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何不将枹罕当作邺城,来一场真正的校阅?”
韩遂转了转眼睛,若有所思。他示意成公英继续说。
成公英提了两点:天子最大的敌人就是袁绍。袁绍虽未称王称帝,但不臣之心昭然。邺城就等于是他的王城。要取袁绍,必攻邺城。
邺城坚固,攻邺城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非常考验将领的指挥能力。
当初皇甫嵩等人平定黄巾,野战时势如破竹,攻城时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朱儁攻宛城,卢植、皇甫嵩攻广宗,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卢植还因为攻城不力被罢免。
西凉军好野战,不擅攻城,这是公认的。
天子拒绝宋建的请降,未必是有意刁难,而是想看看韩遂的攻城能力。
当然,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用意,看看韩遂是否真心为朝廷出力。
宋建与韩遂算不上老朋友。如果韩遂对宋建都不肯下狠手,天子又怎么能相信韩遂?
听完成公英的分析,韩遂一拍大腿。“元伟,我也这么想。”随即又对韩银喝道:“竖子,好好学着点,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动动你那石头一样的脑子。”
韩银被骂得莫名其妙。不过他也习惯了,浑若无事的耸耸肩。
韩遂见了,更加生气,不由得想起贾诩的话来。
就韩银这副不成器的样子,韩家想要长富贵,可能真要靠女儿、女婿帮衬才行。
韩遂一边命人进城传话,勒令宋建无条件投降,一边召集诸将,做好强攻的准备。
正如韩银担心的那样,一听说有可能要强攻枹罕,诸将都露出了为难之色。
韩遂早有准备,承诺破城之后,战利品将按功劳分配。破城之前,他将为所有的将士都提供充足的酒肉,保证让大家过个好年。
见韩遂这么大方,诸将都有些惊讶。
韩遂可不是董卓那样的粗豪之辈,可以将家里的耕牛宰了,招待客人。他向来精打细算,以不吃亏为前提。如今这么大的手笔,就算拿下枹罕城,他也捞不回成本,亏定了。
不合理啊。
韩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反常,却不能解释,只能以实际行动表示。
他当天就发放了一批酒肉,鼓舞士气。紧接着又与附近山谷的部落首领商量,向他们购买大量的牛羊,又招来陇西太守李参,请他派人赶回狄道,大量采购物资。
有了酒肉,营中的士气顿时高涨起来,大营中一片欢腾,到处都能看到载歌载舞的场面。
相比之下,天子的御营则显得有些冷清,将士们一如既往的训练、学习,各司其职,并没有因为新年将至有太多的变化。
——
刘协弯下腰,走进了太医署的中心大帐。
华佗站在大帐中心,正在几根牛油大烛的照耀下解剖一只羊,两条手臂全是血,胸腹之间的皮围裙同样被血染得通红。他一边解剖一边说,旁边两个年轻人,一个奋笔绘图,一个记录华佗的解释。
十几个人围成一圈,手里各持纸笔,一边听一听记,个个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聚集会神,丝毫没留意到刘协出现在他们身后。
“于医者而言,羊肠最为珍贵。”华佗小心翼翼的举起一段羊肠。“用羊肠制成的线缝合伤口,伤口复原之后,可以不用拆线,处理脏腑受伤时可以避免二次开腹。即使是在处理外伤时,如果伤口太大,无法缝合,也可以将羊肠剪开,覆在伤口上,再用干净的布进行包扎……”
“原来是这样啊。”一个年轻的学徒笑了起来。“下次宰羊,谁也不准吃羊肠。”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一个年轻的学徒举手提问。“华太医,牛更大,牛肠能用吗?”
“也许有用,但是我现在还没有试验过,不能给你准确的答复。”华佗将羊肠放在一旁的盘子里。“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试一试。不过在试验之前,先要学会如何处理羊肠、牛肠。处理不好的话,就算是羊肠,也会带来伤口溃烂。”
“为什么伤口会溃烂,是因为羊是牲畜,不配用在人身上吗?”
“具体原因有待探询,我现在能告诉你们的只是我摸索出来的办法,而且是可行的办法。”华佗一边解剖,一边说道:“诸君要记住一点,医学是实践的学问。很多医术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没有什么现成的道理可以让你们按图索骥。所以,你们不要迷信任何人。我也好,吉令也罢,都有可能出错。如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没讲过的东西,甚至是相反的东西,不要害怕,用心去求证就是了。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对的。”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医治国
刘协听了,脱口而出。“华太医说得好,诚为有识之士。”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出言附和。
华佗一转头,见是刘协,吃了一惊,正准备放下手里的刀,刘协向他摇了摇手,示意他继续。华佗很意外,又有些莫名的激动。犹豫了片刻后,还是接受了刘协的建议,继续讲解。
有天子在侧旁听,华佗的情绪更加激昂,不仅声音清亮,讲的内容也是精彩迭出,让一旁的学徒们听得如痴如醉,就是手记得有点酸,纸也不够用。
荀文倩跟在刘协后面,原本看着血肉模糊的场面有些害怕,可是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对劲了。
刘协来听华佗讲课,是因为她转达了蔡琰所言,听说华佗解剖活人,想来问个究竟,多少有点兴师问罪的意思。如今听了华佗讲解医术,不难看出他的离经叛道,但刘协却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不生气,反而大加赞赏。
这就有点让人担心了。
如果刘协的思路与华佗所言相契,那可不是好事。
华佗说医学是实践的学问,医书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不存在什么圣人典籍。按照这个说法,那圣人典籍对治国还有意义吗,圣人提出的王道还有实现的可能吗?
有些事,看似有道理,但是一推论,就知道问题很大。
荀文倩心里既有担心,又有不安,但她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站在天子身边,与天子十指相扣。
刘协感觉到了她的手冷,回头看了她一眼。
荀文倩笑着摇摇头,将刘协的手握得更紧。刘协掀开大氅,将荀文倩的手放了进去,贴在自己的胸口。荀文倩不仅感觉到了刘协的温暖,更感觉到了刘协的心跳,调皮地挣开了刘协,将手移到刘协的心口。
“呯,呯,呯。”刘协的心跳强劲有力。
荀文倩扬扬眉梢,脸上浮起一抹红霞。
刘协伸手捏了捏荀文倩的鼻尖,四目相对,会心一笑。
眼看着华佗的讲学快要结束,荀文倩扯了扯刘协的衣袖,带着刘协出了帐,离大帐远一些。
“陛下,你也觉得《灵枢》《素问》不可信吗?”
“我对医学了解太少,不敢妄言。”刘协知道荀文倩想说什么,直截了当的说道:“但《灵枢》《素问》就算倒背如流,也无法让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师,这是公论。相比之下,华太医的做法显然更踏实一些,你说呢?”
“陛下所言固有道理。可是珠玉在前,不去借鉴,却一味纠结于琐碎经验,又焉能成就大道?”
刘协沉默了片刻。“你家在颍川,一定见过嵩山吧?”
“自然见过。”
“那你登过嵩山的最高点吗?”
荀文倩摇摇头。
刘协轻轻地跺了跺脚。“如果我告诉你,你现在站的地方可能和嵩山的最高点一样高,甚至更高,你相信吗?”
荀文倩惊愕不已,低头看看脚下。“这儿……比嵩山高?”
刘协点点头。“不仅是嵩山,可能五岳都已经在我们脚下。你之所以没有注意到,是因为我们的登山之路有几千里。你登不了五岳的最高点,但是你走了几千里之后,却可以站得比五岳更高。”
荀文倩还是不太敢相信。
刘协说道:“如果我们将五经当作五岳呢?”
“五经虽古,其实不过是三代之末的典籍。”华佗从后面走来,换了一衣干净的长衫,看起来像个儒生,不见半点血腥。“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又有几个见过呢?不过,就臣看来,就算真有,也未必就比五经更高明。又或者,这些所谓上古典籍的精华,已经尽在五经之中,只是今人分辨不出来而已。”
华佗说着,走到刘协、荀文倩面前,躬身施礼。“见过陛下、贵人。”
刘协含笑施礼,荀文倩还了礼,又道:“依太医所言,莫非今后可能出现比五经更为高明的学术?”
华佗笑笑。“臣是医师,敢以医事为喻。”
“请讲。”
“贵人希望将来能生一个比贵人更聪明、更漂亮的皇女吗?”
“这……”
“臣冒昧,再问一句。贵人希望将来能生出一个比陛下更英明、更强壮的皇子吗?”
荀文倩不敢答话,偷偷地看了刘协一眼。
刘协笑道:“太医若有妙方,不妨献出,当以千金相谢。”
华佗哈哈一笑。“臣若有妙方,早就献上了。不过,陛下修炼五禽戏有成,若贵人也能修习,将来未必没有机会。其实,陛下与先帝相比,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足以证明后人未必不如前人。”
荀文倩抿紧了嘴唇,不敢作答,也无法作答。
“听蔡令史说,太医绘制了一部人体解剖图集?”刘协转换了话题。“朕与贵人闻讯,赶来开开眼界,不知太医能否开示?”
“陛下有兴趣看那些讲义,臣荣幸之至,自当奉上。”华佗笑着,伸手相邀。“陛下请。”
刘协牵着荀文倩的手,跟着华佗来到大帐。
华佗有一个单独的大帐,帐篷里有三张案,上面推满了书简,却整整齐齐,看不出半点杂乱。华佗将刘协让到主席,又将荀文倩让到上首坐了,自己坐了下首,随即搓搓手道:“陛下、贵人大驾光临,臣也没有准备,就献上一些药茶吧。男子能强精固本,女子能养生驻容。”
刘协忍不住想笑。
看来华佗最近过得很开心,沉浸在医术中不可自拔,连君臣之礼都不太熟悉了。
“太医,真能驻容吗?”荀文倩忍不住问道。
“能的。”华佗叫来侍者,命他上茶。“不过养生驻容可没有什么仙丹神药,如果有,那都是骗人的。就像有人说他有一书,只要学会,就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一样。”
“华太医!”荀文倩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以示抗议。
华佗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请罪。“陛下,贵人,臣说的不是五经,是《太平经》。”
荀文倩瞥了刘协一眼,欲言又止。
刘协最近一直在读《太平经》。
刘协却面不改色,笑道:“你也熟悉《太平经》?”
“略微翻过一些。”华佗说道:“臣和张角有过数面之缘,曾在一起讨论医术。只是后来他好巫术,走了邪道,这才成为陌路。相比之下,倒是巴蜀的天师派更务实一些,虽然也重符咒,终究以吐纳导引为主,尤其是对驻容一道,颇有心得。”
第四百三十六章 喜忧参半
华佗一边煮茶,一边说起了自己的学医之路。
他本来是个儒生,读的是儒家经典,得到沛相下邳陈珪的赏识,举为孝廉。太尉黄琬听说之后,也曾辟他为吏。
但都被他拒绝了。
那时候年轻气盛,不以富贵为求,一心想做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游学青徐,曾追随著名的方士襄楷数月,也见过著名的道士于吉。
这两个人都与《太平经》有关,华佗也因此有机会看到《太平经》,并因此认识了张角。
张角本来是修道的,据说师从巴蜀的张陵,是真是假,也没人说得清。
华佗对《太平经》不感兴趣,觉得里面的巫术太多,而学术太少。后来他为人治病,医术的成就慢慢超过了学术,固然博得了不小的名声,却也因此被人当作医匠贱业,很是苦恼。
让他放弃医术,他舍不得。一方面,医术能救人,另一方面,他没有家族供养,医术是他维持生活的本事。如果放弃医术,他暂时又找不到其他的谋生手段。
正好赵岐生病,请他延治。他从赵岐处听说天子下诏,为医术正名,改称医匠为医师、医士,觉得这是个两全齐美的选择,既能做官又能研究自己喜欢的医术,就第一时间赶来了。
解决了名声上的顾虑,他全身心的投入医学研究,不仅见识了西北地区的医学,还了解到了不少从西域传来的医学,越发感觉到医学的复杂,可能这一辈子研究不完。
华佗取出一卷纸,全是精心绘制的人体结构图。
华佗从中取出一页,推到刘协面前。刘协接到手,却发现这不是普通的纸,而是一张皮。
“这是安东尼送臣的手稿,据说是西方大国的名医所制。但是这张图与臣所见不符,也不知道是他绘制错了,还是西人就是这么长的。等将来有机会,臣解剖两个西人才能知道。”
“你真的解剖了活人?”刘协一边翻看,一边问道。
“是的。”华佗很淡定。“两个受了重伤的鲜卑俘虏,救不活,也不想救,就解剖了。”
刘协的手停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从容。
荀文倩却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随即说道:“那鲜卑人和我们汉人的五脏六腑一样吗?”
“从我解剖过的来看,应该是一样的。其实不仅是人,就连猪羊也大体相似,牛有些区别。所以臣觉得,西人或许和牛一样,与我汉人不太一样。”
刘协瞥了华佗一眼,本想纠正他的错误,后来一想,又放弃了。
这种谬误在医学发展上屡见不鲜。既然华佗有心要实证,迟早会明白的,倒不急于一时。
科学的发展不怕错,就怕不敢认错。只有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哪怕曾经错得很离谱,将来也会重回正轨。只有那种自以为是天选之子,永远不会错,错的都是别人,才会一错再错。
“太医的这部图集,可以刻印传世。”刘协合上图集,又轻轻点了点头。“或许可以像蔡伯喈等人拟定的六经一样,立碑于太学,供天下学医者学习。就算不是学医的,也能因此了解一些常识。”
华佗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激动。“陛下所言当真?”
“君无戏言。”刘协语气淡淡,但神情严肃。
华佗一拍案几,随即大笑。“那臣还要再精心修改一番,再多加一些注释。这些本是为教学所用,只为实用,没有考虑其他人。有些地方,他们未必看得懂。”
刘协说道:“立碑的事不急,可以等你修改好了。眼下要做的,倒是要想办法让各郡县的医者人手一部,对他们提高医术大有帮助。”
荀文倩说道:“陛下,办法倒是好办法,只是抄写起来太费事了,怕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抄写起来麻烦,拓印呢?”
“拓印虽快,可是刻碑却慢啊。”
“可以不用刻碑,而是刻在木板、石板上嘛。”刘协比划着,将雕版印刷的工艺大致说了一遍。
荀文倩见过洛阳太学的石碑,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刘协的意思,顿时恍然。“陛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呢,比起刻碑,这个容易多了,而且比起文字,更适合图画。”
刘协笑笑。“既然你觉得可行,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理吧。”说着,将手中的解剖图集递给荀文倩。
荀文倩看了一眼,立刻转了过头。
看到这些人体结构,她就联想到华佗刚才解剖羊的血腥画面,胸中一阵翻腾。她匆匆起身走了出去,刚出大帐,便吐了一地。
刘协扬扬眉,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华佗转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