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点点头。“朕并非不想用陈宫,而是陈宫若习气不除,朕不敢用。”
“陛下所言习气,是指陈宫以名士自居,鄙视武人么?”
“这只是其一。”刘协淡淡地说道:“他效忠的只是士族,甚至只是兖州士族,而不是天下百姓,更不是大汉。朕大捷之后,他也不来请见,弄出这许多花样,不过是想让朕见识一下他这个智者的高明,重视士族罢了。”
蔡琰恍然大悟。
如果说陈宫只是耍心眼,天子还能接受。陈宫想证明士族的重要性,并无视并凉武人的利益,这就影响到天子中兴大业的根基,天子绝对不能忍。
“臣愚钝,请陛下惩处。”
“言者无罪。令史若有心,不妨写几篇文章,使关东百姓知朕心意。若有人不嫌边塞艰苦,愿与朕共襄盛举,朕是欢迎之至的。”
“敢不从命。”
——
湳口,陈宫下了车,在河边来回走动,放松一下被巅得麻木的身体。
摆渡的人很多,来来往往,大多乘马,极少有乘车的。见一辆马车停在一旁,不少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指指点点。
陈宫的心情很不好,没兴趣看他们。
他只想早点渡河,离开这里。
但渡河而来的人很多,而且有不少马匹。艄公一次又一次的来回摆渡,忙得不可开交。
去东岸的人不多,陈宫本想上船,可是一看船上散落的马粪,他又放弃了。
西岸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渡河的人也不走,在等没渡河的同伴。
就在陈宫的心情越来越焦灼,几乎要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时,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武的汉子来到面前,拱手施礼。
“常山赵云,问足下安好。”
陈宫愣了一下,拱手还礼。“足下有何指教?”
“岂敢。”赵云指指正在渡河的人。“我等从冀州而来,欲投朝廷效力。足下文质彬彬,与本地百姓不同,可是朝廷官员?”
陈宫下意识地直起了腰背,将插在车上的节持在手中,脸上也多了几分矜持。
“在下东郡陈宫,忝为侍御史,奉诏出使,安抚关东。”
“果然。”赵云笑道:“我等耽误了天子使者的行程,真是罪过。陈君虽负重任,却不以官威为恃,诚为君子。天子有陈君这样的君子辅佐,难怪可以大破鲜卑,威震北疆。”
陈宫脸上有点发热,却不好意思说破,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怎么,常山也知道天子大捷?”
“岂止常山,只怕整个冀州都知道了。”赵云哈哈一笑,转身说道:“你看,这些都是从冀州赶来投军的壮士,还有一位来自广陵。说来也巧,与陈君同姓。士俊,士俊,这边来。”
一个年轻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看了赵云一眼,目光随即落到了陈宫手中的节上。他快步走到陈宫面前,躬身一拜。
“广陵陈容,拜见使君。敢问使君可是从天子驾前来?”
陈宫盯着陈容看了两眼。“足下莫非是臧子源故友,东郡丞陈容?”
陈容愣住了。“足下是……”
“我是陈宫啊。”
陈容又惊又喜,上前一步,双手抱着陈宫的手臂。“陈君,能在这里见到你,真的是太好了。”说着,眼泪便涌了出来,在风尘仆仆的脸上冲出两道沟。
陈宫不敢怠慢,连忙将陈容拉到一边。
赵云也关切的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陈容含着泪,匆匆向赵云表示感谢这一路上的照顾,随即便与陈宫走到一旁。
赵云见状,识趣的没有跟过去,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疑惑。
陈容与他同行一路,只说前往美稷,从来没说其他的。如今与陈宫一见面就激动成这样,分明是心里有事,而且是大事。
他很愿意帮忙,但陈容显然不想让他知道太多,他只好离得远些。
陈宫、陈容离开人群约百步,再次见礼。
陈容看着陈宫手里的节,急声道:“陈君这是往哪里去?”
陈宫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介绍自己的身份,连忙又说了一遍,特地强调了天子派他去关东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袁绍罢兵,征臧洪入朝。
陈容一听就急了。“那你还在这里等?东武阳危在旦夕,臧子源随时可能身首异处。”
陈宫却有些诧异,他根本没把这个任务当回事。在他看来,此时此刻,只怕东武阳已经被袁绍攻破了。天子派他去,就是为了折腾他。
“袁绍还没攻破东武阳么?”
“没有。”陈容摇摇头。“但袁绍恼羞成怒,调集数万大军围城,志在必得。”
第三百六十九章 虚左以待
陈宫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如果能救出臧洪,使东武阳免于战祸,他将是有功之人,于朝廷、乡里、臧洪都问心无愧。
到了那时,天子将不得不重新审视他。
就算他不想再回到美稷,为天子效劳,也可以隐居乡里,优游人生。
陈宫激动起来。“我当驰援臧洪,士俊,你可愿与我同行?”
“求之不得。”陈容一揖到底,随即就拉着陈宫向渡船走去,一边向里挤,一边大声喝斥,让等在河边的人让开,让天子使者先渡河。
那些刚刚渡河的骑士怒目而视,只是看到陈宫手里的节,知道他是朝廷的官员、天子的使者,这才不敢放肆,勉强让开。
赵云赶了过来,指挥骑士们向两侧让开,又将陈宫的车送上了船。
陈容的力气很大,根本没给陈宫解释的机会,直接拽着陈宫上了船。陈宫被他拉得跌跌撞撞,一脚踩在了马粪上,顿时恶心无比,扑到舷边一顿干呕。
渡船晃动起来,陈宫脚下不稳,险些落水,亏得赵云反应快,纵身上船,一把拽住了陈宫。
陈宫面色煞白,神情狼狈,有些恼羞成怒,却又不好发作。
赵云稳住了船,示意艄公小心些,这才和陈宫、陈容道别,回到岸上。
看着渡河向东岸驶去,赵云心中有些不安。
陈宫为人急躁,似乎并不适合为使。天子究竟是无人可用,不得不然,还是另有原因?
等随从都渡了河,赵云重新上马,赶往美稷。
——
陈宫重新上车,陈容乘马随行,一路急驰。
但陈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到了东武阳,如何才能劝说袁绍罢兵,放过臧洪?
诏书是没用的。天子不承认袁绍,袁绍也不承认朝廷。诏书只会刺激袁绍,不会让袁绍俯首听令。
那他凭什么说服袁绍?
他和袁绍没交情,却有仇隙。张邈兄弟与袁绍反目,他支持张邈兄弟一方,迎吕布入兖州,又为吕布谋主,与袁绍派来的将领交战近一年之久。
怎么想,这个任务都似乎无法完成。
反复权衡后,陈宫决定取道太原,向司空张喜求教。
——
刘协拿起今天的最后一份公文,扫了一眼,随即愣住了。
在几十行文字中,一行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投军。
“这是什么时候送到的?”刘协喜出望外。
“今天一早就送到了。”蔡琰看了一眼,不免有些诧异。最近来投军的人很多,沿途的驿舍每天都会送来一批名单,从来没见刘协这么激动过。
刘协算了一下时间,估计赵云快则今天下午,迟则明天中午必到。
“传阎行来。”
蔡琰起身安排。
刘协在帐中来回转了两圈,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没想到赵云会来。他一直以为赵云已经在刘备身边,与刘备有了君臣名份。以赵云的性格,在刘备如今最困难的时候,弃刘备而归朝廷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除非刘备和吕布一样,无家可归,不得不来投奔朝廷。
即使如此,赵云也会和张辽、高顺一样,依旧是刘备之臣,不是朝廷之臣。
刘备可不是吕布,他身边也没有陈宫这种时刻准备背刺的谋士,想将关张赵挖过来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意外收获最开心,正如眼前的赵云。
过了一会儿,阎行入帐。
“彦明,今天或者明天,来投军的人中会有一个赵云。你去试试他的武艺,如果可行,朕当授其散骑常侍之职,命其掌左部。”
阎行惊讶地看了刘协一眼。
随着人数渐渐增多,刘协将散骑侍郎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别由三名散骑常侍指挥。
郭武是第一位散骑常侍,指挥中部五十骑。
马超原本是第二位散骑常侍,指挥左部三十骑。但他志在统兵,所以天子升了他的职,拜他为偏将军,命其回凉州,统其父马腾的旧部。
阎行则是第三位散骑常侍,指挥右部三十骑。
左部常侍虚悬,很多人明争暗斗,但天子迟迟没有确定人选。不少人以为天子属意张辽或者庞德,在等机会。没曾想,天子现在要将这个位置授予尚未见面的赵云。
见阎行疑惑,刘协笑了。“彦明,你见过赵云便知。”
——
赵云等人走出了河谷,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
一队骑士正在河边的草地上奔驰,持矛刺击草人。虽然只是演练,但所有人都很严肃,每一次突刺都大声呼喝,以助气势。
赵云一眼看出这些骑士的刺击与众不同,他们手里的长矛更长,大约有一丈八尺左右。
长矛越长,重量越重,以至于普通骑士无法双手握持。这些骑士也不例外,只能将长矛夹在腋下,端平了进行攻击。
赵云目光一扫,便看到了一旁的地上插着另外两种形制的长矛,一种是一丈二三尺左右的标准形制,一种是只有五六尺左右的短矛。
看来,这队骑士并非使用一种长矛作战,而是长短兼用。
一个骑士迎了过来,大声问道:“足下可是从常山来投军的赵云?”
赵云拱手施礼。“正是,敢问足下是……”
“我们是散骑右部。”骑士招手道:“请赵君随我去见阎常侍。”
赵云示意随从们等着,跟着骑士向前,来到正在观看演示的阎行面前。两人见礼完毕,阎行上下打量了赵云两眼,露出赞赏的目光。
“赵兄观我散骑右部的演练如何?”
赵云说道:“这一丈八尺的长矛是甲骑所用吧?”
“是的,白马义从也用吗?”
赵云微微一怔。“阎常侍从何得知我曾在白马义从?”
“赵兄名扬天下,有谁不知?”阎行哈哈大笑。
昨天接受天子的命令后,他特地去打听了一下,还真打听出一点东西,知道赵云曾是白马将军公孙瓒的旧部。公孙瓒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白马义从,赵云以武艺出众闻名,可能是白马义从中的一员。
如今得到了赵云亲口确认。
“行奉天子令,在此等候赵兄,愿求一战。赵兄能战胜我,即刻为散骑,掌左部。若不能胜我,则只能去羽林骑应征了。”
“天子?”赵云更加疑惑。
他知道他这一路走来,相关的斥候已经将消息传到美稷,却没想到天子会派人在这里等他,而且以散骑左部常侍相待。
即使出身白马义从,赵云也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名声。
阎行也不解释,拍拍手,命人取来两杆长矛。
矛长一丈八尺,去了矛头,用厚厚的草包着。
第三百七十章 冀州消息
赵云也不推辞,换了战马,一跃而上。
有随从递上长矛。
赵云接矛在手,单手用力,长矛颤动,嗡嗡作响。赵云踢马轻驰,将长矛夹在腋下,奔向一旁的草人。长矛闪动,他接连出手,瞬间刺倒三个草人,皆是洞穿。
“彩!”观战的骑士们大声叫好。
即使是随赵云多年的骑士,也是第一次看到赵云展示武艺。
阎行看得仔细,暗自点头。
仅凭这份眼力和精准,就知赵云武艺不弱,出任散骑侍郎绰绰有余。
赵云盘马回来,又再次冲向另外一边的草人。
这一次,他不是单手握持,将长矛夹在腋下,而是双手握矛,左右盘旋。
马蹄翻飞,赵云再次刺倒三个草人。一个从正前方,一个斜刺,一个反手从背后刺入,击打后背。
草人被打散,草屑飞舞。
“彩!”喝彩声雷鸣,无数人忘形地鼓掌。
这一次,连阎行都鼓起了掌。
这种一丈八尺的长矛沉重无比,能双手使用,操控自如,在马背上使出如此精妙的技法,不仅需要过人的力量,更需要对力量的娴熟应用。
简而言之,仅赵云这两番击刺,就足以说明赵云武艺很强,是真正的高手。
当然,赵云这么做不是为了立威,而是要向他展示自己的实力,以免他轻敌。
就像使用名刀的人,会在交手前向对方说明自己的刀很锋利,不是普通的刀一样。
阎行收起了疑惑之心,战意盎然。
他翻身上马,和赵云一样,来了两番击刺,展示自己的实力。
随赵云而来的骑士们互相看看,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位阎常侍武艺不在赵云之下,赵云能不能胜,尚在两可之间。
喜的是天子身边这么多高手,之前的大捷恐怕不会绝唱,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立功机会。
在骑士们的叫好声中,阎行与赵云开始了比试。
他们先比试了对面冲锋,两人持矛冲杀,胜负只在一瞬之间。
虽然矛头已经被包好,危险依然存在。两人都没有披甲,一旦失手,包着厚厚的草的矛杆刺入身体,一样能造成重伤,甚至当场身亡。
而这种级别的高手较量又很难把握分寸,毕竟谁也不愿意输。
往来数合冲击,两人不分胜负,赵云中了阎行两矛,阎行也中了赵云两矛。
但双方都把握得极好,只是让矛头擦过对方的身体,并没有为了取胜下死手。
接着就是缠斗。
缠斗更考验技巧,也更加好看,但危险性却不如正面突击。即使中矛,也不太可能造成致命伤。
所以这一场比得更加激烈,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
观战的骑士们手掌都拍红了,却浑然不绝。
在远处观战的女骑士听到叫好声,也赶来围观。看到这些青春秀丽却又充满英武之气的女骑士,刚刚到达的骑士们又好奇又欢喜,喊得更加大声。
马云禄也在其中,看了两眼,便知道马超让出来的散骑左部常侍的位置有主了。
若非如此,天子不会直接让阎行来考核这个新来的勇士。
试过了一丈八长的重矛,阎行放弃了其他的考核方式,表示了对赵云的认可。
“欢迎赵兄,从今日起,你我便是同僚了。”
“云诚惶诚恐,敢请阎兄引见,容云先去拜见天子。”
“这是自然。”阎行命令部下继续练习,亲自带着赵云去见天子。
——
刘协已经听到了远处的喝彩声,估计是赵云到了。
虽然心里欢喜,但面对赵云时,他却表现得很平静。
问了比试的经过后,刘协点点头,示意阎行可以走了。他赐了座,又问了赵云沿途的情况,然后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子龙如何看袁绍其人?”
他知道,赵云离开公孙瓒之后,是在袁绍处与刘备重逢,最终成为刘备部下的。也就是说,赵云对公孙瓒失望之后,曾经选择了袁绍,虽然那也是被迫无奈。
身为常山的地方豪强,赵云不可能置身世外,必须要选择一个效忠对象。
公孙瓒、袁绍都不是理想的君主,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刘备。
如今,他选择了朝廷,选择了他刘协。
至于是他成就了赵云,还是赵云成就他,现在还不好说。
他迫切的想搞清楚一个问题:赵云究竟是匹夫之勇,还是文武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