照得透亮的窗户,回想着昨天与天子一席谈的经过,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浅笑。
知音难求啊。
活了四十多年,还是第一次这么痛快。
果然还是与境界相近的人论道才有意思,与那些庸俗之辈说话都是浪费时间,浪费口水。
虞翻一转头,看到了摆在床头的纸,嘴角的笑意不知不觉的淡了。
天子留给他的题目,他还没解出来。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究竟是什么意思?
天子说这是易学的内容,但他通晓各家易学,唯独没听过这句口诀。
难道是郑玄的新研究?
这个念头一起,虞翻就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可能。
郑玄论易重注疏,轻挥发,即使有阐述也多在义理上,对象数的认识不超出他了解的范围,不可能提出这样的口诀。
虞翻翻身坐起,将纸铺在自己面前,仔细端详。
他又索来纸笔,在旁边画出六十四卦,尝试着将六十四卦分配到被横竖两条直线分开的四象内。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横线是太极生两仪,竖线是两仪生四象,这应该就是天子所说的象限。四象和常用的六十四卦之间还缺一个四象生八卦及八卦成列的过程,这个口诀或许就与此有关。
虞翻运笔如飞,不一会儿就将纸画满了。他索性起身,一手端着砚盒,一手执笔,在墙上画了起来。
很快,一面墙就被他画满了,却还是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他转过身,又到另一面,奋笔急书。
不知不觉,阳光便已偏西。
虞翻却还是一无所得。
看着满墙的卦象,虞翻陷入了沉思。
他有一种感觉,自己可能走错了方向。
与天子论易时,他便注意到一点。天子对《易》的经义并不熟悉,对卦变也不太感兴趣,他看重的是象和数的关系,而且重点是数。
与此相反,一般人的重点是象。
天子说的数究竟是什么?
好奇心像小猫的爪子,在虞翻的心里不停的挠着,让他茶不思,饭不想,肚子饿得咕咕叫也顾不上。
直到有人敲门,打断了他的思绪。
“谁?”虞翻没好气的说道,声音很大。
门外的人吓了一跳,随即说道:“先生,是我,诸葛亮。郎官说你一直没出门,也没用饭,我来看看你是不是身体有恙。”
虞翻打开门,看着诸葛亮关切的脸,有点不好意思。
“多谢关心,我没事,只是忘了。”
诸葛亮站在门外,看了一眼画满了卦象的墙壁,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先生是在研究易学啊,还真是废寝忘食。不过这些问题不是一天就能研究完的,还是先用餐吧。”
“好。”虞翻一口答应,他也的确饿了。
诸葛亮安排人取来酒食,虞翻大快朵颐。诸葛亮借此机会,看了一下墙上的卦象,对虞翻说道:“先生,恕我冒昧,你恐怕走错了方向。”
“何以见得?”虞翻既有些兴奋,又有些不甘。
哪怕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天才,又在天子身边有一段时间,但若是他解不出的难题,被诸葛亮解出来了,他还是有些失落。
“大道至简,不应该如此繁复。”诸葛亮收回目光,在虞翻面前坐定。“还有,易有天地之象,天圆地方,你这卦象里只有方,没有圆。”
“怎么没有圆?”虞翻用筷子指了指以卦象组成的圆圈。
“这只是将八卦成列的六十四卦摆成圆形而已,对应什么?八卦成列对应地,不能说摆成圆形就能对应天。”
虞翻不以为然,埋头吃饭。
诸葛亮易学的造诣有限,还不足以动摇他的观念。
一直以来,易学就是这么表示天地的,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
见虞翻这副神情,诸葛亮也觉得没趣,有点自取其辱,没有再说下去。等虞翻吃完,约定明天上朝的事,诸葛亮起身离开。
出门之前,诸葛亮又想起一件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天子所赐的西域算学中有很多象与数结合的例子,先生可以参考一下,或许会有启发。”
第七百一十章 远方风景
虞翻虽然没说什么,送走诸葛亮之后,却立刻翻出了天子所赐的西域算学,仔细翻阅。
这一看,他就入迷了。
这是一种与他以往所学截然不同的算学。
他的眼前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从缝隙里,窥见了大不同的风景。
一口气将那薄薄的一册书翻完,窗外已是一片漆黑。
虞翻放下书,推门而出,看着已经亮起灯的宫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随即又有些惭愧。
想不到蛮夷之中也有这样的智者。之前听天子说起西域算学时,自己还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看来天子重视西域之学并非一时好奇,而是有更深的考虑。
天子在中原未定之际先稳定凉州,也未必全是因为凉州有精兵,也可能和西域有关。商路是其一,学问也是其一。
他是从哪儿了解到这些的?
虞翻听说过孝灵帝在世的时候,就好胡风,但他还觉得天子和那个荒唐的先帝有什么关系,哪怕他们是亲父子。
最明显的一点是,孝灵帝除了在宫里祭祀浮屠,穿胡服,好像没干什么正经事,也没研究什么西域的算学。
天子的见识,必有其他来处。
难道是那个胡商安东尼?天子曾说过,这些西域的书籍有不少是由安东尼收集来的。
虞翻决定,尽快找到安东尼,打听打听西域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学问。
在此之前,他要将天子所赐的西域算学再看几遍,直至精通,以便和天子进一步探讨。
两人之间的差距太大,谈起来没意思。
——
孙策站在檐下,目光越过院墙,看向驿馆的大门。
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半天,虞翻的身影却一直没有出现。
这让他心里空落落的,说不出的焦虑。
明天朝会时会讨论他的任职,作为他最倚重的智囊,虞翻却滞留宫中,连面都不露了。
他不觉得虞翻是个趋炎附势的人,天子许的讲武堂祭酒也不足以让虞翻如此绝情,虞翻肯定是被其他事耽误了。
最大的嫌疑就是天子。
天子从一开始就对虞翻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甚至在他和周瑜之上。
“伯符。”周瑜走了过来,顺着孙策的目光看了一眼,便猜到了孙策的心思。他拉过孙策的手臂。“别看了,我有话和你说。”
孙策打起精神,和周瑜一起回到屋中,对面坐好。
“天子许你万里海疆,这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周瑜开门见山。“但是有一点,我想你也明白。能在海上航行的楼船出现之前,远征海外是不太现实的事。”
孙策点点头。虽然有些失望,但他也清楚,这是现实存在的困难。就算天子现在让他出征,他也不可能答应。
“杨公提了两个方案,让我来问问你的意见。”
“什么方案?”
“一是你继续做会稽太守,等待战船。二是转为北海太守,协助刘备作战。现在是迎战袁熙,青州平定后,转战辽东。等辽东平定,或许最新的战船也能造出来的了。”
孙策沉吟片刻。“你呢?”
“如果有可能,我想和你一起出征。”周瑜想了想,又道:“但我伯父的意思,可能还是希望我留在长安,具体如何,还要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