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595章

大明镇海王-第595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大家说的差不多了,刘晋也是站出来向弘治皇帝汇报起医学院这边的事情来。
  “嗯,此事,朕也有此意。”
  弘治皇帝摸了摸自己浓密的胡子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自从去年做了手术,切除了坏掉的肠痈之后,弘治皇帝的身体就有了明显的好转,现在满色红润有光泽,原先的一头白发也变黑了,人也开始长肉了,连胡子都开始变的浓密起来。
  身体变好了,弘治皇帝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对于大明医学院的医术也是非常赞赏,这次李安源立下大功劳,也是准备好好的奖赏一番。
  “朕打算封一个伯爵给李安源,他团队的其他人也都能够获得赏赐,别的什么不说,黄金洲这边的土地肯定是少不了他们的。”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说道。
  “陛下圣明~”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恭维道。
  “陛下,这封伯爵是否不妥?”
  这时,内阁首辅刘健想了想站出来说道:“我大明的爵位都是靠军功来封爵,这李安源封伯爵,恐怕天下人不服啊。”
  “刘公此言差矣~”
  “军功封爵固然是祖制,但李安源研究出来的预防天花病毒的办法,可以拯救不知道多少人,这也是非常大的功劳,在我看来,只要是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人,都应该是可以封爵的,而不应该仅仅只是限于军功。”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反对道。
  其他人一听,也都跟着纷纷点头,这几年封爵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基本上都是立下军功的军人,相比之下,文臣就很少、很少有人封爵了,这让文臣们心里面就有点不平衡了。
  现在好了,连一个行医的大夫也要封爵,去年封爵的张志刚就算了,他是救了弘治皇帝的命,封爵无话可说,可是这李安源也封爵的话,那就让文臣们难以接受了。
  “陛下,诸公~”
  “给李安源教授封爵,这是因为他的功劳足以写进青史,足以流芳百世,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的生命,同时也可以鼓励更多人的人投入到医学领域的研究之中,研究出更多的药物和治疗疾病的办法,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因疾病造成的死亡,提高我们大明的医疗水平。”
  “说到底,这其实还是为了我们大明,也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
  刘晋见大家似乎不支持自己的意见,也是再次开口说道。
  “刘爱卿所言有理,以朕来说,如果是以前,这肠痈肯定没得治,但是因为大明医学院研究出了手术治疗的办法,所以才治好了。”
  “医疗技术是关系到我们大明每一个人的,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弘治皇帝深有体会的表示支持。


第1053章 医疗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死健康
  弘治皇帝对医学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这跟自身的经历有关。
  以前皇宫里面的那些御医,一个个都是庸医,弘治皇帝明明得了肠痈,这些庸医却是一个个都说没什么事情,却是不见弘治皇帝日渐消瘦、日渐衰老,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行将就木了。
  但专研新医术的大明医学院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专研,会研究,也敢去做,通过手术切除了肠痈,治好了弘治皇帝的病,救了弘治皇帝的命。
  弘治皇帝有切身的感受,觉得刘晋所说的很有道理。
  李安源团队研究出了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这是造福了无数人,足以载入史册的巨大功劳,不会比开疆拓土的将士们差,应该封爵。
  “臣也刘晋所言有理,不管是任何的行业,任何的个人,只要对我们大明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就应该给予奖励和肯定,而不仅仅只是限于军功。”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表态道。
  皇帝都说要封爵了,当臣子的自然是不可能一味的去和皇帝死磕。
  更何况,刘晋说的也没有错,这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研究和提高医术,这不仅仅利国利民,同时也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谁都会有生病的时候,到时候还不是需要去看大夫?
  在这个事情上如果得罪死了那些大夫,事情传出去了,恐怕以后京城的大夫都不会给你看病了。
  同时李东阳也是一个极其善于思考和发现的人,这几年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涌现出了大量的新事物。
  很多东西看起来似乎好像很简单、很不起眼,但却是能够极大的改变大家的生活,比如水泥、玻璃、新式纺纱机、织布机等等之类的。
  研究出这些东西的人并不是大家一向都推崇的读书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大明人,但他们发明出来的这些东西,又确确实实的改变了大明。
  没有水泥,就没有宽敞、舒适、耐用、牢固的水泥马路,没有玻璃就不会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望远镜、镜子、玻璃窗户等等。
  没有新式的纺纱机、织布机,就没有那些数不清的纺织工厂,没有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布匹,也就不会有越来越庞大的城市,朝廷的税收自然也不会增长的如此迅猛。
  可以说这些普普通通的大明人,他们有自己的智慧促进了大明的繁荣昌盛,相比之下,那些只会之乎者也,八股文的读书人,似乎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
  手无缚鸡之力,六剃不勤、五谷不分,还一副清高的样子,其实对大明来说,做出的贡献非常少,甚至于还在不断阻碍大明的发展。
  传统私塾教育出来的书生,如果不是还能够考科举的话,或许根本就比不过刘晋新式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
  刘晋所创办的诸多新式学校,中学毕业了,成绩优异者可以继续深造去读大学,成绩一般的就可以去一些专业性的学校。
  比如海航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造船学院、建筑桥梁学院、纺织学院、医学院等等,去专门性的学习某一样技术或者技能,出来之后往往都能够掌握一门不错的技能,都能够很快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李东阳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这些新式学校培育出来的人才,他们将来必然会影响大明的方方面面。
  “臣也以为刘晋所言有理~”
  谢迁也是站出来说道,他两个儿子一直都生病,身体不好,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去大明医学院这边看过之后,经过治疗,都变好了很多,所以也是觉得应该鼓励医学的发展。
  其他人一看,两位内阁大佬都表态了,再加上弘治皇帝也是支持的,也都跟着纷纷表示了赞同。
  看到这一幕,刘健也是无奈的微微叹口气,说实话,他之所以反对,那是为了维持读书人的地位。
  现在不仅仅武将勋贵集团崛起了,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人都可以有出头的日子,各行各业都有人可以和他们读书人一样了。
  这当大夫的人可以封爵,以后说不定连还有什么其它旁门左道的人可以封爵呢,这对于传统的读书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那此事就这样定了~”
  弘治皇帝见大家都没有意见了,也是定了下来。
  “陛下~”
  这时,刘晋又站了出来说道。
  “还有什么事啊?”
  弘治皇帝看了看刘晋,面带微笑的说道。
  “陛下,这医疗方面的事情关系到我们大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大明对于医疗方面的事情就不重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民间,很多地方的大夫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水平,很多都是江湖郎中,江湖骗子,所售卖的药丸之类的也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
  “本来只是很小的一个病,往往因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被那些庸医给害死,并且连钱财都一并被这些庸医给弄走。”
  “另外,我大明大夫的医术,一般都是父子、师徒相传,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很多时候,一些有用的医术、药方得不到推广。”
  “所以臣以为,大明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制度,对于大明范围内所有的大夫进行考核,划定等级,只有打到了一定等级的大夫才可以开馆行医或者是收徒授医,同时也要组织这些大夫定期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学习新的医术、使用新的药物和治疗器械等等。”
  “另外现在牛痘预防天花的技术已经成熟,需要在大明各地推广,这也是需要对大明各地的大夫进行统一的培训,这样可以才可以迅速的推广有效的预防、接种办法。”
  刘晋从怀中掏出早就已经拟好的奏疏,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都忍不住沉思起来,弘治皇帝则是拿起刘晋的奏疏详细的看了起来。
  在刘晋的奏疏当中详细的讲述了建立起完善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其中就有很多案例,比如在大明的各地,都还存在很多非常愚昧无知的事情发生,以至于造成了太多、太多无辜的伤亡,本来很多能够治好的病都死掉了。
  弘治皇帝一边看也是一边忍不住直点头,他自己都差点被庸医给害死了,以前太医院的那些庸医,一个个都是庸医,跟刘晋奏疏上所说的一样。
  区别就在于民间的庸医是在害普通的老百姓,而太医院的庸医害的是皇宫里面的贵人,仔细的想一想,连太医院这种地区都存在大量的庸医,这大明各地存在的庸医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至于其他的大臣则是一个个都在想着,这个刘晋真是能够搞事。
  以前的时候,这当大臣的日子过的多舒服啊,每天上上早朝,盯着皇帝的一言一行就行了,哪里还需要操心什么税收、基建、移民等等之类的事情。
  完全可以一心一意的去讨好皇帝,去争权夺利就行了,这才正经大臣们该干的事情。
  这个刘晋倒好,从一开始就非常的能折腾,修马路、开海、搞纺织、搞军事改革、税务改革、整顿吏治,搞什么考成制度,弄的大家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现在又要搞什么医疗制度,实在是太能够折腾了。
  但偏偏刘晋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让大明变的更加强盛起来,从一开始有大量的人反对,到现在越来越多人支持刘晋,弘治皇帝也是非常乐意听从刘晋的意见。
  “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弘治皇帝将刘晋的奏疏提给刘健,示意大家都看看。
  “陛下,臣以为这是好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确实是应该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来。”
  刘健想了想表示了赞同。
  “陛下,臣也是听闻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事情,以前在我们老家的时候,人们生病了往往不去看大夫,而是去求神问佛,很多能够治好的病因此耽误。”
  “另外还有一些庸医、骗子之类的,用一些假药来行骗,卖高价药之类的。”
  “臣以为,不仅仅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同时还要对各地的药价进行监督,,严厉惩处那些没有任何医术的庸医和用行医行骗的江湖骗子。”
  李东阳也是站出来表态,反正朝廷现在也是银子多到用不完,既然如此,投一些银子下去,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制度来,其实也是可以的。
  刘健和李东阳都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是跟着纷纷点头表态,说到底这也是关系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
  有完善的医疗制度,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对他们来说更是好事,以后有点病什么的,也能够很快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活的更久一点。
  “大家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此事就按照刘晋上书的去办,由户部牵头,联合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一起去讨论、建立起相关制度,然后推行到大明各地去。”


第1054章 非常不爽
  “卖报~卖报~”
  “朝廷发布《大明医典》,建立大明医学制度,对所有行医的大夫进行考核评级,考核不达标者取消行医资格!”
  伴随着朝阳的升起,平山县县城也是开始变的热闹起来。
  平山县是北直隶最西边的一个县城,位于太行山的东麓,因为有一条京城往西通往陕西、甘肃的水泥马路,所以平山县这边和京城的往来非常的便捷。
  每天都有大量的马车往来东西经过平山县,也是将京城这边每天发现的大明早报、大明医学报带到平山县这里。
  京津地区老少爷们爱看报纸的习惯也是已经慢慢的在整个大明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北直隶这里,因为离天子近,受京津地区的风气影响就更大了。
  平山县的房屋建筑等等之类的也大多都跟仅仅地区学,钢筋混凝土、白墙、瓷砖、玻璃窗户等等都随处可见。
  随处可见的茶馆里面也坐满了宾客,读报先生的周围聚集了大量的人,人人手里面拿着最新从京城这边运来的报纸,一边看也是一边听。
  “啪~”
  “这一次朝廷发行的《大明医典》应该是可以载入史册重大事情。”
  “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根据这个大明医典,以后我大明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制度,这是以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这说明我们大明正在变的更加的繁荣、更加的昌盛,也说明天子是真正爱民如子,将我们老百姓的生死时刻牵挂在心中。”
  “根据这个医典,以后我们大明开医馆的这些大夫,必须要经过统一的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平定等级,从学徒、学员、初级大夫、中级大夫、高级大夫到教授,总共七个等级,只有达到了初级大夫的水平才具有独立开办医馆的资格。”
  “想要收徒,还必须要具有中级大夫的资格才行,同时对各级大夫的考核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对于那些没有取得资格的人,他们不仅仅无权开始医馆,并且连售卖药物都不行,以前的那些江湖郎中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还有那些庸医,只知道收钱,开出的药方却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有了完善的医疗制度之后,这些庸医、江湖郎中之类的就无处藏身,再也不能靠这个来欺骗老百姓了。”
  “而且上面说了,朝廷会拨款建立更多的医学院,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未来要在全大明的范围,在每一个乡镇都建立一座公办医院。”
  读报先生仔细的看完报纸,接着也是对着众人详细的解释起来。
  “太好了~”
  “那些江湖郎中早就该管一管了,有些人将一些面粉当药丸卖,一颗卖几两银子,骗人钱财。”
  “对,对,早就该这样了。”
  “在城里看病还好一些,医馆多少有几家,可是在下面的乡镇,很难找到医馆,即便是找到了,医馆里面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庸医,连一些风寒都看不好。”
  “可不是嘛,现在好了,以后的大夫都是经过考核的,乡镇都会有医院了。”
  “天子真是爱民如子,连我们老百姓看病的事情都时刻牵挂在心。”
  “可不是嘛,当今天子可是千古圣君,要不然我们大明也不可能如此强大,现在疆域都已经快要到欧洲去了。”
  众人听完,也是跟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这些老百姓来说,这肯定是好事,朝廷规范行医制度,大家以后看病也都更加的可靠了。
  不过对于医馆里面的大夫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平山县回春堂的高全看着最新的大明早报和大明医学院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不是没事找事做嘛,还要定期的考核、学习,大家的方子都是祖传的,谁会拿出来给大家学习?”
  “还有这些治疗的方法,无论是谁都将它视若珍宝,轻易概不外出的,将大家组织在一起互相学习,能够学到什么?”
  高全忍不住直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