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09章

大明镇海王-第809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如何,还是要去联系一下,此外这段时间我等要多弹劾一下王守仁和刘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我等坚持不懈,总能有一天扳倒刘晋的。”
  “对,对~”
  “另外还可以联系京津地区的那些工厂、商行、作坊等等,大家一起来向朝廷这边施压,现在的税收实在是太重了,让我等百姓苦不堪言。”
  “出身我们江南地区的人还是好说话的,但是北直隶的这些北方佬,他们死脑筋,并不愿意和我们一起,更何况,很多都和朝中那些勋贵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诸多重要的工厂、商行、产业都是刘晋小儿以及天子、太子、朝中勋贵们一起合伙办的。”
  “这就是刘晋小儿的高明之处了,将自己和很多人捆绑在一起,又蛊惑圣上,与民争利,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要是能够让圣上从这些产业之中撤出就好了。”
  有人眼睛泛红的说道。
  想到弘治皇帝以及太子所参与的诸多产业,随随便便拿一个出来,至少也是每年要赚上百万两银子的,赚上千两银子一年的都有很多,弘治皇帝和太子殿下麾下的产业和资产实在是太庞大了。
  以前大明皇室那是穷的叮当响,弘治皇帝内帑好不容易攒下点银子,又时常被官员给盯着,但是现在,大明皇室绝对是无比富有的代名词,养活百万精锐大军都轻而易举,钱多到没地方花。
  “这些还是要等将刘晋小儿这等奸佞小人赶出朝堂之后才能够实现,当务之急大家还是商量下推谁上去做南直隶布政使。”
  “对~对~”


第1420章 针锋相对
  京城刘晋的府上,书房之中,刘晋正拿着一封信仔细的看着,看完之后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来自己还是太过善良了,这些守旧派的官员,真是恨不得食我肉、喝我血啊。”
  守旧派官员的密谋,刘晋当天就收到了详细的内容和消息。
  身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想要投靠刘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有多少,这其中就有守旧派的一些官员。
  “蛊惑圣上、蒙蔽圣听、奸佞小人、以权谋私……”
  刘晋看着信上面所写的内容,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要说这些守旧派的官员,他们是干啥啥不行,但是内斗嘛,绝对是妥妥的行家,要不然历史上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整个大明的朝局都会掌握东林党人的手中。
  东林党人所依靠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不断弹劾、弹劾、攻讦再攻讦,将一个个朝中大佬给扳倒,然后送自己的人上去。
  再加上江南之地自古多才子,官员半江南,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持整个朝政。
  本来这个朝政总是有人在控制的,关键是你把持朝政之后根本就不会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去做实事,他们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内斗上面,放在了自己的权和利上面,完全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才在最要命的地方。
  历史上贪恋权势的人很多、很多,在权力面前,谁能够把持的住?
  但获得权力之后,很多人所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去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
  当大明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内忧外患的地步了,朝廷需要银子来巩固边防、赈济灾民,可是这些江南地区出身的官僚依然还誓死反对开征商税,甚至于还要朝廷这边减轻茶税、盐税、海贸税等等。
  以至于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朝廷没有钱,又征收不到钱,只能够向贫穷的农民征税,进一步刺激矛盾,让走投无路的农民变成了起义军,一波接一波,最终将大明王朝给灭掉了。
  要知道在明朝,本身商税就非常的低,本身就已经很难征收到商税了,然而,他们依然还是不满足,根本就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眼里面始终只有自己的那点利益。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断的抨击他人,自身又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想了想历史上大明王朝,刘晋就对这些人恨的咬牙切齿。
  他们可以为了一己之私,勾结倭寇,大肆在沿海地区搞武装走私。
  一边大肆的兼并土地,一边阻止朝廷征税,将原本该有士大夫出的税赋摊到苦难的老百姓身上。
  一边喊着忠孝廉耻,等到李自成、螨清杀到的时候,他们又是第一个开门跪下来投降的。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局面,还不都是自己苦心的经营,然而到了这些人的嘴里,现在的大明是民不聊生,乌烟瘴气,自己是奸佞小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正直之士,是真正的忠臣、能臣。
  “真要是让你们这些人把持了大明朝政,大明估计就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刘晋将手中的信揉成一团,扔进了火炉里面。
  然而来到自己的书桌上,仔细的将一份名单给列出来,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安排。
  作为大明的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手握大权,再加上又实行了考核制度,对方这些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第二天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萧敬扯开嗓子大声的喊了出来。
  立即有好几个官员站了出来,级别都不高,都是四品、五品的官员,而且大多数都是御史言官、翰林清流之类的,属于拿着专门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专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官职人员。
  “陛下,臣弹劾南直隶税务总督王守仁~”
  “他总督南直隶税务期间,横征暴敛、利用税务捕快,肆意欺压良善,激起民怨,以至南直隶这边多次出现民众冲击税务衙门之事。”
  御史高元龙站出来,一本正经的开始弹劾起王守仁来。
  在他的嘴下,王守仁成了一个十恶不赦之徒,为了征税,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强行破人家门、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甚至于杀人放火,以至于激起了很多的民怨,导致了南直隶地区的老百姓多次冲击税务衙门。
  最后,他要求天子立即命人彻查王守仁,以平息南直隶沸腾的民怨。
  “陛下,臣也要弹劾南直隶税务总督王守仁,他滥用职权、强行征税、横征暴敛,税务衙门的税务捕快仗着征税之权,肆意妄为、私闯民宅、私自扣押货物、关押良善,激起民怨,以至江南富庶之地竟起民怨之事。”
  “臣请陛下下旨彻查王守仁,同时取消税务衙门,以平息民怨,还江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高元龙这边刚刚说完,立即又有言官钱启站立出来继续弹劾王守仁,同时借机攻击朝廷是税务政策,要求撤销税务衙门。
  借口就是所谓的税务衙门征税引起了江南地区的民怨,导致愤怒的民众冲击税务衙门。
  紧随着高元龙和钱启,一个又一个官员纷纷站立出来,有弹劾王守仁的,也有趁机攻讦朝廷税务政策的,甚至于还有将矛头对准刘晋的。
  听到这些人的话,坐在龙椅上面的弘治皇帝面无表情,下面的刘晋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这些人还真是为了一己私利,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
  朝廷之上,嫣然一下子又掀起了一股反对新政,反对税务改革,反对吏治改革和考核之风,弹劾、攻击的官员也是有王守仁开始,慢慢的有人弹劾刘晋。
  至于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此时则是急的满头大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自己的儿子王守仁被人如果弹劾、攻讦,这即便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但也要影响以后在天子心中的形象了,想要再升迁可就难了。
  “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早就跟他说过,这去了江南,千万不要将江南的士林得罪的太死,我们好歹也是浙江人了,他偏偏不听,这下好了吧,造人群起而攻之,以后仕途堪忧了!”
  王华忍不住唉声叹气,自己的儿子升官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但太过优秀了,现在也是惹上麻烦了。
  “诸位爱卿,大家如何看待此事?”
  等到没有人再站出来了,弘治皇帝这才缓缓的开口。
  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弘治皇帝早就喜怒不形于色,对于这种弹劾的场面也是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早朝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真正谈论什么重要的国家大事,很多时候都是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了这些御史言官主流的主场。
  真正谈大事,还是要在尚书房的小会议室里面,正所谓人多的会议不重要的,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陛下,臣有话要说~”
  刘晋自然是要第一个站出来。
  这些人抨击王守仁,又抨击自己,还抨击税务制度和考核制度,这是妥妥的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说下去。
  “陛下,王守仁总督江南税务期间,兢兢业业,上思忠君报国,下思江南的黎民百姓,南直隶原先一年上交的税收还不到一千万两银子,但是经过王守仁这些年的努力,南直隶一年上缴的税银已经将近一亿两,每年在有大幅的增长。”
  刘晋拿出数量来说话。
  “陛下,这是他在南直隶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肆意搜刮民财,这些可都是南直隶百姓的血肉啊。”
  听到刘晋的话,高元龙立即站出来显得极其愤怒的说道。
  “你所谓的百姓,指的是那些士绅、商人、大家族吧?而不是指那些江南地区的贫苦老百姓吧,税务衙门可不负责地方粮食的征收,也从不会对老百姓征税。”
  “而你口中的这些百姓,一个个富的流油,富可敌国,却是一份税银都不愿意缴纳,还故意武力抗税,甚至于发动自己的族人、地痞流氓等等冲击衙门,然后到了你的嘴里面就是说激起了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
  “请问,这些地痞流氓算民吗?”
  “这些士绅、商人他们难道就不该交税吗?”
  “难道还是说这税就要从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身上来收?”
  刘晋对着高元龙怒目而视,一声声反问声让高元龙一下子就脸色大变。
  江南地区冲击税务衙门的事情,他们当然是再清楚不过了,都是当地的士绅、商人、大家族等等安排自己的族人、安排地痞流氓之类的去做的,可没有老百姓会不怕死的去冲击税务衙门。
  现在被刘晋一下子说了出来,当场就心虚了,他们弹劾攻击王守仁以及税务政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税务衙门强行征税激起了民变了,导致了民众冲击税务衙门。


第1421章 扣帽子谁不会啊
  “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晋的话刚落下,英国公张懋就站了出来。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
  “陛下,臣负责五军都督府,替陛下掌管天下军户,江南历来都是我大明重地,故而也有驻军。”
  “关于南直隶出现所谓的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之事,臣也是从各地驻军这里知道一二。”
  “这些所谓的民怨,其实都是南直隶各地以暴力抗税的商人、士绅纠集地方宗族势力以及地痞流氓冲击税务衙门,殴打朝廷命官、税务捕快、差役,目无王法,公然无视朝廷律法,冲击朝廷衙门。”
  “但是南直隶地方官府和这些不法之徒沆瀣一气,不仅仅不予以惩治,甚至于还暗中给予支持,税务衙门这边前脚抓人,他们就后脚以各种理由放人。”
  “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民怨!而是南直隶当地的富户、商人、士绅等以武力抗拒朝廷征税,藐视朝廷法令,肆意冲击朝廷衙门,目无王法,胆大包天,上无君王,下不顾南直隶老百姓的死活。”
  张懋年纪一大把,但是声音非常的洪亮,清晰的传递到了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话让高元龙、钱启等人一下子脸色大变。
  张懋给江南这边这些抗税的富户、商人、士绅直接就扣上了一顶足以满门抄斩的大帽子,藐视朝廷法令、冲击朝廷衙门,目无王法,这随便一项下来也足以满门抄斩了吧。
  关键是张懋所说的都是事实。
  所谓的激起民怨,以至于冲击税务衙门的事情,他们再清楚不过了,都是自己背后的家族在南直隶这边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不交税。
  如果这事情闹到让弘治皇帝派人去彻查的话,到时候别说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了,连他们背后的家族都要受到牵连,最便宜也是流放凛冬城或者是黄金洲了。
  “陛下,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高元龙立即站出来,指着张懋,极其愤怒的说道:“税务衙门横征暴敛,强行征税,破人家门,强行扣人财物,以至江南之地,民怨四起,导致百姓冲击税务衙门。”
  “根本就不是他所说的这样,是什么士绅组织地痞流氓冲击税务衙门的,士绅可是我大明这个根基,都是耕读传家之人,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是啊,陛下,这是污蔑~”
  钱启也是赶紧站出来说道:“以前江南乃是我大明最富庶之地,从无民怨,也无民众冲击衙门一说。”
  “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税务衙门横征暴敛,强行收税,这才激起了民怨,一切之根源在于税务衙门,在于新的税务制度。”
  “臣以为,理应取消税务衙门,取缔现在的税务制度,实行轻徭薄赋之策,如此,天下百姓皆可受益,民怨必消。”
  钱启在下面将的头头是道,一本正经。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坐在龙椅上面的弘治皇帝听到他说要取消现在的税务制度时眼神之中闪过杀意。
  弘治皇帝可是苦日子过来的人,以前勒紧了裤腰带好不容易攒下百万两银子的内帑,却是被朝中的大臣们盯的死死的。
  自己想要做点什么事情,一句没钱就给怼了回来,要不然就是盯着自己的内帑,让自己从内帑之中出银子。
  这取消税务制度,再回到从前?
  回到那个连宫殿都舍不得修葺,回到那个天天想做点事情都被怼说没钱,而江南之地的士绅、富商却富的流油,可以在秦淮河畔一掷千金的年代?
  弘治皇帝可是绝对不会允许在回到以前的那种日子,那是皇帝过的日子吗?
  “陛下,理应取消现有的税务制度,取缔税务衙门,实行轻徭薄赋之策,这是古来圣贤之君都在实行的政策。”
  钱启的话落下,很快,支持高元龙、钱启的官员就纷纷站出来,向弘治皇帝请求取消现在的税务政策,要再回到以前去。
  “陛下,朝廷的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是因为朝廷实行了新的税务制度,成立税务衙门,故而朝廷才能够从各地征收上税收来。”
  “朝廷有了钱,才可以实行有利国家的大政,实行移民,巩固了边疆,又缓解了我大明本土的人地矛盾。”
  “大量的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堤坝和水库,便捷了我大明各地的往来和交流,同时促进了我大明的发展,更是让我大明南北各地的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已经连续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水患和旱灾了。”
  “这朝廷收上来的税收,它全部都是用到了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大事之上,是真正有利于我大明百姓之上。”
  “陛下从未从国库之中用过一文钱,朝廷也未尝浪费一文钱。”
  “这些年来,我大明蒸蒸日上,海清河宴,国富民强,这些都是因为朝廷有了钱才能够做一些真正有意义国家的大事。”
  “在未进行税务改革之前,我大明国库空虚,陛下和朝中诸公,纵然是看着国家内忧外患也是毫无办法。”
  “当时,外有北方草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