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9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千万两白银啊,纵然是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二,他也是拿出去如此庞大的财富出来,而大明这边的贵族却是可以轻松拿出来,关键是还投资在教育上面。
这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实在是可怕。
“这仅仅只是大明强大的一个方面,现在的大明已经强大到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了,但是我觉得再过上十几年、二十年,那个时候的大明,它的强大恐怕就会让所有人都感觉绝望。”
“这无数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的大明人,他们会更加的爱国,掌握着知识和技能,会让他们变的更加强大,反观世界各地其它的地方和国家,恐怕到时候加起来都不是大明人的对手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如果可以的话,还是都移民来宁国这边吧,在一个强大帝国之下,日子总是要更好过的,我们也能够享受到这个强大帝国的诸多福利。”
布朗笑了笑说道。
他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更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
对于犹太人当中那些始终坚持着古老传统的人,他们极端的排外,自成小团体,过着苦行僧师的生活,不愿意融入世界,也不愿意看清楚世界。
他们纵然是迁移到了宁国,依然想着在宁国这边延续自己千年的传统,不愿意和大明人接触,却是又想着大明这边和欧洲一样,靠着自己掌握的那点微薄知识和能力去经商致富。
他们想的太简单了,也不看看大明人是何等的聪明、智慧、勤劳,欧洲的那一套在大明根本就行不通的。
等到未来,和大明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大到让人绝望。
“除了军事、政治、经济、教育这几个方面之外,大明人在基建方面也是全面领先世界各地~”
“在欧洲也好、中东也罢,又或者是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等,大家出行基本上都靠走路和骑马。”
“但大明帝国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便是眼前的安宁城,你都能够看到这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你能够看到一座座桥梁。”
“道路交通极其的便捷,你还能够看到大量的四轮马车,看到自行车,牛车等等,但这些都不算什么。”
“真正厉害的是大明帝国这边正在大力发展的火车和铁路。”
“利用蒸汽带动的火车,它可以日行千里,从大明最西边的南云省,也就是黑海东岸这边前往大明的铁路一旦全面修通。”
“到时候,这几万里的路,他们也是可以仅仅只需要几十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了,而且这个火车乘坐起来非常的舒服,在上面你甚至于都感觉不到什么颠簸,倒杯水都是平稳的。”
“这样的火车铁路,大明帝国这边正在大力的修建,他们甚至于还提出了要修建跨越长江的大桥,这长江是全球范围内都排的上前几的超级大江河,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大明人竟然想着投资几千万两白银去修建这样的一座大桥。”
“大明人在大力的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堤坝、水库、挖掘运河等等,每年投入到基建之中的资金都是用亿两白银来计算。”
“你可以想象一下,等到未来,这些基本建成,形成网络的时候,大明帝国的交通四通八达,而世界其它地方呢,人们依然还是老样子,出门靠走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骑马出行,差距何其之大!”
尽管布朗自己没有去过大明本土,没有做过火车,但是在赤霞城和安宁城这里,看到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规划蒸汽宽敞的道路、街道,他都能够想象到大明本土的基建是何等的强大。
他感叹于大明全面领先世界,也感叹于这个庞大帝国所拥有的财富。
第1598章 大明的经济
“投资几千万两白银去修建一条大桥!”
“每年在基建上投资数以亿来计算,日行千里的火车铁路!”
西蒙听着布朗的话,整个人也是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内心之中无比的震撼。
一方面震撼于大明人的大手笔,随随便便的投资都是上千万两白银,另外一个方面更是震惊于大明的富裕。
动辄都是千万两白银级别的投资,修铁路更是上亿的丢进去,太有钱了。
仿佛大明人的银子多到用不完一般,随便到处乱丢。
“这大明人花如此巨大的代价去搞基建,这到底值不值?”
西蒙一边感叹也是一边想道。
“当然值了~”
“大明可不是欧洲的国家,欧洲的国家,非常的小,整个欧洲加起来也就和大明本土差不多大小。”
“想要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土,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文化上的统一和认可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故而自古以来,大明人都在思索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持大一统的局面。”
“而大兴基建也同样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各地方的控制和联系,铁路所到之处,交通往来就会变的极其的便捷、快速。”
“日行千里,覆盖大明的铁路网构建完成之后,大明帝国通往任何地方都会变的极其快速,就会如同铁桶一般牢牢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更何况,这基建搞好了,各地之间的往来变的快速便捷,纵然是有什么灾害之类的,也能够轻松从其它地方调度粮食和物资过来赈灾。”
“大明日报上面就详细的报道过此时,以前黄河泛滥,灾荒之年的时候,从江南地区调集粮食过去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铁路一通,命令一到,当天就可以直接用火车将一车车的粮食运到灾区。”
“甚至于大明帝国这边,还可以从辽东、从西域、河中等地区,快速的调集粮食过去赈灾。”
“大明本土的北直隶地区,原本沃野千里,是大粮仓,但是现在,北直隶却是已经完全不产粮食了,京津地区庞大的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全部都是从辽东、江南、南洋地区运输过去的。”
“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大明越来越便捷的交通,发达的水路运输,让各地之间的往来交通变的无比便捷。”
“放在欧洲来说的话,那就是从东欧的波兰调集粮食到西班牙去赈灾,你觉得可能吗?”
“这粮食恐怕还没有到西班牙就已经吃完了。”
布朗郑重的点头说道。
西蒙还是带着欧洲国家这边小国寡民的思想,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发达的交通对于一个庞大帝国的重要性和巨大的意义。
“原来如此~”
西蒙听完,总算是明白了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明本土的经济越来越形成一个地域性的特点。”
“比如辽东地区,哪里有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偏远,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大规模的耕种,故而大明的辽东地区现在也是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大明最为重要的粮仓。”
“根据去年统计出来的数据,单单是辽东地区产的粮食就足够整个大明人吃了,辽东产出来的面粉畅销大明各地,甚至于连倭国、朝鲜、大明的诸多藩国、殖民地都流行吃辽东的白面。”
“辽东省也是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因为哪里的土地非常多,故而非常流行使用机械化耕种。”
布朗想到了去年时看到的报纸,也是向西蒙描绘起大明本土这边的一些事情来。
“何谓机械化耕种?”
西蒙一听,整个人都傻眼了,机械化耕种?
自己听都没有听说过,这耕地还机械化?
“所谓机械化耕种,是指大规模的使用机械来耕地。”
“大明人利用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一系列的耕种机器,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磨粉机等等,一系列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并且还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购买机器可以无息贷款,分期付款、官府补贴等等。”
“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来,也是让辽东地区的农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耕种面积非常的大,现在据说都已经耕种到了很北的黑龙江流域,机械化的耕种,效率极高,只需要少量的人口就可以耕种大面积的农田,故而粮食产量年年增长。”
“除此之外,大明官府这边还有专门的负责农业的农部,有官员专门在全球范围寻找高产的良种,负责对粮食种子进行培育,推广好的耕种方法和粮种等等。”
“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玉米、番薯、土豆,他们仅仅只是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推广到了大明的每一个地方,让大明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
“这辽东地区是大明的粮仓,那么北方、西域、河中、西北、中亚几省,那就是大明的肉仓,这些地方,草原广袤,水槽方面。”
“大力的发展畜牧业,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马匹、牛羊,伴随着火车的开通,每天都有很多车专门运输牛羊马匹的专列往来大明本土和关外,为大明人的餐桌带来源源不断的肉食。”
“大明的北直隶、山东和琉球,则是成为大明的蔬菜水果仓库。”
“北直隶背靠京津地区,有着极其广袤的市场,这几年也是流行起种植大棚蔬菜和发展养殖业,为京津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蔬菜和水果。”
“什么大棚蔬菜?”
西蒙一听,顿时又赶紧问道。
“所谓大棚蔬菜,是值利用透明玻璃或者是现在流行起来的橡胶薄膜盖大棚,进行保温,这样在寒冷的冬天,蔬菜也能够在大棚里面生产,在冬天也能够吃到蔬菜。”
布朗解释道,他也没有见过,但是报纸上面就是这样报道的,说实话,他一开始也是有些不太相信,这大冬天的怎么可能种出蔬菜来。
但后来遇到了从天津这边迁移到赤霞城的大明人,听他讲过这个事情之后,他就觉得应该是可信的。
连火车、蒸汽轮船之类的事情都出现了,再出现蔬菜大棚似乎好像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冬天在大棚里面种蔬菜?”
西蒙也是傻眼了,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冬天也能够种蔬菜的事情。
“不相信吧?”
“我也没见过,刚开始也不信,但这事情应该是真的。”
布朗看着西蒙傻眼的样子,顿时就笑了。
“冬天种蔬菜,这大明人也真是想的出来。”
西蒙笑了笑摇摇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明却是做出来的。
“冬天种蔬菜不算什么~”
“大明人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琉球、南洋地区种蔬菜,这些地方接近赤道,即便是冬天,也依然非常的温暖,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再用快船运到大明的北方去销售,其中利润可是非常高的。”
“现在普普通通的蔬菜,一二文钱一斤,到了冬天的时候,能够卖到十几文、几十文一斤,利润很大,故而才慢慢的催生出了大棚蔬菜,搭建大棚来种蔬菜。”
“大明人种的蔬菜品种也是已经来自全球各地,很多欧洲的蔬菜品种在大明这边都得到了推广和大规模的种植。”
布朗笑了笑说道,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看报纸了。
因为足不出户都能够了解天下的事情,了解大明的变化。
报纸上面报道各种各样的事情,国家大事,区域经济等等,和西蒙这样的来自欧洲的人吹起牛来,那是管用的很。
当然,这也不是吹牛,而是真真实实的说事情。
“辽东的粮食、西域河中地区的棉花和牛羊、北方草原的马匹、牛羊、南云的葡萄酒、南洋的蔗糖和水果、江南的大米,这些都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区域性有典型代表的经济了。”
“这一切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要得益于大明强大的基建,越来越完善和强大的基建,极大的便捷了各地之间的往来,加强货物的往来,进而强化了各个地区的优势,某地区适合某种作物的生长就会专门去种这一种作物,形成了片区,进而专门种这一种,不断的强化竞争力。”
布朗说起大明的经济来,那也是感叹万千,仅仅只是农业方面大明就已经在方方面面全面领先世界各地了。
“但大明真正强大的还是工业!”
第1599章 大明的工厂
“真正强大的是工业?”
西蒙一听,又傻眼了,又是新名词。
“工业,是大明人自己研究出来的一个新名词,意思是非农业的产业,比如工厂、作坊就可以算是工业。”
“走,我带你去参观下安宁城这里的纺织厂,你就会明白了。”
布朗起身,带着西蒙就往安宁城这里的纺织厂走去。
半个小时后,他们乘坐的四轮马车在一家名为‘宁国刘氏纺织厂’的工厂前停了下来,布朗这边以洽谈进化为名义,成功的让工厂这边允许他们进行一番参观。
“这就是工厂?”
西蒙看着眼前的工厂,规模很大,厂房很多,规划的整整齐齐,并且工厂看起来非常的干净,没有意思混乱,丝毫看不到欧洲小作坊里面的拿着脏乱差。
“两位先生这边请~”
工厂的厂子刘子龙面带笑容的带着西蒙和布朗两人往一处厂房这里走去,这两人一看就像是从欧洲过来的商人。
自己的这个工厂主要针对的客户也是欧洲这边的客户,生产出来的布匹也都是出口欧洲这边的。
“刘先生,你们工厂的规模有多大?”
布朗的大明话说的很不错,看着眼前的工厂,规模很大,也是好奇的问了起来。
“不大,不大,也就是几百人~”
刘子龙谦虚的说道,他的工厂在这宁国,乃至天竺这边算是大工厂了,不过在大明这边却是只能够算是小工厂。
之所以在宁国这边建厂,主要是因为宁国这边的人工便宜,可以大量的使用奴隶,此外就是宁国这边的棉花种植现在兴盛起来,在家天竺大陆上面其它种植棉花的,可以就地获得原材料。
天竺这里又离中东、波斯、欧洲更近,生产出来的布匹直接就可以出口到这些地方去,专门做的就是出口的生意。
生意很是不错,刘子龙都打算将这个工厂规模继续扩大,投资建造更大的工厂。
只是这工厂里面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从大明本土这边运过来,而大明本土的纺织业发展也是极为迅猛,想要购买机器都需要排队。
眼前这个工厂里面的机器都是他好不容易才托关系弄到的。
“几百人?”
布朗一听,顿时就吸口气,然后翻译给西蒙听,西蒙听完也是微微睁大眼睛。
接着在刘子龙的带领下,两人来到工厂的厂房里面,当看到厂房里面的景象之后,布朗和西蒙也是震惊的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厂房里面全都是机器,机器在飞速的转动,无数的棉线在转动,伴随着机器的转动,布匹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纺织出来。
同时,伴随着传统带的带动,流水线一般的生产方式,这一头将棉花加进去,到了另外一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布匹了,再按照规格打包好,立即就装上四轮马车直接就开往安宁港这边,出面卖到欧洲去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西蒙和布朗的嘴巴都张大了。
一方面震惊于眼前机器的高效,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之间棉花进去,机器拉开,棉线就出来,然后伴随着棉线的转动,竟然慢慢的就可以变成布匹。
另外一个方面震惊于这样的生产方式。
此时此刻的欧洲,也是还是处于小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纺织布匹也是如此,都是靠女人慢慢的利用落后的纺织机慢慢的去纺织,效率和原先大明这边的江南妇女纺纱有的一拼。
西蒙以前还做过这方面的生意,专门去乡下地区收购布匹,转头再拿到城里面出售,赚取其中的差价。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