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145章

汉道天下-第14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家父流放朔方,就住在西安阳,闲时经常出城散心、采风。”蔡琰一手勒住缰绳,一手指着大河对岸的山峦。“我就出生在这里。”
  “那你也算是故地重游啊。”刘协笑了两声。“令尊被先帝流放,恨先帝否?”
  蔡琰转头看着刘协,迟疑了片刻。“开始应该是有一点的。”
  “只是开始么?”
  “臣也说不准。实际上,家父很少提及先帝。”
  “那就是懒得提了。”刘协恍然,笑了两声。“走吧,朕陪你走一走,算是父债子偿。大战之后,将令尊的故居修缮一下,再立个碑,以为纪念。”
  “陛下金口玉言,可不能轻许啊。”蔡琰掩唇而笑。
  “放心,绝不食言。”刘协轻踢马腹,扬扬马鞭。“说不定,朕还要在那里住几天。”
  蔡琰跟了上来,诧异地问道:“陛下不立刻回美稷?”
  “不一定。”刘协摇摇头。“朔方乃是并凉交接之处,又是汉胡必争之地。想经营好并州,就必须先经营好朔方。朕打算多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了解风土人情,静思长治久安之道。”
  蔡琰恍然,没有再说什么,陪着刘协沿河而行。
  作为刘协的亲近,她清楚刘协的心思绝不仅仅是击败扶罗韩,而是要稳定西北。
  但西北太穷了,人口太少了,稳定谈何容易。
  “问你一件事。”刘协突然说道。
  “听说令尊曾与五原太守王智发生冲突?”
  “是的。”
  “王智既是王甫之弟,完全可以选中原大郡为官,为何会来五原这样的偏僻之地?”
  蔡琰黛眉微蹙,没有立刻回答刘协。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
  汉末边疆残破,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任职边郡,就算授官,却不肯到任,找各种理由滞留内地,等着调任他郡。
  但王智却是一个异类,他不仅亲自到任,还一心想留下一个好名声。
  他与蔡邕发生冲突,就是因为蔡邕遇赦返京,途经五原郡治时,他宴请蔡邕,并起身属舞,却被蔡邕拒绝,这才恼羞成怒。
  一旁百无聊赖的吕小环突然说道:“我听阿翁说,王智在五原时最喜欢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
  “丝绸织锦。”吕小环眉飞色舞。“我阿母最喜欢的一件衣服就是从王甫手中买来的襄邑织锦,总是藏在箱子里面,逢年过节才拿出来穿一下。上次去兖州,她还特地又买了几件。”
  蔡琰若有所思。“陈留襄邑的织锦倒是天下闻名,原本是御用为主。王智倚王甫之势,盗卖襄邑织锦,获利必然不菲。”
  刘协没接蔡琰的话题,却想到了生财之道。
  不管战乱还是太平,中原生产的丝绸一向是奢侈品的代名词。不仅得到中原人的追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同样趋之若骛,甚至远销到地中海畔的罗马、埃及。
  这可是真正的国际贸易,利润丰厚。
  或许这能解决一部分军饷缺口。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克己复礼
  能否控制住北疆,短期看军事,长期看经济。
  如果不能解决经济问题,长期得不偿失,对北疆的控制是无法一直维持下去的。
  有核动力印钞机的美帝都支撑不起连年战事,更何况穷得丁当响的大汉。
  刘协想长治久安,甚至想主动融合草原民族,自然不能不考虑经济问题。
  之前他发现了战马的利润可观,现在又发现丝绸贸易的收益,算是有来有往,初步打开了局面。
  刘协问吕小环织锦的价格、利润,奈何吕小环对此不感兴趣,一问三不知。
  反倒是蔡琰提供了一些信息。
  襄邑离她的家乡圉县不远,大致情况还是了解一些的。
  襄邑不仅有上好的蚕桑,还有上好的染料,染出的织锦颜色鲜艳、耐久,当然价格也贵。作为朝廷御用之物的指点供应地,襄邑最好的织锦名声在外,供不应求。
  即使以蔡家的实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购买。
  蔡琰也是在出嫁的时候穿过襄邑的织锦。
  王智能做这样的生意,和他的兄弟王甫在宫里的地位密不可分。
  不过这几年天下大乱,朝廷也顾不上这些,襄邑的工官都停了,世家大族也被战乱波及,未必还有之前的盛况。要想恢复起来,也非一日之功。
  刘协随即问道,如果将襄邑那些技工召到河东,在河东开设工坊呢?
  蔡琰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说不上个所以然。
  吕小环对这些也没什么兴趣,见天子追问细节,反觉得天子不务正业。大敌当前,不想着怎么破敌,却想着怎么开设工坊挣钱,实在不像是圣明天子,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她找了个借口,溜到一边打猎去了。
  ——
  贾诩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衣服,缓步来到刘协面前,躬身而拜。
  刘协也下了马,迎上一步,托住了贾诩的手臂。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
  “陛下好像又长高了不少,衣服都短了。”
  “吃得好,天天有肉。”刘协笑道:“先生辛苦了,瘦了。”
  “虽然身瘦,心却宽,胖起来很容易。”贾诩转身叫来阎行。“这是金城阎行,字彦明,不久前刚娶了韩遂的女儿。这次奉韩遂之命,前来见驾。”
  阎行上前行礼。
  刘协看看贾诩,心中疑惑。
  韩遂不亲自来,又不派儿子来,只派一个刚成婚不久的女婿来,这是有所保留啊。
  相比之下,马腾就实在多了,直接将长子马超派了过来。
  可惜马超不争气,不是一个合格的侍从之臣。
  不过对他来说,阎行可比韩遂父子更有价值,也比马超适合做侍从。
  “镇西将军何在?”
  “他奉诏截击鲜卑,正在征途之中。”阎行说道,奉上白马铜的首级。
  贾诩也递上韩遂的上表,刘协接过,看了一遍,心中暗笑。
  不愧是九曲黄河,韩遂的心眼也未免太多了些。又想占便宜、捡功劳,又不肯正面迎战鲜卑人,以免损失太大。
  军阀本性难改,终究不是朝廷能依靠的栋梁。
  “先生经过朔方时,可曾看到鲜卑人围城?”
  “围上了,但鲜卑人没攻,像是另有所图。”贾诩说道:“陛下,骑兵速度快,三五十里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不可不防。”
  刘协笑道:“朕一直在等他,可他就是没来。”
  贾诩抚须而笑。“既然陛下早有准备,那就是臣多虑了。”
  一旁的阎行躬身说道:“若是陛下欲战,不如走得近些。三十里虽不算远,但河谷之中无处藏身,并不利于奔袭。行军三十里而战,无异于自寻死路。”
  刘协打量了阎行两眼,不禁莞尔。
  “彦明以为朕当迎上去?”
  “臣愚昧妄言,死罪,死罪。”
  “无妨,你说说看,为何朕应该迎上去。”
  阎行看看贾诩,贾诩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阎行心中大定,慨然说道:“陛下明鉴。鲜卑、匈奴,乃至于其他杂种羌胡,都是逐水草而居,如蜂而聚,如星而散。击败他们并不难,难的是大量杀伤。扶罗韩被陛下击败,就算回到草原,想来也难再兴。但他的部下仍在,会依附其他部落,将来必然还会入侵为寇。”
  “所以,朕应该怎么做?”
  “主动迎战,斩其魁首,尽可能的多加杀伤,内慑其心,外耗其力,使其不敢轻易再战。”阎行咽了口唾沫,又道:“当年匈奴就是因为连年大战之后,人口剧减,无力再战,不得不避我大汉锋芒,远遁西域。”
  刘协点点头,看向贾诩,会心一笑。
  阎行的建议与荀攸的计划如出一辙。
  不用说,这都是贾诩在背后推动。
  韩遂是靠不住的,但阎行还可以培养。
  “凉州出名将,三明威镇天下,令人向往。如今又有彦明、令明等少年英雄,后来可期。可惜孟起字中无明,否则又是凉州三明。彦明,愿为朕效力否?”
  阎行躬身而拜。“若陛下不弃,臣自然求之不得。”
  “善!”刘协招手,叫来郭武,让他去试试阎行的武艺。
  郭武领着阎行去了,刘协看向贾诩,眼中露出一丝欣然的笑意。
  “先生,韩文约这西州名士名不副实啊。”
  贾诩叹了一口气,露出无奈的笑容。“陛下,韩文约并非不知利弊,只是为一时私心所蔽,不得不然。能克己复礼者,毕竟是少数。”
  “克己复礼?”刘协品味了一番,轻笑了两声。“先生,朕也觉得克己复礼太难,不如上下同欲来得容易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若能万众一心,天下大同,则太平可期。”
  贾诩微微颌首。“陛下所言,亦臣所愿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人民而成天下,其理一也。中原人,边郡人,又甚至羌胡蛮夷,皆可一之。只是知易行难,亦非一日之功,还望陛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宜急功近利。”
  刘协摆摆手。“先生所言甚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天下太大,还是先从这并凉做起。若并凉不能一,又岂能奢谈羌胡蛮夷。朕欲重建朔方、五原、定襄、云中诸郡,先生以为可否?”
  “可。”贾诩不假思索。“但陛下建朔方、五原诸郡之前,宜移民关中,屯田殖谷,以实腹心,固根本。”
  “移民关中?”刘协皱起了眉头。“移哪儿的民?”


第三百四十六章 挑战书
  贾诩不紧不慢地说道:“移可移之民,愿移之民。”
  刘协这才反应过来,哑然失笑,指指贾诩,欲言又止。
  过了片刻,他说道:“腹心宜实,根本宜固,但那些都需要时间,不能急在一时。”他轻轻地跺了跺脚。“李傕、郭汜再恶,只是内忧。鲜卑勃兴,却是华夏真正的大患。秦皇汉武皆以取河南地驱逐匈奴。朕愿以此地为根本,驱逐鲜卑,再兴华夏。功成之日,当与先生及立功将士凯旋,复我故都。”
  贾诩拱手施礼。“臣虽年过半百,不知残岁几何,愿随陛下,立微末之功。”
  “先生养生有术,耄耋可期。”
  贾诩忍俊不禁,摇摇头,又叹了一口气。“臣何德何能,岂敢期耄耋之年。多欲劳心,能逾花甲,得以善终,臣便心满意足。”
  刘协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问起了韩遂的动向。
  贾诩说,韩遂志大才疏,不足为患。但他在凉州经营多年,颇有些虚名,尤其得汉羌大族欢心。仓促之间,不宜轻动,以免适得其反。
  马腾则不然。他出身微贱,凭借着一身武力挣下这份功业,想的只是子孙富贵。陛下只要敬他三分,他便心满意足,不会太更大的野望。
  “朕拜马超为虎贲侍郎,但他却耐不住寂寞。”刘协说道。
  贾诩笑笑。“寸有所长,尺有所长,陛下何不遂其志向?”
  刘协转头看着贾诩,不太明白贾诩的意思。
  “马超、吕布,虎狼也,不宜为侍从近臣,离得远些,反而能尽其用。只要将其根本控制在陛下手中,使其有所顾忌,不致为乱即可。”
  “何为根本?”刘协反问道。
  吕布顾忌什么不好说,马超可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连亲爹都不管的人,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能让马超有所顾忌的。
  “人心。具体而言,就是将士之心。”贾诩解释道:“若其麾下将士皆心有朝廷,他稍有异志,则人人得而诛之,又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若将士心无朝廷,唯其命是从,叛服皆在其一念之间。则其越强,朝廷越危,董卓即为前车之鉴。”
  刘协转了转眼睛,有点无语。
  不能说贾诩说得没有道理,但贾诩说来说去,恐怕又要绕回凉州百姓内迁关中这件事上了。
  这执念有点深啊。
  真觉得年过半百,随时可能寿终正寝,所以迫切地看到一点进展吗?
  “先生言之有理,回头再议一议,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贾诩心满意足。
  远处响起震天的叫好声,刘协转头看去,只见阎行与郭武各持矛戟,正战得激烈。
  “先生,我们去看看。”
  “好。”贾诩心情大好,难得地牵过一匹战马,翻身上马,与刘协一起向比武之地走去。
  郭武奉命考校阎行武艺,本来没打算全力以赴。但阎行一出手,他便意识到阎行是难得一见的高手,不在马超之下,不比试一下未免太可惜了。
  上次打得这么痛快,还是与张绣交手。
  阎行同样见猎心喜。两人小试了几合后,便拿出了真本事,战在一处。
  虎贲侍郎们都是识货之人,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不禁大声喝彩。
  就连在不远处训练的甲骑听到喝彩声,也围过来观战。
  马超也在其中,看到阎行,脸色便有些不自然。等他再看到贾诩,暗自叹了一口气。
  这虎贲侍郎真是没法做了。
  看到马超脸色不好,原本就很兴奋的吕小环叫得更大声,手掌都拍红了。
  刘协虽然在看郭武、阎行比武,注意力却在马超身上。
  他知道马超与阎行交手的故事,只是不知道是否已经发生过。看马超纠结的神情,至少知道他们之间不是很愉快。
  “先生,马超与阎行孰为高下?”
  “武艺不相上下,但阎行更守礼义。”
  刘协无声而笑。
  以贾诩的风格,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得了。
  马超不适合为近臣,但阎行可以。
  郭武、阎行比完骑战比步战,比完长矛比战刀,各种武艺轮番比试,不相上下。
  郭武向刘协汇报,阎行武艺出众,入职虎贲侍郎绰绰有余。
  考虑到阎行的随从中也有不少勇士,郭武建议将那些人编入甲骑。
  虎贲侍郎有指挥甲骑作战的权力,将阎行的侍从骑士编入甲骑,将来阎行指挥甲骑作战时就有了默契的伙伴。
  这当然是特例,之前有这种待遇的只有庞德一人。第一次见面,郭武就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见对阎行非常满意。
  但刘协不置可否,只同意了阎行加入虎贲侍郎。
  阎行躬身领命,脸上看不出半点不快。
  一旁的马超听了,却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
  ——
  众人刚刚散去,有斥候来报,扶罗韩派来了使者。
  刘协很意外,随即召见了使者。
  使者是一个中年鲜卑人,皮肤白皙,须发浅黄,眼睛带着一点绿,一看就与中原人迥异。
  鲜卑人其实也是一个不同人种的混合体,既有东胡,也有匈奴、乌桓,还包括一部分由西北而来的人种,和所谓的雅利安人类似,也可能是古籍中所说的白狄后裔。
  眼前这个鲜卑使者便是如此。
  随驾的虎贲侍郎大多来自中原,虽然经常能看到鲜卑人,却还是第一次看到金发碧眼的鲜卑人,都有些好奇。就连生在北疆的吕小环都觉得很新鲜,眼睛盯着使者上下打量。
  使者却很淡定,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异样的眼光。
  他傲然而立,递上战书。
  史阿大怒,举步上前,就要对使者动粗。
  刘协摆摆手,阻止了史阿。
  礼节上的恭敬与否只是实力的折射。扶罗韩的使者如此傲慢,想来心理上还没服。
  这是好事。
  明明已经打输了,却不肯承认现实,拼命维持最后的倔强,这种对手最好对付了。
  战书很简单,想必是投奔扶罗韩的汉人写的,能读能写,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扶罗韩提出挑战,要与刘协面对面的决一死战。
  刘协看完,递给贾诩。
  贾诩看了一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刘协笑笑,对使者说道:“朕接受扶罗韩的挑战,最后再加一条。决战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