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9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城市规模小,事情少,还能悠闲的喝茶,现在京城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暴增,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还想和以前一样; 那自然是又累又办不好事情。
可是一直这样下去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 京城越来也繁荣,对于官府这边的职责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后世为什么官民比例很大,其实也跟官府的职责要求越来越密切相关。
古代当官,那是舒服的很,一个县一个县老爷带几个小官; 再来一些小吏、官差、衙役之类的就可以了。
因为古代小农经济之下; 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发生,他们只需要审审案子,主持下科考,有时候在组织下大家去修路、修城墙就可以了。
绝大多数时候; 这些官老爷都是在家里面翘着二郎腿看看书、游山玩水的; 皇权不下乡,乡镇里面有什么事情,基本上族里乡亲就解决了; 到不了官老爷这里。
可是随着小农经济不断的被破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官府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事情也越来越多。
简单来说那就是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转变和适应。
“林泮,你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刘晋也是问起林泮年龄来,看他的样子,也有六十多了; 也该退休了。
“下官已经六十有二了。”
林泮一听; 顿时就脸色苍白起来,刘晋问起自己的年龄来; 这该不会是要将自己送回家养老吧。
他可是舍不得啊。
回想自己的一生; 科举考试这条路还算顺利,但也是三十多岁中举; 四十多岁中进士; 混了十几年官场; 这才混到了顺天府府尹这个位置; 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品官员,他还想着以后能不能升一升到六部去当个尚书、侍郎什么的。
“六十二了?”
“林大人; 年纪大了,还是不要太劳累的好。”
刘晋听完; 微微点头,想了想说道。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林泮一听,顿时就微微颤抖,随即毫无精气神的回道。
刘晋这个内阁大臣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要太劳累了,自己以后就别想混了,还是早点回家去好好颐养天年算了。
只是,实在是不甘心啊。
自己才当了十几年的管; 这三品的大员的官也没当几年,还没有好好的享受手中权力的滋味呢。
这就让自己回家去养老; 岂能甘心啊。
可是,不回去养老,恐怕也是不行了。
他在京城这里当官; 刘晋的为人早就已经知道了。
这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想要走刘晋的后门,但刘晋那是一概不收; 顺带着还将送礼的人给狠狠的贬斥了一顿。
刘晋铁面无私、两袖清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刘晋比起刘健、李东阳、佀钟他们这些人来,还更加的两袖清风。
他们好歹还会收一收孝敬、会收点润笔费什么的,刘晋那是从来不弄这些,也从来不给谁题字写字什么的。
当然刘晋他自己就是财神爷,有的是钱,根本不在乎钱。
能够得到刘晋赏识的唯一办法,那就是认认真真的做好手中的事情来,拿出优秀的政绩了,即便是和刘晋没有什么关系; 他也一样提拔你。
要是你尸位素餐,碌碌无为; 他保管发配你去黄金洲或者澳洲看报纸。
为此,刘晋也是得罪了很多的大臣,但没办法; 刘晋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又和朝中的很大大佬关系不错,更是武将勋贵的代表。
从刘晋当官以来,不知道收到了多少的弹劾奏疏,但全部都没用,反倒是弹劾刘晋的那些人,现在有的都已经坟头长草,有的在遥远的黄金洲、澳洲、西伯利亚思念着家乡。
他说要自己回家养老,那是一定要回家养老了。
仔细想想,其实自己这几年的日子过的很是很累、很苦,而且还处处提心吊胆的。
前两年怀柔县的出现恶霸的事情,他都有极大的责任,京城的管理又不行,每次年终考评的时候都表现不佳。
另外,自己也是真的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就算了,关键是这思想方面跟不上时代了,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事务,他有时候都深感无力,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
“也好,回家好好的养老。”
心里面叹口气,林泮也是决定回头就写请辞奏疏上去。
刘晋带着朱厚照出了顺天府衙,继续在京城逛起来。
很快又来到了东城新区这边。
东城新区相比去南城新区来,那就简直是相差太远。
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没有什么规划,道路弯弯曲曲,街道上的房子也是大小不一,宽度什么也都不一样,可以看的出来,很多都是乱建、乱造的,没有一丝的规划。
这主要还是因为东城这边的土地并不是在刘晋的手中,而是在京城的这些达官显贵、地主们的手中,你一块、我一块的土地。
这京城的土地又越来越值钱,随随便便建个房子出租都可以收到很多的租金,这也刺激了这些地方的房屋在不断的乱建。
还有一些权贵们则是在大搞房地产,可是偏偏相关的配套之类又没有做好,故而东城和北城这两处地方,是最没有规划,最乱糟糟的地方。
厂房、居民区、民房、商铺还有大量的棚户区之类的全部集中在一起,乱七八糟,同时也没有进行配套的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
投资这些地方的权贵、地主士绅们又没有好好的商量好,不舍得投入,很多地方的道路都还是土路。
故而整个城区看起来就非常的脏乱差,完全不能和南区新城、西区这边相比,南区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刘晋的故而规划最好。
西区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是刘晋的,刘晋这边也是可以和其他人互相商量,好好规划,故而也是建的极其的不错,规划整齐,不会乱糟糟的。
“殿下,看看眼前的东城区。”
“非常的乱,也是非常的脏,乱七八糟的,毫无规划,现在可能还好点,但是时间一长的话,将来这里就很难再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了。”
“像这种城市建设,城建和基建其实都是非常需要官府在里面进行引导和规划,不单单是京城这里,天津啊、南京啊,或者是我大明其它的城市。”
“未来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官老爷模式,只是让老百姓自己来胡乱建设的话。”
“一个城市的样子就会非常的难看,而且根本就建不好,会极大的浪费资源和土地,并且卫生条件会非常的差,极容易和欧洲的城市一样,出现大规模的瘟疫和疾病。”
“南区新城这边,因为土地都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我们能够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建设,这南区和东区,彼此之间的差距就看的出来。”
“南区街道宽敞,规划有序,交通便捷,干净卫生,东区这边,道路狭窄、规划极差、交通拥堵、又脏乱差,看看这些房屋,再看看这些街道。”
“很难想象,同样都是京城,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有没有统一的规划。”
“南区的土地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比较好规划,但是东区这边,土地都分散的掌握在大家的手中,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彼此都不会丝毫让步,也就很难规划起来。”
“顺天府这边一个是没有规划,没时间和精力来管这些事情,思考这些事情,二是也不敢去管这些事情,因为这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京城权贵们、大臣们的土地,谁都不好得罪。”
刘晋在说,朱厚照也是仔细的在听。
京城现在也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新城区的涌现,需要规划和管理,老城区这边也是需要重新的规划和管理。
可是顺天府这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职责和职能在其中,也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去管理这些,故而导致了南区新城和东区、老区城区之间巨大的差距。
“殿下,顺天府这边可以当作一个试点来进行改制,对我大明的大城市官府进行改制,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第1677章 城管和城建规划
“试点改制?”
“怎么改?”
朱厚照一听,连忙问道。
这在京城转了一圈,对于京城现在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了。
京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老城区、东城区、北城区这三大城区都缺乏官府的管理和规划,故而道路拥堵、脏乱差,同时还盗贼猖獗,帮会势力也是没有根除。
另外顺天府衙这边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规划和改变,一味沿用以前的制度和办法,尽管人手一直在增加,可却是始终非常的忙碌,偏偏还没有办法处理好京城这边发生的诸多大小事情来。
“首先就是要先顺天府衙这边的职责进行划分,现在的这一套制度显然是已经无法再满足京城发展的需求了。”
“可以根据京城这边的发展需求相应的对一些衙门进行裁撤或者是增设,同时对相关的职权和管辖的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
“比如京城这边案件众多,那就可以单独的将司狱这一块给单独拿出来,成立专门的司狱衙门,对京城进行划分片区,每一个片区成了一个小的捕快所,任命相对应的官吏和一定数量的捕快、衙役,负责这一片区域治安。”
“另外再单独设置重案组,专门来侦破重案、大案,对付那些穷凶极恶的歹徒,如此一来的话,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京城的治安。”
“再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小衙门,叫城管衙门什么的,专门用来管理城市的街道、交通和卫生之类的; 对于那些占街经营、占道做买卖、摆摊又或者是表演杂耍等等的进行管理。”
“那些地方可以允许小摊小贩摆摊; 那些地方不允许,还有那些时间段可以; 那些时间段不可以,都要进行相应的规划和管理。”
“就跟南区新城这边这样,夜宵摊集中在那个街道,建立专门的菜市场用来满足生活需求之类的; 要有一个规划和规矩; 不能任由着老百姓胡乱的来摆摊设点,严重的影响城市的交通、形象和卫生。”
“再比如还可以设置一个城建衙门,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进行规划,做统一的要求; 房屋不能随便的乱建乱来; 必须要符合规定,道路的规划、排水系统的建设、供水系统的建设等等都纳入其中。”
“这样才能够让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不会出现乱糟糟的大量的棚户区; 出现各种各样乱建乱搭的现象。”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后世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制度和方法说了出来。
在后世的城市之中,占道做买卖的小摊小贩就非常的烦。
他们生意做不了多少,可是往往占着道路,导致道路拥堵不堪,车辆往来艰难,而且他们专门还往人流量大的街道去做买卖,让这些道路变的更加拥堵。
拥堵就算了,他们摆摊做生意往往也是极其不注意卫生; 垃圾随便倒; 走的时候,地都不会扫一下。
为什么说城市要有城管的存在; 尽管经常报出了城管粗暴的事情出来; 但小摊小贩胡乱摆摊也确实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卫生,不管是不行的。
至于城建; 那就更有必要了。
如果没有城建管理; 想都不用想; 必定会出现大量的棚户区、贫民窟; 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面,人人都会争先恐后的想要占着土地; 看看一些大城市之中的城中村就可以知道了。
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占光了,彼此建的楼房连窗户都打不开; 想管都还管不住,有时候官府做事也确实是难。
现在的大明,好就好在,地广人稀,除了京城、天津、淞沪、南京等大城市之外,其它的地方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城市的发展不会太快。
现在城市化也是刚刚开始; 还并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只要好好的去规划; 还来得及,也可以做的更好。
后世十几亿的人口,随随便便一个城市都是几百万人了; 大城市更是上千万人,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生存压力就大。
而大明就不一样了; 地广人稀,关键是还可以从海外掠夺庞大的财富,资源多,生存压力小,故而很多事情都可以更好的进行规划和安排。
“嗯,确实是必须要管一管,好好的规划、规划。”
“这老城区、东城区、北城区同南区新城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于都让人怀疑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了。”
朱厚照听完也是点头表示了同意。
只有亲自去仔细的看一看、考察一番,你才能够看到京城这边最真实的一面。
京城有皇城的威压,权贵区的奢华、大气,南区新城的繁荣、整齐,同样也有普通老城区的拥堵、脏乱差,也有东城区这边的乱七八糟,毫无规划、毫无秩序。
同样京城这里; 有官老爷在优秀的喝茶看报纸,也有顺天府衙这边的官吏们累成狗,大年初一都没有办法歇息一下。
这还仅仅只是京城; 顺天府掌管的地方可是很大的,还包裹了周围的怀柔县、密云县之类的,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也同样还需要去走访,实地的考察。
“官府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要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行。”
朱厚照想起自己在河中、中亚省所看到的,当地的官府有作为,故而中亚省、河中省才可以发展出固定的大牧场经济。
如果没有官府在其中起引导、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估计着中亚这些地方,纵然是拥有广袤的草原,你让一群汉人去游牧,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汉人才不会喜欢游牧的生活。
都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出来,而这就是官府做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刘晋听到朱厚照的话,也是笑了笑。
自己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还是要留给朱厚照一些发挥的空间,看看他这个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来。
自己都已经点到这个份上了,相信他也是应该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做了。
几天之后,腊月初八一过,年假结束,朝廷各衙门开始上班,顺天府尹林泮就上书请辞,说自己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希望能够回家乡颐养天年。
本来弘治皇帝就准备换掉他,他现在自己请辞了,那自然是最好的,同时也是迅速的任命了大明太子朱厚照去担任这个顺天府知府。
这个消息一出,也是立即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这些大臣认为,太子是国之储君,即便是参与政务,那也是应该站到朝堂上来,而不是去担任一个小小的知府,这样有事太子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觉得一个小小的知府根本就学不到多少的东西。
这些大臣是什么心思,弘治皇帝和刘晋心里面那是一清二楚。
这太子要是一步步的从知县做起,到知府,再到布政使,这一步步的做上来,到时候对于大明地方以及方方面面都会有更深的了解,对官场的很多东西都会清楚。
等以后当了皇帝,想要忽悠就不好忽悠了。
如果太子是一直在宫中妇人手中长大,在他们儒家大儒的教导下学习,在朝堂之上占着听一听大家的治国之道什么的。
这样出来的天子,那肯定是才更好忽悠的,比如弘治皇帝就是如此,大家都差点将他给忽悠瘸了。
而且朝中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进士、翰林院这条道路出来的,其实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执政和管理经验。
这太子都一步步的历练上来了,到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