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1章

汉道天下-第1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道天下 作者:庄不周

内容简介:
  独尊儒术,禅让闹剧一再上演。
  养士百年,党锢之祸接踵而至。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年轻的汉文化在十字路口彷徨。
  ……
  匡扶大汉,少年意气如龙。
  道行天下,气吞万里如虎!
  我是汉献帝,我不是亡国之君!


第一卷 行路难


第一章 从未设想的道路
  《献帝起居注》载:兴平二年十月壬寅,幸华阴。是夜,赤气贯紫宫,遂定中兴策。
  ——
  刘协立于黄土塬上,看着朝阳照耀下的延绵山河,看着官道两侧难民似的百官和将士,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堂堂天子,混到睡大路的地步,真是够惨的。
  亡国之君,没人权啊。
  不过想想东归之后二十五年的傀儡生涯,他又有些庆幸。
  亏得还没回到洛阳,否则就真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即使有两千年的历史知识,他也不觉得自己是曹丞相的对手。
  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权谋都是浮云。
  历史上的汉献帝不是没有抗争,只不过都失败了。
  忠于汉室的奇才荀彧,面对曹丞相的空食盒,也只能自尽了事。
  他不觉得自己一个政治斗争经验局限于办公室以内的政治小白,读过几本书,看过几部剧,就比汉献帝和荀彧长袖善舞,有机会扭转乾坤。
  正如眼前,他就没有把握能比真正的汉献帝做得更好。
  野狼一般的郭汜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张济像一头恶犬一般拦在前方,进退两难,偏偏身边还有一群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文官和有勇无谋、反复不定的武将,还能逃出生天,到达河东吗?
  他不知道。
  但他已经有了方向,有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可能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道路。
  “陛下,多思无益,还是宽心些好。”身后传来略显沙哑,却不失坚毅的声音。
  刘协侧身转头,微微颌首。
  来人是一个年方十七八的女子,修身玉立,五官精致,面容秀丽。只是眉眼有些硬,透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头。
  皇兄刘辩的未亡人,他的嫂子唐姬。
  这几天,唐姬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照料他,安抚他。丧乱之后,无数人不知所措,这个年轻的女子却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坚韧,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看到她,刘协总想起那个又美又飒,演技精湛的万姐姐。
  只不过万姐姐当时饰演的是皇后伏寿,而不是嫂子唐姬。
  看到唐姬,刘协下意识的挺直了腰背,打起了精神,挤出一丝笑容。
  他是皇帝,不能一直让一个年轻的女子承受压力。
  就算是硬撑,他也要撑住。
  “这些日子辛苦嫂嫂了。”刘协含笑颌首。
  唐姬有些诧异地打量了刘协一眼,沉默片刻。“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
  刘协抬起手,轻轻向下一压,打断了唐姬。“嫂嫂,国破家亡之际,不必纠结那些繁文缛节。”
  想到当前的形势,唐姬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这几日照顾刘协,她也听了不少文臣武将的奏报,知道危险远远没有过去,前途生死未卜。前天夜里天呈异象,赤气贯天,更是引得人心惶惶,不断有人逃走。
  也许哪天一睁眼,命悬一线的大汉就亡了。
  感受到唐姬的沉重,刘协再次轻笑,他抬起手,指向东方。“嫂嫂,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吗?”
  唐姬下意识地看向东方。朝阳照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添上了一抹艳丽。
  “陛下是担心段煨吗?”
  刘协笑笑。
  作为董卓旧部之一,宁辑将军段煨屯守华阴,在渭水南岸、华山北麓筑城,扼守通向洛阳的大道。
  但他并不担心。
  后世的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段煨并没有造反,那些说段煨造反的人都是造谣。
  “嫂嫂再猜。”
  唐姬眼神微闪,心中感慨。
  不愧是九岁就能面对董卓侃侃而谈的天子,生死之际,还能临危不乱,不为眼前困境所限。
  “那……是屯守陕县的张济?”
  “他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不足为患。”刘协摇摇头。“嫂嫂再猜。”
  张济的确是个麻烦。
  陕县就是函谷旧关,地处东西要冲,无论是东归洛阳还是北上河东,都是必经之路。
  虽然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刘协还是尽可能地说得云淡风轻,不让唐姬看出一点破绽。
  真正的天子刘协虽然年幼,却是一个有定力的少年,这些年辗转流离,越发沉稳坚毅。
  他如果露怯了,肯定会让唐姬生疑。
  这些天,他装病不出帐,就是不想让人看出破绽,给自己一个适应的时间。
  看着强作镇静的刘协,唐姬眼中多了几分同情。
  东归洛阳的路上拦着两头西凉恶犬,天子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唐姬摇摇头,苦笑道:“妾见识浅薄,实在猜不出来,还请陛下明示。”
  刘协抬志手,遥指东方。“关东,已经乱了,洛阳也回不去了,至少暂时肯定回不去。”
  唐姬面色大变,失去了最后的从容,双腿发软,浑身无力,险些坐在地上。
  他们一路走来,最大的动力就是回旧都洛阳。如果洛阳回不去了,他们还能向哪儿去?
  天子胸怀天下又如何?天下已经崩溃,他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面对命运,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唐姬心中泛起说不出的茫然,心中酸楚,眼泪控制不住的涌出了眼眶。
  抬手拭泪时,她无意之中看了刘协一眼,却发现刘协的脸虽然苍白,神情却还算从容,眼中隐约有光。
  她的心中升起一丝希望,或许天子还有办法?
  “陛下……意欲何往?”
  刘协伸手一指。“去河东,去并州,效高皇帝蛰伏汉中、光武皇帝偏居河北故事,再造大汉。”
  想从河东开始中兴之路,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洛阳不可归,长安已残破,南侧又是连绵万里的秦岭,汉中、南阳都无法立足,他想学刘邦、刘秀都没机会,只能别辟蹊径,走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河东以及并州,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是中华大地上除关中以外最适合开国的地方。
  从史前的尧舜禹,到先秦的晋,再到战国时的魏赵韩,以及威镇天下的大唐,都是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
  任何一个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忽视山西。
  当然,这条路不容易走。
  几乎没有人考虑过这条路,是因为并州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
  经过东汉一百多年的文治,对胡人的怀柔政策导致匈奴、乌桓、鲜卑人不断内迁,并州已经成为半胡半汉之地,匈奴人的一部分甚至已经进入河东,眼下正驻扎在平阳(山西临汾)一带。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并州绝不是朝廷应该驻足的地方。
  但拥有两千年历史经验的刘协觉得可行。
  不仅可行,而且只能如此。
  虽然在办公室政治斗争中,他算不上高手,可是那么多历史、地理、军事不是白读的。
  要想在并州立足,与匈奴人为邻,甚至将匈奴人赶回草原,靠口才是没用的,他需要一支强悍的军队。
  他考虑的第一步,就是收编段煨的军队,如果有可能,那就再加上张济。
  西凉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段煨、张济都是西凉人,属董卓旧部,但他们与李傕、郭汜并不同心同德,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严格说起来,西凉诸将就是一盘散沙,从来没有同心同德这一说。
  不久之前,李傕杀了樊稠,又和郭汜大打出手。
  李傕、郭汜在长安打出狗脑子的时候,段煨、张济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张济还一个劲的鼓动朝廷东迁陕县,到他自己的地盘上去,想过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瘾。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当初不是王允一意孤行,要将董卓旧部赶尽杀绝,逼得贾诩出计自保,西凉人同仇敌忾,李傕等人根本不会搞出这么大的事。
  王允没干成的事,原来的刘协没干成的事,他想试一试。
  李傕、郭汜这两个杀人狂就算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段煨、张济为恶不多,还有改造的机会。
  但西凉人不是良民,不会那么轻易的听话。
  要想收服他们,只有用武力击败他们。
  想击败李傕、郭汜,除了拉拢段煨和张济之外,仅靠朝廷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利用河东的白波军,甚至是匈奴人。
  杨奉原本就是白波军一部,刘协想通过杨奉招白波军增援,然后再联合段煨、张济,击败李傕、郭汜,挟战胜之威,堂堂正正的进入河东。
  要拉拢杨奉,不能不考虑唐姬的态度。
  唐姬曾经失陷李傕军营,李傕当时不知道她是先帝的未亡人,却看中了她,一心想娶她为妻。后来多亏贾诩从中斡旋,刘协才有机会将她从李傕营里接了出来。
  而杨奉曾是李傕的旧部,唐姬对他一向没什么好感。
  想忽悠杨奉卖命,刘协必须取得唐姬的支持,至少不能在明面上和杨奉发生冲突。
  杨奉生性敏感而暴躁,一言不合就暴走。
  唐姬对并州适不适合立国并不清楚,但她对收降西凉人持反对意见,半天没表态。
  她的丈夫——少帝刘辩就是被董卓杀死的,这些人是董卓的旧部,无恶不作,都该千刀万剐,怎么还能依赖他们中兴大汉?
  刘协看在眼里,暗自叹息,却不着急。“嫂嫂,你恨李傕吗?”
  唐姬咬着牙,点点头。
  她对李傕的痛恨,仅次于对董卓和李儒。
  “残暴之人,不可久留于世。”刘协又道:“可是朝廷如今无兵无粮,如何能报此大仇?段煨、张济虽是西凉人,却无李傕那样的恶行。若能收为朝廷之用,报仇或许有望。”
  刘协顿了顿,给唐姬一个思考的时间。
  他相信,以唐姬的聪慧,她能想通这一点。
  她不像伏寿,被父兄保护得太好,还是一朵未经风雨的花朵。
  经历了那么多事,她伤痕累累,早就不是天真的白莲花了。
  段煨虽是西凉人,对朝廷还是心存敬意的,这些天吃的穿的都是段煨供应的。比起用发臭的牛骨头敷衍朝廷的李傕,段煨强太多了。
  如果所有的西凉人都不能用,那杨奉等人也不可用,他们要么是西凉人,要么是西凉人的旧部。
  唐姬不会那么天真,相信靠诗书就能中兴大汉。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唐姬做出了决定。
  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躬身向刘协行了一礼。“唯陛下诏令是从。”
  刘协欠身还了半礼。“多谢嫂嫂。”


第二章 大剑师王越
  取得了唐姬的支持后,刘协随即派人去召杨奉。
  刘协命侍从虎贲都留在塬下,打算单独与杨奉会面。
  特殊时期,当值的虎贲郎身负护驾重任,不敢大意,又不敢违逆天子口谕,只能向上司报告。
  虽说杨奉官居兴义将军,但他出身白波贼,不久之前还是李傕的旧部,万一想对天子不利,坏了天子性命,这责任谁担得起?
  光禄勋邓泉接到报告,吓得脸色发白,匆匆赶来,苦劝道:“陛下,家累千金,尚知坐不垂堂。陛下万金之躯,奈何以身犯险?”
  看着神情惶急的邓泉,刘协笑了笑,伸手轻按,示意邓泉稍安勿躁。
  邓泉虽然没什么能力,只是凭家世和资历一步步混到光禄勋这个职位,却是个忠臣。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好像在不久后的战斗中以身殉职了。
  在无数人离心离德的时候,这样的人值得珍惜。
  “邓卿,毋妨。”刘协含笑说道:“杨奉虽是武人,出身又不佳,却还有羞耻之心。他既不肯与李傕同流合污,力战护驾,击退郭汜,又如何能有不臣之心?”
  “陛下……”邓泉急得满头大汗,花白的胡须颤抖,嘴唇哆嗦了半天,咬牙道:“恕臣不敢从命。若陛下必欲如此,请先免臣职。”
  刘协早有准备,看了一眼坡下的郎官们。
  这是一群服饰略显浮夸,神情却颇显颓丧的虎贲郎,人数不多,精气神却差得令人发指,战斗力更是负数。真要是杨奉想弑君,指望这些人来保护自己,无异于缘木求鱼。
  想在这个乱世活下去,他需要一支真正能战斗的军队。
  精兵简政,就从身边的虎贲、羽林开始。
  “邓卿,虎贲、羽林之中可有武艺精湛的勇士?”
  邓泉一时茫然,不知如何应对,身边的属吏见状,说道:“陛下,虎贲王越就是天下闻名的剑客。”
  刘协微怔。
  大剑师王越就在虎贲之中?
  这可是个意外之喜,开局就捡了一个宝。
  他当然知道王越,但之前的刘协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他还以为王越已经不在人世了。
  居然还只是一个虎贲郎,真是明珠蒙尘。
  “那就让王越来吧,有他一人足矣。”刘协正中下怀,顺水推舟。
  见刘协不再坚持独自见杨奉,邓泉也松了一口气,态度缓和了很多,却还是不肯从命。
  “陛下,王越剑术虽高明,还是势单力薄,不足以护得陛下周全。臣昧死,敢请陛下为天下万民计,收回成命。”
  刘协皱起了眉。“邓卿,朕这是召见大臣,又不是迎敌,何必如此?”
  邓泉坚持道:“杨奉本是白波贼,又依附李傕多年,反复无常。此等匹夫,用之则可,不足以称大臣。若陛下以为臣荒悖,出言无状,不妨召三公议事,以示慎重。”
  他顿了顿,又道:“臣以为三公德行深厚,名重天下,堪称大臣。陛下当信之,用之。”
  刘协心中苦笑。
  自己刚才一言不慎,把杨奉当作大臣,刺激了邓泉。
  大臣即重臣,不是什么人都配称的。
  夫子说,必也正乎名。一旦关乎名分,这些读书人的战斗力立刻爆表。邓泉犯了书生意气,还真拿他没办法。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和大臣发生冲突可不是明智之举。
  刘协看向邓泉身边的属吏。“单打独斗,王越比之杨奉如何?”
  属吏有些犹豫,看看邓泉,又看看刘协,结结巴巴地说道:“想来……应无大碍。”
  “既然如此,那就让杨奉一人来见朕,其他人都留在塬下,如何?”
  邓泉觉得有理,转身又和属吏商量了一番,确认王越足以应付杨奉,这才命人去安排。
  时间不长,王越来到刘协面前,躬身行礼。
  王越大约五十出头,身材高大,却谈不上威猛,只是气度沉稳,眼中有神,自有高手风范。
  “听邓卿说,你习剑多年,打遍洛阳无敌手?”刘协兴趣盎然地看着王越,越看越欢喜。
  当皇帝还是有福利的嘛,大宗师在我面前也要低头称臣。
  王越有些诧异,迟疑了片刻,说道:“回陛下,邓君谬赞,臣愧不敢当。洛阳游侠数以万计,其中不乏用剑高手,臣虽习剑多年,挣得些许薄名,也不敢妄称无敌。”
  刘协虽然有些意外,却不失望。王越要是真敢自称无敌手,那他反倒要小心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来那么多天下无敌。
  闪电五连鞭么?
  刘协看向其他的郎官。“除了你之外,诸署中还有哪些人身手好的?”
  王越略作沉吟。“河南人史阿,从臣学剑数年,略得臣法。”
  刘协心中一动。“朕这年纪,还能学剑吗?”
  都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大侠梦,如今真正的剑侠就在自己面前,自己又想做个马上皇帝,学剑岂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