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637章

大明镇海王-第637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驮市硭窃谖鞣恰⒈狈堑闹趁窕疃涂梢粤恕!
  李东阳又站了出来,详细的分析道。
  他是真正有才能的大才,对欧洲的形势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清楚的知道大明该如何定位自己。
  在欧洲事务上面,大明的原则光荣孤立政策,保住香港,让欧洲各国互相内斗,平衡各方的力量,不让一家独大,刺激他们彼此争夺利益,这样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嗯~”
  听到李东阳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李东阳的安排是比较合适的。
  增兵是为了保住香港,保住大明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手段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利用外交的手段来实现大明在欧洲的政策。
  “就按照李爱卿的意见来办,调遣部分黑海舰队和两万大军前往香港,同时从其它各地补充战舰和兵力到南云省。”
  “命令香港总督姜亮向法兰西国和罗马教廷这边表明我们大明的态度。”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立即下令道。
  “是~”
  群臣连忙点头答应,五军都督府的张懋负责调兵遣将,内阁这边负责去和欧洲各国接触的事情。
  “陛下~”
  “臣昨日收到了一份来信,是宁国左丞相刘养正的来信。”
  见众人没有什么事情要向弘治皇帝请示、汇报,刘晋也是站了出来。
  “哦,写了些什么?”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笑问道。
  弘治皇帝对宗室一向都是很不错的,对于藩王们去海外建立藩国也是非常支持的。
  因为藩王去海外建立藩国不仅仅可以减轻大明财政的负担,而且还可以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藩国的建立也是可以带动炎黄子孙往外扩张。
  对于大明来说,这可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自从藩王可以出海,大明本土这边剩下的藩王就所剩无几了,大部分的藩王都跑到海外去建了藩国,大大小小的藩国足足有几百个,基本上都是在天竺、东非、南洋这些地方。
  藩王出海建立藩国,朝廷就不需要在供养这些藩王,以前的时候,朝廷三分之一的税赋都用来供养这些藩王,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现在这个沉重的包袱算是甩掉了,大明朝廷的财政压力就小了很多、很多。
  不过,这也让弘治皇帝觉得有些愧对这些藩王,觉得自己欠了他们这藩王,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很支持这些藩王。
  有些藩王在海外建立起的军队规模超过了规定,按理来说,弘治皇帝应该是要训斥一番的,但弘治皇帝默许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追究他们。
  甚至弘治皇帝觉得,五千人的军队对于一个藩国来说还是太少了,会影响藩国在海外的扩张,甚至于会委屈了皇室子孙。
  所以适当的扩张一下,也可以更好的方便藩国的扩张,让老朱家的子孙在海外不至于处处都要看人颜色。
  海外藩王私自扩张自己的军队,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陛下,刘丞相前不久路径埃及,也就是这个地方~”
  刘晋起身来到地图面前,指了指埃及的地方说道:“埃及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之地,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
  “他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觉得,如果能够在埃及这边修建一条运河来贯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话,这对于我们大明和欧洲之间的往来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
  “修运河?”
  “联通地中海和红海?”
  弘治皇帝和众大臣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眼睛,接着一个个都来到地图面前,仔细看了起来。
  “哎呦,还真别说,这要是修一条运河的话,还真不得了啊,这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啊,一条运河修通了,这去欧洲就近了不知道多少啊。”
  张懋看着地图,忍不住说道。
  “可不是嘛,现在如果乘船去欧洲的话,需要绕过非洲最南端,这路程都有几万里了,如果修通运河,这去欧洲就简单了,直接这里插过去就是了。”
  刘健捏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这里有多长的距离?”
  李东阳想了想问道。
  “最短的地方仅仅只有两百里。”
  刘晋连忙回道。
  “才两百里?”
  “这运河可以修。”
  李东阳一听,立即非常肯定的说道。
  两百里而已,对于善于搞基建的大明来说,根本就不是事,我们在秦朝就能够修灵渠,在隋唐都可以修京杭大运河,去去两百里,根本就是小意思了。
  “目前我们的船只前往欧洲,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南洋、澳洲、南黄金洲,一条是走南洋、天竺、绕过南非前往欧洲。”
  “两条航线的航程都非常的远,并且在南黄金洲和南非这个区域的风暴都特别的大,经常都有船只在这些区域出事。”
  “如果能够修通这条运河的话,对于我们和欧洲的往来就非常重要,节省了时间和路途,也更加的安全。”
  刘晋在地图上面指出了两条路线,说明了这条运河的重要性。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大家现在对航海的事情多少也是知道一些,各自麾下都还有商行,有商船往来世界各地,也都知道在大海之上航行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了先进的船只和过硬的航海技术之外,运气也很重要,有时候倒霉遇到了大风浪,即便是再好的船只和技术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南非和南黄金洲的风暴也是出了名的厉害,是众多船只最不想经过的地方,走这条线路的运输费用都要昂贵几倍,因为那是拿着命在赚钱。
  “可是这地方并不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或者殖民地啊。”
  谢迁看了看,想了想说道:“埃及和我们大明的关系一向都还不错,这要是出兵占了他们,也不太好吧。”
  “……”
  听到谢迁的话,刘晋算是无语了,现在这些文官啊,一个个都比武将好战了,这动不动就想着出兵占领,早已经不是原先就只知道张嘴闭嘴用仁义道德来服人的文人了。
  “埃及马穆鲁克王国的坎苏二世已经和刘养正谈过了,他们埃及非常愿意和我们大明联手开挖这个运河。”
  “我们大明这边出资金、出技术,他们埃及出土地和一些物资,所需要的人力方面,我们大明出十万奴隶,他们出十万人,合起来二十万人,估计用五年的时间挖通这条运河。”
  “运河开通之后,收益我们双方之间平分,各占一半。”
  “根据目前通过埃及前往地中海经商的船只数量来计算,这条运河开通之后,每年至少可以通过上万次的船只,每一艘船即便是收费一百两银子,每年也可以获得上百两银子的收益。”
  “而且伴随着大明和欧洲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未来船只还会更多,并且运河修通之后,基本上都可以躺着收银子。”
  “所以这条运河对于我们大明来说不仅仅非常重要,而且也还是可以赚钱的一项大买卖。”


第1126章 什么是股票?
  “我们出钱、出技术、出物资,再出奴隶,埃及出土地、出人、出力、出物资,收益对半分?”
  “嗯,这个买卖可以做!”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修运河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自然是不需要多说的,大明以前的时候可都是靠着这条运河运输粮食到北方的,没有这条运河,就没有以前京城的繁华。
  当然,现在的京津地区粮食主要是靠海运,同时大部分的粮食也都是从辽东运过来的,但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依然非常大。
  这埃及运河,如果可以修通的话,对于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极其便利于东西方之间的往来。
  而且埃及这边给出的条件也算是还可以,比较公道了。
  “修这条运河大概需要多少钱?”
  张懋双眼放光,这样的好买卖自然是要做的,而且他老张必须要参与其中,这运河修好了,以后可都是躺着收银子的事情。
  “至少也是需要上千万两银子,具体需要多少,还需要派遣专业的人去进行勘测和计算。”
  刘晋想了想说道。
  “上千万两银子?”
  众人一听,也是微微点头,挖一条运河可不是小工程,是需要动用国家力量的大工程,上千万两银子也是很正常。
  “别说是一千万两银子了,就是两千万两银子,甚至于三千万两银子,这个运河也是可以修的。”
  “修通之后,一年收过路费的收益就超过百万两银子,而且修通之后,只要适当的维护,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意味着长久些的收益啊。”
  户部尚书佀钟默默的计算了一下,也是觉得很划算。
  别觉得一年受上百万两银子的过路费似乎很少,相比起庞大的投资来说,似乎汇报率好像不是很高。
  但如果长远的来看,这一年的汇报率并不高,可是十年呢,二十年呢,一百年,两百年呢?
  这样一算,这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因为运河这东西,修通之后只需要简单的维护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年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维护,基本就是纯收益了。
  后世的埃及靠着这条运河,每年纯收益几十亿美刀,都算是他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了。
  “咳咳~”
  “朕出一半~”
  弘治皇帝咳嗦一声,非常大气的说道。
  他现在有的是银子,并且在为银子多了烦恼,因为他私人内帑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大部分都存到了大明第一银行当中。
  这银子太多了,也是烦恼,他也是一直在投资诸多的领域,以期望于能够钱生钱,钱越来越多。
  没有办法,弘治皇帝也是压力山大啊,大明的军费开支可是落在了他的内帑上面啊,每年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军费开支,这可不是小数目。
  或许这是弘治皇帝现在最有心的事情了。
  “我可以承担一成~”
  张懋想了想,也是立即跟着说道。
  他也是财大气粗了,有钱的很,投资了不知道多少产业,家里面的银子也用不完,有好买卖自然是不会放过。
  “咳咳~”
  刘健、李东阳等人顿时就无语起来了。
  这是尚书房啊,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怎么成了商人谈论买卖的地方了,关键是弘治皇帝牵头啊。
  当然真正让他们感到尴尬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跟上来,他们虽然也算是小有资产了,可是在这样庞大的投资面前,他们那几万、十几万两的银子,根本不够塞牙缝啊。
  但这确实是一个好买卖,现在投资,以后子孙坐着收钱的买卖,不跟似乎好像也不行啊。
  “陛下,诸公~”
  一旁的刘晋将这一切看在眼中。
  说实话,千万两银子的投资虽然很大,但是大明这边这边还是可以轻松拿出来的。
  别的不说,刘晋联合弘治皇帝、太子、张懋、朱辅这些人,大家凑一凑,两三千万两银子还是可以拿出来的。
  但这是运河,还是和埃及一起修,所以事情上其实就是大明和埃及之间的关系了,上升到国家层面来了。
  想要长久的维持大明对这条运河的控制权,那就必须要将大明各个阶层的都捆绑到这条运河来。
  不仅仅是弘治皇帝要参与,刘晋、张懋他们要参与,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要参与,最好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要参与。
  这最好的办法,那自然是发行股票了,成立证券交易所,将股票弄出来,到时候,人人都可以去买股票,交易股票,自然而然就能够从中享受到运河所带来的利益。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看向刘晋,知道他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刘晋,你是不是又有什么鬼点子?”
  弘治皇帝笑了笑问道。
  “陛下,诸公~”
  “这条埃及运河关系重大,利益也是相当动人心。”
  “臣以为在这条运河开挖、营运方面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
  刘晋想了想说道。
  “全新的模式?”
  “说说看。”
  众人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
  “我们可以成立一家专门的商行,比如叫埃及运河商行来负责此事,同时我们可以将这个埃及运河商行的股份进行细分,比如将它的股份细分为两千万股,每一股价值一两银子。”
  “如果想要投资埃及运河商行的人就可以来认筹这个商行的股份,花一两银子来购买一股。”
  “运河在挖通之后,埃及运河商行来负责运营运河,所得收益,和埃及平分之后,剩下的钱扣除运营的费用之后就算是商行的利润,然后根据股份数量来进行分红。”
  刘晋开始详细的将股票制度讲解给众人听。
  “为什么要将股份分成那么多,我们这些人出资就可以了。”
  张懋想了想不解的问道。
  “之所以要将股份分成如此多的份额,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像张公你有钱的,可以认筹一百万股、两百万股,普通的来百姓手里面有点银子,则是可以认筹十股、一百股的,稍微有钱的可以认筹一万股、十万股的。”
  “这样就非常方便筹集资金来建设大项目,大工程,以这个运河来说,投资千万两白银的大项目就能够很轻松的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分红和利益,普通的老百姓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参与,获得属于自己的投资收益。”
  “参照这样的模式,以后我大明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募集资金,这埃及运河可以修,以后也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在黄金洲这边修运河。”
  “还有我大明的道路修建,光靠朝廷的力量肯定是很慢的,如果可以调动民间的资金和力量,那就可以更快的修建出更多的道路出来。”
  刘晋详细的讲述了这样操作的好处,说到底就是方便募集资金来搞大项目,其次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享受发展的果实。
  “这个办法好~”
  听到刘晋的话,刘健顿时就忍不住赞道。
  自己手中银子不多,想要参与,如果仅仅只是少数一些股东的话,显然没有什么话语权,可是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募集资金,那就很不错了。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李东阳、谢迁、佀钟等人也是纷纷点头,甚至于连弘治皇帝、张懋都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很不错的办法。
  “可是如果这银子投入进去,有急需使用银子的怎么办?”
  佀钟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办法很好解决,你可以将手中购买的股份卖给其他人。”
  “我们成立一个证券股票交易所,专门来负责管理此事,股份的交易就在股票交易所里来进行,你一两银子买来的股份,如果急需用钱了,你就可以将这个股份再卖给其他人。”
  “如果一来的话,既可以解决了急需用钱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分红的事情也放在交易所来完成,交易所负责管理、监督在交易所这里进行上市的商行,敦促他们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进行分红,同时也规范股份交易的事情。”
  刘晋笑了笑说道,将后世证券交易的一些制度也是详细的说了出来。
  “这搞来搞去,也太复杂了吧。”
  张懋扯了扯自己的胡子,忍不住吐槽道。
  又是股份制度,又是证券股票买卖,还要成立专门的交易所,一听就让人觉得麻烦,远不如现在的商行模式。
  “是挺复杂,也挺麻烦的,但因为这是涉及到金钱,而且还是涉及到很多人的金钱以及极其庞大的财富,自然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定,设定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大家的投资能够得到回报,而不是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