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47章

汉道天下-第247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袁绍来攻,刘备将主力都交给张飞,让他守沛县,丹阳兵就是绝对的主力。曹豹本以为能借此机会为陶应争取一个机会,没曾想还是碰了壁,还被张飞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大为恼火。
  他本想与张飞理论,却被许耽拦住了。
  许耽说,张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郃、高览不足道,更何况只是他们的前锋一部呢。你守好城池,准备好酒肉,为张将军庆功就行了,没必要那么紧张。
  曹豹忍气吞声地应了。
  张飞对许耽的反应非常满意,下令各部准备。
  出了中军大帐,曹豹忍不住询问许耽的意思。
  许耽说,刘备君臣忘恩负义,从陶使君手中得到了徐州,却对陶使君的儿子如此刻薄,又对你我无礼,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争论无益,你我都不是张飞的对手,万一被他以违抗军令为由杀了,连升冤的地方都没有。不由等一等,由我陪他出城作战,你在城中守候,准备好酒食。
  张飞好酒,得胜归来后,必然会饮酒庆贺,到时候我们将他灌醉,连沛县一起送给袁绍,当作晋身之阶,还愁袁绍不善待我等?
  曹豹大喜,随即又问,何不趁他出城之际献城?
  许耽嘿嘿一笑。
  张飞骁勇,就算被张郃击败,他也有机会逃回彭城。如果我们献出的只是沛县,袁绍又怎么会重视我们呢?只有生擒了张飞,功劳才够大。
  刘备手下人才有限,张飞算是唯一的大将。生擒他,刘备就没有可用之人了,还怎么守徐州?所以,我们送出的不仅是张飞,更是徐州。
  曹豹恍然大悟,挑起大拇指,对许耽佩服得五体投地。
  ——
  张飞率部出城,在沛泽附近设伏。
  很快,一支约二三百人的骑兵就出现在附近。人数虽不多,但他们的装束和武器却引起了张飞的注意。
  这些骑兵不仅甲胄整齐,而且用的武器也是统一形制的大戟。
  这让张飞想到了张郃的大戟士。
  大戟士是张郃的私兵,一度充任袁绍的亲卫营,在河北赫赫有名。
  既然大戟士出现在这里,张郃本人很可能也在其中。
  如果能击杀张郃,效果比击破前锋更好。
  张飞命许耽率领丹阳步卒原地待命,准备策应,自己率领五百骑兵冲了出去。
  这五百骑兵大多是幽州的乌桓人、鲜卑人组成的突骑,随刘备征战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分作两队,一队由张飞亲自率领,直奔张郃本人,吸引张郃的注意力。一队由迂回到张郃身后,准备突袭,同时防止张郃逃跑。
  战术是好战术,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张郃。
  张郃曾随袁绍南下,见识过中原甚至淮南的地形,知道这里与冀州不同,要多加小心。为了避免前锋将领疏忽,他率领大戟士,自为前锋,来打探地形。
  看到两百多骑兵从芦苇丛中冲出,他就意识到这些骑兵绝非普通斥候。
  刘备麾下的骑兵有限,仅有的骑兵必然掌握在大将手中。就算有一些充当斥候侦骑,也不会有如此规模。
  所以,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将领大概率是守沛县的张飞。
  张飞想生擒他,他也想生擒张飞。他一面下令部下准备迎战,一面命人赶回大营求援。
  他的反应很快,几名大戟士抢在迂回的骑兵到位之前冲了出去。
  张郃挺戟跃马,直奔张飞。
  见张郃没有逃走,反而迎了上来,张飞大喜。他踢马舞矛,指挥部下夹击张郃,准备抢在张郃的援军到达之前击杀张郃。
  两人的想法一致,都想干掉对方,一开始就没有留手,全力以赴。


第五百九十章 阴差阳错
  “当!”矛戟相交,火星四溅。
  张郃手臂一麻,手中大戟险些被磕飞。
  知道张飞名不虚传,膂力过人,非自己能敌,张郃一侧身,让过了张飞的迎面一击,同时大声提醒部下小心。
  他早就听说过关羽、张飞的名字,尤其是关羽斩杀文丑之后,对与关羽齐名的张飞也不敢有半分小觑。出战之前,考虑到有遇到张飞的可能,他就提醒过部下不要自恃武勇,试图与张飞单挑。
  大戟士培养不易,他非常珍惜,不作无谓牺牲。
  只是当时没想到真遇上了张飞。
  听到张郃的提醒,大戟士立刻行动,与张飞保持距离,进行游击。
  张飞往来冲突,看似无人可挡,斩获却非常有限。大戟士不是和他保持距离,用弓箭进行攻击,就是三四人一起上,逼得他只能自保,无暇进攻。
  张郃结成圆阵,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敌人,不给那些迂回的骑兵突袭的机会。
  双方缠斗在一起。张飞虽然拥有兵力优势,却始终无法咬住张郃。
  除了他的坐骑体力足够,其他骑兵的坐骑有一半已经过了最佳时期,平时骑乘没什么问题,对面冲锋时难免力有不逮。为了保持阵型,以免被对方各个击败,他们不得不保持一个较慢的速度。
  相比之下,张郃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大戟士拥有足够的战马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张郃利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优势,让张飞无计可施,无法完成致命一击,取得最终的胜利。
  转眼间,双方冲杀数合。
  张飞勒住坐骑,不安地看向远处。
  最佳的机会已经错过,再战下去,一旦张郃的援军赶到,他有可能被围住。
  略作思索后,张飞决定诱敌,让在芦苇丛中埋伏的许耽发挥一些作用。
  “撤!”张飞大声厉喝,命令部下撤退,自己提矛断后。
  见张飞未败而走,张郃心中冷笑。他没有追进芦苇丛,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这才拨转马头,撤离战场。
  张飞等了好一会儿,也没见张郃没有追进来,非常失望,却无可奈何,只得率部撤退。
  行踪已经暴露,再留在城外很危险,有被张郃包围的可能。
  刚走出芦苇荡,他就发现形势不对。远处出现了袁军强弩兵的影子,还有不少骑兵在游弋,更远的地方还有步骑行进的烟尘。
  没等他反应过来,示警的战鼓声响起。一会儿功夫,张郃率领大戟士飞奔而来。
  张飞大惊失色。从眼前的形势来看,张郃对附近的地形非常熟悉,很可能在他能选择的路口都设下了埋伏,要将他困死在这片芦苇丛中。
  张飞不敢怠慢,率部强行突围。
  骑兵们摘下骑盾,护住要害,冒着强弩兵的集射猛冲。
  在扔下数十具尸体,付出百余人的伤亡后,张飞突破了强弩兵的阵地,再次与张郃对阵。这一次,他没有恋战,稍一接触就脱离战场,直奔沛县。
  张郃穷追不舍,紧紧地咬住张飞不放。
  张飞虽然有足够的能力突围,但他的部下不行,几次被张郃追上,张飞不得不撤回来解围。来来回回,不仅耽误了时间,也让他的马力消耗过大,渐渐有些撑不住了。
  好容易赶到沛县,才发现沛县城外全是袁军,回城的道路已经被袁军控制。
  张飞这才反应过来,却无计可施,只得带着仅剩的一百多骑,向彭城而去。
  许耽率领的丹阳兵见形势不妙,早早的降了。
  得知张飞出城伏击失败,准备好了美酒,准备灌醉张飞的曹豹也无可奈何,只得献城投降。他准备的美酒也成了张郃、高览的庆功酒。
  沛县失守。
  ——
  张飞赶到彭城,向刘备请罪。
  刘备大惊失色,方寸大乱。
  沛县失守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张飞的失误不仅葬送了沛县,更葬送了他本就不多的精锐。五百骑兵仅剩百余人,近万丹阳兵投降,成了袁绍的部下。
  刘备详细询问了作战经过,感觉很无奈。
  张飞没有错,但张郃更高明,充分体现了河北四庭柱的真正实力。
  相比之下,关羽阵斩文丑终究只是运气使然,双方的实力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之前都有些轻敌了,以为还能像上次一样轻松击退袁绍。
  刘备紧急召麋竺等人议事。
  沛县失守,徐州西北的门户大开,袁绍很快就会进攻彭城,或者进入腹地东海、下邳。如果郯县、下邳被袁绍控制,彭城就成了孤城。
  经过紧急商议后,麋竺提议,放弃沛国,调陈登守下邳。
  沛县失守,彭城已经成了直面袁绍的重镇,龙亢太远,起不到掩护的作用,反倒是下邳更为重要。陈登就是下邳人,又有精兵一万,守住下邳没什么问题。
  至于郯县,由麋芳负责就行。有王朗等郯县人的支持,就算袁绍率主力来攻,郯县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刘备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接受麋竺的建议。
  考虑到形势的艰难,他意识到即使有徐州人的支持,仅凭徐州的力量也很难坚守太长时间。最终解决还要依靠外力,请朝廷出兵,攻击冀州,迫使袁绍撤退是最理想的结果。
  刘备写了一封奏疏,言明形势,抢在袁军到达之前送出。
  刘备的反应很快,判断也很准确,但他却低估了审配。
  早在出兵之初,审配就估计到刘备一旦受挫,很可能会求援。刘备既与曹操不和,又与袁术有怨,只能向朝廷求援。彭城向西的大道就是经过睢阳的驰道,必然会经过他的辖区。
  所以他设下重重关卡,截获了刘备的使者,也了解了刘备的部署,也知道了刘备的恐惧所在。
  审配随即率部进逼彭城,迫使刘备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派快马,将刘备的奏疏送给袁绍,提议袁绍不用理会彭城,以最快的速度进攻下邳。
  陈登在龙亢,想撤回下邳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能抢在陈登之间围住下邳,在城外野战中击败陈登,甚至迫降陈登,彭城就成了孤城,徐州可速定。


第五百九十一章 穷途末路
  袁绍接到审配书信的时候,刚刚接到张郃的捷报。
  首战告捷,而且是拿下了本以为要费一番手脚的沛县,让袁绍心情大好。
  看完刘备写给朝廷的奏疏,感受到刘备发自内心的慌乱,袁绍更是眉开眼笑,召集田丰等人议事。
  田丰旗帜鲜明的支持审配的意见,建议由张郃、高览率骑兵赶往下邳,阻止陈登回援。至于郯县,不足为虑。麋芳本非将才,郯县也不是什么坚城,大军一围,指日可破。
  相比之下,陈登一旦进入下邳,再想击破下邳就难了。将他挡在下邳城外,充分发挥骑兵优势,在野战中击败他,甚至逼降他,下邳唾手可得。
  徐州人之所以愿意支持刘备,坚守徐州,并非是刘备能得人心,而是徐州人觉得朝廷有中兴的希望。如果能迅速攻取东海、下邳,将彭城变成一座孤城,徐州人还相信朝廷能中兴吗?
  他们会像兖州人一样望风而降。
  如此,就可用徐州的人力、物力来攻彭城,就算朝廷出兵进攻冀州,袁绍也有足够的兵力回援,不至于前功尽弃。
  更大的可能是在袁军的强大压力下,彭城里的徐州人放弃刘备,举城投降。
  如果一来,从出兵到平定徐州不过半年时间,谁还敢怀疑主公的用兵能力?
  袁绍被田丰描绘的前景所激励,欣然答应。
  他将亲卫骑以外的四千骑兵交给张郃、高览指挥,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下邳,截击陈登。然后亲率大军,赶往郯县,同时发布檄文,希望徐州大族不要负隅顽抗,亲者痛,仇者快。
  他叫来陈琳,让陈琳再去一趟彭城,希望刘备认清形势,放弃抵抗,不要做无谓的挣扎。
  刘备现在投城,他还可以以礼相待。等兵临城下,刘备再想投降可就迟了。
  ——
  张郃、高览接受命令后,大感惊讶的同时,又倍受鼓舞。
  袁绍此次出征,亲率主力五万余人,骑兵也就是五六千人。将四千骑兵集中起来,由他们指挥,这是莫大的信任,也意味着对此次任务的势在必得。
  他们不敢怠慢,立刻率部起程,火速赶往下邳。
  在半路上,他们收到了田丰的私信。
  田丰要求他们重创陈登。除了不能杀陈登本人之外,要最大限度的摧毁陈登的部下。如果能全歼,那就最好了。
  与刘备的部下不同,陈登的部下以徐州人为主,其中有一半是下邳陈氏的私人部曲。如果不能予以重创,就算陈登投降,将来也会凭借手中的兵力发挥影响力,成为不可控因素。
  重创他,甚至全歼他,不仅能重挫徐州人的士气,还能让陈登俯首听命,不敢有二心。
  战场上的胜利最有威慑力。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相信中兴还有中兴的机会,就是因为天子的几次大捷。袁绍想控制住徐州,也只有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实现。
  张郃、高览心领神会。
  这不仅是袁绍的胜利,更是冀州人的胜利。田丰不希望袁绍麾下出现冀州人以后的派系拥有强悍的武力,影响到冀州人的话语权。
  ——
  陈琳再次站在了刘备的面前,取出截获的奏疏,双手递给刘备。
  一开始,刘备莫名其妙,等他看清陈琳递过来的东西,顿时变了脸色。
  奏疏里写了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封奏疏落在袁绍手中,他的底细也就暴露无疑,想虚张声势都不可能。
  “使君,这是天意。”陈琳面带微笑,语气温和。“使君为豫州牧,举显思为茂才,袁公甚是感激。如今袁显思镇幽州,愿投桃报李,举使君为茂才,如何?”
  刘备苦笑,不知说什么才好。
  袁绍要让袁谭举他为茂才,与其说是报恩,不如说是威胁。
  他对袁绍父子的恩惠只有这一件,一旦袁谭举他为茂才,就算还了人情。再有冲突,大家就不用留情面了。
  当然,主要是袁绍不会给他留情面了。
  刘备想了一会儿,抬起头,向陈琳拱拱手。“敢问孔璋,袁公将如何待我?”
  “若使君不弃,袁公愿表使君为豫州牧,临其本州。”
  “我奔波数年,心力皆疲,恐怕不堪当此重任。”刘备感慨道:“我想回家乡,可否?”
  “回涿郡?”陈琳微怔,有些意外。
  “是啊,袁显思临鄙州,想必能念在旧情上,有所照拂。我自知才浅德薄,不是争霸天下的英雄,愿就此解甲,回家织履。”刘备说着,举起手边还没织好的草鞋,面带苦涩。
  陈琳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
  他心里清楚,袁谭根本没有控制幽州,那只是他骗刘备的。真让刘备回到涿郡,无异于放虎归山。
  “使君太谦虚了。你只是遇人不明,这才没有用武之地。若有袁公支持,为豫州牧绰绰有余。还请使君不要推辞。”
  刘备又道:“事关前程,能否容我与诸将商议,再予回复。”
  陈琳痛快的答应了。
  他不觉得刘备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张郃、高览正在奔袭陈登的路上,数日内必有捷报传来。到了那时候,刘备别无他念,只能投降。
  命人送陈琳去驿舍休息,刘备召集张飞、麋竺等人商议。
  得知送往朝廷的奏疏被审配截获,众人都变了脸色,半天没说话,气氛压抑得让人无法呼吸。
  “诸君,生死在此一搏,还望诸君畅所欲言。”刘备说道。
  张飞后悔莫及。
  如果不是他丢了沛县,形势不至于如此崩坏。
  “主公,我……”
  刘备摆摆手,示意张飞不要说了。
  “要说错,是我有错在先。”刘备叹息道:“我早就知道曹豹、许耽等人想为陶应兄弟发声,却担心他们尾大不掉,不敢任用。若能安排妥当,曹豹辈能安心坚守,也不至于如此。”
  麋竺等人面面相觑。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