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178章

汉道天下-第178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卒之后,骑兵上场,表演了包抄、突击的战术。
  总体来说,这些人的表现都不错,至少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只不过刘协即使是在行军途中,也是天天操练,见惯了各种高强度、高水平的战术配合,再来看这些郡兵的表演,未免不以为然。
  就这?还不如大学新生入学的军训呢。
  演校完毕,韩遂策马,来到高台之下,躬身施礼。
  “金城侯,镇西大将军臣遂,请诏出兵平叛。”
  “可!”刘协淡淡地应了一句,袖子轻轻晃了晃,尽显天子威仪。
  韩遂转身下令。“奉天子诏,出兵枹罕,讨平叛乱。起!”
  号角长鸣,最西侧的骑兵方阵率先接令,离开大阵,向西进发。
  西为金,主杀,朝廷遣将出征,大军都是由西门而出。如今在金城,没有城门可言,韩遂胆子再大,也不敢以金城郡治比拟京师,大军只能就地开拔。
  好在枹罕就在大河上游,向西行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随着大军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的起程,眼前的河谷渐渐空了,韩遂再次向刘协辞行,带着亲卫营向西。
  刘协站在高台之上,看着随战旗而动的步骑,回头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微微颌首,却不说话。
  刘协回头,看着韩遂的背影,看着那近一万的步骑精锐缓缓前行,眉梢轻轻扬起,又缓缓落下。
  韩遂的亲卫营规模不小,居然有一万步骑。
  大将军五部,两部最多两千人,也就是一万人。实际上,除了刻意张显实力,或者得到天子格外恩宠,很少有大将军的部曲是满编的,多少都要留一部到两部的空缺,以示没有野心。
  韩遂这是大将军的标准,而且满员,甚至超员。
  更让人不安的是,他这一万人中有四千汉羌骑兵,远远超过十分之一的骑兵配置。
  这当然可以看作凉州战马多的优势,却也能看出韩遂有多么迫切地想展示实力,甚至不惜犯忌。
  又或者,他根本就是肆无忌惮。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征讨一个小小的枹罕,韩遂大张旗鼓地征发州郡兵,本身就有类似的心思在里面。只不过他没敢做到极致,多少还是借用了天子的名义。
  在那一刻,刘协感受到了韩遂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野心很大,实力也不小,却没有足够的胆量支撑,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像乌云一样浮在心头。
  这也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韩遂的中军开拔后,天子行营也跟着起程。
  相比于韩遂近万人的庞大中军,天子行营的规模要小得多,连官吏在内,也不超过四千人。因为有韩遂提供粮草辎重,随营游牧的后营被留在了金城,大批的牛羊在附近的河谷中养膘,准备过冬。
  但刘协一点也不心虚。
  别说韩遂未必有那个胆子,就算韩遂有胆量,他也有足够的把握全身而退,最多损失大一些而已,全军覆没是绝对不可能的。
  双方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看到了韩遂的实力,韩遂却没看到他真正的实力,三百甲骑就足以让韩遂掂量掂量后果的严重性。就算他不了解郭武、赵云,阎行、张绣也足以让他考虑一下朝廷的底气,更何况还有韩遂的老朋友——卫尉马腾。
  除非韩遂打量和马超、张济翻脸。
  不过话又说回来,马超还真未必靠得住。
  刘协镇定自若,沿途与贾诩谈天说地,尤其是附近的地形。
  用兵首重地理,刘协每到一处,都会特别关注当地的地形,在脑海里排兵布阵。其次是天文,越往西走,地势越高,气温也越低,人不仅会有胸闷的感觉,还觉得特别冷。
  好在刘协早有准备,囤积了大量的皮袄,套在外面御寒。
  “将来可以制一种棉甲。”刘协对贾诩说道:“在甲胄的外面套一层棉,免得手指冻在甲胄上。”
  贾诩早就习惯了刘协的各种脑洞,并没有当作玩笑,很认真的思考了一番后,说道:“只怕絮不够用,制作也复杂,朝廷负担不起。”
  刘协知道贾诩误会了。他说的棉是棉花的棉,而不是丝绵的绵。
  这两种东西看起来相似,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绵来自于蚕丝,产品有限。棉却是可以大量种植的棉花,产量充足。
  将来拿下西域后,可以在西域推广棉花。
  后世的新疆长绒棉可是顶级棉花,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培育技术,长绒棉暂时可能谈不起来。可是将盎格鲁撒克逊匪帮的祖先弄来做奴隶,摘棉花,倒是可以考虑的。
  刘协觉得有必要找奸商安东尼谈谈,问问他那些能做女骑士的奴隶究竟是从哪儿买来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 无论东西
  安东尼碰了一回壁,难得地安静了两天。
  得知刘协召唤,他第一时间赶到。
  听了刘协的问题,他立刻来了精神。“尊敬的皇帝陛下,从东到西,几万里的大地上,有多如星辰的国家,但真正的大国却只有四个。除了皇帝陛下的大汉,其他三个大国都是有奴隶买卖的,贩卖奴隶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大生意。”
  刘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华夏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战国之后,秦汉之初,就从法律意义上废除了奴隶制度,成为一个平民社会。虽说实际上奴隶买卖还是有,却不再是主流。即使是奴婢,也不能毫无理由的杀害。
  不仅活着不行,死了也不行,人殉制度早就成为公认的野蛮制度,为人不齿。
  所以孔夫子才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但是奴隶制却没有消失,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而现在,奴隶制甚至可以说是华夏以外的主流社会制度,贵霜、帕提亚、罗马都是奴隶制,被无数人吹捧的古希腊同样也是,奴隶买卖是正大光明的生意,而且规模和利润都超出想象。
  只不过他没有这样的概念罢了。
  “那些奴隶都从哪儿来?”
  “大部分是战俘,还有就是野蛮人,黑的白的都有,陛下想要什么样的?”
  刘协来了兴趣。“你知道亚马逊女战士吗?”
  “亚马逊女战士?”安东尼有些为难。“听是听过,不过那都是远古传说中的种族,现在还有没有,谁也不知道。如果皇帝陛下需要,安东尼就算走遍最危险的野蛮人部落,也一定要为皇帝陛下找到。”
  “远古传说?”
  “嗯,我所听到的与亚马逊女战士最近的也是亚历山大时代的,都过去四五百年了。”
  “那你说的那些女骑士是什么人?”
  “北方森林里的野蛮人。”安东尼又露出了标志性的奸商笑容。“虽然野一些,还有点臭,但是有劲,叫起来特别响,与你们汉人女子完全不一样。”
  “掌嘴!”刘协眉头微皱。
  “唯!”安东尼不假思索,轻轻拍了自己两下,比打蚊子都不如。
  刘协也很无语。遇到这种脸皮厚的,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总不能直接杀了。
  “哪儿的北方森林?”刘协追问道。
  “就是北方的森林。”安东尼伸手随便一指。“草原向北,从东到西,全是森林。”
  刘协没有再问。安东尼故意说得简略,是不想被人夺了发财的机会。北方的确有森林,却也不是从东到西全是森林。
  不过他的印象中,亚马逊女战士好像就是森林中的部落,崇拜狩猎女神。
  刘协叫来马云禄,让她去看看安东尼带来的女奴隶,如果真适合从军,就编入女骑士营。
  女奴隶只要给吃的,不要发军饷,成本不高,还是可以试试的。
  至于安东尼的歪心思,那就不要想了。一来他不缺女人,没那么饥渴。二来他也不放心,谁知道这两个女奴是不是安东尼的眼线?
  奸商腐蚀官员最惯用的一招就是安排几个小情人、女秘书什么的,他见多了。
  马云禄应了,随安东尼去了。
  很显然,她一眼就看穿了安东尼的小心思,对安东尼的态度极其不友善。安东尼很识相,也格外老实,一点花活也不敢耍。
  ——
  起程不久,刘协就收到了周忠的上书。
  周忠上书的时间比袁术的报捷文书还要早几天,却迟来了近十天。虽然他还是在职的朝廷官员,却没能享受到六百里加急的待遇,上书在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
  周忠在上书中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宣称自己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如果袁绍以武力相迫,他将不屈而死。生为汉臣,死为汉鬼。
  看完周忠的效忠书,刘协心中波澜不惊。
  周忠以养病为名,滞留山东不归,前后将近半年的时间。早不上书,晚不上书,偏偏在袁绍要登门的时候上书效忠。要说是巧合,他是坚决不信的。
  他更倾向于认为周忠老奸巨猾,从袁绍荒唐的军事行动中看出了袁绍不成器,不愿意跟着袁绍作死,宁愿再回朝廷,哪怕受了冷落。
  受了冷落也比成为叛臣强。
  刘协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上次拒绝了朝廷征召的周瑜依然没有反应。如果周忠真想效忠朝廷,不应该让周瑜入朝吗?
  这些老臣啊,还是把朕当傻子。
  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朝廷怎么看,只要没落人口实就行。等天下太平,或者朝廷优势明显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出面推荐他们出任公卿,大肆吹捧他们宁死不屈的高尚道德,却忽略了他们那点见不得人的小心机。
  刘协命人将周忠的文书存档,不予置评。
  在他看来,周忠还不如袁术来得实在,至少袁术送来了女儿、女婿。
  又过了几天,孙策的报捷文书送到行在。
  这一次,刘协终于知道了一些真实的战况。按照伤亡数字打一折的骨折比例,去除文书中的数字水份,可以看出孙策与袁绍的主力并没有接触,只是击败了袁绍麾下的将领韩猛,杀伤千余人左右。战事的结束也不是因为孙策多能打,而是袁绍主动撤退了。
  至于主动撤退的原因是什么,孙策没说。刘协估计,和刘备在徐州取得的战绩有关。
  刘备一生虽败多胜少,但是也要看对手。遇到人多势众的袁绍,或者用兵能力超强的曹操、陆逊,他的确没什么机会,遇到袁绍麾下淳于琼那样的酒囊饭袋,他还是能打的。
  所以,说到底,被袁术吹上天的大胜,只是刘备击败了淳于琼而已。
  果然还是一群菜鸡互啄啊。
  这都能被打败,难怪周忠都觉得袁绍不行。
  很快,刘备的文书也送到了行在。
  这一次不仅是报捷,更是求援。
  袁绍大兵压境,直接包围了陈登驻守的射阳城,虽然还没有破城,但陈登显然坚持不了太久。刘备兵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缺少骑兵,希望朝廷能够派出骑兵增援,以解燃眉之急。
  刘协看完,哑然失笑。
  孙曹刘,果然没一个是善茬。一个虚报战功,一个哭穷求赏,另一个装聋作哑,坐山观虎斗。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无视袁术。


第四百二十四章 心动时刻
  刘协救不了刘备。
  徐州在东海之滨,凉州在陇山之西,相隔五六千里,刘备的文书在路上走了大半个月。就算他能派出援军,到达徐州,刘备估计也凉了。
  何况袁绍也不会让他进入山东。
  这种长距离的行军,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能。
  但朝廷又不能不有所表示。
  虽说刘备称臣是迫于形势,未必出于真心。但他让了一步,朝廷不能不投桃报李,否则以后谁还愿意把朝廷当回事?
  刘协想了很久,派人去请贾诩、韩遂和赵云。
  贾诩、赵云就在身边,很快就到了。
  了解了刘备眼下的现状,贾诩和赵云都沉默了。
  贾诩是因为之前就提议刘协奖赏刘备及徐州大族,如陈登等人,却被刘协拒绝了。
  眼下这个情形正在他的预料之中,想必也在刘协的意料之中。之所以请他们来商议,未必就是真想救刘备,而是走个形式,以示朝廷关切。
  既然如此,他就不必多费唇舌了,看看就好。
  赵云的沉默,则是为刘备担心。
  不论是才能还是号召力,刘备和袁绍都不在一个境界。两者相争,刘备取胜是意外,败亡是必然。
  “子龙,有何见解?”
  赵云深吸一口气。“陛下或可命太原、上党出击,迫使袁绍撤兵回冀州,解燃眉之急。”
  刘协觉得有理。
  他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可行,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
  但效果有限,太原也好,上党也罢,兵力勉强能自守,出击是不够的,也是意思一下而已。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他之前就和赵云说过的,刘备退守泰山,与臧霸、孙观等人联合,共同应对袁绍的进攻。
  诏书已经发出,只是不知道刘备能否收到。
  “先生以为如何?”刘协看向贾诩。
  贾诩从容说道:“或许还可以加上河东、河内,由轵关出兵,与河内太守董昭合兵进击,威胁邺城,亦能有围魏救赵之效。”
  赵云也觉得可行,殷切地看着刘协,眼中带着期盼。
  刘协想了想,接受了贾诩的建议。
  关羽就在轵关道,听说刘备有危险,他不可能不救。说不定,关羽已经在进兵的途中。只是没有朝廷的诏书,河内太守董昭未必肯配合他,有朝廷的诏书追认,多少能解决一些问题。
  基本方案确定,刘协命人拟诏。
  以六百里加急送出,六七天时间就能送到河东。
  镇西大将军韩遂姗姗来迟,一进帐就拱手请罪。“臣任重能浅,实在脱不开身,见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刘协打量着韩遂红光满面的脸,吸了吸鼻子,闻到了一丝酒气。
  天气寒冷,很多人习惯以酒御寒,韩遂也不例外。
  刘协递过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语重心长的说道:“韩卿,事务再多,也不能全揽在手中,分一些给手下人嘛。令郎韩银,还有那个成公……”
  “成公英。”
  “对,成公英,都是可造之材,你可以让他们多承担一起责任。年轻人,要多历练,要不然怎么继承你的事业?”
  韩遂眼中露出一丝得意,再次拱手。“陛下一言,令臣茅塞顿开。回去就安排,这样老臣也能抽空陪陛下说说话。”
  刘协对韩遂那点小心思心知肚明,却不点破。他已经收到消息,上次在朔方斩杀白马铜的就是成公英,但韩遂报功的时候耍了小心机,将韩银排在了成公英的前面。要赏成公英,就要先赏韩银。
  换句话说,一个白马铜的首级要换三个人的战功,而且他们父子还排在成公英之前。
  当时他有意压制韩遂,只提拔了韩遂本人,没有给韩银和成公英相应的奖赏。大胜之后,韩遂也没敢说什么,现在大概有些后悔了,故意找机会,要让朝廷追认韩银和成公英的功劳。
  刘协顺坡下驴,同时点醒韩遂,那都是你的继承者,压制他们,对你没好处。
  几句话之间,君臣二人互相试探了心意,随即入座。
  听了山东的形势,韩遂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很不喜欢袁绍其人。
  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承认,袁绍的实力很强,在山东基本没有对手。只要他自己不犯糊涂,山东迟早是他的天下。
  “韩卿?”刘协提醒道。
  韩遂一惊,回过神来,喝了一口奶茶。“陛下,臣以为,袁绍势大,仅凭曹操、刘备、孙策,怕是不足以取胜。就算是加上太原、上党、河内、河东的兵力,也仅能自守而已。”
  “若是韩卿统兵,与袁绍对阵,有胜算几何?”
  韩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