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186章

汉道天下-第186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痰溃谝惶跞词切私袒
  贾诩将灯光移近了些,仔细阅读。
  兴教化这一条,刘协提出了在军中设立学堂,教将士读书,知忠孝仁义,并提出要在队建立教师制度,不仅教授将士读书,还要协助将领做战。
  贾诩沉吟了片刻。“陛下,读书人教将士读书,这应该不难。可是协助将领作战,是不是……”
  “先生也是读书人,一样也是兵法大家。”刘协说道:“并凉虽入华夏疆域数百年,但很多人对华夏并无太多的信念。这不是他们的错,温饱尚不能满足,谁又顾得上礼义呢。配备教师,不仅是为了让他们知礼义,更是想将他们的求生智慧保存、提炼,让他们活得更好,当然也包括在战场上活下去。”
  “陛下用心深远,自然是好的,可是急切之间,哪来这么多的教师可用?”
  “这也是我与先生商量的原因。”刘协笑了。“我想请先生教授一些年轻人,等他们学成了,再让他们去教授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也就是两三年功夫,大概就有足够的教师可用了。这件事原本想让杨修负责,但他去了汉阳,只能辛苦先生了。”
  贾诩摆摆手,沉吟片刻。“陛下有心在凉州兴教化,臣求之不得,焉有辛苦之说。只是凉州户口有限,没那么多闲人可用,只能从军中挑选。这课程不能太难,否则见效太慢。”
  刘协抚掌而笑。
  他就知道贾诩不会反对,所以刚准备好草稿,就先和贾诩商量。这件事不仅需要贾诩的赞同,还需要贾诩去推行。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增养出一千名教师,借以掌握十万大军,将他们变成朝廷的精锐,而不是韩遂那样的将领的部曲。
  只有这样的军队,他才能放心的带着出关,平定天下。
  如果还是像董卓、李傕一样,岂不是率兽食人?
  “陛下容臣三思,准备讲义。”
  “应该的。”刘协竖起两根手指。“讲义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何而战,如何而战。”
  贾诩眉毛轻扬,深邃的眼眸中闪出一丝亮光,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躬身而拜。
  “唯!”
  “先生若是忙不过来,可以招几个子弟来做助手,也可以从郎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刘协说道。
  贾诩欣然答应。
  两人随即又商量了其他事项。
  牧苑是重要之重,大军征战,马匹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更是保持信息畅通的物质基础。关西地方广阔,动辄千里,没有马匹代步,仅凭人力,有效治理是无法实现的。
  如今并州、凉州基本稳定,重建牧苑,大量养马,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冶铁的事,裴潜已经在筹备。凉州缺少充足的铁矿资源,目前只能依靠并州提供的生铁进行精炼。
  商道是大事,关系到凉州的民生。湟中道是现成的,随时可通。拿下枹罕之后,与西南诸羌的交易也会变得畅通,可以提上考虑日程。至于河西道,更是刘协下一步要考察的重点。
  荀彧正在河东推行种桑,关中很快也会跟进,到明年秋天,丝织品的数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筹备通往西域的商路刻不容缓。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并凉——尤其是凉州——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基础,所有的一切都是养虎为患。
  如何编一部能让军中将士认可朝廷、忠君爱国的教材,成了贾诩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贾诩在关东、关西奔波多年,最清楚如何平衡朝廷与凉州的利益,由他来推行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两人谈得很投机,一直说到深夜。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举一反三
  出了御帐,站在星光之下,看着远处被大雪覆盖的高山,清冷的夜风吹过,贾诩打了个寒颤,突然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为何而战”四个字看起来简单,细究起来却有微妙之处。
  如果只是为了加官晋爵,甚至只是为了韩遂那样的个人名利,肯定不是天子能够接受的。天子需要将凉州变成朝廷坚固的基石,而不是某些人割据一方的资本,更不能成为祸乱之源。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贾诩一时也没多少头绪。
  他站了片刻,才迈开脚步,沿着大营缓缓而行。
  大帐内,刘协收拾好案上的文书,对还在奋笔急书的蔡琰说道:“你也早点休息,不要熬夜。这些记录明天再整理也来得及。”
  “谢陛下关心。”蔡琰头也不抬。“白天还要去写生,只能晚上处理。况且夜深人静,能集中注意力,效率也高。”
  “那副画还没画完?”
  “陛下军议之后,镇西大将军必然会有调整,我那副画自然也要跟着调整。”蔡琰写完一行字,放下笔,揉了揉手腕,笑道:“新年将至,如果能早点将润笔拿到手,也能给自己发个利市。”
  刘协咂了咂嘴。“令史,是朝廷辜负了你,暂且记账吧,将来一定还。”
  “是朝廷还,还是陛下还?”蔡琰眼珠一转,嘴角浮起一抹浅笑。
  “有区别吗?”
  “若是朝廷还,那可能是陛下还,也可能是嗣君还,时间不定,臣未必能指望得上,或许要期于子孙。若是陛下还,臣与陛下年岁相当,应该还指望得上。”
  刘协哈哈一笑。“我欠的债,我来还。”
  “那臣就等着了。”蔡琰起身,走到兰锜前,拿起刘协的大氅,披到刘协身上。“时辰不早了。陛下也忙了一天,去看看荀贵人,早点休息吧。臣写完这些,也可以休息了。”
  刘协点点头,裹紧大氅,走了帐门口,又停了下来。“令史,你若是看中了谁,自己又不便开口,不妨对我说,我可以帮你引荐。”
  蔡琰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若有合适人选,一定请陛下帮忙。”
  刘协转身走了出云,蔡琰看着他的背影,出了一会儿神,又回到火塘前,拨了拨火,准备继续工作。过了一会儿,美人何姗提着一壶奶茶走了进来,将蔡琰案上半冷的奶茶倒了,添上一杯新的,又坐在一旁,为蔡琰磨墨。
  蔡琰头也不抬。“天子让你来的?”
  何姗乖巧地笑道:“天子让我来陪着令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天子还说了,令史最迟只能做到亥时,子时之前必须就寝。”
  蔡琰抬头看了一眼帐角的漏壶,又看看案上没整理完的文书,黛眉微蹙。“今天怕是要到丑时才能整理完。”
  “整理不完就留着,明天让别人处理。”何姗说道:“或者令史可以找人来帮忙。”
  蔡琰刚准备拒绝,突然心中一动。“天子有没有说找谁?”
  “由令史自定。”
  蔡琰放下手里的文书,取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个人名,递给何姗。“我想请这个人帮忙,你去请示一下天子,若是可行,顺便为我请来。”
  何姗接过纸,起身出帐,来到隔壁的荀文倩大帐。
  刘协正坐着和荀文倩说话,胡休、魏夫人陪在一旁。何姗进来,将蔡琰写的人名递给刘协,说明情况,刘协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王异的名字,点了点头。
  “去女营,请主簿王异、袁权去御帐帮忙。”
  何姗不解地问道:“陛下,这上面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么?”
  荀文倩眼睛尖,瞟到了纸上的名字,也道:“陛下,袁权身份不同,怕是不合适进御帐吧?”
  刘协没说什么,只是示意何姗照办。何姗转身去了,刘协回头对荀文倩说道:“昭姬是个有分寸的人,袁权也是识大体的,她们不会乱来。”
  荀文倩点头附和,又道:“昭姬最近很辛苦,有袁权陪她说说话,也是好的。”
  “你现在知道女子为官有多辛苦了吧。”刘协握着荀文倩的手,轻轻拍了拍。“昭姬这是没成亲,若是成了亲,有了身孕,或者是有了孩子,只怕还要辛苦十倍。”
  荀文倩眼珠一转。“所以,之所以上古有女子主政,如今却只有男子主政,和女子生育有关?”
  刘协很惊讶。“举一隅而知三隅反,你果然是个聪明人。”
  荀文倩不好意思地笑了。“陛下谬赞,妾不敢当。”
  魏夫人和胡休大眼瞪小眼,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刘协与荀文倩在说些什么。
  ——
  王异、袁权奉诏而来,蔡琰已经将御帐内的文书收拾了一遍,整理出一个书案,需要处理的文书全部摆在上面,笔墨纸张也都准备好了。
  见袁权也跟着走了进来,蔡琰有些意外,连忙起身相迎。
  “我等奉诏而来,请令史安排。”王异、袁权躬身说道。
  蔡琰还了礼,将王异引到书案前,指着案上的文书。“文秀,你誊写这些记录,看不清的问我。”
  王异应了一声,在蔡琰指定的位置坐定,对一旁的天子御案不敢多看一眼。
  蔡琰将袁权引到自己的案前,拉着她坐下,相视一笑。
  袁权低声说道:“令史,我在这里,怕是不合适吧?”
  蔡琰也不说话,从何姗手中拿过那张纸,摊在袁权面前。袁权看了一眼,不免惊讶。
  “这是为何?”
  “陛下信你。”蔡琰低声说道:“姊姊勤于职守,天子看在眼里,愿意给姊姊更多的机会。姊姊千万不要错过。”
  袁权默默点头。“天子气度,果然不同。有此明主,大汉必能中兴。”
  话音未落,对面的王异发出一声惊呼。袁权转头看去,只见王异拿着一页纸,满脸喜色。蔡琰却很淡定。王异拿到的是刚才天子与贾诩商谈的内容,关系到凉州振兴,身为凉州人,王异自然欢喜。
  见蔡琰平静如初,袁权心中惊讶,却没有多嘴。
  蔡琰取过一份文书。“姊姊,你就誊写这些吧。”
  袁权接过文书,看了一会儿,也不禁惊呼出声。“怪不得她们回营之后,一个个笑个不停,原来竟是真的?”
  蔡琰嫣然一笑。“当然是真的,女营今天可是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你们这么多天来的辛苦也算是有了成果。你们不在现场,不知道当时那些男子有多惊讶,尤其是那两个胡女用短矛击破盾牌时。”
  “可惜我们不在。”王异很遗憾。“若能亲眼一见,亦觉有荣。”
  “会有机会的。”蔡琰说道:“将来上阵,你这个军师岂能缺席?”
  “女子上阵……”袁权翻看着潦草的记录,眼中露出满是羡慕的神采。


第四百四十三章 志当存高远
  韩遂依葫芦画瓢,搞起了群策群力,由各营召开军事民主会议,让所有的将士献计献策,商量如何攻取枹罕。
  热闹了两天后,他根据收集来的意见,重新拟定了一份攻城方案,报请天子审阅。
  凭心而论,这份方案并不能让刘协满意,但比起韩遂最初提出的方案,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仅伤亡一项,韩遂就有信心降到之前一半以下。
  刘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批准实施。
  与此同时,吉真、华佗带着整个太医署赶到韩遂营中帮忙。新招募的医者中不少就是凉州人,与营中将士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在传授将士们救治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将天子营中将士如何训练,如何学习的事当作见闻,讲述给各郡郡兵。
  华太医解剖是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郡兵们最感兴趣的却是女营骑士。
  太医们被问得烦了,就嘲笑那些郡兵没见识。女营骑士有什么稀奇的,与你们的区别只是她们是女子而已。她们的武艺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她们训练更刻苦。你们也操练,但你们大多数人出工不出力,就连全营校阅也只是摆摆样子,走个过场,有几个真心训练的?
  敷衍了事,还想有真本事?想屁吃呢。
  郡兵们大多也不恼,哈哈一笑,就算过去了。少数有心人却记在了心里,有意无意地打听天子各营的选择标准,看看都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入列。
  虎贲、羽林都是精锐,一般人很难加入。但卫尉所领却是普通卫士,机会要大得多。
  做不了卫士,还可以做马腾的部曲嘛。
  于是,马腾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客人,不少人找上门来,东拉西扯的套近乎,扯那些马腾都没印象的渊源,希望有机会加入马腾的卫尉营,或者走马云禄的门路,将妻女送入女营做骑士。
  反正凉州也没多少地可耕,女人在家也是放羊,到女营做骑士,领一份俸禄,要比放羊稳定多了。
  马腾上次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做马云禄的主,但卫尉营招几个人还是没问题的,甚至都不需要天子批准,他这个卫尉就可以说了算。
  可是没几天,韩遂就听到了风声,随即找上门来,提醒马腾注意。
  大战在即,你不要挖我墙角,乱我军心。你把精兵强将都招走了,我这一战还怎么打?
  看着有点气急败坏的韩遂,马腾心里别提多畅快了。在他和韩遂之间,绝大多数凉州人的第一选择都是韩遂,如今这世道可算是反过来了,那些人居然抛弃了韩遂,转投他的门下。
  换作一年前,这样的事他想都不敢想。
  果然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有了天子这个靠山,韩遂也要高看他一眼。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吵到了贾诩面前。
  贾诩看着这两个吵得面红耳赤的老朋友,非常无语,越发认识到凉州想要振兴,教化迫在眉睫,靠韩遂、马腾这样的老人是没希望的。
  年轻人才是未来。
  出于对凉州全局的利益考虑,贾诩阻止了马腾私下的挖墙角行为。
  他对马腾说,天子虽然没有明诏,但扩充部曲一向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你身为卫尉,担负着保护天子的重任,招收那么多部曲干什么?你是怕谁害你,还是想害谁?
  马腾一听就怂了,屁都不敢再放一个。
  韩遂还没高兴起来,贾诩又说道,你是镇西大将军,为什么那些郡兵不愿意跟着你,还想跟着寿成?原因很简单啊,跟着寿成就是跟着天子,就能打胜仗,立功受赏,加官晋爵。你看看你,去年行军千里,明明可以赶到朔方,协助天子大破扶罗韩,你偏偏躲在鸡鸣塞。如果不是白马铜昏了头,自投罗网,你就是白跑一趟。
  白马铜的首级只能让你一个人加官晋爵,其他人白辛苦,谁还愿意跟着你?
  韩遂的脸青一阵红一阵,无言以对。
  贾诩最后说,白马铜的首级不值钱,宋建的首级更不值钱,但是袁绍的首级很值钱。天子的志向很大,你们将眼光放远一点,不要盯着眼前这点蝇头小利。就算不能为子女铺路,也不能给他们找麻烦吧。吵到天子面前,你们不怕丢脸,孩子们也会觉得丢脸。
  韩遂觉得有理,只能忍气吞声。
  他已经被韩少英当面怼过,可不想再丢一回脸。
  送走了韩遂、马腾,贾诩想了半天,拿出纸笔,写下了第一句讲义。
  志当存高远,莫争眼前利。心齐可移山,纷争如雪泥。
  ——
  雁门郡,白登山。
  臧洪裹紧了大氅,登高北望。
  寒风刺骨,面如刀割。大雪扑面,让人睁不开眼睛。
  但满山遍野的雪地中,依然能看到几个踯躅的身影,正踩着齐膝深的雪艰难前行。
  站在一旁荀攸虽然脸被冻得青白,却看不出多少神情,仿佛他就是一块寒冰,越冷越坚硬。
  “公达,这雪是越下越大啦。”臧洪放下了风帽,转过身,避开了迎面吹来的风雪。“看样子,这鲜卑人十有八九要来。”
  荀攸点点头。他从高柳赶来,面见臧洪,就是要想臧洪商量边塞的防守。入冬以来,连续下了几场大雪,草原上遭受雪灾已成必然。鲜卑人活不下去,必然会南下劫掠。
  臧洪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