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67章

大明镇海王-第67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这太子连粮食价格都不清楚,将来当了皇帝,岂不是会和晋惠帝一样,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出来。
  “我们现在招收了几千人,每天的消耗的粮食就要上万斤,这没有粮食可不行,三十文一斤我们也要买,也要吃,顶多就多花一些银子罢了。”
  接着刘晋转头看向水泥作坊施工的区域,这里上千人正在忙的热火朝天,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雏形了。
  没有粮食,没有饭吃,谁都不会给你干活,所以纵然是粮食价格上涨,自己也同样要去买,要去吃。
  “老师,现在的关键是这些粮商已经在囤货不愿意大规模出售了,我问了好几家店铺,他们给我的回复都是一样,不会再大批量的卖粮给我们。”
  “他们这是看准了这灾荒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去年栽种的冬小麦因为寒冬太过寒冷,几乎绝收,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在春小麦没有上市之前,他们的粮食就可以吊起来卖了。”
  童源听了,也是摇摇头说道。
  “哼~哼!”
  这时一旁的朱厚照忍不住冷哼道:“他们敢不卖粮给我们,看我不把他们的粮食铺子给砸了。”
  “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就算了,现在竟然还有粮不卖。”
  “刘瑾,你回头带人去将这天津的粮商给全部抓来,我要一个个狠狠的修理他们一顿,打到他们跪下来将粮食送过来。”
  “是。”
  刘瑾一听,顿时整个人都忍不住变的兴奋起来,似乎好像看起来很喜欢干这样的事情,也是连忙回道。
  “我看这事情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如此简单,这些粮商明知道我们这里有太子殿下,明知道是太子殿下的产业,他们在灾荒年代抬价就算了,现在竟然还开始对我们限售,我估计是有人想要故意针对我们。”
  “或许是有人看到太子殿下在京城的古今楼赚了一些钱,眼红了,所以现在也是接着机会故意想要从我们身上割肉。”
  刘晋皱着眉头仔细的沉思,他总觉得这其中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在里面,仔细的想一想,总觉得有些不太寻常。
  “这样吧,童源,你立即派人去京城、南方、去山东各地买粮,看看能不能买到粮食,如果买不到粮食,或者是粮食的价格非常昂贵的话,我就可以断定必然会有阴谋。”
  想了想刘晋也是对童源吩咐道,既然在天津这边买不到粮食,也是可以去其它地方买粮食,但如果有人故意针对太子、针对自己的话,那必然会让刘晋这边买不到粮食。
  “有人故意针对我?”
  “眼红我们古今楼的买卖?”
  朱厚照一听,不仅仅没有丝毫的害怕,整个人反倒是变的兴奋、高兴起来。
  “很好,很好,我现在一下子就来兴趣了,我倒是想要看看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捣鬼。”
  “太子殿下,这也是仅仅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而已,事情还没有证实,所以还不能下结论,但我们京城古今楼的买卖确实是让无数人眼红,有人接着机会故意针对我们也是有可能的。”
  刘晋有点搞不懂这个朱厚照了,不过想了想,对方是太子的身份,也就释然了,他是太子,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任何,他都是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自己就不一样了,虽然是跟着太子混的,这太子可以没事,跟着太子做事的人自古以来很多时候都是死的很惨。
  所以这也是刘晋往阴谋方向猜测的原因,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身价小命,不得不小心应付。
  “殿下,我看不管这其中有没有阴谋,我们都应该及早做好准备,想办法筹集粮食,当然,这其中如果有阴谋的话,我们也应该想办法让对方得到惨痛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不好惹的。”
  想了想,刘晋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也是对着朱厚照说道。
  “老刘,你点子多,说说看有什么好办法?”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眯起了眼睛,刚刚无精打采的样子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办法嘛,很简单,这经济的战争当然是用经济来解决!”
  刘晋笑了笑,很是自信的说道。


第156章 上面太有钱可不太好
  京城一处隐秘之所。
  “真是天助我等,在这个时候来个饥荒,想不发财都难。”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笑着说道,做粮食买卖的,最喜欢的就是发生饥荒,因为一旦发生饥荒,这就意味着他们手中的粮食将会比金子还要金贵。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上可以用粮食来通天,想要好名声了,这粮食就便宜卖给朝廷,少不了要获得一个大善人的美名。
  下可以利用粮食收割民财,平时几文钱一斤的粮食,饥荒的时候卖几十文一斤,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也只有这些粮商能够知道了。
  “发财不是难事,古今楼的买卖都知道吧,这古今楼开业到现在,他们的进账都已经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了,这才是一夜暴富。”
  “据说前段时间,东宫的哪位分红都分了一百万两白银。”
  “我们这做粮食买卖的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上不了台面,赚的是辛苦钱。”
  一名书生模样,手中拿着扇子的年轻人谈谈的说道。
  “胡公子说的是,我们只是赚点辛苦钱、辛苦钱!”
  那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听到这个胡公子的话,也是赶紧点头哈腰,一副巴结的样子。
  这个胡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叫胡万安,徽商胡家的大公子,未来的接班人。
  徽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财富的代名词,徽商并不是笼统之安徽这边的商人,它的范围囊括了江苏淮扬一带。
  淮扬一带因为有盐,所以诞生了无数的大盐商,而盐商这是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代表。
  同时因为明朝特殊的盐业政策,这想要获得盐引就必须运粮食到九边重镇去才能够获得盐引,当然这个政策在弘治五年的时候就改了,原因是因为私盐盛行,再加上朝廷权贵等随意向皇帝奏讨占窝、垄断开中,造成盐引的派发量大大超出了盐业的产能允许范围。
  这迫使大量边地商人空有盐引,却无盐可领,只能在盐场等待新盐的产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数十年的情况出现,这极大的打击了边商输粮支边的热情,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般良好运行。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时候,时任弘治皇帝户部尚书的叶淇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即折色法,从此规定商人们以后不需再将军需运往边镇,只要向国库缴纳银两,就可获取盐引。
  所以以前这些盐商想要做盐的买卖就必须要运粮食到边镇地区去换取盐引才可以,这些徽商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地处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慢慢的这些盐商和粮商彼此之间也是很难分开,徽商也是如此,他们既是大盐商,同样也是大粮商。
  胡家是徽商当中的代表性家族,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家族,家族势力极其庞大,在整个大明上下都拥有极其庞大的影响力。
  “这上面太有钱了可不太好。”
  胡万安看了看这人,接着淡淡的说道:“朝中这边也是已经传话出来了,这一次,我们要接着这个机会将上面的羊毛全部薅光了。”
  “当今天子非常的仁厚,又是一个仁德之君,勤政爱民,非常体恤百姓,现在北直隶、山西、山东发生饥荒,他必然会全力赈灾。”
  “但是国库空虚,到时候朝中诸公肯定会让天子动用自己的内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皇帝的内帑给一次性全部吸干,不过内帑这区区百万两白银我们根本就看不上。”
  胡万安的口气非常大,百万两白银都根本看不上。
  当然这并不是他口气大,而是因为他们这些大盐商、大粮商一个个都富可敌国,大明朝廷和大明皇帝和他们相比都是穷叫花子。
  “这一次,主要还是针对东宫的哪位,他的古今楼太赚钱了,这个产业必须要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才行。”
  “这上面太有钱了,很多事情就不是朝中诸公能够掌控的了,而且上面隐隐又开海禁的意思,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西山煤业的那个刘晋,他实在是太能够折腾了,放着好好的秀才不去做,非得要说什么黄金洲之类的。”
  “朝中这边也是传话了,这一次,一定要将这个刘晋彻底的打死,绝对不能继续留着这样的一个人,特别是和东宫这边走得太近。”
  胡万安一边交待,周围的这些人也都跟着纷纷点头,再次明确了这一次的只要目标,这行动起来也就更有目标性,操作起来也知道该如何去做。
  “胡公子,我们该具体如何操作,还请您给个指示。”
  有人想了想说道。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囤积粮食,我们手中的粮食还不够,这冬小麦绝收,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北直隶、山西、山东三个省的粮食就会越来越金贵。”
  “接下来,在天津、京城这边,针对刘晋这边进行限售,一开始不要卡的太紧,他们还可以买到一些粮食,等到后面时候,我们再突然收紧绳子,一下子就掐死他……”
  ……
  天津这边,童源再次急匆匆的找到了刘晋。
  “老师,派往京城购买粮食人都回来了,京城这边的粮食也已经开始暴涨,同时我们西山煤业这边也开始比较难买到粮食了。”
  “我让人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因为北方三省冬小麦绝收,陕西、河南、江南、湖广等地的运往北方的粮食价格也是开始大涨,我估计我们很难买到粮食。”
  童源显得很着急,事情果然如同刘晋所预料的一般,似乎好像有人在针对自己,或者是针对自己背后的弘治皇帝,针对东宫太子朱厚照。
  “看来我们海事学院的学员们需要提前下海训练了。”
  刘晋听完,沉吟一番,接着笑着说道。
  “提前下海训练?”
  童源一听,顿时一头雾水,实在是搞不清楚刘晋的葫芦里面到底卖了什么药。
  “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要采取什么措施,早点想办法筹集粮食啊?”
  “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嘛,你尽管放心好了,粮食会有的,而且以后我们可以顿顿吃肉,吃到想吐为止。”
  刘晋笑了笑,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接着想了想又对童源叮嘱道:“你派人盯紧了各地运粮到北方的消息,我要每天都知道这各地的粮食价格。”
  “顿顿吃肉?”
  “吃到想吐为止?”
  童源一听,顿时就更加的困惑了,实在是想不同这刘晋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顿顿吃肉,而且还吃到想吐为止?


第157章 捋清楚一切
  “恩师,今天从扬州这边运过来的粮食已经涨到七文一斤了,如果算上运费的话,差不多需要十文的成本。”
  “湖广一带因为没有水路,只能够走官路,所以运输成本更高,从湖广一带过来的粮食价格也是已经涨到了十二文一斤。”
  童源每天都要向刘晋汇报打探到的最新南方过来的粮食价格,因为北方三省闹饥荒,进而带动了整个北方地区粮食价格的上涨。
  在这个时代,土地产出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粮食是极其珍贵的。
  普通的老百姓辛苦一年往往很多时候也都只能够勉强的将日子过下去,一旦有个灾荒之年,立刻就会闹起饥荒。
  特别是北方地区,人多地少,再加上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开发,自然条件差,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远不如南方,所以北方地区的灾荒一直以来都是最严重的。
  现在北方三省出现饥荒,相邻的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这些偏北的省份或地区其实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运,只能够从南方湖广、江浙一带调运粮食,至于天府四川在古代交通不便,粮食极其难以运出。
  更南的两广、福建、云贵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地方路途遥远,在明朝这个时候,运粮的成本之高,这十斤粮食运到京城都未必能够剩下一斤。
  所以刘晋让童源这边抓住重点的湖广、江浙这两条线就可以了,湖广、江浙地区算是大明真正的粮仓,这里土地肥沃,光照、降水充沛,水稻种植能够一年两熟,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运出来。
  “嗯,继续让人盯着,另外继续挂出我们的牌子来,以我们的人继续四处寻找粮商买粮,一定要表现出财大气粗的样子,只要有粮,我们就不管他们的价格是多少,都买,大规模的买。”
  听完了童源的汇报,刘晋点点头,接着想了想也是吩咐道。
  “可是,恩师,这些粮商现在已经是摆明了针对我们,我们现在根本就很难大规模的买到粮食,继续找人买粮也不会有人买给我们的。”
  童源很是不解的说道,他不是很明白刘晋到底有什么打算。
  “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不会卖给我们,我们也是要表现出我们很急需粮食的样子出来。”
  刘晋微微一笑的说道。
  “是。”
  童源连忙点头说道。
  等到童源退去,刘晋却是拿出一张地图出来,这地图是刘晋凭借后世记忆再结合现在收集的到一些地图所画出来的。
  “也不知道朝鲜和倭国这边的粮食有没有丰收?”
  刘晋的目光锁定在朝鲜和倭国这边,现在他已经肯定有人在故意针对自己了,本来这灾荒粮食抬价,囤积奇居并没有什么太过稀奇的,毕竟这是商人的天性,只要有几倍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去做的。
  但是抬价归抬价,这粮食以高价卖出去,粮食们才能够赚钱,所以有人买自然也就会卖了,现在的情况是,刘晋这边已经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购买到粮食了。
  似乎有无形之中的一张手在遏制住刘晋,尽管现在还给刘晋留了一口气,没有一口掐死,但是刘晋已经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
  刘晋在京城和天津这边的产业非常庞大,用工的人数极多,所以在以往都是会储备粮食的,也和一些粮食商人有长期的合作。
  但是现在储备的粮食已经快要告急,每天能够买到的粮食却是非常有限,所以不需要太久,刘晋手中储备的粮食就会耗光,而对方就可以用粮食一直吊住刘晋,每天卖给刘晋的粮食都是算好的,只够一两天的使用量。
  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突然将刘晋的脖子给掐住,到了那个时候就真的难过了。
  刘晋在自己的书房内来回走动,不断仔细的思索对策,将方方面面都再仔细的考虑捋清楚,以免遗漏自己没有考虑到的。
  来自后世,刘晋深知这个时代斗争的残酷性,在这个皇权时代,一旦失败的话,杀头丢小命都还是小事情,搞不好牵连全家,九族都是有可能。
  西山煤业、玻璃厂还有天津这边,靠着自己吃饭的人足足有3万多人,自己后面还计划修建京城到天津的水泥马路,水泥厂建好之后肯定还要扩大招工,这也就意味着,跟着自己吃饭的人还会更多。
  一旦这粮食出了问题,到时候有人再借机煽风点火,弄出点什么事情来,朝堂之中他们的代言人再出来说说话,捏死自己和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刘晋在心里面不断的对自己如此说道。
  “我记得后世从天津这边出发去倭国的话,大概需要50个小时,也就是2天左右的时间,这来回的话也就是5天左右。”
  “后世的轮船速度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