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44章

汉道天下-第244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农夫不同的是他腰间插着一柄长剑。
  简雍站在一旁,提醒了一句。“主公,臧霸来了。”
  刘备嗯了一声,收回目光,看向远处的沂水。有几艘船顺水而下,船头站着一群人,也正朝这边看,其中一人正是去与臧霸商议的孙乾。
  “宪和,臧霸会与我结盟么?”
  “会,青州的袁军南下,他首当其冲,正是有求于我之时。”
  “他不会投降袁绍?”
  “不是他不肯,而是袁绍不肯接受他的投降。”简雍嘿嘿笑了两声。“当年要杀他父亲臧戒的太守就是袁氏故吏,说不定那件事背后还有袁氏的影子。再说了,袁绍麾下的统兵大将哪个不是冀州大族,哪有他一个泰山贼立足之地。就算他肯投降,也得不到他想要的官爵,只能为人卖命。”
  刘备咂了咂嘴,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一口气。
  臧霸如此,他又如何不是如此。
  “主公,不要犹豫了。袁绍虽然兵力极盛一时,不过是落日余晖而已。只要主公能用云长之计,万众一心,挡住袁绍的孤注一掷,为朝廷守住徐州,前程不可限量。”
  刘备回头看了简雍一眼,忍不住笑了。“宪和,你一向与云长不睦,为何如此推崇云长之计?”
  “因为那是主公唯一的取胜之道。”简雍揪着乱糟糟的胡须,眉梢轻扬。“再说了,这也不是他的计策,而是朝廷的计策、天子的计策。他学得,我便学不得?”
  刘备哈哈大笑。过了一阵,他又幽幽地说道:“原来宪和推崇的不是云长,而是天子。”
  简雍说道:“能以少年之躯,当中兴之任,先破李傕,再破鲜卑,这样的明君谁不推崇?主公不推崇么?”
  “我……当然也推崇。”刘备叹息道:“只可惜,他未必看得上我。”
  简雍撇了撇嘴,欲言又止。
  刘备上了报捷文书,但朝廷没有回应,让刘备很失望。可是在他看来,这事却怨不得朝廷,是刘备一直不肯表明态度,只想从朝廷那儿得到更多的任命和赏赐。如今袁绍大兵压境,他更不肯与袁绍决裂,如何能让朝廷满意?
  臧霸等人到了渡口,下了船,向山上走来。
  刘备赶上几步,与臧霸相见。
  臧霸身高与刘备相当,约有七尺五六寸。长相粗豪,偏偏有一双细长的眼睛,看起来让人不安。
  “使君,久仰久仰。”臧霸抢先一步,向刘备行礼,认真地打量了刘备两眼,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人皆道使君有异相,果然与众不同。”
  刘备哈哈一笑。“宣高,休听那些村夫村妇传言。我年近不惑,一事无成,哪有什么异相可言,不过未老先衰之相罢了。如今袁绍大兵压境,我欲为朝廷效力而不可得,只好请宣高来助我一臂之力,还请宣高不要弃我于不顾。”
  臧霸笑了。“使君有召,我岂敢不来。只是我等兵力有限,钱粮也不充足,怕是帮不上太多的忙,要让使君失望了。”
  “兵在精,不在多。泰山兵乃是知名的精锐,有宣高相助,定能成功。”刘备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邀请臧霸入席。
  “使君有多少人马可用?”臧霸开门见山。
  “此处有精兵三万,还有一万由陈登率领,在龙亢。”
  臧霸诧异地看着刘备,忍不住地笑出声来。“使君最近发了什么财,居然能聚集三万精兵?”
  刘备不动声色。“为朝廷效力,义之所在,何必用财?还是说,你还担心朝廷会辜负立功将士?岂不闻张杨、黄猗等人一战封侯,就连马腾的女儿也因为斩杀了鲜卑大帅,以女子封侯呢。”
  “有这样的事?”臧霸愣了一下,眼神中多了几分狐疑。
  “千真万确。”刘备顺水推舟,将自己了解的故事说了一遍。
  他虽然没有明确称臣,但是有关羽和赵云二人传递消息,对朝廷的动向还是了解的。
  臧霸等人在徐州,与朝廷素无瓜葛,只知道天子在并凉建功,却不知道具体消息。听刘备这么一说,又惊又喜。惊的是天子所作所为离经叛道,匪夷所思,喜的是天子战无不胜,大汉中兴有望,跟着刘备为朝廷效力也更有吸引力。
  书生、女子都能以军功封侯,我大好男儿,以军功封侯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听刘备说完故事,臧霸哈哈大笑。“使君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可知朝廷何时出兵,攻击袁绍?”
  “快了,镇西大将军韩遂已经进驻关中,随时可以东出。幽燕都护荀攸也砺兵秣马,只待秋风一起,便策马叩关,直到幽冀。”
  臧霸掐着手指算了算。“这么说来,袁绍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正是,只要我们能坚守两三个月,朝廷大军一出,袁绍的死期就到了。宣高,你我分兵而守,你守琅琊,我守彭城,如何?”
  “行。”臧霸拍拍手,一口答应。“多了不敢说,两三个月还是有把握的。”
  “痛快。”刘备举起酒杯,与臧霸一饮而尽。
  两人喝了几杯酒,刘备命人上歌舞,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臧霸等人虽然称霸一方,毕竟只是山中的贼寇,哪能经常欣赏歌舞,痛饮美酒。今天受刘备之邀前来结盟,原本还担心袁绍势大,刘备支撑不住。现在知道袁绍只是一时风光,而刘备又有三万人马,足以守住彭城,立刻放了心,敞开肚皮喝酒,眼睛也控制不住的四处乱看。
  刘备与臧霸等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一副胜劵在握的从容。
  孙乾在一旁陪着,心中忐忑不安。
  臧霸等人不知虚实。刘备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可是他却清楚得很,别说三万精兵,刘备麾下所有能上阵的人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
  一旦袁绍大军来袭,刘备根本守不住三个月。


第五百八十三章 倾家相助
  刘备和臧霸谈得很投机。
  他向臧霸承诺,只要臧霸能守住琅琊,挡住袁军别部,他就上表天子,推荐臧霸为琅琊相。
  臧霸本是泰山华县人,家中还算殷实,在仕途上的成就却很有限。臧霸的父亲臧戒做到县狱掾,还被人害了。臧霸在山中为寇,依附陶谦时,曾被表为骑都督,但没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之后在琅琊境内为寇,虽然控制了琅琊不少地方,却没有官方身份。
  刘备愿以徐州牧的身份推荐臧霸为琅琊相,对臧霸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由流寇一跃而为二千石,而且有机会得到朝廷认可,这个报酬很丰厚,很难让人拒绝。
  从这两三年的表现来看,大汉虽偏居西北,却屡战屡胜,未必会亡。袁绍虽平定公孙瓒,却四面受敌,未必能胜。在这种时候向朝廷称臣,不为失机。
  臧霸很满意,拍着胸脯向刘备保证,一定全力以赴,守住琅琊。
  刘备相信臧霸的态度。一旦取胜,琅琊就是臧霸自己的地盘,他没有理由不尽力。
  两人尽欢而散。
  刘备命孙乾送臧霸登船,目送臧霸远去,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回城,与子仲商议。能不能成,就看他的态度了。”
  简雍点头附和,跟着刘备下了山,翻身上马,直奔郯县而去。
  想守住徐州,关键是钱粮。有足够的钱粮,才能招募人马,才能实施关羽建议的练兵之法。
  徐州不缺人——多年战乱,造就了大量的流民,以及富有战斗经验的散兵流寇——只要有钱粮。
  麋竺是东海大贾,家有万金。只要麋竺肯全力相助,刘备就能迅速招募几千人,将总兵力扩充到三万左右。有了这三万人,野战未必能行,守城却足够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袁绍,刘备从来没期望在野战中取胜。他甚至不敢奢望保住徐州,只想守住几个重要的城池,让袁绍不能轻易向前推进即可。
  除了琅琊郡治开阳,刘备选定了彭城和沛县,南部则由陈登负责,以备不测。
  张飞已经率领一万步骑赶往沛县设防。
  那一万步骑是刘备手头仅有的力量,剩下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当不得大用。所以他迫切地需要麋竺的帮助,以便有足够的兵力守住彭城。
  回到郯县,下了马,刘备直奔大堂。
  “麋子仲来了没有?”
  从事刘琰迎了上来。“联络过了,本该已经来了,不知为何还没到。我再派人去请。”
  刘备心头一紧。
  麋竺不来,不会是后悔了吧。
  麋竺后悔也正常。面对曹操,他或许还有一线希望。面对袁绍,他是一点取胜的机会也没有。麋竺家大业大,不能不为家族的存亡考虑,也没必要跟着他拼命。
  “等等吧。”刘备叫住了刘琰,一声叹息。“君子不可强人所难。”
  刘琰眼神一黯,没有再说什么。
  简雍也跟着叹了一口气,甩了甩袖子。
  “使君。”外面有脚步声响起,麋芳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向刘备拱手施礼。“你回来啦,与臧霸谈得如何?”
  “还算顺利。”刘备打量着麋芳,见麋芳神色从容,心中又生起一线希望。“子仲何在?”
  “他去拜访王朗王景兴了。”
  “王景兴?”刘备又惊又喜。“他回郯县了?”
  “是的,家兄一收到消息,立刻赶过去了。”麋芳解释道。“事出紧急,家兄担心使君久候,让我先来通报一声。王景兴刚回家,访客可能会比较多,能不能见,什么时候能见,现在还不清楚,请使君耐心等一等。”
  刘备大笑,挽着麋芳上堂。“只要子仲能来,等得再久也无妨。”
  麋竺如此用心,自然没有反悔。如果麋竺能请到王朗,那他就更有把握了。王朗是东海甚至整个徐州的名士,曾任陶谦的治中从事,对陶谦治理徐州多有襄助。
  “子叔,这一战非同小可,还望贤昆仲鼎力相助啊。”刘备诚恳地说道。
  “使君放心,我麋氏愿意倾家相助。”
  “当真?”刘备又惊又喜。
  他希望得到麋氏兄弟的帮助,却不敢奢望麋氏兄弟倾家相助。麋芳做出这样的承诺,大大超出了他的期望。
  麋芳很满意刘备的反应,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刘备也不好多问,只好耐心等候。
  他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麋竺能不能顺利见到王朗,能不能请出王朗相助,脸上却看不出半点波澜,依然是一副成足在胸的模样,与麋芳商量战事。
  麋竺、麋芳虽是商人,却弓马纯熟,麋芳更带着部曲与山贼作战的经历。只不过陶谦牧徐州时,对他们兄弟不是很看重,也没有给麋芳更多的机会。
  “子叔,你为我掌亲卫骑吧。”刘备说道。
  “我?”麋芳的个人能力还说得过去,但统领骑兵的经验却是一片空白。刘备让他掌亲卫骑,让他不胜惶恐。“多谢使君信任,只是……我怕难以胜任。”
  “慢慢学就是了。”刘备说道。“天下哪有不学就会的事。掌骑也是如此,只要你肯学,总能学会的。再说了,袁绍来攻,我们据城而守,骑兵只需要随我巡视就行,不会有多少直接交锋的机会。”
  一边说着,刘备一边想起了赵云。
  麋芳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亲卫骑将,但他没有更多的选择。
  赵云去了行在,被天子委以重任,掌散骑左部。关羽也远在河东,为箕关都尉。他身边能用的将领只有张飞一人,如今肩负坚守沛县的重任,无暇他顾。
  他想来想去,也只有麋芳能用了。让麋芳掌亲卫骑,将来采购战马也方便些。
  一想到战马,刘备就有些后悔。袁绍占据了冀州,切断了他的战马来源,骑兵的实力越来越多。他要想得到战马,只能从并凉采购,路途遥远不说,还受到朝廷的控制。
  如果早些向朝廷称臣就好了。曹操就因为送质行在,早早地向朝廷称臣,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有充足的战马供应,骑兵实力不弱,令人羡慕。
  或许该和曹操联络,请他出兵策应,一起对付袁绍。
  可是……张不开这口啊。不仅他自己和曹操不睦,徐州更是对曹操深恶痛绝,任何明面上的联络,都有可能招致徐州人激烈的反对。


第五百八十四章 慷慨王朗
  等到半夜,麋竺终于见到了王朗。
  流浪数年后,王朗很憔悴,瘦得皮包骨头,但精神却有些亢奋,充满血丝的眼中精光逼人。
  “子仲,知道我为何最后见你吗?”王朗的声音沙哑。
  “我等一会儿也不碍事。”麋竺含笑拱手。“景兴在外多年,未有音讯,今日又见了那么多亲朋故旧,想必累了。我本不该打扰,只是形势危急,需要景兴振臂一呼,不得不如此。还请景兴见谅。”
  王朗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刘使君有何打算?是战是降?”
  “能战则战。”
  王朗微微皱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含糊其辞,首鼠两端?”
  麋竺苦笑。“景兴误会刘使君了。刘使君并非不欲战,而是力有不逮。他虽牧徐州,却兵不过两万,将不过数人,如何是袁绍的对手?至于下邳陈氏父子,我不说,你也知道他们的选择,刘使君就算想用他们,也不敢用……”
  王朗抬起手。“我知道下邳陈氏与袁绍关系匪浅,但我不觉得他们这时还敢与袁绍呼应。”
  麋竺愣住了。“怎么说?”
  “子仲,你觉得袁绍能代汉吗?”
  麋竺看着王朗,闭口不言。他不知道王朗是什么意思,生怕说拧了。
  “你知道我为何会在此时返乡?”
  “想来是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不,是孙策知天下兴替,不敢再为难我了。”王朗冷笑一声。“连孙策那样的武夫都知道大势所趋,陈氏父子能不知道正朔所在?陈登未必愿与袁绍正面为敌,却也不至于呼应袁绍,夹击刘使君。”
  麋竺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再者,刘使君游移不定,也与他自己态度不明有关。”王朗毫不客气的说道:“尔等既然奉陶使君遗命,迎刘使君主徐州,为何不劝他进贡赋?徐州还是大汉的徐州吗?”
  麋竺神情尴尬。
  陶谦在任的时候,王朗曾治中从事,赵昱任别驾,都劝陶谦效忠朝廷,贡赋不绝。后来王朗出任会稽太守,赵昱出任广陵太守,他们辅佐刘备,却背离了王朗、赵昱在任时的决定,不再向朝廷贡赋。
  这是刘备的责任,但他身为从事,未尽辅佐之责,同样脱离不了干系。
  “大丈夫立世,当善恶分明,不可苟且。”王朗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扬起手。“你回去对刘使君说,若他能以身赴难,我王朗愿意陪他走一遭。若他心存犹豫,还想着以战求和,割徐州以自立,恕我王朗不能奉陪。”
  他顿了顿,又道:“王朗虽是俗男子,却蒙恩师教诲,略通圣人经义,不敢有负师门,为不忠不孝之人。纵使所有的徐州人都奉迎袁绍,我也不愿苟同。”
  麋竺明白了王朗的意思,躬身再拜,起身告辞。
  等麋竺出了门,王朗的夫人杨氏从后面走了出来。
  “夫君决定了?”
  “决定了。”王朗低下头,咳嗽了两声。“你收拾一下。明天我可能会与刘备相见。若他不肯与袁绍决裂,我们就离开徐州,去河东,去行在。”
  杨氏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夫君,我早就收拾好了。时辰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你的脸色很不好,若是累出病来,可就不好了。”
  “放心吧,我只是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王朗眼中露出一丝向往。“圣天子在西,也许再过几年,就能天下太平了。”
  ——
  麋竺匆匆赶到州牧府,与正在苦等的刘备相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