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88章

大明镇海王-第888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茂一口就答应下来。
  “爽快,我在南方做生意的时候,他们都不喜欢开发票。”
  弘治皇帝想起了江南这边的事情,随口就说了出来。
  “南方那边的情况我也是知道一二的,他们总想着偷税漏税,不喜欢交税,都是老传统了。”
  “照我看啊,有那功夫去想着偷税漏税,还不如多想想办法去做好自己的买卖来,这生意做大了,赚的银子自然就多了,交税也是应该的。”
  “就我们做这个水泥买卖来说,我们交税,朝廷收税又大量的修桥铺路,又需要大量的水泥,我们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做,交税是利国利民的嘛。”
  “南方那边不交税都已经成老习惯了,我们北直隶一年交的税是南直隶的两倍还要多,我们和他们可不一样,按章纳税,懒得去玩那些违法的事情,有那心思还不如放在好好的经营上面。”
  李茂笑着回道,言语中对南方这边很是看不起。


第1554章 家国天下
  “李先生似乎很看不起南方的商人?”
  弘治皇帝一听,微微沉吟一番后说道。
  “也不是说看不起吧,只是不认同他们的做法,和他们不是一个道上的。”
  “我们北方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都想跟着当今吏部尚书刘公一起做起来的,所奉行准则也都是刘公所提倡。”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做买卖都是靠踏踏实实的去做生意,讲究的是家国天下大家共赢。”
  “我们开工厂赚钱了,这该交的税我们要一分不少的交,因为朝廷有钱了才能够更好的为咱们老百姓做些大事、做些长远的事情。”
  “就好比如这修桥铺路,我以前也是做一些粮食买卖,专门贩卖山西的小米到京城来卖。”
  “那个时候道路是真的非常难走,都是黄泥路,一下雨的时候泥泞不堪,根本就走不动,道路还到处弯弯绕绕,很少有桥梁。”
  “哪像现在啊,这朝廷有钱,大力的修建水泥马路,到处修桥铺路,以前运几千斤小米到京城来,至少也是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现在有公路,三天多的时间就足够了,又开通了火车,当天就可以运过来了。”
  “这对于我们做买卖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太便捷了。”
  “而且以前出门在外的时候,这牛鬼蛇神多如牛毛,剪径小贼、拦路的路匪恶霸,还有土匪山大王等等。”
  “做个买卖,这一路上都是要花钱买路的,这走一趟山西买点小米,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
  “现在朝廷有钱了,整治吏治,又不断的扫黑除恶,打击土匪恶霸等等,我们行商也不用害怕这些事情了,再也不需要花钱去买路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另外啊,这朝廷有钱了,整顿军务,我大明天军横扫四方,开疆拓土。”
  “这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可以移民百姓,对于我们做买卖的来说,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市场,现在我这个工厂,有很大一部分的水泥都是销往南云、河中、西域等省,我明年都准备去南云省、河中这边再开几个分厂。”
  “想想以前,我老家就在山西大同这边,年年冬天的时候,鞑子扣关,烧杀抢掠,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现在多好,我们和草原人和睦相处,都是天子的臣民,我们用粮食、布匹换他们的牛羊,他们用自己养的牛羊马匹换我们的粮食、盐巴和布匹,大家都能过的好,这样有什么不好的。”
  李茂也是一个健谈的人,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弘治皇帝、刘健、张懋、刘晋等人也是仔细的听,一边听也是一边点头。
  “以前啊,朝廷穷的很,国库都能够饿死老鼠。”
  “那个时候,南方那边是最富庶的,又远离边境,生活安定,按理说他们应该要多缴一些税,这样朝廷才有钱去办一些大事。”
  “可是天下人知道,这江南人的银子比天子的还多,那些盐商在秦淮河上将金子打的叶子直接丢到河里面都会眨一下眼睛,一个个富可敌国。”
  “可是老百姓呢,吃的盐不仅仅质量不好,还非常的贵,朝廷又收不到银子,只是肥了那些盐山、粮食之类的。”
  “后来刘公带头大家搞实业,建工厂,出海捕鱼、谋生,我们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也是跟着一起慢慢的越做越大,才逐渐的有了现在的局面。”
  “刘公是高人子弟,他看到长远,也明白家国天下的道理。”
  “这国家兴盛、强大了,我们个人才能够跟着享受到尊严和安定的生活,这些年来,我大明强大了,天军横扫四方,荡平了倭寇、打的我国俯首称臣,扫荡南洋,为我们获得了种植园,北伐鞑子,消灭了北方游牧部族的威胁。”
  “让北方游牧部族和我们和睦共处,拥有了巨大大牧场,源源不断的马匹和肉食,又扫荡西域,开疆拓土,使我大明拥有沃野万里。”
  李茂见弘治皇帝等人对自己谈话很感兴趣,顿时也是讲的气劲起来,这些啊,很大一部分都还是从报纸上面看的。
  大明日报几乎是天天都在讲述这些东西,讲述这些道路,家国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强大了,每一个大明人才能够过得更好。
  大明日报上面也是举出了很多的例子,大家其实都看过,也都知道,不过现在听着李茂这样来说,这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咳咳,这一切都是天子雄才大略、
  高瞻远瞩,殚精竭虑为国为民的结果!”
  刘晋老脸一红,咳嗦一声也是插嘴道。
  “是啊,当今天子乃是千古圣君,是我等亿万黎民之福。”
  李茂一听,也是跟着郑重的点头。
  “要是没有这些年来的开疆拓土,我大明哪里能够大量的移民到海外、关外去,现在辽东成了我大明的粮仓,西域、河中、草原成为了我大明的肉仓,南洋成了我大明聚宝盆,这些啊,还不是都是因为我大明强大了才能够从蛮族手中抢夺过来的。”
  “这归根结底来说啊,还是因为我们大明朝廷有钱了,所以才能够去做一些真正利国利民的长远大事。”
  “像以前啊,天子纵然是有心治国,却也是因为国库空虚,很多事情都做不成,很多大事都办不了,边防无法巩固、加强,道路和桥梁一年也修不了几座,黄河年年泛滥也是无钱去修。”
  “那个时候的大明啊,真的是太难了。”
  “偏偏让人气愤的是,那些南方的商人,士绅和地主,他们一个个富可敌国,富的流油,宁可在秦淮河上一掷千金,宁可将银子埋在低下发霉、发臭,也不愿意多缴一分钱的税,以至于朝廷积贫积弱。”
  “这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纵然是圣天子也是有心无力啊。”
  李茂说到最后,还是又回到了税收的事情上面。
  “报纸上面说得好啊,这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前是没有什么太切身的感受,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此,朝廷修桥铺路、建水库、修河提、疏通运河,建铁路通火车,对外横扫四方,开疆拓土。”
  “诸多的大政之下,大明上上下下都受益无穷。”
  “我们这经商的生意好做了,也不用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底层的老百姓也容易找到事情做,这随随便便去个工厂上班,一年也得要赚个几十两银子,随随便便也足以养家糊口,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
  “哪里像以前啊,纵然是小地主,也没有现在的老百姓过的舒坦。”
  “所以啊,我们这些办工厂、开商行的人,享受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这自然而然也是要回馈国家,回馈社会。”
  “像刘公,他麾下产业众多,一年缴纳的税银都是几千万两,赚到了银子,自己也不贪图享受,每年拿出数千万两的银子来回馈社会。”
  “到处修桥铺路,又到处建学校,免费供人读书,不知道多少老百姓的子女因此收益,很多人不知道多少代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现在孩子受益于此能够读书识字,对刘公都是感恩戴德。”
  “我们这些人都在向刘公学习,本本分分的做买卖,努力经营,按章纳税,这赚了之后啊,还要想着回馈社会。”
  “不怕诸位笑话,我也是出资在我老家这边建了一所小学,虽然能力有限,但好歹也是供了上百个孩子可以读书学习。 ”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茂都微微抬起了自己的胸膛。
  “李先生真是我辈之楷模,佩服,佩服!”
  弘治皇帝一边听也是一边看向刘晋,都有点怀疑这个李茂是不是刘晋故意安排的人,不过自己这次是随便到处走走的,肯定不可能说刘晋安排的,而且刘晋一向也不会去做这种事情。
  仔细想一想,刘晋也确实是如李茂所说,所有的一切都在践行这样的准则,家国天下,只是没想到这北方竟然有很多人都在向刘晋学习。
  这种思想和观念伴随着报纸的传播也是不断的扩散,放在后世来说,这就是国家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的萌发和发展,已经超越了原先的忠君思想。
  “哈哈,惭愧、惭愧~”
  礼貌听到弘治皇帝的话,顿时就笑的更开心了。
  “这税啊该交的要交,而且这税其实一点都不重,利润的10%,其实是很轻的税了,要知道以前的时候,单单是为了打通商路萧敬各方牛鬼蛇神都是很大的开支,再加上道路不畅,这其中的各种开支成本极高。”
  “现在多好,按章纳税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担心其它的事情,综合算下来,这税啊,其实是很轻、很轻的了。”
  “国家有钱好办事,我们老百姓跟着享受诸多的好处,这是共赢的局面,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国家没钱,老是被人欺负,老百姓跟着苦难,也就是肥了那些偷奸耍滑的商人。”


第1555章 逛菜市场
  “家国天下~”
  坐在四轮马车上面,弘治皇帝依然还在思索刚刚利建水泥厂东家李茂的话。
  弘治皇帝也是天天看报纸的,不过作为大明最高掌权者,他所看到的和思索的自然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
  “人人要是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弘治皇帝内心之中一声感叹,再看看一旁的刘晋。
  得到刘晋,真是大明之幸!
  随着弘治皇帝又掀开车帘,看向外面繁华而热闹的街道。
  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出来微服私访了,看到繁华的街道,忙碌的行人,也是觉得很新鲜。
  “这自行车现在都已经很流行了嘛~”
  当看到一群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的时候,弘治皇帝也是笑了起来。
  太子朱厚照就很喜欢骑自行车,甚至于在皇宫之中都骑着自行车,让弘治皇帝说了一顿没有一点太子的样子。
  “是的,陛下,现在自行车已经非常的流行,迅速风靡起来,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骑这个自行车。”
  一旁的李东阳笑着回道。
  “看来,朕也要去学一学这个自行车了,不然都有些老土了。”
  弘治皇帝笑的更开心了,想起朱厚照说自己老土的事情,也是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学一学了。
  “陛下,其实骑自行车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骑车可以锻炼身体,多运动、运动,对身体还是不少好处的,我们朝中有不少大臣现在都喜欢骑车上早朝呢。”
  刘晋一听也是笑着说道。
  京城大居不易,并不是每一个大臣都和刘晋一样有庞大的产业,家底殷实,有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为了节省开支,没办法扬起四轮马车,于是干脆就买个自行车上下班,既方便又实惠,还能够锻炼身体。
  “是嘛,回头也学学。”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的更新了。
  众人乘坐的四轮马车走着、走着很快就来到了一处菜市场这里,菜市场一向都是非常热闹的地方,买菜的人非常多,人流量很大。
  “菜市场?”
  “这菜市场是什么地方?”
  弘治皇帝看到菜市场的牌子,再看看门口大量的人流,也是好奇的问了起来。
  “陛下,这菜市场就是专门买卖生活所需的一个地方,买菜、买肉、买米等等地方。”
  “和内城菜市口差不多,只不过在南区新城这边,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建设,建造了菜市场,加盖了棚子,这样就不用风吹雨打。”
  刘晋连忙回道。
  “菜市口啊~”
  “走,走,进去看看~”
  弘治皇帝顿时就明白了,随即让人停车,准备进去看看。
  “陛下,这菜市场乃是肮脏市井之地,要不我们还是不去了吧?”
  刘健看了看菜市场,这在外面都已经能够闻到各种味道了,想了想也是对弘治皇帝建议道。
  “怕什么,越是如此就越是要进去看看。”
  “这菜市场关系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多了解、了解才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怎么样,总待在皇宫里面,批准奏疏,那是很难真正了解老百姓生活的。”
  弘治皇帝却是不以为意,带头就走了四轮马车,随即饶有兴趣的看了看眼前的菜市场。
  眼前的菜市场是按照后世的菜市场来建设的,有大量的摊位,也有各种店铺,在门口两边都有很多的店铺。
  有粮油店,早茶店、包子店、面店等等,各种各样,甚至于刘晋还看到了专门卖开水的熟水店,这是新型起来的一种店铺,只卖开水。
  每家店铺里面的生意都很火爆,进进出出,忙碌无比,老板、伙计都很忙。
  弘治皇帝最先来到粮油店这里,民以食为天,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这个了,这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这粮食价格贵不贵,这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来到粮油店这里,老板很忙,没空招待,弘治皇帝就自己看了起来,各种各样的大米、面粉,摆放的整整齐齐,同时在旁边还用阿拉伯数字写上了价格和产地。
  “南洋大米,5文钱一斤~”
  “苏州大米,6文钱一斤~”
  “辽东白面,4文钱一斤~”
  “河南白面,4文钱一斤~”
  “胭脂米,12文钱一斤~”
  “番薯,1文钱一斤~”
  “玉米,2文钱一斤~”
  “……”
  各种各样的粮食价格写的清清楚楚,弘治皇帝一边看也是一边微微点头,随机抓起来细细一看。
  都是上好的粮食,米都是用新型蒸汽碾米机碾出来的,光滑、完整,至于面粉,也都是面粉厂磨出来的上好面粉。
  他可是记得当年灾荒的时候,粮食店里面的粮食不仅仅贵上天,而且质量非常差,大米里面渗沙子、面粉结成团。
  再看看眼前的这些粮食,价格便宜,质量又好,关键是在店里面买粮食的大妈、小姑娘还在挑挑拣拣的吐槽。
  “老板,你这大米不行啊,都不够白,老李家的大米比你家的好看,又白,而且一粒粒的都很完整。”
  “哎呦,我的姑奶奶啊,这米又不是越白越好的,老李家的米是天津碾米厂进的,这天津碾米厂用的是最新的碾米机,将米给抛光了,看起来是更好白,更好看点。”
  “但是这米上面的一层衣也给抛掉了,很多人都跟我说,他家的米煮出来没有以前的那种迷香了。”
  店里面的老板一听,顿时就赶紧解释道。
  “都是米,还两个味不成。”
  “便宜点,便宜点,我买个一百斤。”
  “真的没办法便宜,都是小本买卖,赚不到钱。”
  “谁信你啊,你们这些粮食最有钱了,最赚钱了。”
  “哎呦,那是老黄历了,以前的时候粮食精贵,一年也产不了多少粮食,粮食当然贵,可是现在,我大明产粮的地方太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