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皇后信任,只是这等大事,皇后理当与大臣商议。臣妾不祥之人,不敢与闻。”
说完,她又拜了一拜,转身进帐去了,顺手掩上了帐门,将伏寿挡在帐外。
伏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咬着嘴唇,却不敢发作,只得怏怏而回。
刘协坐在案前,正等着开饭,贵人宋都与董宛已经来了,正凑在一起说得热闹,见伏寿进来,又是一脸不悦,互相看了一眼,连忙起身,上前行礼。
刘协没看到唐姬的身影,估计是伏寿与唐姬话不投机,也没多说,示意伏寿入座,又命人给唐姬送些食物过去。
“吃吧,多吃一点。”刘协笑道:“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顿饱饭。”
伏寿刚拿起筷子,听了这句话,吓得手一抖,筷子又落在案上。
“陛下,这……这是何意?”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天只能吃一顿。”董宛抢先说道:“粮食有限,妇孺老弱一天只吃一顿,节省粮食供应战士。”
伏寿看向刘协,小脸煞白。
刘协点点头。“这是刚刚在安集将军营中定下的,还没来得及和皇后说。”
伏寿离席,拜倒在地。“陛下体恤将士,乃大汉之幸。只是陛下政务辛苦,还要练兵习武,日食一餐,怕是对身体有碍。”
“从明日起,朕会减少习武的时间。如果士气不振,人心不齐,纵使朕能力敌百人,又能如何?皇后,此战可胜不可败。若是战败,恐怕连这一日一餐都没了,只会成为别人鼎中的肉。”
伏寿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咬紧了嘴唇。
西凉兵吃人的事,她听说过很多次,并不陌生。
宋都和董宛也变了脸色。尤其是董宛,她可是亲眼见过的。
刹那间,死亡触手可及,令人窒息。
——
次日一早,刘协早早起床,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后,便再次起程,赶往杨奉大营。
杨奉亲自出营迎接,阵势盛大,礼节隆重,队伍几乎直到御营所在的塬下。不仅如此,他还为天子执辔,恭敬之极。
消息传到杨定、董承耳中,二人气得破口大骂。
杨奉整这么一出,完全不讲默契,让他们很丢脸。
来到杨奉的大营,见礼完毕,君臣落座。
率领虎贲郎随车驾左右的宋果与杨奉见礼,感慨不已,心情又大有不同。
宋果曾在李傕麾下任职,与杨奉有同僚之谊,后来又与杨奉同谋,起兵讨伐李傕,事败后一起投奔了天子。
有了共患难的经历,两人自然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
依照之前巡视各营的惯例,刘协接见了杨奉的部下,进行封赏。
在一长串的名单中,刘协发现了一个目标。
河东人徐晃,五子良将之一,能和关羽正面PK的猛人。
刘协心中狂喜,脸上却不动声色,按例正常程序,一一接见。
徐晃三十出头,中等身材,算不上壮实,看不出什么名将的气质。在杨奉列出的军功簿中,徐晃也不突出,名次甚至很靠后。
从名字大致可知,排在前面的应该都是杨奉的嫡系,来自白波军的旧部,徐晃则是一个另类——他不仅名字很正式,还有字——加入杨奉部下的时间并不长。
刘协详细询问了各人的情况,大加慰勉。
他这次出巡的主要目的就是杨奉的大营,除了要经过杨奉的大营去见贾诩之外,还有为将来去河东铺路的想法。
想在河东立足,白波军是必须争取的力量。
与天子近距离亲近交谈,让这些出身底层的白波军将领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唾沫横飞。
徐晃话不多,静静地坐在一旁,没什么存在感。
寒喧过后,刘协向杨奉提出,朕正从各营招募精锐,充任侍从,将军麾下勇士如云,能不能推荐几个人,为诸将表率?
气氛烘托得如此到位,杨奉不好意思一口拒绝,选择了几个非嫡系,其中就包括徐晃。
刘协正中下怀,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为了避免杨奉生疑,他没有对徐晃特殊对待,与其他几个一起拜为虎贲侍郎,归于宋果麾下。
宋果与杨奉有旧,自然不会亏待杨奉的旧部,哪怕这些人不是杨奉的嫡系。
即使是仕途经验丰富的宋果,也没意识到徐晃才是刘协真正想要的人,其他人都是添头。
第二十九章 谁有勇无谋
刘协先与杨奉商量布防的事,依然由杨修负责解说。
太尉杨彪坐在一旁,看着杨修侃侃而谈,面无表情,心中却压抑不住的得意。
几天时间,杨修的全方位进步肉眼可见,超乎想象。
杨奉心情也极好。
送了几个人,哪怕不是嫡系,杨奉多少有些肉疼,可是天子与自己商量军事,还让太尉杨彪的儿子为自己解说,这面子太大了,心里那点不舍早就烟消云散。
计划是刘协与杨彪、士孙瑞等人商议的,根据地形,以杨定为前突部,据华山之险,固守集灵宫一带,威胁李傕、郭汜后路,最好能分其一部,让他们无法集中兵力进攻御营。
根据杨彪和士孙瑞的分析,李傕、郭汜不久前刚刚大打出手,伤亡甚众,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不得不再次联手,也很难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
在某种程度上,联手正预示着他们的衰落,已经无法独立完成任务,不得不各让一步。
因此,朝廷可以利用这一点,诱使他们分兵。
杨定就担负着这个任务。
根据双方的兵力对比,进攻杨定的大概率会是实力相对较弱的郭汜。
郭汜上次在新丰受挫,损失较大,就算一部分溃兵重新归队,他的实力也不如李傕。在两人勉强结成的联盟中,郭汜必然处于下风,受李傕节制。攻破御营这样的任务没他的份,屈尊为别部,牵制杨定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与李傕相比,郭汜有勇无谋,眦睚必报。上次被杨定背刺,怀恨在心,击破杨定,一雪前耻的动机更足。
相比之下,李傕会亲自进攻御营,独占俘获天子的大功,以便继续独揽大权。
御营的得失是大战的关键,关键中的关键则是负责御营左翼的杨奉。如果杨奉守不住左翼,御营将直接面临李傕的进攻。
这也是刘协格外重视杨奉的原因之一。杨彪、士孙瑞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杨彪亲自坐镇,给足了杨奉面子。
听完杨修的解说,杨奉原本紧锁的眉心渐渐舒展开来,眉梢也渐渐扬起。
“只是坚守?”
“关中去年大旱,粮谷不足,百姓逃亡者甚众。华阴也不例外,李傕、郭汜能够掳掠到的粮食有限,坚持不了太久时间。”杨彪端身正坐,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如果能坚壁清野,不战而胜,那当然是最好的。退而求其次,据险而守,费少而功大,亦是上策。”
杨奉撇着嘴,神情不屑。“坐视李傕来去自如,朝廷颜面何在?以后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陛下又岂能安睡?”
杨彪眉头微皱,刚要再说,刘协不动声色的摆摆手。
“依将军之计,又当如何?”
杨奉长身而起,胸口挺得高高的。“陛下,臣斗胆,敢请陛下授予临阵决机之权,是攻是守,是进是退,容臣相机而定。”
杨彪沉下了脸,垂下了眼皮,一言不发。
杨修为难地看看刘协,却见刘协面色平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顿时松了一口气,多了三分佩服。
天子就是天子,气度非常人可及。
刘协看在眼中,却不解释,也无法解释。
他不像杨彪父子或者其他人,既离不开杨奉,又嫌弃杨奉,不屑于了解杨奉其人。他知道杨奉在历史上的结局,也了解杨奉的天花板在哪里,从来不敢对杨奉抱太高的希望。
将徐晃讨过来,就是不希望这枚名将的种子被杨奉一波带进坑里去。
他嘴上说胜败的关键在左翼,在杨奉,实际上,他从来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杨奉身上。他的希望在禁军,在士孙瑞率领的卫士和魏杰、沮俊等人率领的五校,以及他身边的虎贲、羽林。
杨奉想临机决断,不受御营节制,那就让他临机决断好了。
反正大战一起,他想节制杨奉也节制不住。与其到时候有令不行,不如大方一点,先给他这个权利,收买人心。
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他现在不多的选择之一。
“若朕授予将军临阵决断之权,将军又打算如何交战?”刘协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杨奉。“李傕无视朝廷尊严,率兵犯驾,朕也想施以惩戒,以示天下。将军若能临阵击溃他,朕必有重赏。”
杨奉心花怒放,每一个毛孔都在欢呼。
离光宗耀祖、开门立户又近了一步。
“陛下,上次承蒙教诲,臣受益匪浅,回来后苦思数日,又与诸将商讨,定下破敌之计,敢请陛下斧正。”杨奉眉飞色舞,大声说道:“来人,取阵图来。”
刚刚受赏的一名校尉上前,铺开阵图,杨奉撸起袖子,亲自解说。
“郭汜本是马贼,有勇无谋。若是他来,臣当亲率精锐,乘高而击,挫其锐气……”
见杨奉说郭汜有勇无谋,杨彪忍不住撇了撇嘴。
刘协也哭笑不得,觉得这一幕实在讽刺。
杨奉居然有脸说别人有勇无谋?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杨奉说得也没错。
郭汜的确有勇无谋,而且比杨奉有过之而无不及。
郭汜马贼出身,好勇斗狠既是生存之道,也是生命底气。他的武艺不错,自视更高。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应吕布之邀,在阵前决斗,奉献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上不多的单挑场面之一。
可是话又说回来,能与吕布单挑而不死,本身就说明郭汜的武艺不弱,虽败犹荣。
这样一个人到了阵前,被杨奉刺激几句,是有可能恼羞成怒,悍然冲阵的。
“等等。”刘协打断了杨奉。“朕有一问,想请将军解惑。”
杨奉大大咧咧地说道:“陛下,你说。”
“朕知将军骁勇,可那郭汜武艺也不弱,若是两人阵前决斗,将军有几分胜算?”
杨奉莽归莽,涉及到具体的战斗却不敢大意,沉吟了片刻。“若是准备充足,胜负在五五之间。若是仓促相遇,那就难说了,要看谁的体力更好,反应更快。”
刘协点点头。“若是将军以逸待劳,而郭汜远道而来呢?”
“那臣当有七分胜算。”杨奉说道,随即又解释道:“不过郭汜也久经战阵,也非孟浪之人。若是身体疲惫,没有胜算,他是不会轻易出战的。”
刘协无声地笑了。“如果我们设法激怒他呢?”
杨奉眼神闪烁,沉吟了片刻。“果能如此,臣必战而胜之,甚至可能一战斩首。”
“那将军可要好好准备。”刘协笑道:“朕建议,将军不妨再选一些勇士,组成小队,配以精甲利刃,勤加练习,一旦机会出现,或可冲锋陷阵,斩将夺旗。”
杨奉将信将疑,有点勉强地点了点头。
趁郭汜立足不稳冲营是一回事,阵前斩杀郭汜本人又是另一回事,天子这个要求太高了。
第三十章 逼宫
说完了郭汜,杨奉接着说李傕。
他对李傕的畏惧明显超过郭汜,根本不敢提主动出击的事,所有的安排都立足于防守。
死守。
由此可见,他讨要临机决断的权利根本就是趁火打劫、坐地起价。
刘协也不说破,平静地听杨奉解说,讨论其中的细节,旁敲侧击的提一些建议,却不坚持。只要杨奉有一丁点反对的意思,或者稍加解释,他便点头认可,表示支持。
会议进行得很顺畅,杨奉的心情很好,意气风发。
趁此机会,刘协提出了要去段煨大营的计划。
“陛下万乘之尊,为何要去段煨的大营?”杨奉拍着胸脯,大大咧咧地说道:“自古只有臣见君,岂有君见臣的道理?段煨若是不肯来,臣敢请陛下赐一诏书,愿身先士卒,率部击破段煨大营,缚至陛下驾前。”
刘协笑笑,给杨彪使了个眼色。
杨彪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保持着笑容,微微欠身。
“将军之勇,人所共知。只是大敌当前,不宜树敌过多。张济在陕,若是段煨不敌,邀张济前来助阵,将军以一敌二,岂不麻烦?不如暂时缓颊,联合段煨,命其阻击张济,解朝廷后顾之忧,使将军能全力迎战李傕、郭汜,再立新功。”
见杨彪这么给面子,杨奉心中得意,却还是不肯松口。“万一段煨有不臣之心,对陛下不利,谁能担起得这样的重任?”
“将军可知渑池之会的故事?”
杨奉茫然地摇摇头,脸色有点不好看。
杨彪心中不屑,却还是耐心的解说了秦赵会于渑池的故事。“如今形势危险,陛下为天下安危,不惜以自赴险。某不才,愿效蔺相如故事,与陛下同往。愿将军为廉颇,率重兵为形势。段煨纵有不臣之心,亦必畏于将军英勇,不敢冒险行事。”
见杨彪将自己比作名将廉颇,寄以朝廷安危的重任,杨奉心里美滋滋的,几乎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一口应承。
——
会议结束,刘协到杨奉准备好的帐篷小憩片刻,准备去段煨的大营。
他刚刚坐下,还没等喘口气,杨彪就跟了进来。
“杨公辛苦了。”刘协无奈地笑道,指指对面的胡床。“坐下说话吧。”
“陛下更辛苦。”杨彪拱拱手。“陛下,赴约之前,臣有两件事,想请陛下旨意。”
“杨公请讲。”
“其一,陛下当真希望杨奉阵前斩将吗?”
刘协摇摇头,又点了点头。
杨彪眼神疑惑。
刘协吁了一口气,轻声说道:“朕不是希望杨奉阵前斩将,他未必有那个勇气和实力。之所以这么说,是不希望他浪战。”
杨彪微微颌首,一双看透世情的眼睛盯着刘协。“但……陛下有此计划?”
刘协眼皮轻挑,看了杨彪一眼,嘴角微挑。“朕的确有这个计划,不过朕不会轻易付诸实施。有备无患,万一这个机会出现,朕也不会轻易放过。杨公,朕要做马上皇帝,虽说暂时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却要有这样的勇气,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刘协拍拍膝盖,笑道:“杨公以为然否?”
杨彪皱着眉,沉吟不语。过了片刻,他又说道:“陛下志向高远,臣自然是支持的。只愿陛下言行合一,多做准备,不轻言战。”
“杨公放心。”刘协说道:“杨公想说的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臣与陛下赴约,御营中事,陛下可有安排?”
刘协不解。“杨公的意思是……”
杨彪再拜。“陛下,臣蒙陛下不弃,托以腹心,感激不尽。陛下矢志中兴,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只是臣本儒生,不谙军事,如今又将随陛下赴约,无暇过问营中之事。万一李傕、郭汜至,营中无人主事,如何是好?”
刘协盯着杨彪看了两眼,隐约明白了他的意思。
“杨公有何建议?”
“臣请辞去太尉之职,愿陛下别择贤明。”
“比如?”
杨彪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臣以为,卫尉士孙瑞忠诚有谋,熟悉军事,材当干城。陛下若能信之、用之,他必能为陛下击退李傕、郭汜,解燃眉之急。”
刘协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杨彪。“这是杨公一个人的建议?”
杨彪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刘协这一眼看得心生不安。
忽然之间,他有点明白杨修的心情。
天子虽然年幼,可是这一双眼睛却一点也不像十五岁的少年,更像是看惯了人间百态的老者,充满了沧桑,充满了智慧,一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