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30章

汉道天下-第230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畴到集市上转了一圈,找到书商,想买几部书。
  借来的《士论》被他捏皱了,那个小伙子很不满意,但还是带走了。他想再读几遍,好好理解一下天子的用意。
  蔡琰是天子身边的女官,她的文章很可能代表着天子的意思。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几乎所有的书都卖光了,书商一脸遗憾,后悔没能多进一些货。
  田畴一问,才知道这些书是千里迢迢从河东运来的。眼下能够快速印书的只有河东的文秀书坊,其他地方还做不到。不过汉阳正在筹建书坊,再有半年也就有书了。
  田畴这才知道他昨天看到的文章并不是抄写的,而是印的,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士论只要一张羊皮就能换到。那小伙子说花了三张羊皮,应该买了不止一部书。
  据说卖得最好的书是一部字书,叫《精简说文解字》,里面收录了三千个常用字。学会这三千字,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文字读写。
  让田畴意外的是,这部《精简说文解字》的著者也是女子,有三个人,其中之一叫袁权,据说是汝南大族袁氏子弟。
  田畴有些印象,仿佛听赵云提过一句。
  回到营中,田畴找到赵云,问起这件事。赵云听完就笑了,叫来一个亲卫,让他去找蔡琰和袁权,各要一部书。
  “她们有很多吗?”
  “也不多,书印好之后,文秀书坊各送了一百部过来,供她们送人,当作润笔。这两部书是刚到的,应该还没送完。”
  “一百套,当作润笔?”田畴吃了一惊。他记得书商说过,一部书能值一张羊皮,一百部可就是一百张羊皮。就算成本没有这么高,至少也有三五十张。
  写文章这么赚钱?
  “蔡令史为镇西大将军画了一副平叛图,你猜猜多少钱?”
  田畴也知道那个笑话,不由得笑了一声:“应该不会低吧。”
  “一百金。”赵云也笑了。“但蔡令史一般不肯做这种事,她宁愿写文章,养活自己没什么问题的。”
  田畴苦笑,心道一篇文章就能换一百张羊皮,她肯定能养活自己。
  他由此想到一个问题,能靠写文章养活自己的女人,还会以夫为尊,将丈夫当作一家之主吗?毕竟写文章也不要抛头露面,在家也能做。一个普通男子,就算做个小官吏,辛苦劳作,未必能挣到同样多的钱。
  “这纲纪要乱了啊。”田畴感慨道。
  “不是乱,而是恢复常态。”
  田畴惊讶地看着赵云。“你也觉得男女无别才是常态?”
  “我只是觉得这么说更合乎事实。”赵云拍拍腰间的战刀。“或许女子在体力上不如男子,但这个差距并没有到无法弥补的地步,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女子,一样能战胜没训练,或者训练不严格的男子。某些天赋好的女子,甚至可以与大部分男子一较高下。”
  田畴眉头紧皱。“这么说,天子要让男女无别,女子不仅可以写文章,还可以从军,将来会不会让她们做官?”
  “蔡令史便是官,她是兰台令史。”赵云纠正道:“马督、王主簿、袁主簿也是官。”
  田畴一怔,这才反应过来。赵云之前说过这件事,但他没往心里去,想当然的将蔡琰当作了普通的女官。女官也是官,却是后朝官,不是前朝官。
  但兰台令史属御史中丞,是前朝官,而且是外朝官。
  蔡琰早就是真正的官员。
  这时,赵云的亲卫回来了,手里只有一部《士论》。袁权的《精简说文解字》一到手就被人讨要走了,一百部都没够。她已经向文秀书坊定购,等到了,再送给田君斧正。
  田畴看着手里的《士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的世界观持续崩塌中。
  ——
  行在再次起程,赶往金城。
  一连数日,田畴都在研究蔡琰那篇《士论》。他翻来覆去的阅读,几乎能背下来,想从中找出破绽,进行驳斥。
  他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想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但他又很清楚,他可以写文章反驳蔡琰,但他无法阻止天子在凉州推行这种观念。凉州不比中原,本来就没那么多男尊女卑的观念。平时的劳作,女子做得不比男子少,放牧、耕种,都有女子的身影。盗贼来袭,女子挟矛张弓而战的也不在少数。
  天子选择凉州作为起点,很可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凉州的读书人少,老臣们又不在天子身边,没什么人能阻止天子。凉州的人口不足,供女子发挥的空间更大。更重要的是凉州条件艰苦,禁止女子抛头露面只能等着饿死。
  田畴莫名的焦虑。
  翻越乌鞘岭时,读书读得几乎精神错乱的田畴接到了天子的召见。
  田畴跟着来传诏的侍郎夏侯充,来到一道山坡,天子面前。
  刘协背手而立,看了一眼田畴,有些惊讶。“子泰,你的脸色很不好,是生病了吗?”
  田畴上前行礼,苦笑。“陛下,臣是病了,心病。”
  “心病?”刘协扬扬眉,笑了。“心病需要心药医,只是不知子泰的心药在何处?朕这儿有一份,只怕治不了你的心病,只能让你的心病更重。你要不要看看?”
  田畴勉强收拾起心情。“敢请陛下垂示。”
  刘协使了个眼色,一旁的侍从递过一份文书来。田畴接过来,看了一眼封面题签,知道是袁绍的上表,不敢怠慢,连忙展开细读。
  刘协也不着急,和曹昂、裴俊等人闲聊。“谁知道这儿是什么所在,有什么故事?”
  “臣知道。”裴俊抢先发言。“乌鞘岭是由金城出河西的要道,当年霍票姚出河西,就是取道乌鞘岭。臣研习霍票姚的战绩时,读过相关的地理文书。”
  刘协笑笑。“你这么用功,是想学霍票姚,十八从军吗?”
  裴俊侍从多年,知道天子性情,也不害怕。“陛下,臣做不了霍票姚,但是臣可以学安陆侯,为万人长史,承陛下之诏,协大将远征,教化四方将士。”


第五百四十九章 旧习难改
  刘协哈哈一笑,又转向曹昂。“子修,你呢?”
  曹昂看着远处,一时神往。“陛下,臣本庸材,没什么大的志向。当年承教膝前时,却听过臣父的志向。”
  刘协眼神微闪。“说来听听。”
  “臣父感于凉州之乱,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平定凉州。希望百年之后,能在墓碑上刻上大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曹昂收回目光,嘴角带笑。“眼下看来,这个愿意怕是不能实现了。凉州已平,羌人服教化,不必征讨了。”
  刘协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曹操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如果他没有改变行程,在河东立都,而是去了洛阳、许县,终结不免成为曹操手中的木偶。另一方面,他又相信曹昂所说,几年前的曹操真有可能忠于朝廷,想做个征西将军。
  山东州郡讨董,曹操与孙坚是主动进攻董卓的唯二。
  至于现在,身为兖州牧,却只控制了陈留、汝南、颍川的曹操是不是忠于朝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就算他倒向袁绍,也是自取灭亡。
  所以曹操很聪明,早早的做出了选择,将曹昂送到了这里。
  “凉州虽平,却不妨碍征西。”刘协伸手一指。“西域都护府也只能负责葱岭以西的两河之间。可是两河以西还有一片广阔的土地,不亚于大汉的疆域。兖州牧若有雄心,可以一路向西。”
  曹昂躬身一拜。“谢陛下,臣这就写信,告知臣父这个喜讯。”
  刘协点点头,又看向夏侯衡。“你呢?”
  夏侯衡摸摸脑袋,看了一眼曹昂。“陛下,臣跟着陛下就行。臣正在苦练武艺,准备参加下一次的选拔,跟着贾先生学习用兵之道。”
  夏侯充接着说道:“臣也是。”
  其他几个侍郎跟着表态,大部分人都想跟随贾诩学习兵法,有人想做将军,有人则想做长史,还有人什么也不想做,就想游历天下,看看天下之大。
  一群年轻人说得热火朝天,全然忘记了乌鞘岭的清寒。
  田畴早就看完了袁绍的上表,却看着这群年轻人谈论一时出神。天子十七,裴俊、曹昂弱冠,夏侯衡、夏侯充都不到二十,其他人最大的也不过三十上下,全都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而且丝毫不觉得辛苦。
  这也难怪,有天子以身作则,他们又怎么会怕苦呢?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古人诚不我欺。
  唯有圣君,方能成就盛世。
  虽然心中欢喜,田畴还是劝道:“陛下,且不说天下未安,不宜远征。就算天下太平了,也不宜穷兵黩武。须知国虽大,好战必亡。”
  刘协点点头。“子泰所言。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外强须由内壮,首在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他双手叉腰,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地吐出来。“若我大汉六千万子民皆为弘毅之士,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虽不征,天下亦我为华夏所有。”
  田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还没等他说话,刘协又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不我待。今天播下种子,用心培育、养护,也许要到我等百年之后,才可能得到一片茂密的森林。”
  田畴顿时急了。
  听你这意思,比你年长的都不算了呗?
  “陛下壮志,臣深表钦佩,只是有一言在心,不得不发。”
  “直言无妨。”
  “陛下少年有志固然难得,老臣之言也不可不听。自古学问传承有序,不宜师心自用……”
  “哈哈哈……”刘协放声大笑。笑声朗朗,在山谷间回荡。
  田畴不快地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看着刘协。
  曹昂、裴俊等人也看着田畴,神情各异,却都有一些不以为然。
  刘协笑了一阵,停住笑声,含笑打量着田畴。“贾侍中不是老臣吗?马卫尉不是老臣吗?韩镇西不是老臣吗?子泰,你也来了有些天了,说出这样的话来,令人解颐。”
  他摇摇头,又道:“算了,还是先说袁绍的事吧。”
  田畴面红耳赤。他听出了天子的失望,却又无法解释,只得将心思收回眼前的事上。
  袁绍上表以渤海太守自居,口头上称臣,并以讨伐公孙瓒自效。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取得朝廷的认可,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同时用朝廷的名义指挥幽州汉胡。
  易县在易水之北,巨马水之南,属于冀州的河间国,是冀州的北方门户。击破公孙瓒之后,易县自然纳入袁绍的控制之中,袁绍也会因为击破公孙瓒之功升迁,名正言顺的成为冀州牧。
  对朝廷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接受的可能性极小。
  作为幽州人的代表,田畴此行的目的就是劝说天子,促成此事,尽快为刘虞报仇,并将刘和推举为幽州牧,以报刘虞之恩,同时稳定幽州。
  刘虞死后,幽州无主。各郡各自为政,民生艰难,有被袁绍吞并的可能。
  田畴调整了一下情绪,恳切地说道:“臣冒昧,敢问陛下。袁绍称臣,陛下信吗?”
  刘协眼珠转了转,又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陛下若信,则可接受其请,使其攻讨公孙瓒。若是不信,则不妨拒绝其请,然后挥师东进,夺取冀州,以免袁绍侵夺幽州。”
  刘协无声而笑。“袁绍能夺下幽州?”
  “陛下有所不知,幽州户口少,耕地少,又与胡虏杂居,本不能自足。往年天下太平时,朝廷割青冀之赋,补给幽州,安抚胡虏,幽州方能安定。如今天下大乱,青州荒残,幽州只能仰食冀州。且袁绍施恩于胡虏,鲜卑、乌桓皆愿为袁绍效力。若与袁绍为敌,幽州无法自保,只能寄希望于陛下。”
  “幽州不能自足?”刘协又追问了一句。
  “不……”田畴话到嘴边,突然警醒,连忙闭上了嘴巴。
  片刻思索之后,他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赵云的意思。
  天子在并州、凉州,虽说依赖河东,但河东刚刚恢复生产,能够提供的物资非常有限。天子能坚持到现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天子以身作则,尽一切可能的减少消耗;二是连战连捷,以战利品作为补充,弥补生产不足。
  两次击破鲜卑人缴获的牛羊,才是天子能坚持到现在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河东提供的物资微不足道,而且很多是用缴获的牛羊换来的。
  天子能做到的,为什么幽州人就做不到?
  事实上,在被幽州人视为死敌的情况下,公孙瓒依然能坚持到现在,就是依靠他击败青州黄巾时夺取的战利品。
  张辽、高顺在代郡、上谷也活得好好的。
  也就是说,所谓幽州不能自足,不是幽州不行,而是他们不行。


第五百五十章 觉醒之路
  田畴张了半天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心情极度沮丧。
  还有什么比发现了一条路,别人走得,偏偏自己走不得来得伤人呢。
  而且那个人就是他刚刚还义正辞严地进谏,希望能有所匡辅的天子。
  此时此刻,田畴有一种无地自容的羞耻感,觉得自己刚才的嘴脸真是丑陋到了极点。
  我有什么资格进谏?
  田畴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刘协吐了一口气,心中欢喜。
  他对田畴还是寄予重望的,这是幽州的希望。
  不管怎么说,士阶层还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如果能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调整过来,肯定要比白手起家容易得多,虽然后患也不可避免。
  刘协没有催田畴,他留下夏侯充守在一旁,看着田畴,防止他失神之际摔下山去,自己则带着裴俊、曹昂等人到一旁视察地形去了。
  乌鞘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所在,也是取道金城(兰州)进出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经由泾水河谷的那条道也可以走,但中间有沙漠,地理条件远远不如取道金城。
  西部鲜卑被击溃之后,随着西都都护成公英走马上任,河西走廊复通只是时间问题。
  西域的小国没有与汉为敌的野心和实力,与大汉通商也对他们利大于弊。在整个东汉,西域一直希望能向大汉朝廷进贡,保持通商,只是大汉朝廷不够坚决,连凉州都想放弃的关东士大夫哪里顾得上万里之外的西域。
  凉州羌乱百年,夏侯渊平定凉州之后不久,西域就与中原王朝恢复了交通。
  不出意外的话,第一批胡商很可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早在西部鲜卑被击溃之前,安东尼就放出了消息,不少胡商已经在玉门关外等着。
  他这次重回金城,有两件事要处理,一是确定主要的商道畅通,不会有制度上的障碍;二是再次与韩遂商议,平衡西海道沿途部落的利益。
  河西道的恢复必然会影响西海道。如果处理不好,作为两条商道交点的金城很可能会出现动乱。金城是韩遂的老巢,不搞定这些关系,韩遂是不可能安心离开的。
  对刘协来说,这件事显然比袁绍、刘和围攻公孙瓒来得重要。
  袁绍控制了幽州又能如何?还不都是一波带走。既然如此,何必再给刘和掺一脚的机会。老老实实称臣,朝廷不会亏待你,三心二意,就等着灭亡吧。
  过了好一会儿,田畴走了过来,将袁绍的上表双手递还给刘协。
  “你有主意了?”刘协看着浸了田畴手汗的文书,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声。
  田畴点了点头。“臣冒昧臆测,陛下应该是不会答应袁绍称臣的要求了?”
  “不,朕会答应的。”刘协微微一笑。“不过要经公卿商议才行。毕竟袁氏四世三公,影响太大。袁绍称臣,山东可安,朕虽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也不能一点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