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78章

汉道天下-第278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薰氐娜思锹枷喽越仙佟
  要想搞清楚张喜的事迹,就要走访相关的人员,收拾资料。
  张喜这几年东奔西走,曾去太原,也曾去益州,最后死在出使山东的路上。行程近万里,没有半年时间,很难收拾完整。
  听完蔡琰的理由,刘协笑了。
  “令史虽不掌兵,却精通缓兵之计,甚善。”
  蔡琰面红耳赤。“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著史当以实,不能道听途说。当年太史公著史,不仅参考宫中档案,足迹更是遍及天下。”
  “你不会是想沿着张公的足迹走一圈吧?”
  蔡琰眼珠一转。“若是可以,臣愿意。”
  刘协身体前倾,盯着蔡琰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令史,你长得很美。”
  蔡琰一愣,身体下意识地后仰,尽可能离刘协远一些。面对刘协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她诧异之余,又心跳加速,结结巴巴地说道:
  “陛……陛下,何……何出此言?”
  刘协坐了回去,挥了挥手。“既然你长得很美,就不要想得太美了。你出去采风,留着朕挨骂?想都别想。”


第六百六十五章 轻重缓急
  蔡琰的心思被天子看破,大觉羞愧,离席请罪。话到嘴边,吱唔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臣……”
  刘协一声叹息。“蔡令史,我知道,这件事很难,让你一个女子去办,更难。可是这天下有不难的事吗?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人人畏难,耽于安逸,哪来的中兴,哪来的太平?大汉沦落至此,不就是本应该担起重任的士大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知坐而论道,不肯起而行之?”
  蔡琰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如果不肯做为难之事,我也不能勉强你。”刘协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不过你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将来再有大战,山东再被掳掠,你们可不要怪朝廷没有努力。朕给了你们机会,是你们不要,不愿意为难。”
  蔡琰汗如雨下,身体却不受控制的颤抖。
  她听懂了刘协的意思,也想起了家乡遭受西凉兵掳掠的惨状,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岁月。
  刘协顿了顿,淡淡地说道:“行了,朕累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唯。”蔡琰战战兢兢地应了一声,向后退出大帐。
  一旁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奋笔急书,连头都不敢抬。
  刘协跟着起身,来回踱了两步,拿起曹操的上表,转身出了帐,来到后宫。
  虽然还没有决定迁都长安,但未央宫却已经被用了起来。之前董卓迁都长安时,这里就进行过一些修缮,粗具规模。如今再来,倒也不用太费事,稍微收拾一下就行。
  唯一费事的就是椒房殿。
  椒房殿是皇后专有的住处。之前刘协没有立皇后,没人有资格住椒房殿,收拾了也没用。后来伏寿立为皇后,但东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自然也没有心情收拾。
  这次回来,椒房殿终于派上了用场,伏寿住了进去。
  荀文倩等人本该住在掖庭,但刘协以掖庭年久失修为由,让荀文倩等住在椒房殿附近的偏殿。几个殿离得都不远,往来很方便。
  刘协来到椒房殿,伏寿正在与荀文倩说话。刘泰穿着厚厚的冬衣,圆滚滚的像个球,正在保姆的搀扶下蹒跚学步。刚过了周岁不久,他就开始走路了,进步很快。
  看到刘协进来,刘泰推开了保姆,张开双臂,歪歪扭扭地向刘协奔了过来。
  刘协连忙蹲下身子,顺手将文书夹在腋下,将刘泰抱住。
  刘泰咧开没牙的嘴,发出清脆的笑声。这笑声抚平了刘协心中的郁闷,吹去了笼罩在心头的乌云,让他的心情变得晴朗起来。
  一刹那间,刘协忘记了自己只有十七岁的肉身,忘记了中兴大业,藏在内心深处的老男人灵魂沉醒,眉眼间尽是对家庭生活的享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伏寿、荀文倩起身,感受到了刘协眼中的温情,不由得相视一笑。
  最近刘协忧于国事,很少笑得这么开心。
  下一秒,一份文书从刘协的肋下滑落,飘到了荀文倩的面前。
  荀文倩瞥了一眼封面,眼皮就跳了一下。她蹲下身子,将文书捡起,递给伏寿。
  伏寿也看到了,握在手中,却没有看。
  刘协与刘泰玩了一会,才将他交给保姆,转身看向伏寿、荀文倩。看到伏寿手中的文书,不禁笑了一声。
  “倒把这事忘了。山东战事即将结束,曹操请求入朝见驾,你们觉得可行否?”
  伏寿嘴角轻抿。“陛下,后宫不宜干政。这样的事,陛下还是问大臣为宜。”
  “大臣们肯定要问的,只是他们的心思现在都在司空的谥号上,没心情讨论这些事。”刘协轻轻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带着一丝不忿。
  他没有夸大其词。
  对那些士大夫来说,曹操入朝见驾这种事,与张喜的身后名以及背后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一个阉竖之后,滥杀无辜的小人,入不入朝又有什么区别?等待他的未必是封赏,更可能是口诛笔伐。
  所以曹操也识相,一句也不提封赏的事,只想拜见天颜,然后效仿袁术,为国戍边。
  曹操感受的压力,刘协能感受得到,甚至更加真切。
  他如果一意孤行,说不定会被士大夫看成大敌,再被人当面嘲讽一句,桓灵二帝不行,你穷兵黩武,宠信小人,还不如桓灵二帝呢。
  他将这些士大夫从更大的乱世边缘拯救了回来,却未必有人会感激他。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没有被曹操、曹丕按在地上摩擦过的士大夫,依然是这个时代最骄傲的一群人。
  “既然如此,何不等等再说。”荀文倩不紧不慢地说道:“入朝就入朝呗,还省得陛下回洛阳了。”
  “你也不赞成回洛阳?”
  “臣妾奔赴河东的时候,曾经过洛阳。”荀文倩语气淡淡地说道:“如今的洛阳还不如长安呢。要想恢复,难免要大兴土木。如今天下初定,民生凋弊,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不宜大兴土木。”
  刘协沉吟着,不置可否。
  洛阳的情况很差,这一点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却能想得到。
  但荀文倩的意思不止于此。她不仅不赞成回洛阳,甚至不提回河东,可见她实际上是支持迁都长安的,只是没有说得太明白而已。
  是否迁都长安,如今未有定论。对于荀文倩而言,却有一个重大的区别。
  如果回河东,依旧将安邑当作临时都城,则河东尹荀彧就是京畿的首席重臣。如果迁都长安,安邑失去了临时都城的地位,荀彧就是一个普通的河东太守。
  这甚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荀彧的考绩。
  京畿所在,天然就是有加分的,这是官场潜规则。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让荀彧真正成为与杨修、陈宫一样试行度田令的一郡太守,可以放开手脚,不用再顾忌太多。
  当然,荀文倩赞成将曹操调离兖州,也可能是对曹操之前行事的不满,要和曹操进行切割。
  “那就让他来吧。”刘协做出了决定。“来了之后再说。”
  伏寿嫣然一笑,微微欠身。“既然陛下暂时不回河东,臣妾能否请求召臣妾父母赴行在?算起来,臣妾也有些日子没见他们了。最近身体不是很舒服,茶饭不香,若是能见到他们,或许会有所改差善。”
  “你病了?”刘协有些担心。
  荀文倩笑了。“陛下放心,皇后不是病了,是有身子了。华太医已经诊过脉了,只是陛下最近太忙,没来得及汇报。”
  刘协不解。“这么大的事,岂能不急?”
  伏寿掩嘴笑道:“华太医也没说是男是女,也许是个女儿呢,陛下别高兴得太早。”


第六百六十六章 喜忧参半
  刘协答应了伏寿的请求,下诏让伏完来长安。
  除了伏完之外,刘协又发出诏书。虽然是否迁都长安的讨论还没有结果,但他将在长安住一段时间,短期内没有回河东的计划。新年将至,家属在河东的将士可以送信回去,将家属接到长安来过年。
  与此同时,刘协又传诏将作大匠,趁着冬闲,对长安的一些民房进行修缮改造,供将士家属居住。为了避免征发劳役太多,过度扰民,他要求从军队中挑一部分将士进行劳作。
  因为是为即将到来的将士家属准备住处,将士们积极性高涨,热火朝天地干开了。
  军队的效率就是高。半个月后,营房就准备好了。
  腊月二十左右,最早收到消息的一批人就从河东赶到了。
  夏侯兰赶到灞桥迎接妻子。
  自从与妻子在河东分别之后,他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见到妻子,更没见到刚出生的儿子。公务在身,他根本走不开。妻子刚刚生产之后,也不宜长途跋涉,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
  “军正,是那辆马车吗?”一个侍从突然叫了一声,手指远处。
  夏侯兰眯起了眼睛,仔细看了看,却还是不敢太确定。
  担任助教之后,他不仅要授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视力严重下降。尤其是看远处,模糊得很。等马车快到跟前了,他才看清楚,连忙迎上了过去。
  车夫拉住缰绳,两匹马放慢脚步,正好在夏侯兰面前停下。车夫得意地摇摇眉,对自己的驾车技术非常满意。他反手敲了敲车壁,大声叫道:“夫人,到了。这就是你的夫君吧,真是年轻有为。”
  张氏闻声推开车窗,看到大步赶来的夏侯兰,还没开口说话,眼眶就湿了。
  “怎么,怎么了?”夏侯兰有些慌乱。“是不是太累了?”
  “不是,不是。”张氏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摇着,两只眼睛盯着夏侯兰,片刻也舍不得离开。
  “姊姊才不是累的呢,这马车又快又稳,车老大的驾车技术更是一流。”甄宓推开车门,先跳下了车。“姊姊,下了车再慢慢看吧,别耽误车老大做生意。时辰还早,带上客人往回赶,今天还能赶到新丰。喝上几杯新丰酒,睡一个好觉,明天又能赶上二百里。”
  车老大哈哈大笑。“少君不愧是大商家的子弟,这账算得比我还精。行,就冲着你这句话,尾款我不要了。”
  “怎么能呢。”甄宓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荷包,扔给车老大。“说好的价钱,只能多给,不能少给。你这车赶得好,我家姊姊没受罪,连小娃娃都睡得好,我还要谢你呢。”
  车老大接在手中,眉开眼笑,主动下了车,帮着搬行李。
  夏侯兰看在眼中,暗自点头。
  甄宓年纪虽小,却比自家妻子张氏更能处人接物。看得出来,这一路都是甄宓在张罗。
  见夏侯兰盯着甄宓看,张氏悄声说道:“夫君,甄少君可是个人才。不仅大气,而且聪明,能书会计也就罢了,学什么都快。若不是要照顾我,唐夫人可舍不得放她离开。听说为了能留住她,唐夫人甚至承诺要向天子进谏,送她入宫呢。”
  “是么?”夏侯兰也有些惊讶。
  唐夫人是出了名的不问事,有意识的远离朝政,也不肯为了任何人去烦扰天子。甄宓居然能得到她的主动推荐,看来真是个人才。
  怪不得张鸿那么看重,拼着得罪袁绍,也要将她救出来。
  “她是先跟我们走,还是……”
  “先跟我们走。”张氏悄悄地扯了扯夏侯兰的袖子。“她在长安又没有亲友,只认识我们,自然要和我们一起。她陪了我一路,我自然也要照顾她几天。”
  夏侯兰心知肚明,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机会。以甄宓的聪慧和积累下的人脉,入宫是迟早的事。
  夏侯兰让人上去帮忙,将行李搬上车,一起向军营驶去。
  甄宓让夏侯兰进车里陪张氏,自己骑马而行。夏侯兰原本有些担心,等他看到甄宓上马的矫健后,就接受了建议,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抱着张氏,尽享天伦之乐。
  进了霸城门,驶过长长的大街,两侧是虽然败坏,却依稀可见当年雄伟的宫墙。张氏的心思全在夏侯兰身上,甄宓却看得津津有味。
  “夏侯兄,这就是当年的长乐宫吗?”
  夏侯兰向外瞅了一眼。“是啊,我们现在也可以算是在长乐宫里,你知道得真不少啊。”
  “听唐夫人说过长乐宫的故事,所以便记住了。”
  “长乐宫的故事太多了,你听过的是哪一件?”
  甄宓微微一笑,却没说话。夏侯兰没有听到回音,转头看了一眼,见甄宓眼神湛然,却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相衬的深邃,不由得心里一震。
  他有种感觉,眼前的甄宓与他半年前认识的甄宓不像一个人。
  她在河东究竟经历了什么,怎么会变化如何之大?
  夏侯兰转头再看看妻子张氏,心中越发疑惑。张氏除了白了些,胖了些,还真看不出太多区别。
  “这长乐宫里面有人住吗?”张氏也来了兴趣。
  “长乐宫本是太后所住,太后早就亡故了,哪里有人会住在长乐宫。”
  张氏听了,不禁黯然。“天子真是可怜,生而丧母,幼年丧父,祖母被逼死,兄长、姊姊又被奸臣所害,如今也就是唐夫人算得上亲人。虽说贵为天子,却是天下最可怜之人。”
  甄宓眼珠转了转。“话可不能这么说,唐夫人只是嫂嫂,再亲近,还能比皇后、贵人还亲近?”
  “那可不一定呢。”张氏压低了声音。“荀贵人是因为荀令尹才入宫的,伏皇后则是朝中大臣指定的。这宫里的事啊,与我们小户人家不一样,联姻只看利益的。说是夫妻,其实和做生意一样……”
  “嗯咳!”夏侯兰咳嗽了一声。
  张氏自知失言,却不肯认错,强辩道:“阿宓就和我的妹妹一样,我和她说说,又有什么关系?”
  “就是,就是。”甄宓也帮着张氏说话。
  两人笑成一团。
  夏侯兰有些无奈。他发现了,妻子不是没有变化,只是这些变化不是体现在眼界上,而是体现上心态上。现在的她有点放肆,口无遮拦,不像之前那样谨小慎微。
  类似的情况,他见得太多了。
  典型的就是女营骑士,又以马云禄、吕小环等人为最。在她们眼里,什么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都是一派胡言。
  以后这夫妻之间还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吗?


第六百六十七章 要他何用
  马车驶过未央宫北门时,甄宓轻挽缰绳,放慢了脚步。
  “夏侯兄,这就是金马门吗?”
  夏侯兰从车里露出半张脸,看了一眼虽然有些残破,却依然威严的双阙。“是的,不过我们更愿意叫他北阙。”
  甄宓转头看了夏侯兰一眼,眼神闪烁,似有不解。
  夏侯兰微微一笑。“军中将士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犯我边疆的蛮夷首级挂在此处。”
  甄宓恍然,随即有些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张氏却伸了脖子,将头探出车窗,极力仰起。“这里面哪一颗首级是女营的马都督砍下的?”
  “现在没有,一颗也没有。”夏侯兰连忙将张氏拽了回去。“马都督砍下的那颗首级也没挂在上面,当时陛下还在武威呢,就在行营里挂了几天,然后就扔湖里喂鱼了。”
  张氏哦了一声,有些失望。
  甄宓却仰起脖子,盯着高高的门阙看了一会儿,目光顺着门阙延伸,直到远处隐约可见的宫殿一角。“未央宫太破旧了,朝廷有没有修缮的计划?”
  “暂时还没有,朝廷没钱。”夏侯兰想了想。“倒是听说有重修太学的计划。我听说除了故太仆赵公,已经有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