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于刘宇这样的案例,那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的官场,始终看得是关系,而不是能力,不过这一点,自古都差不多,古今中外也基本如此。
可是官员毫无作为,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现象也是导致了大明朝政的腐烂,皇帝也只能管管朝中的这些大臣,至于朝中的大臣也只能够管管京城,放大到整个大明朝。
皇帝的圣旨出不了京城,朝中的政令到了地方是一纸空文。
这也就是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大力支持刘晋进行吏治改革的原因,因为弘治皇帝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
这大明的官员实在是有太多、太多尸位素餐的人,不做事也不想做事,对于想做事的人还进行打击和排挤,你说这样的情况下,皇帝纵然是有心要管理好这个国家,也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如果不是刘晋改革税制的话,这朝廷没有银子的情况下,那更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第964章 生意难做了
“卖报~卖报!”
“昨天述职大会,天子当场罢免布政使、巡抚十二人,打入天牢两人,降职处罚三十二人,发配黄金洲、澳洲围观二十五人~”
第二天京城,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断的响起,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立即被大明早报头条上面的新闻所震惊。
几乎是在转眼间,一个个报童手中的大明早报都销售一空,大家纷纷拿着报纸,仔细的看了起来。
“天啊~”
“这江西巡抚张天寓竟然贪污了八十万两银子,这朝廷拨下来的一百万两银子几乎都进了他一个人的口袋了,真是胆大包天,这下好了,脑袋肯定要搬家了。”
“还有这个赣南巡抚,还真是摸鱼界的祖宗啊,本来身肩剿匪之职,却是一年都没有出过赣州城,直接被免职贬为庶人了。”
“可不是嘛,赣南的匪患非常的严重,这天子非常的重视专门设置了剿匪的赣南巡抚,却是没想到这个陆宗学竟然如此怠政,天子还是太仁慈了,应该将他直接发配黄金洲去。”
“南直隶的叶贤都直接被贬去黄金洲了,这南直隶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的税赋重地,去年北直隶的税银都增长了一千万两银子,可是这南直隶一年竟然只增长了一百万两,据说是因为南直隶这边各州府衙门不仅仅不配合征税,还阻挠征税。”
“这税还是要征的,不然朝廷就没有银子,这朝廷要是没有银子的话,哪里有钱来修桥铺路、修水库、河提之类的。”
“是啊,是啊,这江南的商人啊历来都不喜欢交税,以前有谁要是在朝堂之上说要开征商税的话,必然会被江南籍的官员给搞死。”
“江南的商人那是真的商人,不像我们北直隶的人,都是资本家,我们北直隶人都是积极交税。”
“对,对,他们是商人,我们和他们可不一样。”
“啧啧,看看这个名单,一个个都是二品大员,封疆大吏,现在一下子有几十人遭到了降级、贬职的处罚。”
“朝廷这是要对那些怠政,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官员开刀啊!”
“可不是嘛,也是该拿这些当官的开开刀了,一个个日子过的太舒服了。”
京城的大街小巷,老少爷们不断的谈论着。
这算是最近大明发生的最大的事情了。
……
京城这边发生的事情也是以极其可怕的速度迅速的向大明各地传播过去。
天津离京城最近,消息最是灵通,京城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天津这边几乎是最先知道,也是最快传过来的。
天津府衙,原先的天津县衙,这几年随着天津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庞大,人口越来越多,天津县衙也是升级成为了天津府衙,级别直接提高了一级。
天津府的知府郭子璋原本正在慢慢悠悠喝早茶,当拿到大明早报看到头条新闻的时候,整个人立即脸色大变,喝茶的心思都没有了,急匆匆的喝上一口,立即急匆匆对着手下的人吩咐道:“立即让各区县的知县前来述职。”
郭子璋原本对于这个考成制度,述职制度并没有什么在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几乎是成为了官场的常态了。
朝廷的政令出了京城基本上也就是一纸空文,到了下面,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会去理会,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谁会去理会这些东西。
这考成制度和述职制度是刘晋制定出来,本来大家也并不是很在意,考察制度还好一些,多少还是要看看表现的,可是这述职制度,他们这些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有理会的意思。
现在好了,各地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贬职、降级、发配黄金洲的一大堆,足见上面并不是开玩笑而玩真的了。
这一级级的压下来,到时候他们这些州府级别的官员就要去布政使、巡抚这里述职,说不定到时候就会这些人一样,一个个被贬、被降级,甚至于还有可能会被贬为庶人。
这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关系到自己的功名了,郭子璋就不得不重视了,所以他也是赶紧召集自己管辖范围内各区县的官员先到自己这里来述职,先将自己区县的基本情况给掌握了,这样自己向上级述职的时候就有底气了。
“玩死人啊,一下子被罢免、贬职了几十个封疆大吏,这以后谁还敢摸鱼了。”
郭子璋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水,身在天津这个地方,油水非常足,但是因为离京城近,这里权贵云集,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翼翼。
不仅仅是天津府,伴随着消息在大明各地传播开来。
各个地方的州府衙门,各级官员都被这个消息给深深的震撼,一下子罢黜、贬职了几十个封疆大吏,这是弘治朝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甚至于可以说整个大明都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洪武朝时期的几个大案,牵连甚广的大案,也没有说一下子牵连到几十个二品的封疆大吏。
然而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直接就一下子罢黜、贬职了几十个二品的封疆大吏,向整个天下释放了极其强烈信号。
弘治皇帝是绝对全力支持吏治改革的,任何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官员以后都没有好日子过了。
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纸醉金迷的代名词,在这里汇集着整个江南的有钱人,一艘艘停在秦淮河上面的花船就是一个个销金窟,再多的银子砸进去都会不见踪影。
在以往,这里云集着整个江南官场的大佬,南京的六部尚书、侍郎是这里的常客,掌管各地的布政使、巡抚那是经常来这里饮酒寻欢,大量的权贵云集于此,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秦淮河畔,一到了晚上的时候,一艘艘装扮花俏,奢华的花船都会停泊在岸边,等到金主上了船,立即就隐入到秦淮河当中,犹如一艘艘移动的皇宫,灯火通明,奢靡之音、粉黛之香渲染了整个秦淮河。
然而最近这几日,秦淮河上花船的生意却是一下子就淡了起来,这些花船的老鸨们一个个看着岸边的马车望眼欲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贵人们都去哪里了?一个个都不见了踪影。”
有老鸨感叹一声,以前的时候,每到傍晚之时,一辆辆奢华的四轮马车就会来到岸边,然后从上面下来一位位达官显贵,将她们的花船给包下来,只要将这些爷给伺候好了,一晚上上千两的银子那是随便也跑不了的,如果遇到了有钱的主,上万两银子也是有的。
然而现在,岸边的水泥马路上马,四轮马车没了踪影,一艘艘花船上面的姑娘都闲的没事做,只能够彼此互相望眼欲穿。
“是啊,我这都已经三天没有开张了,在这样下去,我都要喝西北风了。”
有老鸨也是立即回道。
“听说那些官老爷都回各地去了。”
有知道一些事情的人说道。
“回去各地方干嘛?”
“各地的青楼楚馆能够和我们扬州的花船相比吗?”
“就是,就是,那些乡下的丫头哪里有我们的姑娘会伺候人又多才多艺。”
有老鸨立即就跟着回道。
“更何况,那些官老爷,一个个都把衙门放到我们秦淮河上面来了,这回去做什么?”
“在这里吃吃喝喝,逍遥快活不好吗?”
“这你们就可能不知道了吧,你们难道没有看最新的大明早报吗?”
“前不久各地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结果呢,直接被天子贬职、罢免了几十个,我们南直隶的叶大人都被发配到黄金洲去了。”
“现在整个大明的官场都震动了,上至封疆大吏,下至各地州府的知府什么的,一个个都勤快了,回各自地方去忙事情了。”
“这乌纱帽都可能保不住了,他们哪里还有心思来你们的花船上面潇洒?”
“叶大人被发配到黄金洲了?”
“可不是嘛,因为我们南直隶的税银征收的太少了,叶大人直接被官降三级,发配黄金洲为官。”
“你们的好日子也差不多到头了,以后啊,这花船不仅仅客人要少很多,而且估计你们的税是别想少掉一分钱了。”
“天啊,这日子以后还怎么过啊!”
有老鸨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慌了大喊起来。
消息在大明各地不断的传播,以前喝茶看报纸的大明官员一个个也是勤快多了,审案子的审案子,没案子可审的,那是赶紧组织起地方的士绅乡绅之类的,大家商量着是不是集资来修建水泥公路、修桥铺路什么的,毕竟这也算是政绩的一种。
以前对征税拖拖拉拉,不愿意积极配合的地方府衙也是立即主动的找上了各地的税务衙门,表示愿意配合他们去找那些硬骨头征税,毕竟税收也是关系到他们的政绩。
以前天天摸鱼,吃喝玩乐的官员,一个个都变的无比勤快,各地的青楼楚馆生意都变淡了很多。
第965章 整治江南官场
京城,乾清宫尚书房。
“陛下,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的税赋重地,但从南直隶今年上交上来的税银来看,这南直隶缴纳的税银占比还不足我大明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比起北直隶来相差深远。”
“这其中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南直隶这边商人逃税、漏税极其的严重,且南直隶各州府衙门对征税极其的不配合所造成。”
“故而臣以为,南直隶布政使的位置上面,必须放一能臣方可扭转南直隶的这种局面,保证我大明江南税收的稳定性,同时也促进江南以及整个大明南方和沿江两岸地区的发展。”
刘晋手里面拿着一份名单,作为吏部尚书,大明官员的任免和考核,刘晋是最有话语权的,按照大明的制度,吏部尚书是可以直接任免四品以及四品以下的官员。
三品和二品官员的任免首先也是需要经过吏部尚书这边,然后再由内阁和吏部商议,最终提交给天子审核。
可以说刘晋手中握着的权力已经非常巨大,四品官员的级别,基本上都已经各地州府的知府、知州这个级别了。
前几日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罢免、贬黜了几十个二品大员,刘晋一下子就有的忙了,几十个二品大员,这关系到的可是几十个封疆大吏,而且还都是各地方的一把手,这自然是需要认真的去甄选。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对于江南的情况,弘治皇帝还是很清楚的。
这以前的时候,江南出身的官员几乎都已经是大明朝堂的半边天了,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只要是对江南的商人、地主士绅不利,几乎都会遭到废除和强烈的反对。
任何官员只要是提到商税就会被江南出身的官员给搞死,以至于大家明知道朝堂没钱,办不成什么事情,可是依然没有任何人敢替开征商税的事情。
要不是后面接着几个大案子,狠狠地打击了江南籍的官员,后面刘晋想要税务改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时税务改革的时候,弹劾刘晋的奏疏都犹如雪花一般飞到了弘治皇帝书桌上。
在弘治皇帝看来,这江南根本就不是他老朱家的江南,而是那些商人、大地震、士绅、大家族的江南。
在这里,朝廷的政令还不如一个士绅的话好用,朝廷在这边的诸多政策几乎都很难开展。
比如以前的时候,纳粮开中的盐引制度已经基本上糜烂不堪,边军无粮,朝廷又没有银子,江淮地区盐场内的炤户又被压榨的半死不活,可以说无论是朝廷还是对底层的炤户、老百姓都没有享受到人很多好处。
可却是偏偏养肥了江南地区的这些盐商、大家族,以至于形成了徽商、盐商等等庞大的利益群体,在依托这些利益群体,进而形成了足以左右大明朝局的可怕势力。
“你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吗?”
弘治皇帝想了想问道。
南直隶布政使的位置非常重要,算是江南地区最有实权的官员了,并不是最大的官员,因为南京这边还有一整套的班子,南京六部都有尚书和侍郎。
不过南京这边的这套六部班子,那都养老院,并无什么实权,主要就是用来安置一些难堪大用的官员,或者是触怒了皇帝的官员。
“臣推荐王守仁!”
刘晋沉吟一番,想了想说道。
王守仁和自己都是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的,这些年也是一直跟着自己南征北讨,才华和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比起历史上的多灾多难的经历,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现在的老王,那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现在也已经是正三品的官员了,并且因为屡立军功,还被封为了国公,可谓是大明官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就是比刘晋差一丢丢。
“王守仁?”
弘治皇帝一听,沉吟一番之后,也是忍不住微微点头。
他早就注意到了王守仁,甚至于将他和刘晋放在一起,做手术之前,他甚至于都已经和朱厚照交代清楚了,刘晋和王守仁是真正有才能的贤臣,必须要重用。
能文能武,文可治国安邦,武能开疆拓土,也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
“他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表示了认可。
派遣王守仁去南直隶当布政使,顺带着可以将江南的这些问题给好好的整一整。
“只是,这王守仁是浙江人,他去南直隶的话,会不会不太合适?”
旁边的刘健想了想说道。
刘健也是很清楚弘治皇帝有意重整江南官场的决心,按理来说应该要派遣一个北方出身的官员前往江南才是最合适的。
这派遣王守仁去江南的话,他本身就是浙江人,怕是会有所牵连,影响了他在江南这边的行动。
“正因为他是浙江人,所以才更合适,更懂江南这边的复杂情况,才能够将江南官场给疏通,重新整理好。”
刘晋想了想说道。
“嗯,就按照刘晋你所说的,派遣王守仁去南直隶任布政使,不过江南地区情况复杂,仅仅只是布政使的话,朕怕他有心无力。”
“再给他加一个江南巡抚的职权,替朕巡视江南,重整江南官场和江南风气。”
弘治皇帝思索一会,想了想也是说道。
很显然,弘治皇帝对刘晋很信任,对王守仁的能力也是非常信任,同时也是支持刘晋关于重整江南官场的提议。
江南,是该要好好的整治一番了。
其它地方的官员顶了天就是贪污腐败,摸摸鱼,尸位素餐之类的,但是江南这边的官员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眼里面根本就没有大明的天子,有的仅仅只是自己同地区集团的利益,俨然有形成党派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