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122章

汉道天下-第122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不解地瞅了他一眼,有些不解。
  “令史只是记录起居注,不负责朕的起居。”
  李虎愣了一下。“可是……臣听说,昨晚是令史侍候陛下就寝的。”
  刘协眉头微蹙。
  他一点印象也没有。昨天和张杨、王服说完话,他的脑子都快宕机了。
  是蔡琰侍候他就寝的吗?
  “可有消息来?营中情况如何?”
  “没有消息。”李虎立刻兴奋起来。“醯落的首级挂出去了,匈奴人吓得半死,今天特别安静。那个匈奴右贤王来了好几回了,一直在营外面转,不敢进来。”
  刘协暗笑。
  去卑紧张就对了,这一战就是打给他们看的。
  匈奴人没做到的,汉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干净利索。
  “匈奴单于呢?”
  “在帐门口。”
  “在帐门口?”
  “说是为陛下守帐。真是说笑,陛下有我们守着,要他何用?”
  刘协穿好衣服,走出大帐,果然看到了呼厨泉。
  呼厨泉穿着甲胄,腰间佩着长刀,站在帐前,轻轻的跺着脚。看到刘协,他大步赶了过来,拱手施礼,态度谦卑。
  “外臣呼厨泉,见过陛下。”
  “单于,你怎么做起卫士来了?”刘协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说道。
  昨天没睡好,浑身筋骨酸痛。
  呼厨泉满脸堆笑。“陛下面前,外臣岂敢以单于自居。若非陛下相助,外臣就是丧家之犬。如今陛下一战斩叛臣醯落,外臣才算有了家。外臣愿永为陛下藩臣,侍候陛下左右。”
  刘协微微一笑,却没有接呼厨泉的话头。
  呼厨泉就是个傀儡。他说什么并不重要,去卑等实权派的态度才有意义。
  当然,去卑等人的态度也不重要。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狗,要么斩首。
  不解决匈奴人的问题,他是不会轻易离开的。
  ——
  早饭很丰盛,有羊奶,有牛肉,还有一碗肉羹。
  缴获的牛羊让汉军可以放开肚皮,痛痛快快的吃几天肉。
  他们没有赶着牛羊行军的习惯,最多带一些薰肉当作干粮。一旦敌人来袭,或者发现敌人的踪迹,他们就要离开这里,吃不完的牛羊都只能放弃。
  吃完早饭,刘协召来尚书令裴茂,询问交战收获。
  裴茂心情非常好。
  汉军大获全胜,尤其是甲骑一战立威,效果超出预期。将来论功,裴潜必然榜上有名。
  他向刘协汇报了战损和收获。
  将士的损失不多,阵亡不过十余人,重伤不到足百人,剩下的都是皮肉伤,过几天就能好。
  战马的损失不少,可是比起缴获的战马,那就不值一提了。
  说到战马,裴茂掩饰不住兴奋,竖起手掌连摇。“足足五千匹,都是真正的战马。即使以每匹万钱计,也是五千多万。”
  刘协也很高兴。
  中原缺战马,一匹真正的战马能卖到十万钱,五千多匹战马就是五亿钱。
  整个并州的赋税加起来都没五亿钱。
  想想几个月前,他连公卿大臣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这五亿钱简直是一笔巨款,难怪裴茂会失态。
  所以说,最快的致富手段还是打劫,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生意。
  “令君,朕有个计划。”
  “陛下有何计划?”
  “若是恢复五原、朔方诸郡,招募汉胡屯田、放牧,以畜产与中原交换不足,可行否?”
  裴茂沉思片刻,眼神微闪。“陛下是说,教化匈奴,为我大汉编户,变属国为郡县?”
  刘协点点头。“令君以为如何?”
  “陛下准备如何处置匈奴单于?”
  “封侯,安享富贵。”
  “诸部头领呢?”
  刘协垂下眼皮,淡淡的说道:“服者为将,不服者诛。”
  裴茂点点头。“可行,但不能急,争必生变。”
  “令君拟个方略,到时候议一议。”刘协嘴角挑起一丝浅笑。
  他就猜到裴茂不会反对。少壮派就是少壮派,不是那些暮气沉沉的老臣。
  看裴茂答应得这么爽快,应该是之前就有过类似的考虑。
  “唯。”裴茂躬身领命。
  “挑一些战马送到太原、上党去,另外再送一些牛到河东。春耕在即,牛用得上。”
  “请陛下放心,臣定能安排妥当,不使一牛一羊浪费。”裴茂信心满满。“陛下,除了牛马羊,匈奴俘虏也有用处。臣以为可设农都尉,监管俘虏放牧、耕种,朝廷按价收购,并与河东、太原交易。”
  刘协正中下怀。他与正想说这件事,结果裴茂与他想到一块去了。
  “令君,细细说来。”
  裴茂求之不得,侃侃而谈。
  “以前朝廷曾开边市,但利益皆为匈奴、鲜卑头领所得。他们不知感恩,反以为朝廷软弱,时时反叛,要挟朝廷。若能控制边市,使普通匈奴人有利可图,既能抑制匈奴、鲜卑头领坐大,又能招诱匈奴、鲜卑人,一举两得。”
  刘协觉得有理,频频点头。
  “只是如此一来,陛下可能要在美稷多住一段时间。”
  “为何?”
  “虎口夺食,自然要防着恶虎伤人。”裴茂笑道:“唯有陛下坐镇美稷,征讨不服,方能使匈奴、鲜卑诸部俯首,不敢轻举妄动。”
  刘协看着裴茂,心中狐疑。
  这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还是裴茂猜到了他的想法,刻意奉迎?
  不得不说,这正是他期望的提议。


第二百九十一章 患得患失
  荀攸起得有点晚。
  连续两天不眠不休,对他的体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这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刚满四十岁,他的体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仅仅是五年前,他与何顒一起被关在长安的廷尉狱里时,每天被犯人们绝望的呼号吵得睡不着觉,他还能保持从容不迫,精力饱满。
  现在想来,或许何顒闭气自绝并不完全是因为担忧时势,还有精神和体力无法支撑的痛苦。
  听到裴茂的声音时,他没太当回事,只是奇怪天子如此自律,居然早早的起来了。等他意识到裴茂已经进帐很久,一直没有出来,才觉得有些诧异。
  就算是汇报的事情比较多,裴茂与天子说话的时间也未免太久了些。
  他在说些什么?
  荀攸一边想着,一边起身。
  穿衣时,他突然迟疑了一下,放下衣服,先在帐中做了一套导引。
  这套导引是很久以前学的,只是一直没认真练习。
  那时候还年轻,不相信修仙,也不想做神仙,喜欢舞刀弄剑,不喜欢这种慢腾腾的导引术。
  他现在依然不相信修仙,但他希望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适应征战的艰苦。
  导引的动作很慢,却要配合呼吸,荀攸不知不觉的全神贯注,心中只有一呼一吸,忘了身外之物。
  等他做完导引,才意识到帐外有人。
  “帐外何人?”荀攸问道。
  “侍中,是我啊,裴茂。”
  荀攸吃了一惊,只是做了个导引而已,何以错过了这么多事。
  他一边应着,一边穿好衣服,推帐而出。
  裴茂站在门口,拱手施礼。
  荀攸还礼,起身的时候,目光迅速扫过裴茂的脸。
  “不知令君有何指教?”
  “不敢。”裴茂哈哈一笑,转转指指四周。“整个大营里,年龄相当,还能说得上话的,也就侍中了。侍中这两天辛苦,可缺何物?昨天缴获了不少物资,令君若有需要,我派人送来。”
  荀攸摇摇头。“多谢令君,暂时还没有。若有需要,再请令君帮忙。”
  裴茂也不介意,伸手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荀攸。
  “侍中欲去巴蜀不成,就尝尝巴蜀的茶吧,解腥去腻,口齿余香。”
  荀攸诧异地看了裴茂一眼,却没有拒绝。
  他知道蜀中有饮茶的习惯,也在荆中饮过茶,诚如裴茂所言,能够解腥去腻。这两天牛羊肉吃得多,正在遗憾无茶可饮,不想裴茂就送来了。
  他双手接过,盒子很沉,应该是银的。上面的花纹也很精美,当是贵重之物。
  “多谢令君惠赐。”
  “侍中言重了。”裴茂拱拱手。“上次得侍中点拨,还没致谢呢。等忙完这一阵,找个机会,再向侍中请教,还望莫要推辞。”
  荀攸眉梢轻挑,面带微笑。“那我可就等着了。”
  裴茂也笑了,再次拱手告辞。
  荀攸掂着手中的银盒,品味着裴茂刚才话里的意思,一时出神。
  裴茂主动示好,绝不是一时起意,他这是有备而来。
  ——
  刘协在河谷中休整了两天。
  除了让将士们好好休息,恢复体力外,他还对刚刚结束的沙陵湖之战做了全面总结。
  从他本人开始,到每一个士卒,都要对自己负责的事务进行总结,查漏补阙,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以改进、提高。
  总结得好的,不仅能得到格外的嘉奖,还会作为代表,在更多的人面前发言。
  诏书一下,全军将士都兴奋起来。
  作为典型,张杨不仅得到了沙陵县侯的爵位和千户食邑,还将在大会时发言,介绍经验。
  羡慕得王服和张绣眼珠子都红了。
  王服还好一点,毕竟他有机会争,只是没抢到。
  张绣最难受。他连争的机会都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张杨立功受赏。
  如果他也有机会追击,哪有张杨的事。
  全军将士忙着总结得失的时候,刘协召集几个将领和近臣议事。
  醯落一战授首,接下来该往何处去?
  尚书令裴茂提议,大军当往美稷,传诏匈奴诸部齐聚美稷,朝拜天子,并举行册封呼厨泉为单于的典礼,重申朝廷对匈奴人的宗主权。
  众人对此没有异议,这本是应尽之意。
  但裴茂话锋一转,提了另外一个建议,却引起了争论。
  裴茂说,鉴于匈奴人多次发生叛乱,而单于不能制,朝廷有必要加强对美稷单于庭的控制。具体而言,就是恢复孝武时的制度,在西河郡屯田、驻军。
  荀攸明白了裴茂送茶的意义。
  天子面前,除了他和裴茂之外,不是张杨、王服那样的将领,就是蔡琰、裴俊这样的年轻近臣。能够对裴茂的提议形成障碍的人,只有他一个。
  他下意识地看了天子一眼。
  天子事先知道这件事吗?
  如果事先知道,却没有向自己提出咨询,而是让裴茂在会议时突然提出,应该是已经同意了裴茂的建议,讨论只是走过过场。
  以裴茂父子当前的得宠,天子在这么多人面前驳他建议的可能性不大。
  天子的心里,还有他这个侍中的位置吗?
  荀攸心中失落,又对自己不能泰然处之而感到莫名愤怒,一时连发言的兴趣都没有了。
  这时,王服提出了疑问。
  “敢问裴君,朝乱之后,朝廷困窘。天子亲征,不过三千骑。如何能有兵马驻扎美稷?”
  裴茂反问道:“校尉麾将骑士,有多少是中原人?”
  王服苦笑。“二三成而已。”
  “诚如校尉所言,北军骑士也没几个是中原人,更何况其他。骁骑将军麾下的并州勇士大多是雁门、云中人,羽林骑中的中原人更多一些,大约有一半,或许这正是羽林骑实力较弱的原因所在。”
  张绣立刻表示不服。“裴君,谁说羽林骑不如人?”
  裴茂摆摆手,微微一笑。“尔可知羽林骑的来历?”
  “当然知道。”张绣梗着脖子,脸涨得通红。“孝武征讨四夷,选六郡良家子为骑士,多有战功,乃是汉家骑士中的精锐。”
  “尔可知西河亦是六郡之一?”
  张绣愣住了,原本满满的自信瞬间破功。“还有……这事?”
  裴俊忍不住笑出了声。
  张绣恼羞成怒,厉声喝道:“有何可笑?”
  “放肆!”两个虎贲上前,按刀怒喝。“君前失礼,喝斥天子近臣,你眼中还有陛下,还有朝廷律法吗?”
  张绣吓了一跳,连忙躬身行礼。“臣失礼,请陛下治罪。”


第二百九十二章 裴茂进言
  “会议结束之后,自领五杖。”刘协摆摆手,又对裴俊说道:“你亦如是。”
  裴俊不敢辩驳,乖乖的躬身领罚。
  裴茂垂着眼皮,面寒如霜,看得裴俊头皮一阵阵发麻。
  身为郎官,在天子与大臣议事时发笑,同样是失礼的体现。
  张绣原本还有些不服,一见裴俊也要领罚,顿时身心舒泰。
  “你不知道西河是六郡之一?”刘协看向张绣,眉头微蹙。
  若是中原人,对六郡不熟悉,那还可以理解。张绣是边地人,不知道六郡是哪六郡,未免过分。
  “臣……臣只知道陇西、汉阳等凉州诸郡,的确不知道西河也是六郡之一。”张绣神情委屈,讪讪地说道:“西河……都没汉人,至少羽林骑中没有。”
  张杨也躬身说道:“臣等也不知。常听人说六郡六郡,却不知道究竟是哪六郡,更不知西河亦是六郡之一。”
  刘协咂了一下嘴,有点无奈。
  这些将领的文化素养不足,一不小心就闹笑话,偏偏自尊心还特别强,一碰就跳。裴茂不是刻意羞辱他,就闹出这么在的矛盾,真要是有意挑事,说话再刻薄一点,真有可能打起来。
  裴茂也有点尴尬,向张绣点头致意,又对刘协说道:“陛下,其实这也怨不得中郎。如今的西河郡早就不是孝武时的西河郡了。永和五年,郡治由平定徙离石后,西河郡便名存实亡。别说入选羽林的精锐骑士,户口亦十不存一。”
  刘协点头,示意裴茂继续。
  “但户口少,并不是西河郡没人,而是朝廷无力控制,百姓不能自保,只能沦为匈奴人附庸、部曲。若朝廷能重振旗鼓,将郡治重新徙平定,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连入塞的匈奴人也将仰慕教化,愿为编户。”
  荀攸忍不住说道:“尚书令言过其实了吧?汉家子民迎王师情有可原,匈奴人未蒙朝廷恩泽,焉能愿为编户?且牧马放羊,逐水草而居,如何能为编户?”
  裴茂面带微笑。“侍中有所不知。且不说匈奴人入塞之后,多有耕种,未必都牧马放羊。即使如此,他们也希望成为我大汉子民。”
  荀攸将信将疑。“愿闻其详。”
  “一来放牧不如耕种稳定,一场风雪,便可能是灭顶之灾。纵使风调雨顺,他们也需要用牛羊换取衣物、铁器、盐巴之类物品。非我子民,只能通过指定的胡市。路途遥远不说,还要受人盘剥。若能成为大汉子民,便可直接在附近市中交换。人既省力,价亦低廉。”
  荀攸微怔,随即明白了裴茂的意思。
  他没有北疆生活的经验,之前也没想过这些。
  “还有呢?”
  “匈奴人之所以仰仗单于,是因为草原苦寒,盗贼横行,没有部落约束,难免为人所杀。如今入塞,可不倚仗单于而活,又何必供奉单于?且匈奴单于势弱,为群臣所欺,自保尚且不足,哪有余力保护子民?若陛下重设西河,施教化,护周全,使免遭奴役,匈奴人焉能不愿为编户?”
  说着,裴茂眨眨眼睛,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陛下英明,有侍中为腹心,诸将为爪牙,难道不比单于更适合为汉胡之君?”
  荀攸心中恍然。
  不管这个建议是裴茂自己所倡,还是奉承天子之意,这都是天子想要的结果。
  天子有意久驻美稷,裴茂就送了一个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受教了。”荀攸淡淡地说了一句,就此闭口不言。
  张杨、王服等人也面面相觑,齐唰唰的将目光转向了天子。
  他们不理解裴茂这个建议的用意,也无从判断好坏。身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