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9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繁华热闹的街道变的无比萧条,没有什么人,房价那是一跌再跌。
两年前南京的一套房子要一千两银子,可是现在,即便是卖100两银子一套都没有人要,这让无数的南京买房的人哭都没地方哭。
这其中的失落感,巨大的对比,让南京人极其的渴望能够有所改变,希望能够再回到以前去,回到两年前去。
而太子殿下的到来,给整个南京带来了希望,大家都渴望这南京这边能够因为太子的到来而重新发展起来。
当然,也希望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来慢慢改变南京的现状,让南京重新恢复发展。
四轮马车行驶在南京的大街小巷。
刘晋透过车窗仔细的看着这里的一切。
即便是经过了南京本地官员临时所做的表面工作,经过了一番的粉饰,刘晋依然能够看的出来。
南京比起两年前自己来的时候,确实是要萧条的太多了。
接到上面的店铺,很多都是关闭的,连招牌都没有,酒楼、茶楼上面的窗户都是关闭的,显然是什么人。
还有沿途经过的一些地方,能够看到烂尾的房子,只建到一半就停下来了,经过工厂区的时候,尽管工厂的大门被挡住了,但是刘晋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些工厂已经荒芜许久,杂草丛生。
工厂里面安静无比,根本就听不到任何的轰鸣声,还有一个个高高竖立的烟囱,里面都冒不出烟来,能够看到燕子在上面筑满了巢,时不时还有成群的鸟儿在上面停留,飞来飞去。
即便是车队进入到南京的老城区这里,也能够看得出来,老城区这里也变的萧条无比,有气无力做着买卖的店家;很多房屋都是空,很多人跑去淞沪这边做事了。
“或许该去秦淮河上看看,看看哪里的花船数量是不是也减少了。”
刘晋看着这一切,尽管了南京本地官员的粉饰都已经如此萧条了,足见南京现在确实是太衰败了。
第1660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南京,刘晋下榻的金陵大酒店。
刘晋和王守仁正喝着小酒、看着如今萧条的金陵城。
“刘晋,你一向足智多谋,帮忙想想办法吧,这金陵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到时候就会变成极其普通的一座城市了。”
王守仁看着外面,说实话,他对于金陵现在的形势也是忧心忡忡。
大明正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期,大明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迅猛的发展之中。
京津就不用说了,淞沪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第三大的城市,西域这边的伊犁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湖广的武昌、江西的南昌、广东的广州、南洋的月牙城、河南的开封,这一个个城市都在快速的崛起,发展迅猛。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期,南京不仅仅没有发展,反而在飞速的倒退,再这样持续下去,估计着再过上几年的时间,南京就真的没有任何地位了。
城市的发展,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时期,那就必然会跟不上,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更何况,南京现在所拥有的诸多优势在逐渐的被淞沪所取代。
淞沪海河运输都极其的方便,交通地理位置极其的重要,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商旅现在都选择到淞沪去而不是来南京来。
以前还可以说靠着秦淮河的漕运来支撑,但是现在漕运已经没落,正在兴起的是海运,新型的蒸汽大轮船一艘都可以顶你好多艘漕运船,再加上铁路的修建,粮食的运输并一定需要依赖漕运,漕运地位都在逐渐下降,南京也别指望能够好到哪里去。
“变成一座普通的城市不好吗?”
刘晋看看王守仁,想了想说道。
“但金陵它终归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啊。”
王守仁感叹一声道,这里是六朝古都,是大明的旧都,在这里甚至于还有完整的六部建制,天子甚至于直接移到这里就可以另起锅炉,这是其它城市所根本不能比的。
“一切皆有因有果,金陵发展不起来,其它城市就可以发展的更好一些。”
“对于我们整个大明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人口短时间内就那么多,你金陵人多了,其它城市就少了。”
“你金陵人少了,其它城市人自然就会更多一些。”
“江南这些大家族、大商人、大士绅们终究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刘晋对此倒是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反正水都在池子里面,你金陵没人就没人吧,人到了淞沪这边去了,淞沪的发展就可以更快一些。
后世一些大城市为什么要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去落户就业,其实还不是为了抢人,终归来说,有人才有一切,如果连人都没有了,其它什么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顿时就无话可说了,事实上也正如刘晋所言。
金陵这边不行了,周围的苏州、扬州、淞沪、杭州之类的倒是发展的更快多了,大量的工厂都迁移到这些地方去了,务工的人也都往这些城市走了。
对于大明来说,金陵的兴衰根本就无关紧要。
可是对于金陵人来说,金陵的衰败那就是切身的利益。
这里的房子以前多值钱,现在便宜都没人要;以前这里是很好找工作的,大大小小工厂成千上万,随随便便都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还可以做点小买卖之类的;以前的时候金陵热闹非凡,每到夜晚的时候,不仅仅秦淮河灯火通明,那是吃烧烤的夜市、商业街同样热闹非凡,然而现在,连秦淮河的花船都开去淞沪了。
两人吃完了东西,随即也是坐上了四轮马车前往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江边地区。
“长江大桥就是计划从这里修往对岸,这一段地区水流平缓、地质结构稳定、再加上周围还有大片的空旷地带,能够很好的将桥梁给升高。”
来到长江边,王守仁也是详细的向刘晋介绍起为什么要选址在这个地方。
刘晋也是仔细的听着,结合脑海中的记忆,感觉这处选址的地方和后世建桥的地方差不多,再看看眼前的长江,江面开阔、烟波浩渺,时不时有一艘艘船只东来西往,也有一艘艘渔船在上面撒网捕鱼。
“嗯?”
“竟然有江豚?”
“拿望远镜来~”
原本看着江面的刘晋突然间看到江面上有一群正在追逐喜水的江豚,顿时就来兴趣了。
这东西在后世那可是病危的动物,数量极其的稀少,可能整个长江流域也仅仅只有几百条,后世长江流域的捕鱼实在是太过厉害了,差点都让它绝种了。
没想到自己来一次江边,竟然还能够有幸看到这种精灵。
刘晋拿着望远镜仔细的看着江面,一群数量足足有几十米的江豚群正在往长江上游不断的游去,嘻嘻、打闹,可以看得出来,它们的种群数量和质量都非常不错,也足以说明这个时期的长江有着极为不错的生态环境。
这可是极其难得。
后世的长江不仅仅水量大量的减少,长江里面的鱼类也大幅度的锐减,连鄱阳话和洞庭湖都要干涸了,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
到了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实行全面禁渔,这才慢慢的恢复了一点元气,但依然还是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生态环境去。
“这是江豚,味道极其的鲜美,我让人给你安排。”
见刘晋对江豚感兴趣,一旁的王守仁也是说道。
“不要,不要~”
“你不觉得它们是长江的精灵吗?”
“多么可爱,多么自由的生灵啊!”
“这长江啊,以后要定期禁渔,不能大肆的过度捕捞,否则我们的后辈子孙们要是看不到这些精灵的话,那岂不是一种遗憾。”
刘晋一听,顿时就赶紧说道。
这个时期的人还真是让人无语,什么都吃,也不怕吃光、吃绝种了。
这长江可是有很多珍贵物种,江豚、江鲟、扬子鳄等等,在后世基本上都让人给弄的差点灭绝了。
“啊~”
王守仁一听,他也是傻眼了。
刘晋这脑袋到底在想一些什么,这水里面的鱼不就是用来吃的吗?
什么精灵,还要说定期禁渔,真是搞不懂刘晋的脑袋到底再一些什么东西。
江豚这种东西,渔民时常都有捕捞,在南京这边也是一道家常菜了,甚至于还有更多种类的鱼呢,这都不算什么。
“啊什么?”
“回头我就向天子奏明此事,我大明所有的江河都要定期禁渔、休渔,不能过度捕捞,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刘晋撇撇嘴,这个时期的人当然还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保护。
大明人也才刚刚吃饱,要是换成以前,别说什么江豚了,即便是后世的国宝让人捕抓到了,那也是逃不了一锅炖的命。
当然了,现在大明是地广人稀,大量的人口从本土迁移到世界各地去,很多深山老林地区的人都迁移了出来,连云贵川地区都有大量的人迁移出来。
这样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人少了,对自然的破坏就更小了,未必就一定要实行特别的保护,这自然环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该保护的还要保护,正因为大明现在有这个条件,那就更应该好好的保护起来,反正现在也不愁粮食,也不愁土地,不愁资源,适当的保护起这些珍贵的资源,那也是给后世子孙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原来如此,这是出自《孟子》里面的思想吧,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王守仁仔细的想了想说道。
“就是这个意思,禁渔、休渔也是为了长久的生计,为了后代子孙也能够看到长江之中的这些精灵。”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随即也是在长江边这边随意的走动起来。
看看眼前的长江,很快刘晋就想起了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刘晋忍不住念了起来。
眼前的长江,古有三国的曹操望江叹息,后有伟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评千古帝王,不知道有多少雄才大略者对它感叹,也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吟诗弄词。
“刘公,好词啊!”
一旁的王守仁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眼前一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妙啊,妙啊,此文足以流传千古!”
“咳咳~咳咳~”
刘晋一听,顿时老脸一红,这抄袭他人的诗词真是有点丢人。
“刘公,有没有下阙?”
王守仁却是看不出刘晋的不好意思,仔细的品味,想了想又问道。
他觉得刘晋这是看长江有感而发,诗兴大发,故而写了此词。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晋老脸更红了,想了想,既然抄袭了那就干脆抄袭到底算了,走几遍就念出一段,也是将这首大名鼎鼎的《临江仙》给念了出来。
第1661章 长江大桥开工
“此文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荡气回肠,既有淡泊宁静之感,又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短短几十字揭露出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于其中的永恒价值,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历史兴衰之感、人生浮沉只慨。”
“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既有唐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感,又有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
“妙啊,妙啊!”
王守仁仔细的回味着刘远念出来的词,回味之后,也是忍不住大加赞赏起来,对刘晋也是忍不住再次刮目相看。
一直以来虽然对刘晋很是佩服,在治国之道上面,刘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刘晋大力兴办教育的高尚情操,也是让王守仁很敬佩。
没想到刘晋竟然还能够写出如此荡气回肠的诗词来,实在是让人钦佩。
“咳咳,咳咳~”
“过奖、过奖了!”
刘晋的老脸都红了,希望这以后杨慎不要找自己来要版权费就好了。
很快,刘晋所作的《临江仙》就飞速的传播开来,这江南之地,读书人很多,自古以来就喜欢玩诗词歌赋之类的。
对于有才学的才子,那也是相当的追捧。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等吴中才子,尽管考功名上那是屡战屡败,但因为有才,故而一直以来也是被人追捧,他们的字画即便是在这个时期,那也是很值钱的。
刘晋的大明,早就已经传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状元郎、内阁大臣、高人子弟等等诸多的光环在身。
现在这首词一出,顿时就惊艳了整个江南的读书人,很多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更是感同身受,顿时间就觉得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一时之间,有大量的才子纷纷星夜兼程的赶往金陵这边,想要一堵刘晋的风采。
只是刘晋是一个大忙人,哪里有空去理会他们。
几天之后,长江岸边,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上千人聚集在江边,同时也在江边搭建起了一个祭祀台,用来祭祀长江里面的龙王和河神。
这个时期的人对此还是非常迷信的,往往在重要项目开工的时候都会有一番庆祝、祭祀的活动。
当然,这个传统其实一直延续到了后世,后世做工程的都知道,在修大桥、挖隧道之类的时候,往往都要杀猪、杀羊来祭祀一番,祈求一切顺利。
在大明这个时期,大家对此就看的更重了,有很多忌讳的东西。
开工的日期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时辰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连献祭给龙王、河神的贡品都极有讲究。
有三头牛、六头猪、九头羊,至于鸡鸭鱼、酒之类的就更多了,总是就是一个意思,要表达出对龙王爷、河神的足够尊重。
“吉时已到!”
“请太子殿下祭文!”
整个开工现场,南京这边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到齐,看过去的时候,一片红色的海洋,南京这边有六部,级别那都是很高的。
朱厚照身穿太子服,一身明黄色的蟒袍,金丝冠,此时此刻也是显得极其的严肃,手持一祭文一步步登上祭台,随即大声的朗诵起来。
“臣朱厚照禀告上天,今我大明为南北长江之往来,开千古之先河、建万世之基业……奏请上天庇佑一切顺利,请江河之神灵予以方便……”
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上天,现在大明为了便捷南北长江的交通往来,要在这长江上面修建大桥,希望上天能够抱有一切顺利,同时恳请长江里面的龙王啊、河神啊之类的给予方便,不要怪罪什么之类的。
其实也就是古人很相信这个东西,天子在上天面前那都是臣子,要恭敬、要崇敬,做什么大事那都是要先向上天禀告,祈求获得准予和庇佑。
对于长江里面的神灵也是给予尊重,请他们行方便之门,不要怪罪,不要闹事,让大桥顺利建成,年年都有祭祀,年年都有供奉的什么的。
“嗯~”
“有太子殿下亲自来向上天禀告,请求江河神灵行方便的话,这大桥肯定能够顺顺利利的建成。”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就是未来的天子,是代天守牧天下黎民百姓,那是上天之子。”
“有他来祭祀的话,自然是一切顺利。”
“那是当然,纵然是江河里面的龙王爷和河神,那也是要听话的。”
随着朱厚照这边将祭文给念出来,然后郑重的将祭文扔进大鼎里面焚烧,刘晋也是能够听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