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736章

大明镇海王-第736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至少饭是能够吃得饱的。
  “哥,缅甸这边也用东天竺这边制度?”
  张延龄看了看大厅之中的那张地图,想了想也是问道。
  “嗯,还是用那套制度。”
  “将种姓制度引过来,将所有缅甸本土的这些人都列入低种姓,要让他们相信来世,相信这一世吃苦,是为了下一世能够投胎到我们大明人家庭享福的。”
  张鹤龄想都没有想就点头说道。
  张家人口少,整个家族再加上很多同乡已经从大明移民过来的人都还不到五万人,这都是张氏兄弟用尽了各种各样办法才弄过来。
  靠这五万人要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庞大的人口,光靠手中的刀剑和火枪是不够的,不能说将所有人都给杀光的。
  杀光了,他们张家也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好处。
  谁来种地?
  谁来开采矿产,资源?
  所以一套好的统治制度是极其重要的,而天竺这边的也是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制度、策略出来。
  “大哥,我已经让人打听清楚了。”
  “这缅甸的好东西可不少。”
  “缅甸这边铜矿、银矿和金矿都有不少,另外铁矿也很多,而且铁矿的质量非常不错,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翡翠玉石矿了。”
  “缅甸这边的翡翠玉石估计比西域和田的玉石还要大、还要好很多,估计放在全球都是最顶级的,足够我们张家慢慢的开采下去。”
  “另外缅甸这边珍贵的树木极多,像红木、楠木都很多,原始的森林面积很大,各种各样的珍贵树木极多,其中还有大量的柚木,柚木是最适合造船的树木,到时候我们将我们张家的造船厂迁移到这里,直接在这里建一个大型造船厂,肯定赚钱。”
  张延龄越是越激动。
  张家辛辛苦苦、花费了巨大的代价,筹划了好几年,也是终于打下了缅甸。
  为此张家可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京城周围的土地都已经极其低廉的价格卖掉了,变卖了大量大明的田产,甚至于还不得不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将这个胜利的果实分出去一部分。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此庞大的缅甸,资源丰富、珍贵的矿产和资源极多,足以让张家世世代代的去开采和挖掘。
  “嗯,回头我就让张知节这边制定一套详细的制度出来。”
  “缅甸本地的这些土著,他们除了种地之外,每年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服役,给我们张家开采各种资源,修桥铺路之类的。”
  张鹤龄也是满脸笑容,这享受胜利果实的滋味真的很不错。
  在这里,他们张家就是高高在上的土皇帝,张家的话就是律令,这里的土著就是张家的赚钱工具。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张家的。
  自古以来,即便是皇帝恐怕也没有张家这般舒服,至少来说,皇帝是没有办法将天底下的所有资源都占为己有的,但是张家可以。
  这殖民地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张家的,甚至于包括这些土著,在必要的时候,张家甚至于还可以将这些土著当做奴隶去卖掉。
  这就是殖民统治的可怕之处!
  “其实啊,我觉得打下了缅甸,最大的好处还是它离我们大明近。”
  “你说要是我们修一条缅甸通往云南的公路或者是铁路,这以后我们大明的铁路又通过四川修到云南的话。”
  “这从大明到天竺这边去就不需要绕一大圈了,可以直接从云南这边来缅甸,然后从缅甸前往天竺。”
  “这可以剩下多少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一条铁路或者公路的话,单单是收过路费,我们张家以后都可以不用发愁了。”
  张鹤龄看着地图,摸着自己的小胡须说道。
  看着云南和缅甸,竟然想着要在这里修公路、铁路,以此来连接大明和缅甸。
  “大哥,别想了~”
  “这地方我知道,这缅甸和我们大明云南之间可是非常难走的,这里的山川险峻,别说修路了,即便是人走路都非常的难。”
  “以往我们大明和缅甸之间的往来贸易,都是靠着人背着点东西,别看距离很近,但来回所花的时间非常长,而且极其的不好走。”
  “这横断山脉可不是开玩笑,想要在这里修公路、修铁路,鬼知道要投入多少银子,到时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可以回本呢。”
  张延龄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
  想什么呢,横断山脉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没有这横断山脉,还会有什么缅甸王国?早就被大明人给打过来、占住了。
  “现在不行,以后说不定就行了呢。”
  “这缅甸对我们大明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等于是拥有了印度洋的出海口,要是以后能够修通公路和铁路,天堑变通途的话,它的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张鹤龄听完,也是微微点头。
  这地方山川险峻,他也是知道的。
  自古以来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蜀道和横断山脉的道路相比,那都能够算是通途了,横断山脉这里的道路是真的鬼见愁、猴子见了都要绕道走。
  但张鹤龄看着地图,总觉得在未来或许有那么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那到时候这里对于大明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


第1296章 来点刺激
  京城刘晋的府邸之中。
  “张鹤龄、张延龄这对草包竟然也能够打下缅甸来,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刘晋看着最新从缅甸这边传回来的消息,也是微微有些惊讶。
  说实话,刘晋对张氏兄弟的印象还停留在历史上所描写的样子,一对没有脑袋,骄横跋扈、仗着自己姐姐是皇后的草包。
  而且穿越过来几次和张氏兄弟的接触来看,张氏兄弟确实是和草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是谁知道,这对草包兄弟,现在竟然在海外做出了一番大事业,不仅仅占了东天竺这边,而且现在又是打下了缅甸,对两片广袤的土地进行殖民统治,而且貌似每年都能够从殖民地这里获得庞大的财富。
  这就让刘晋不得不对这对兄弟刮目相看了。
  说实话,自从殖民主义兴起以来,大明对海外殖民、扩张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海外殖民地获利颇丰,大大的刺激了大明的藩王和有实力的地主士绅、商行等等投身到海外的殖民活动当中去。
  但是,海外毕竟是海外,在大明人的观念当中,海外都是蛮荒之地,海外的人都是蛮夷,这样的地方,日子肯定是不如在大明过的舒服。
  故而即便是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已经很多了,但是这些藩国和殖民地当中的大明人依然很少,很多人都不愿意出海,怕死在海上,怕死在海外。
  而且在海外打拼,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殖民地土著的反抗,那都是需要动真刀真枪的,你要是打不赢,那可就直接死在了海外。
  还有殖民地的疾病,杀人于无形之中。
  在非洲这边,众多的藩国和殖民地始终都不敢深入非洲大陆腹地,只能够在沿海、沿江河地区进行殖民活动和扩张。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这里的疾病,像非洲这边的黄热病就让人谈虎色变,有很多去海外殖民的人就死在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之下。
  很多人原本是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出去的,结果不仅仅没有弄到银子,人却是死在了海外,连尸骨都回不来。
  海外殖民和贸易虽然赚钱,但风险同样很大,这也就导致了在大明这边,很多人虽然知道海外殖民和贸易可以一夜暴富,但是却总是不敢去海外。
  张氏兄弟这对草包竟然敢勇敢的出去闯荡,抢占殖民地,扩张殖民地,还能够对殖民地进行有效的统治和掠夺,这就让刘晋刮目相看了。
  至少来说比京城这边的很多权贵都要强。
  “朝廷占领的新土地,可以通过强制移民的办法来移民开发,这些海外殖民地、藩国却是没有办法这样做。”
  “关键还是要竖立起勇敢拼搏的精神来,我们炎黄子孙骨子里面还是缺乏冒险的精神,更倾向于安逸的生活!”
  刘晋仔细的思索着。
  古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面的狗窝,虽然富含哲理,但也可以从中看得出来炎黄子孙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性格。
  相比之下,我们确实是更缺乏、闯荡冒险的精神,有时候宁可在家乡穷死,也不愿意到外地去闯荡。
  “看来要将张氏兄弟的事迹好好的宣传一番,不然都窝在大明本土的话,这海外的地盘将来如何守得住。”
  很快,刘晋就有了一个决定。
  决心好好的宣传下张氏兄弟的丰功伟绩,宣传下张氏兄弟取得的骄人成绩,好好的刺激下天下人,让他们看看海外殖民和冒险的好处。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总是会有人去做的。
  海外殖民虽然风险很大,但收获也是很大的。
  “来人,将这份材料送到大明早报去,让大明早报这边好好的报道下,重点报道张氏兄弟在海外的收获,同时以后要经常进行类似的报道,特别是关于个人在海外获得巨大成功的报道。”
  想清楚了这些,刘晋也是立即喊道。
  “是,老爷~”
  很快有下人进来按照刘晋的吩咐去办。
  第二天一早。
  “卖报~卖报~”
  “寿宁候、建昌伯率领殖民大军攻占缅甸,从此以后翡翠玉石生意尽入张氏手中,预计每年可以从缅甸开采价值超过千万两白银的翡翠玉石。”
  “缅甸资源丰富,蕴含数量庞大的铜矿、金矿、银矿,预计张氏兄弟每年可以开采出数百万两白银的矿产。”
  “缅甸拥有极其庞大的原始森林,据探测,在缅甸拥有全球最大储量的柚木,柚木是最适合造船的珍贵树木,价值极高,张氏造船厂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大明最大的造船厂。”
  “有殖民专家指出,张氏兄弟占领缅甸,只要殖民的方式妥当,保守估计,每年都可以从缅甸这里获得超过二千万两白银的庞大财富。”
  “如果再算上已经占领的东天竺地区,张氏兄弟的殖民地每年将为张家带来超过三千万两白银的庞大财富。”
  “张家的殖民地也是将成为海外最大的殖民地,超越西洋联合商行以及南非联合商行,成为最大的殖民地以及产出最高的殖民地。”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整个京津地区都开始活了过来一般,大量的人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来,迅速的将报童手中的报纸买的干干净净。
  京津地区的早朝是伴随着报纸和早茶开始的。
  大大小小的茶楼早已经人满为患,不是老顾客,又或者是起的稍微晚一些的话,你都很难找到一个位置。
  听雨轩作为京城最有名气的茶楼,生意自然是最火爆,老早的时候就已经坐满人了。
  “寿宁候、建昌伯?”
  “这不就是当今天子的两个小舅子嘛,他们不是出了名的骄横跋扈吗?”
  “我可是听说了,他们以前为了整一块地,竟然将人给活活打死。”
  “可不是嘛,我是沧县人,在我们沧县啊,他们张家早已经无法无天了,以前的时候,经常听说他抢人土地,强买强卖的。”
  “这些年倒是很少听到他们的事情了,没想到竟然去了海外,还打下了怎么大的殖民地,是去海外发大财了。”
  “这张氏兄弟,京城人谁不知道啊,以前就是仗着皇后娘娘的宠爱,所以目中无人,骄横跋扈,又极其没有脑袋的两兄弟。”
  “他们竟然也能够在海外打下怎么大的殖民地?”
  茶楼里面,茶客们看着今日的大明早报都有些难以置信。
  张氏兄弟的名声可不太好,在京城这边可是出了名的。
  “这是假的消息吧?”
  “这缅甸,以前也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据说实力还是很强大的,甚至于都能够跟暹罗打一打,现在竟然被张氏兄弟给打下来了?”
  “更何况这海外蛮荒之地,一年怎么可能从中获得上千万两银子的财富?”
  有人很是不相信,这殖民地又那么好占?有那么赚钱?
  “哎呦,这你就少见多怪了。”
  “这缅甸啊,它盛产翡翠和玉石,你知道京城这边,就这扳指大小的翡翠要多少银子吗?”
  “上次我和几个好友一起,有个好友也是在海外经商赚了大钱的,手上带着一个极品帝王绿翡翠扳指,就怎么大点,据说花了几万两银子。”
  “这缅甸的翡翠玉石可是出了名的,产量大,质量好,比起和田的和田玉、羊脂玉来值钱多了。”
  “这张家以后垄断了这翡翠玉石的买卖,你说一年能够赚多少银子?”
  “是啊,是啊,没看到报纸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这缅甸啊,不仅仅是翡翠、玉石,这铜矿、银矿、金矿同样非常多,还有珍贵的红木、楠木,造船的柚木等等,缅甸人口又不少,这张家兄弟占着缅甸,以后可是真的发财了。”
  “年年都可以从殖民地这里源源不断的掠夺庞大的财富,现在他们都已经看不上我们大明的那点土地了,回都不回来了,也都听不到他们霸地、抢田的事情了。”
  “可不是嘛,这田地啊真不值钱,也就是京津地区的地还值钱,乡下地方的土地根本不值钱,出租给人都没人要,自己种地,一年产的那点粮食,全卖掉都卖不了几个铜板。”
  “那这样说来,这海外殖民可是大有可为啊。”
  “那是当然,没看到张氏兄弟这下子都发财了,以后都可以坐着收钱了,殖民地的一切都是他们张家的,在殖民地,他们就是土皇帝了。”
  “可是为什么我听说很多人去了海外,不是海上出事就是被殖民地的土著给打死,又或者是在海外得了怪病死掉的,原本我还打算出海去海外看看有没有发展的。”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百步在家就只能够吃屎了。”
  “想要发财啊,那就要去拼,去创,你看看这报纸上面报道的这个陈锋,他原本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军户,连老婆都娶不到,可是后来呢,去了黄金洲,在黄金洲这里发现了金矿、银矿,发财了,后来又在黄金洲这边发现了人参,一下子就暴富了。”
  “现在在黄金洲这里,不仅仅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家里面大大小小的老婆有十几个,至于土地,据说都有上万亩,都不爱种地。”
  “所以啊,想拼就去拼,说不定就一夜暴富了呢!”


第1297章 新一轮出海潮(1)
  天津证券交易所。
  伴随着新一轮开市的钟声响起,早就已经等待的股民们蜂拥而进,很快就将偌大的交易大厅给挤得满满的。
  “缅甸翡翠商行的股票,我要买一万股~每十股出价1两银子!”
  “我也要买缅甸翡翠商行的股票,买一万股,每十股出价三两银子!”
  “缅甸翡翠商行股票,买一万股,每十股出价五两银子~”
  很多人几乎是连走带跑,急匆匆的来到股票购买窗口,急匆匆的就掏出银票准备购买缅甸翡翠商行的股票。
  张氏兄弟等了几年的时间,终于一鼓作气拿下了缅甸,从此以后这缅甸就是张氏兄弟的殖民地。
  缅甸翡翠商行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几乎等于是直接拥有了整个缅甸这个庞大的殖民地,以后不单单是垄断缅甸的翡翠玉石,还有缅甸的柚木、红木、楠木以及诸多的资源矿产等等。
  原先无人问津,跌到地狱深渊的缅甸翡翠商行股票一下子就成了香馍馍,大量的人挥舞着手中的银票想要购买缅甸翡翠商行的股票。
  缅甸翡翠商行股票公示墙这里,求购股票的单子转眼间就盖满了整面墙,而出售股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