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个光着膀子,挑着空箩筐的壮汉就开始踩着木板登上这艘大福船,并没有等待太久,很快就从船只的另外一边踩着甲板挑着一担海鱼下来。
“一百二十斤~”
挑下来的海鱼是要过称的,因为出海船员的收入现在是跟捕捞到的海鱼挂钩,捕捞的越多,这奖励自然越多。
另外这是刘晋一向的做事风格,所有的东西都要记录清清楚楚,进多少,出多少,用到哪里去了等等都有详细的记录,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查账。
“一百二十斤,可以啊,张老三~”
负责记录的管事对着挑鱼的壮汉竖起了大拇指,一担挑上百斤,这力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一般、一般~”
张老三笑了笑,继续到后面排队卸鱼。
“不愧是天天吃肉的,这力气确实是惊人。”
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一直在旁边看着,看着一担装的满满的海鱼,在看看张老三全身结实的肌肉,张懋也是忍不住说道。
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底层的人,因为吃不饱、吃不好,特别是少油、少盐、少肉,所以大多数身材都不高大,力气有限,一般也只能够挑几十斤,这能够挑上百斤的,那就是大力士了。
一担又一担海鱼不断的从大福船上面卸下来,一筐筐的海鱼在码头这里堆放的整整齐齐。
很快,在这处码头这里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一筐筐的海鱼散发出阵阵来自大海的味道,这些鱼都是新鲜捕捞到,非常的新鲜,其中有些螃蟹还活蹦乱跳,张牙舞爪。
最耀眼的自然还是大黄鱼,几斤重、十几斤重的大黄鱼鳞片金黄、金黄,犹如黄金一般,数量又非常多,一筐、一筐堆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一座小金山一般,非常惹人喜爱。
“卸完了,总共十二万五千七百二十三斤!”
整个卸货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人手足够多,效率足够高,仅仅只是一柱香的时间就将大福船里面所有的海鱼卸完了。
“等下,这还有一条大家伙。”
这时,傻熊扛着一条足足有几百斤重的蓝鳍金枪鱼吃力的走了下来,这金枪鱼很长,也很大,尾部呈现出非常美丽的蓝色。
“哈哈,李公、周公、张公,今天我们有口福了,这可是蓝鳍金枪鱼,海鱼当中最顶级的海鱼,它的肉比起牛肉来还要更好。”
刘晋一看这条大蓝鳍金枪鱼顿时就高兴的笑着说道,蓝鳍金枪鱼这东西在后世绝对是属于最顶级的海鲜之一,有钱有时候也未必能够尝到,因为数量太少了。
第200章 灾荒不可怕
此时,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吃上面,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刘晋的话一般,三个人的眼睛都死死的看着码头上面堆放如同一座小山一般的海鱼。
“超过十二万斤~”
周经整个人也是顾不得太多,直接来到了放鱼的地方,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海鱼,再看看其它的八处码头,和眼前这处一样,一筐筐的海鱼堆放成了一座座小山,同时整个天津港口这里都开始散发出阵阵浓浓的鱼腥味。
张懋这边更是急匆匆的往另外一处码头这边走去,他要亲自过去看看天津造船厂制造的专业渔船到底捕捞到了多少海鱼。
“我还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多的鱼。”
李东阳看着这一座座鱼山忍不住感叹道,亲眼看到了这庞大的海鱼,他现在是彻底的相信了,心中最后的一丝的疑虑全部打消。
一艘船捕获的海鱼就超过十二万斤,这九艘船一次性捕捞回来的海鱼加起来自然是超过百万斤,这百万斤的海鱼堆放在港口码头之上,非常的壮观。
“今天的收获还不错。”
对于每天捕捞回来的数量,刘晋是很清楚的,因为这关系到天津这边能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要是那天捕捞回来的鱼少了,刘晋都要担心,这拥挤到天津这边来的灾民越来越多,未来每天消耗的海鱼还会更多。
“海禁了如此之久,这海鱼之中的鱼类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天天这样捕捞下去的话,会不会竭泽而渔呢?”
“后面要不要实行休渔?”
刘晋的脑海中在思索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后世的经验和教训都是要吸收的,竭泽而渔最终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很快刘晋又笑了笑摇摇头,现在才刚刚开始就谈什么休渔,这个时代海洋之中的鱼类不知道有多少,捕捞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大可放心的去捕捞。
“小子,卖五艘渔船给我吧?”
就在刘晋思索之际,张懋已经回来,这一回来就立刻急匆匆的来到刘晋的身边,笑着和刘晋说道。
很显然,他已经知道了这渔船的价值,两万两一艘的渔船,一口气竟然说要买五艘,简直就是财大气粗。
“张公,我最多只能够卖两艘给你,这造船可没有那么容易,一次性卖五艘给你,我自己就不够用了。”
刘晋一听,笑了笑回道。
“两艘不够,至少三艘,这样吧,你卖三艘渔船给我,回头我在京城这边给你做媒,保管让你娶个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回家。”
张懋眼见刘晋只答应卖两艘渔船给他,顿时就急了,眼珠子一转,竟然用起了美人计。
“张公,三艘就三艘,不过这做媒的事情就算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说道。
“哈哈,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好害臊的,放心吧,这事就交给我了。”
张懋一看刘晋的样子,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拍着自己的胸说道。
“额……那我先谢谢张公了。”
对方实在是太热情了,刘晋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道,也只能够笑着致谢。
“几艘船一天就可以捕捞到超过百万斤的海鱼,如果有几十艘船的话,那我们北方三省的饥荒就完全不用担心了,如果有几百艘、几千艘渔船的话,那我大明百姓就可以顿顿吃肉了。”
一旁的李东阳依然还沉浸在眼前丰收的喜悦之中,脑海中都是鱼。
“其实这饥荒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特别是这一次山西、山东、北直隶三省发生饥荒。”
刘晋听到李东阳的话,想了想说道。
“继续说下去。”
李东阳一听,回过神来,连忙事宜刘晋继续说下去。
“这三个省,北直隶和山东都是靠海,特别是山东可以说三面环海,只要有渔船,我们就可以将一船船的海鱼非常快速的运送过去。”
“至于山西,这边离海较远,这海鱼如果不晒干、腌制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长途运输的,所以并不适合用海鱼来赈灾,这算是三个地方当中真正需要用粮食来赈灾的地方。”
“三个受灾的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区别,然后采取不同的赈灾措施。”
刘晋沉吟一番,整理下自己的语言,缓缓的开口说道。
“这次的灾荒,它越往北受灾的情况就越重,山西、北直隶、山东三省的南部虽然受灾,但也仅仅只是欠收,并没有到绝收的情况。”
“而且这些地方离南方地区近,能够很快就得到南方地区粮食的救济,再不济也可以往南方地方去逃荒,所以情况并不严重。”
“真正严重的是这三省靠北的区域,这些区域太冷了,粮食绝收,是真正的颗粒无收,需要赈灾。其中情况最严重的自然是北直隶永平府、天津、京城这边,所以赈灾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这个区域。”
随着刘晋的讲解,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想了想也是微微点头。
情况确实是如同刘晋所说的那样,现在灾荒最严重的就是北直隶永平府、天津、京城这一带,还有就是山西北边,这些区域的灾情最严重。
“分析清楚了这些,我们在赈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京城、天津、永平府这一带,因为靠海或者离海近,我们完全可以用海鱼来赈灾,并不需要太多的粮食。”
“山东这边的情况也是如此,靠海,只要有船,我们就可以将一船船的海鱼运到各个地方去赈灾。”
“赈灾需要用到粮食的地方就是山西这边,离海太远,交通运输不便,必须要用粮食赈灾,所以可以将朝廷手中粮食集中起来运往山西。”
“至于永平府、天津、京城这一带,现在灾民们大部分都已经开始朝京城和天津这边聚集,这聚集起来就非常利于我们去赈灾,特别是这京城和天津之间的官道用水泥路修好之后。”
“用马车运鱼,一百多公里的路,半天时间就可以运到,赈灾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只要我们理清楚这一切,这灾荒并不可怕,完全是可以轻松战胜的。”
刘晋将自己对这一次灾荒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也是刘晋之所以有信心的原因。
“真不知道你小子的脑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听完你的分析,我现在是一点也不为灾荒担心了。”
周经听完,忍不住长长的感叹一声说道。
“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李东阳听完,脑海中仔细的思索,很快也是忍不住笑了笑摇摇头说道:“我这读了一辈子的书,学习了一辈子治国之道,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惭愧~惭愧。”
“李公谦虚了,小子我也只是胡乱的瞎说罢了,真叫我去做事的话,我才是什么都不懂。”
刘晋连忙摇摇头说道。
“铛~铛~”
就在这时,灯塔上面又传来了一阵阵的铃声,这让港口这里的众人一个个一头雾水,这船都已经回来了,这怎么又想起了铃声。
“有船回港了~有船回港了,好像是前往朝鲜的船回来了~”
很快,灯塔之上,负责瞭望的人拿着大铁皮喇叭就大声的说道。
“朝鲜的船回来了?”
“回来的真是时候。”
刘晋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第201章 一箱箱白银
天津港口内,伴随着一阵阵铃声的响起,众人再次看向海天相连之间,只见五艘大福船正急速的朝着天津港口这里驶来。
“终于回来了,天津港这里的变化可真大啊。”
‘昆仑号’上面,杜明恩用望远镜看向天津港口这里,此时的天津港口已经全然没有了原先刚刚离开时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用水泥修建起来的港口,非常的大气,整齐、平坦,再加上港口附近的造船厂、造船厂的家属区等等,给杜明恩一种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觉,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船离天津港越来越近,港口这里,负责港口管理的管事也是开始忙碌起来,开始有小型的船只朝着五艘大福船这边划去。
这五艘船去朝鲜这边,对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变的陌生了,所以需要引水员将他们引到相应的码头这里去,同时开始安排刚刚卸货的人准备给这五艘大福船卸货。
“前往朝鲜的船?”
李东阳看了看越来越近的大福船,有些疑惑的看了看身边的刘晋。
“是这样的,李公。”
刘晋笑了笑说道:“这前往黄金洲的路途非常遥远,凶险万分,这些船员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学习,但是训练方面却是远远不行,所以我就让这些学员分成两批。”
“一批则是在近海这边进行海上训练,顺便也是捕鱼,另外一批则是尝试先走一走短程的航线,进行对应的训练,只有在完成了这些训练之后,完全掌握了海洋航行的技术才可以前往黄金洲。”
听完了刘晋的话,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这才点点头,这刘晋办事还是比较可靠的,原先还觉得这前往万里之遥的黄金洲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现在看来刘晋是有着自己的详细计划,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没有傻乎乎的一开始就将这船队直接派往黄金洲,而是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学习,接着再进行海上的实践训练,还进行短程的航行,做了充足的准备。
“当然了,这去朝鲜肯定不会白走一趟的,顺带着也是去朝鲜这边做做生意,赚点银子,再买些粮食回来。”
刘晋话锋一转笑着说道。
“做生意?”
“买粮食?”
李东阳和周经互相对视,其实心里面就已经猜到了,刘晋做事一贯都是无利不早起,无论是在京城这边搞出的蜂窝煤和玻璃,还是在天津这边去海上捕鱼。
每一件事情虽然都是利国利民,但是同样的,刘晋也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竟然也能够年赚百万两白银,至于这玻璃那更是日进万金,让刘晋和太子朱厚照赚的盆满钵满。
这船员训练也都是顺带着捕鱼,这去一趟朝鲜,多半也不会白走一趟的。
“小子,这经商毕竟是小道,你的心思还是应该放在科举之上,不要因小失大。”
周经看了看刘晋,语重心长的说道。
自古以来,这商人都没有多少地位,读书人才有地位,才能够进入这个时代权力的中心,至于商人,纵然是再有钱又如何?
见到一个七品的芝麻官还不是一样要跪下来,纵然是有万贯家财,依然不过是一介商贾而已,读书人是最看不起这些商贾之辈的,说道商人的时候,眼神之中都是带着不屑一顾的神色。
周经爱惜刘晋这个人才,所以这才郑重的提醒,让他不要忘记了科举,要将心思放着这上面。
“小子晓得~”
刘晋一听,连忙拱手回道。
尽管并不是很认同周经的观点,但对方毕竟是好意,更何况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确实是太高了,而商人虽然有钱,但没有地位,这也是事实。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五艘大福船由远及近慢慢的停泊到码头之上,刘晋带着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来到‘昆仑号’停泊的码头这里。
这船刚刚停泊下来,早就已经等不及的杜明恩一马当先的走了下来,一下子就看到了走在最前面的刘晋等人。
“哈哈,老杜,欢迎回来!”
刘晋走上前,笑着表示了欢迎。
“终于回来了,这里的变化可真大啊。”
杜明恩环顾一圈,笑了笑说道。
“当然大了,怎么样?这一趟还顺利吧?”
刘晋点点头说道。
“顺利,非常顺利。”
杜明恩接着又说道:“按照刘公子的你的方法,我们非常顺利的就抵达了朝鲜,这朝鲜不愧是我大明的藩属国,对我大明敬重万分。”
“听说我大明有灾荒之后,朝鲜国国君燕山君直接下令将自己官仓的粮食搬过来支援我们,这一次我可是满载而归啊。”
杜明恩说完也是回头对着‘昆仑号’上面的其他人说道:“兄弟们,上货了。”
“好嘞~”
‘昆仑号’上面,水手们一听顿时就吆喝起来,接着两两一组,开始抬着一个个大箱子走下来。
每一个箱子似乎都很沉,两个大汉吃力的抬着一个箱子来到了刘晋等人的身边,将箱子放下,接着直接打开。
“哇~”
伴随着箱子的打开,一箱子的银子全部露出来,全部都是一锭一锭的白银,摆放的整整齐齐,将整个箱子都给装的满满的,闪烁着让人着迷的银光。
银子的魅力自然是无穷的,要知道很多穷苦人,一辈子都可能没有看过银子,现在一下子看到了整箱的白银,自然是张大了自己的嘴巴、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发出了惊呼声。
很快,第二箱也搬了过来,同样直接打开,也同样是一箱子满满的银子,一箱接一箱,很快,整个码头这里就摆满了一箱箱的银子,闪烁着让人迷醉的银光,整个港口这里,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堆放的银子所深深的吸引。
原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