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03章

大明镇海王-第803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每年征兵和军人退伍也是成为了张懋最需要忙碌的事情。
  征兵需要各地官府的配合,退伍军人的就业安排也是一件大事,所有的退伍军人都必须要安排妥当。
  “诸位爱卿怎么看此事?”
  弘治皇位听完,也是微微点点头,想了想问道。
  “陛下,这是好事,这说明我大明境内各部族心向大明,也说明我大明繁荣昌盛,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同时更说明陛下乃是千古圣君,各部族忠心我大明,忠心陛下。”
  刘健站出来,对着弘治皇帝的马屁股就是一顿猛拍。
  关键是拍马屁还拍的面不改色,脸都不红一下,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既然他们有拳拳报国之心,有为陛下效忠之意,臣以为理应给予支持和鼓励,适当的在少数部族之中征一定数量的新兵,既可以彰显陛下之对各部族之恩典,也可以成全他们的报国之心,同时也可以更好促进各部族同主体汉民之间的融合,增强各部族对大明的向心力。”
  拍马屁归拍马屁,刘健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在场的众人一听,也是纷纷点头。
  既然说是一视同仁,那这个征兵方面就不应该撇下各部族,也同样要给各部族青年机会,成全他们的报国之心,也给他们机会向大明天子效力。
  “陛下,刘公所言甚是~”
  “给予他们一定的数量,并不会对我们大明军队造成什么影响,但对于加强我大明对各部族的统治却是非常有帮助。”
  “臣也支持给予一定数量的征兵名额。”
  李东阳也是站出来表态了。
  “嗯~”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说道:“既然各部族有报效国家之心,朕也不能冷了他们的心,伤了他们的意。”
  “这样吧,根据各部族的人口数量,每一万人的部族征兵一人,不足一万的以一万来算,超过一万的,每多一万增加一个名额。”
  “从各部族所征之兵源打散分配到各军,打散调遣驻守各地。”
  征兵自然是还是多少要征一些的,但征兵之后还是要打散进行分配,这一点上面,也不仅仅是少数部族是如此,大明各地征收上来的新兵也都要打散进行训练、分配,不可能说让你北直隶的新兵编一个营什么的。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了小团体和山头主义的出现,在这个时代,这是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想象,往往在一地征兵,这一地的新兵只有他们本地人能够调动,其他人那是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这可不行,全部分散打乱来训练、分配。
  将原先的地域、部族、姓氏等等小的团体概念给全部打散,军队只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只能够向大明天子效忠,只能够效忠大明帝国。
  “陛下圣明~”
  群臣一听,齐声的喊道。
  弘治皇帝的做饭自然是非常妥当的,一万人征兵一人,大明境内的各部族,即便是人数超过百万的大部族,也不过征兵100人而已,根本就没什么影响。
  关键还是分散开来、打乱来训练、分配的,根本不用担心说少数部族掌握军队的事情发生。
  “陛下,这是臣起草的关于大明城市官府改制的方案~”
  刘晋见其他大臣似乎好像没有什么大事要说了,也是站出来,拿出自己早就已经写好的奏疏说道。
  “大明城市官府改制?”
  众人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这个刘晋,还真是能够搞事。
  以前在五军都督府做事就搞出了军制改革,后来到了户部,又弄出了税务改革,成立了税务衙门,实行分税制度。
  在礼部这边又弄出了吏治改革,引入考核制度,这才没安分几年,刘晋又弄出了新的改制出来,好在这一次是城市官府改制。
  听这个字面意思,那就是关于城市里面的官府改制的问题了,并不是涉及到朝廷最高层面的改制,大家也是松口气。
  只要刘晋折腾的不是太厉害就放心了,怕就怕刘晋一下子折腾的太大,自己这一把年纪有些适应不过来。
  弘治皇帝也是来了精神,接过奏疏非常快速的看了起来,很快就看完了,也是示意萧敬将刘晋的奏疏递给其他大臣看看,刘健、李东阳等人也是相继非常快速的看完。
  “诸位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弘治皇帝沉吟一番,想了想对众人问道。
  刘晋奏疏当中所提高的事情,很显然是根据现在大明的真实情况来制定和改进的。
  这是大家一直以来都没有去关注的地方。
  对于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来说,他们怎么可能会去关注到城市的卫生、治安、公共交通和秩序等诸多方面的小事,他们关心的是国家层面的大事情。
  毕竟他们出行有四轮马车,还有侍卫保驾护航,他们即便是坐火车,走的也是贵宾通道,他们居住的地方是京城权贵云集的地方,根本就不会有奏疏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


第1410章 顺时而变
  “陛下,臣以为刘晋所奏之事,确实是已经到了要进行改制的时候。”
  “京城的规模和人口日益增长,顺天府原有的编制已经无法满足京城城市管理的需求,单单是每天需要审理的案件就有几百件。”
  “这其中有常规的民事案件,同时也有大量的刑事犯罪案件、大量的商业贸易案件。”
  “除此之外,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激增,再加上大量工厂、作坊、商行等等的涌现,这些都需要官府进行相应的一些规范和管理。”
  “传统的衙门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型大城市的需求。”
  刘健沉吟一番,站出来说道。
  他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觉得刘晋所说的事情确实是有必要进行改制,大明这些年来资本主义发展迅猛,工厂、作坊、商行犹豫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口开始慢慢的向城市集中,城市变的更加庞大,人口更加的稠密。
  要不是因为刘晋事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提前进行了一些规划,京津地区早就要出现很多大事情、大问题了。
  刘晋很清楚,古今中外,无论是那个国家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时候都会迎来诸多的问题。
  历史上,英国人进行工业化革命的时候,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城市之中,让城市变的无比脏乱差,同时大量的人因为没有住房又形成了大量的贫民窟,帮派横行等等诸多问题。
  这一点上面,即便是到了21世纪依然大量的存在。
  同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以为资本家的过度剥削和压榨,导致了诸多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
  此外,还有环境污染、医疗健康、交通拥堵等等诸多的伴生问题。
  刘晋知道这些问题,所以提前就进行了很多的准备。
  京津两地,大量的土地都是在刘晋的手中,故而刘晋对这些土地进行集中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工业区,厂房都可以出租,都是带宿舍楼的,这样就可以解决居住的问题,再加上房地产的发展,住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不至于出现大量的贫民窟。
  还有就是早早的就制定了法定节假日,制定了相关相对完善的法律出来,来保障工人的权益和休息,并且以自己麾下的产业为代表和榜样,充分给予工人自由和权益的保障。
  大力开办新式学校和医院等等,提供基础的教育、医疗服务等等,在这些政策之下,京津地区包括淞沪这三个迅猛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才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否则的话,要是按照欧洲人这边的发展历史来看,别说到了现在几百万人的人口,就是超过百万人口的时候,这些大城市当中就要出现很多大问题。
  像欧洲的城市,规模都不大,有个十万人口的城市就算是大城市了。
  可是即便是仅仅只有十万人口的城市,它依然臭气熏天,肮脏不堪,交通奇差无比,同时又无比的混乱。
  相比之下,大明这边的城市就要干净、整洁多了,即便是百万人口的京城,也要比欧洲的城市干净、整洁多了。
  这些都是刘晋提前做了很多准备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所带来的工业化必然会带来城市化的发展,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就会出现。
  到了现在,京城人口已经超过六百万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现出来,已经到了必须要从官方上进行规划的时候了。
  “陛下,我大明之京师、天津、淞沪、南京四城,人口都超过百万,其中京师和天津的人口更是超过五百万~”
  “淞沪和南京,虽然现在的人口数量仅仅只有三百万,但是发展迅猛,估计很快也可以超过五百万~”
  “同时在我大明各地现在都有一种趋势,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无论是小县城,还是各州府、省城,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扩大。”
  “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于京城这边的问题,可是偏偏因为各地官府结构的原因,各大城市的管理上面跟不上,以至于很多城市都变的混乱起来。”
  “臣以为,刘晋所奏之事,确实是已经到了必须要进行改变的地步。”
  “官府结构的设置要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改变,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百姓安定的目的。”
  李东阳也是站立出来表面了自己的态度。
  刘晋所提的事情,都是现在或者即将要面对的事情,针砭时政,指出大明将要面对的事情,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自然是要支持的。
  此时大明朝局的好处就在这里,党派势力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不像明朝中后期,党争严重,很多时候,明明是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却是因为党派之别,遭到了敌对党派的反对和阻挠,以至于无法针对明朝的问题进行改变和补救。
  另外就是现在的弘治皇帝自己掌权,同时又愿意和大臣商量着来办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彼此谁也没有大权独揽,以至于出现了皇帝和大臣不断争权的事情。
  总的来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对于大明有利的政策和建议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施展,这也是刘晋接连提出了诸多的改革都获得了成功的原因。
  这也就是在弘治朝,放在别的朝估计着都很难实现的。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确实是应该要对官府结构进行改变,只是,按照刘晋所写的奏疏来改的话,会不会出现冗官的现象?”
  “此外,多增设衙门和官员、官吏、衙役等等,必然会增加相应的财政支出。”
  户部尚书佀钟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官员多了之后,官府的开支变大,毕竟以前穷怕了,现在也没有富裕几年,国库里面的银子看的还是很精贵的。
  “多增设衙门,多设置官员,增加官吏和衙役,肯定是会增加财政支出,但相比起城市发展的需求来说,这些都是有必要的。”
  “更何况,我们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进行设置的,没有达到一定人口规模数量的城市,自然是没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改变。”
  “至于说出现冗官的现象,这就更不需要担心了,目前我大明的官员数量依然偏少,多年积累下来的举人都已经委派为官。”
  刘晋想了想也是回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就是事情多,官员、官吏、衙役等等数量太少了,无法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和人口了,必须要进行改制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官员、官吏等等的数量。
  “按照你上面所写的,设置捕快局、税务局、官司局、卫生局、工商局、教育局这六个衙门,来分化原先衙门的事务。”
  “这卫生局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谢迁想了想说道。
  “不,我觉得卫生局一点都不多余,相反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当年黄金洲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爆发天花的事情,相比大家都应该还记得,一个庞大的城市因为一种流行疾病,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死域。”
  “我们大明的城市规模比起他们的规模还要更大,人口还要更多,这人口一旦过于集中,各种疾病的传播速度就会超乎想象。”
  “我们除了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之外,应该是在官府层面上对此事进行高度的重视。”
  “比如对城市的卫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严禁乱倒垃圾、乱扔垃圾等等之类的行为,同时统一集中处理垃圾,建设自来水、公共茅厕等等。”
  “另外还有就是推广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等等这些,尽可能的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出现,同时对出现的疾病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这就是卫生局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刘晋连连摇头说道,卫生局太重要了,怎么可能是多余的呢。
  “嗯~”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和众人也是直点头。
  当年关于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的事情,大家至今都记忆犹新,据说当年的天花病毒流行,让这两个庞大的帝国人口减少了一半。
  要不是大明这边及时派遣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前往黄金洲,并且使用了牛痘预防接种的办法阻止了天花病毒的扩散和传播,搞不好这两个庞大的帝国都要彻底的消失。
  再想一想一些关于欧洲黑死病的历史,那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中世纪的欧洲,一场黑死病几乎将欧洲的大城市给扫的干干净净,死掉了上千万的庞大人口,以至于至今,欧洲人谈到黑死病都要脸色大变。
  “就按照刘晋所提的这个建议去执行,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去做和分析,后面也还可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官府的职责就是守牧一方,维持一方的安定,既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自然是要改的。”
  弘治皇帝沉思一会也是拍板定案。


第1411章 吏治问题
  “陛下圣明~”
  弘治皇帝都拍板定案了,再加上现在大明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越来越多,也确实是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刘晋的提案是完全符合现在要求的,群臣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齐声的喊道。
  “陛下,在过年期间,军队这边配合厂卫对大明各地主要的道路、城市再次进行了严打,扫除路匪恶霸,打击道路上面的黑店等。”
  商量完了官府改制的事情,张懋这边又站出来说起过年期间执行扫黑除恶的事情。
  “嗯,事情进展的如何?”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对此事,他也是相当重视的,现在听到张懋的汇报,也是问道。
  “陛下,经过半个月时间的扫黑除恶,一共消灭路匪恶霸共两百七十八处,打击黑店五百余家,充分保证了年假期间,务工返乡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张懋拿出一份奏疏,也是详细的汇报起来。
  这一次的扫黑除恶,打击黑店,力度是非常大的,因为是出动了厂卫和军队的力量,厂卫这边提供准确情报信息,军队这边直接动用雷霆手段去扫荡。
  基本上所有的路匪恶霸都被扫荡的干干净净,主犯当场枪毙,从犯基本上都发配流放,至于黑店,也是被一扫而空。
  “不过,在我们进行扫黑除恶行动之际,我们也是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现在出现的路匪恶霸,很多都是地方性宗族势力形成的,整个团伙都是一个姓,或者是同一个乡镇的人。”
  “其次,朝廷这边三令五申,要沿途各地的官府、驿站在年假期间要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热水和廉价的食宿,为此朝廷也是调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