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9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怕是脑子烧糊涂了吧。
这太子才当了几天知府就得罪了你?
以至于你这就要站出来弹劾他。
“哦?”
弘治皇帝看看翁洪,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臣早上来上早朝的时候,看到顺天府这边成立的所谓的城管局的衙役,竟然不顾百姓生死,断人谋生之路,强行收缴做小生意百姓的工具,以至于民怨沸腾,百姓冤屈无比。”
翁洪也是非常气愤的将自己早上所看到的说了出来。
“断人谋生之路,民怨沸腾?”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太子设立城管局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太子在奏疏中也是详细的说清楚了,说是为了京城的交通秩序、卫生和形象,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规则和规矩。
没想到竟然牵扯到了断老百姓谋生之路,激起民怨的事情了出来。
“陛下,臣有几个疑问,想要问问翁大人。”
刘晋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去问。
“翁大人,这断人谋生之路,是不是要先区分下,这个谋生之路是不是合法合规的对不对?”
刘晋看着翁洪,想了想问道。
“那是当然,违法犯罪之事,自然是要严厉打击的。”
翁洪一听,也是立即郑重点头说道。
“你刚刚所说的事情应该是城管在清理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吧?”
刘晋又接着问道。
“对,就是在街边摆摊做生意的小摊小贩,他们都是我大明最底层的老百姓,一向老实本分,并无什么违法犯罪之事,所摆摊点,那也是方便了周围街坊邻里邻居们的生活。”
翁洪又点头回道。
“这些小摊小贩却是没有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所经营的摊点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方便。”
“但是这街道是用来做生意摆摊的地方吗?”
“如果人人都在街道上面摆摊做生意,那这道路还可以过人吗?”
“街道那是用来供人行走,供人过往的地方,而不是给人摆摊或者是堆放杂物的地方。”
“现在京城的很多街道,各种各样胡乱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非常多,这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交通秩序,同时这些小摊小贩又极其的不注意卫生,往往也是让街道变的又脏又臭。”
“顺天府知府成立城管局,目的就是为了整治这些胡乱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维护京城的秩序和卫生。”
“更不是翁大人口中所说的要断人财路,激起民怨沸腾什么的,如果此风气一直助长下去,将来这小摊小贩是不是还可以摆到皇宫门口来?”
刘晋看着翁洪,这个翁洪属于典型的什么屁事都不会做,但是搅屎棍绝对是第一的,这些御史言官之类的,那基本上都是搅屎棍一般的存在。
“刘公所言有理。”
“臣所居住的地方也是如此,小摊小贩占了一半多的道路来摆摊,虽然说方便了大家吃早点什么的,可是出行确实是非常不便,连自行车都没有往通行。”
“另外,臣也觉得这些小摊小贩实在是不注意卫生,弄的街道又脏又臭,有时候垃圾没人清理,到了夏天的时候,发出极其难闻的刺鼻味道。”
“臣也以为是该管一管了,京城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道路却感觉越来越窄,出行极其的不便,另外江南疫情一事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传染病的事情,很多小摊小贩的本身自己都在不断咳嗦、流鼻涕什么的,却是依然在正常经营。”
“这如果没什么传染病还好,如果有像江南血吸虫病这样的传染病,那岂不是一下子就要传染很多人。”
“臣也以为应该要管一管,南区新城这边没有人占道经营,也听说这里做小买卖的人饿死了,大家租店铺进行经营,也是一样的,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进行定期的管理和检查。”
“老城区这里人多地少,街道狭窄,如果任由随意摆摊的话,这出行就更加不便了。”
刘晋的话落下,立即就有很多大臣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第1680章 要因地、因时制宜
“小摊小摊占道经营虽然妨碍通行,但是如果不允许他们摆摊经营的话,这岂不是要断人生路?”
“这难道不是官逼民反吗?”
翁洪听到众多的反对声音,也是更气了,继续说道。
“不让他们占道经营就是断了生路?”
“就是官逼民反?”
“按照你这逻辑,那南城新区这边岂不是早就要饿死无数人,早就已经反了天了?”
“按照你这逻辑,是不是我们打劫那些强盗、抓捕那些小偷小摸,也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是要逼他们造反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再次反问道。
“你不要混淆是非,强盗是强盗,这小摊小贩都是老实本分之人,并不能一概而论。”
翁洪说不过刘晋,但也不服气。
“小摊小贩虽然都是老实本分之人,但占道经营就是不对,就是影响了人们通行,影响了城市的干净卫生。”
“不让他们占道经营,也没说不让他们做生意,他们为什么不能去租店做生意?”
“说到底,还是市井小民的心态,租店是要租金的,占道是免费的。”
“在以前的时候,京城规模不大,人口不多的时候; 这些小摊小贩倒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是现在,京城的人口和规模都已经是以前的好几倍了。”
“如此庞大的一个城市; 如果不去好好的管理,没有任何的规划,会乱什么样?”
“你是堂堂的朝廷大臣,这京城怎么乱都不需要担心; 因为乱不到你的头上来; 可是对于京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关心到自身的切身问题。”
“你口口声声的说着老百姓,说着官逼民反,却是没有认认真真的去思索; 到底什么样才对老百姓的好; 到底如何做才能够真正的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刘晋看着眼前翁洪,搅屎棍一般的御史,屁事干不了; 却是总能让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陛下,臣以为,朝中的大臣们应该都到老城区、到东城区这边去看看,不要穿身上的官府,看完之后,再去南城区这边看看一看。”
“顺天府知府正是因为深刻的意识到了京城人口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和以前一样; 无所作为; 碌碌无为,必须要对顺天府衙门的诸多职责和管理方式进行转变; 故而才成立了; 城管局和城建局,也是单独的将司狱衙门给独立出来。”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顺应京城的新发展、新情况、新局面; 因地、因时的进行政策上的改变。”
随即刘晋也是转身向弘治皇帝请示起来。
弘治皇帝和众大臣一听; 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
京城的情况; 他们这些大臣岂能不知道; 乱不乱的大家也都是知道一二的,老城区人多; 道路狭窄,出行极为不便; 东城区这边缺乏规划,大家胡乱的乱建乱搭,脏乱差,和南区新城这边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既然如此的话,那大家就都换上便服到京城各地去走走、看看。”
弘治皇帝听到刘晋的话,那自然是喜欢的不行。
他这个当父亲的,最喜欢的自然是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儿子厉害了。
本身就对这个翁洪恼火的很,朱厚照才当了几天的顺天府府尹; 你就来参他,他招惹你了?
即便是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和制度; 那肯定也是为了京城的老百姓好,不可能说朱厚照一个堂堂太子来从中牟利什么的。
如果换个其他的大臣,那确实是还要想一想; 是不是想着从中牟利什么的,朱厚照可是太子,他不可能为自己牟利; 而且朱厚照有的钱,银子多到比弘治皇帝还多。
“是~”
众大臣一听,顿时连忙齐声的回道。
很快,弘治皇帝以及众大臣也是开始去偏殿更换便服,然后三五成群的开始去游历京城,在京城各处看一看。
至于弘治皇帝,那自然是有刘晋、李东阳、刘健、佀钟他们这些重要的大臣陪着了。
众人出了皇宫,坐着四轮车往京城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坊市走去。
“陛下,前面已经走不了了。”
当弘治皇帝一行人的马车刚来到平民区的时候,萧敬就上前过来禀报了,众人一听也是纷纷下了四轮马车看向眼前的街道。
原本并不算宽敞的街道,两边都是占道摆摊经营的小摊小贩,两边一占; 只留下了中间那么一点点道路供人行走; 连骑自行车都要推着走; 更别说是四轮马车了。
再看看街道上面的卫生,那更是差的不行; 小摊小贩们摆摊做生意对这些才不会太关心,菜贩子留下的泥土、烂菜业,做小吃生意的留下的油腻、汤汤水水之类的,整条街道都弥漫着难闻的味道,显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以前的时候京城人口少一些,生意还没那么好做,没有那么多的小摊小贩,现在京城人口更多、更密集了,小摊小贩的生意就好多了,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京城,特别是这老城区这里更加的拥堵不堪了。
“去下一个街坊看看。”
弘治皇帝没有说什么,也是开始在一个个街坊这里看起来,情况都差不多,一个个街坊这里都有大量的小摊小贩占道经营,都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通行和秩序,也影响了京城这边的干净卫生。
弘治皇帝等人还甚至于亲自看到了有几个小摊小贩自己都咳嗽不止,一把鼻涕的,还在那里给人做包子、做面条,关键是顾客还吃的津津有味,想想都觉得恶心。
看完了老城区这边,弘治皇帝一行人又是来到了东城区。
东城区这边大家一向来的比较少,去的最多的是南区新城这边。
一来到东城区这边,给所有人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字乱。
这里的一切都乱糟糟。
如果是老城区这边仅仅只是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卫生的话,那么东城区这边就是各种乱了。
首先就是道路交通,根本就看不到一条笔直的道路,这些道路弯弯曲曲,本来好好的一条路,中间赫然就突出一块区域,哪里建了很多的房子。
还有本来是双向两车道的道路,一下子就变成了单向一车道,拥堵不堪。
少数的水泥马路两边连接的诸多小路,那都还是土路,在这冬天的时候,道路上面的积雪一化,变的泥泞不堪。
再看看周围的房屋,没有任何的规划,随意的乱建。
有钱的建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大楼,但这钢筋混凝土的大楼结构朝向又各不相同,有的朝东、有的朝西、有的朝南,还有就是为了多占土地,建的乱七八糟。
有些没钱的,建的是以前的砖瓦房,胡乱建造,有些地方甚至于还是大量随意搭建起来的棚户房,里面也都生活着大量的人。
京城这边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租的租金又不便宜,对于那些没有进工厂做事,没有包吃包住的人来说,搭建棚户房显然是非常划算的。
还有东城区这边开发的诸多搂盘,有些直接就是本地的一些地主士绅招人集资建起来的,建的没有一丝规划不说,房子也是胡乱建造,道路也不修一下,一片乱七八糟。
更可怕的是这里的治安非常的差,弘治皇帝一行人刚刚抵达东城区这边没多久就看到了有人光天化日之下盗窃、抢劫别人的自行车。
甚至于还有小偷小摸的想要靠近弘治皇帝等人,偷窃大家身上的钱包,结果却是宫廷禁卫们给抓严严实实。
但即便是被抓了,这些小偷小摸们依然还很猖狂,扬言着自己是什么帮会的人,背后的靠山是谁谁,最好将他给放了,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之类的。
这让弘治皇帝一行人脸都黑下来了,竟然还有人敢威胁弘治皇帝,而且关键是这些小偷小摸的嚣张气焰。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直以来惯出来的。
因为京城这边人多事多,顺天府这边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抓捕这些小偷小摸的,慢慢的他们就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猖獗了。
光天化日之下偷盗,抓住了都还嚣张不行。
“这京城确实是要好好的管一管、抓一抓了。”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对弘治皇帝说道。
“确实是该严厉的管一管,不然长此以往,这些人的气焰还会更加的嚣张。”
刘健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刘晋说得好啊,因时因地制宜,京城的人口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没有官府这边的规划和控制的话,那就变成一团糟,一团乱。”
“老百姓做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怎么方便怎么做,在农村乡下自然是问题不大,可是在日益发展和装大的城市,可不能由着大家胡乱的乱来。”
“就如同眼前的东城区,如果不加以管理的话,还会更乱、更糟糕。”
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亲眼看一看才会知道东城区这边有多乱,这是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划可言啊。
第1681章 东城区的帮会势力
东城司狱衙门,这是朱厚照当了府尹之后对京城重新划分片区,在每一个片区都单独设置司狱衙门,专门用来侦破重大特大案件、缉拿盗匪,维持地方治安的。
司狱衙门里面的官员是朱厚照特意从锦衣卫这边弄来了一批专业审讯、缉捕、破案的高手,而负责东城司狱衙门的正是百户曹锐。
曹锐在锦衣卫的时候就是一个百户,正六品的官员,到了司狱衙门这边,朱厚照还给他生了一级,成为了从五品的官员,故而曹锐此时此刻也是干劲十足。
现在大明的锦衣卫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而且锦衣卫一直以来的规矩都是从勋贵子弟之中招募,现在则是改了,从优秀退役军人之中招募。
曹锐也是如此,他正是大明第一代义务兵,跟随过刘晋扫荡西域、开拓河中,后来还跟随澳国公参与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大战,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退役之后,也是被招募进了锦衣卫,成为了锦衣卫百户,现在又被调遣到了太子的手下,成为了这东城司狱衙门的司狱典官。
对于这份工作,曹锐自然是非常珍惜的。
太子在顺天府这里当府尹,要好好的整治顺天府的治安、交通和秩序,能够过来给太子爷做事; 那是荣幸,只要好好的表现; 进了太子的眼; 日后害怕没有机会飞黄腾达嘛。
对于曹锐这样的人来说; 他现在是生活无忧。
从军的生涯,立下了诸多的功劳; 开疆拓土,从一介布衣成为百户,他的名号在家乡十里八乡都已经人所皆知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获得了极多的赏赐和奖励,在西域、河中、南云省都有土地、庄园和农场,至于银子同样也没少。
当兵和在锦衣卫当差的收入也还颇为不错,小日子算是的过的无忧无虑了。
再加上在军中,被灌输的就是忠君爱国的思想; 忠于天子; 忠于大明。
比起以前的那些军户、锦衣卫来; 新一代的大明军人、锦衣卫; 对天子、对大明更加的忠诚; 能够有机会给天子办事,自然是十分卖力。
来到东城区,负责东城区的治安和刑事案件等; 曹锐也是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和锦衣卫一贯的办事风格一样,详细的摸清楚东城区这边的情况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详细的调查; 曹锐对于东城区这边的情况也是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东城区算是京城所有区最乱的一个区了,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 鱼龙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