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刘晋又忍不住沉思起来。
身份牌的事情都还是小事,蒸汽机弄出来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加工现在也是可以轻松的做到,用蒸汽冲压制造身份牌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现在让刘晋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公民等级的事情了,这事是刘晋自己提出来的,自然而然弘治皇帝又让刘晋去办。
“就没有做过什么正经事情。”
刘晋无奈的叹口气,好像自己自从当官就没有做过什么正经的本职工作。
一开始在翰林院的时候,弘治皇帝让刘晋一个文官去打仗,打完仗之后又将自己一个文官调进了五军都督府负责军制改革,之后到了户部又是去打仗,接着干了税制改革的事情,才算是做了点本职工作。
这到了吏部,竟然又干起了户部的事情,自己年底的官员考成都马上要开始了呢。
拿起笔刘晋开始在纸上慢慢的写起来。
一等公民自然是汉人,大明境内所有汉人都是一等公民。
二等公民则是已经改汉姓、取汉名,精通大明话、尊儒重道,能写超过五百个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三等公民则是已经改汉姓,取汉名,只能够说一些大明官话,但并不精通,又不认识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四等公民则是没有改汉姓,又没有取汉名,既不会说大明官话又不会写汉字的非汉人公民。
五等则是奴隶……
写到这里,刘晋想了想又将五等给划掉,奴隶并不能算是大明的公民,奴隶是属于大明公民的私人财产,故而不能算是公民。
“奴隶也算是人,也是应该要进行管理,奴隶的数量要进行统计,同时也要发放奴隶身份牌,算是四等之外最低等的奴隶。”
想了想刘晋也是又拿出笔将这一点给记下来,在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贵贱高低,所以刘晋觉得出台这样的政策并没有问题。
这并不是后世,讲究人人平等,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又或者是其它的地方,都是十分讲究尊卑贵贱的。
当然这并不是刘晋提出来要实行功名等级划分的原因,来自后世的刘晋很清楚,进行这样的划分极有可能会引起大明境内其它部族的不满,甚至于还可能会导致很多部族起兵反抗大明的统治。
但是刘晋觉得依然十分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明内部这些部族逐渐的融入到大明主体的汉人之中。
因为划分一个人是几等公民,主要的依据还是看这个公民有没有改汉姓、取汉名,有没有学习大明官话和汉字。
比如一个南洋土著,他如果不愿意改汉姓、取汉名,那他就是四等公民,如果愿意改汉姓、取汉名,还会说一些大明话,立即就可以成为三等公民。
如果再稍微勤奋一些,能够说很多大明话,同时还能够识汉字的话就可以成为二等公民,至于想要成为一等公民。
“嗯,不同等级之间应该要可以变动和流通的。”
“这二等公民想要成为一等公民,除了父母需要是二等公民之外,自身还应该要具备二等公民所掌握的一切条件,同时还应该要有纳税记录,纳税超过五十两银子,或者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科举考试取得秀才及以上的功名。”
想了想,刘晋也是在二等公民晋升一等公民这里写道。
肯定是要给人希望的,不可能说一等就永远是一等,二等就永远是二等,任何文明和种族当中都有精英,大明想要强大,自然是要吸取这些精英。
当然更重要是还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一条上升的渠道,或许并不是血缘上的汉人,但只要有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同样也是可以给予一等公民的身份和待遇。
公民等级制度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这些部族学习汉家文化,只要学习了汉家文化,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然是以后大明不断的变动、动荡,最终也是依然可以维持住现在的版图和疆域。
而不是像历史上的汉唐一样,强大之时,四方威服,疆域广袤,实力衰弱之后,很多地方立即就再次失去了统治。
这才是刘晋制定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这统治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和制度,只是像以往的朝代一样进行管理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分崩离析,分裂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国家。
这绝对不是刘晋想要看到的,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防备出现的现象。
“嗯,等级、等级,自然还是要跟各种权利相匹配才能有吸引。”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取得二等公民的身份才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低等级的嫁入高等级的,可以直接晋升一级,所生子女直接获得高等级公民的身份。”
“高等级嫁入低等级,必须要降低一级,所生子女为低等级公民。”
刘晋又拿起笔继续写了起来。
“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还是必须要确立的!”
“至于说完全限制婚姻自由,这显然是很不人道的。”
“四等级公民只能够自由在所在县活动,不允许出县的管辖范围,三等公民只能够在所在州府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走出州府的活动范围,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则是没有限制。”
“至于奴隶,所有奴隶的出行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必须有奴隶主人陪同或者是奴隶主人所开具的书面说明。”
“奴隶~嗯,奴隶也是要制定一个晋升的渠道的。”
“奴隶只要认真为主人干活超过二十年或者是有重大功劳者,并且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经过主人的申请,当地官府的审核之后,可以脱离奴隶身份,获得四等公民身份。”
想到奴隶,刘晋又是默默的写下了这样的一段内容。
奴隶虽然是奴隶主的财产,但说到底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当牲畜去对待,还是要给予一些希望的,有了希望,奴隶爆发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第951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乾清宫尚书房,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佀钟等人一个个手里面拿着一张铁片,同时还一份刘晋所制定出来的公民等级在仔细的看着。
“这就是以后我大明的公民身份牌?”
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手中的身份牌,这刘晋让密云铁厂这边制出来的样品,送过来先看看。
身份牌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写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以及年龄(因为还没有实行公元纪年,出生年月日都是弘治几年几月几日,如果是弘治皇帝他爹的时候那就成化某年某月某日,不太好计算年龄,所以也是著名年龄。)
还有部族民族,籍贯、身份编号以及最为重要的几等公民这些信息,像弘治皇帝手中的那张身份牌上面就清楚的写道。
姓名张三,性别男,出生年月日是弘治元年正月初一,年龄十五岁,部族民族,汉族,籍贯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安定镇张家村,身份编号100103000101012345,公民等级,一等公民。
看完正面,弘治皇帝又翻过来看了看北面,北面则是刻印了大明天子印玺的图案,同时上面还写道。
大明帝国公民身份牌,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制,同时还有一行非常霸气的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嗯,最后这句话也是刘晋让加上去的,意思是这天下都是大明天子的天下,这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一方面也是彰显大明的强大与霸气,同时也算是一视同仁的意思,也就说不管你是一等公民还是四等公民,你们都是天子的臣民,受大明天子之庇佑。
“不错,不错,很不错嘛~”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完,顿时就笑着连连点头。
这个身份牌可以,做工精细,关键是详细的写清楚了很多的信息,这废除户籍制度之后,人口流动,以后官府就可以专门去查这个身份牌就可以,有利于对人口的管理和流动。
当然了最让弘治皇帝满意的其实还是反面的那句话,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就让弘治皇帝很喜欢了。
“确实是挺不错的,就是这个成本不知道要多少,要知道这个可是铁,尽管只是这样薄薄的一片,但是从现在普查的人口数量来看,我大明的人口数量可能超过一万万,这需要的铁片就非常多了。”
户部尚书佀钟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他这个帝国管家婆虽然比周经当户部尚书的时候日子要好过了不知道多少,但是这该省下的还是要省,要铁片来制造这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成本很低,这个铁片很薄、很薄,就跟纸一样,是利用蒸汽冲压机制造出来的,这样的一个铁片,它的成本仅仅只需要不到五文钱,算下来只需要不到一百万两银子就可以给我大明所有人制造出身份牌子。”
刘晋想了想说道。
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也是提上来了,北京这边有密云铁厂,南边这边有淞沪铁厂,再往南还有琼州铁厂,全部都是刘晋麾下的产业,利用的都是高炉炼铁技术,产量高,价格也是在不断的下降。
“一百万两银子就为了这样一个身份牌,是不是太奢侈了?”
刘健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也就是现在大明有钱了,要是在以前,别说一百万两银子了,就是十万两银子,国库也是很难拿出来,别更说用来这样折腾了。
“确实是有些奢侈,但是这个身份牌也是为了方便朝廷管理人口,该花的银子还是要花的。”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说道,他是比较支持的,至于银子,朝廷现在有的是银子,去年都还节约了几千万两银子没有花出去呢。
“这身份牌还是挺不错的,就按照这个制式去办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也是大气的说道,嗯有钱了,说话就是不一样了。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其实也是相当抠门的。
“是~”
众人也是连忙点头道。
接着众人又再次看向手中的公民等级划分的制度。
“刘晋,你这个等级划分的是不是太粗略了一些,这一等公民,臣以为应该是我们汉人当中的读书人,没有读书,又目不识丁的应该化为二等公民。”
谢迁看了看,想了想问道。
“嗯~有道理。”
其他人一听,顿时也是纷纷点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是和一般的老百姓不一样,岂能都是一等公民。
“臣也是支持谢公的观点。”
“应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应该划分为六等,一等是读书人,二等是普通汉人,再依次往下推。”
刘健想了想也是说道。
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那可是必须要保证的,处处要彰显出来,可不能和普通老百姓混合。
弘治皇帝听完之后也是微微点头,尊卑有序、贵贱高低还是很重要的,这可是皇权维持的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如果能够维持皇权?
“陛下,臣制定这个公民等级制度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区分我们汉人内部的贵贱高低,而身为了促使我大明疆域内的那些异族和部族的人融入我们。”
“这每一个等级,想要晋升到更高的等级,都有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基本上都是要求他们改汉姓、取汉名,学习大明官话、学习汉字、尊儒重道等等。”
“划分等级,也是为了进行区分,让他们有动力和压力去学习我汉家文化,不断融入到大明主体之中。”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这个制度下去,我相信再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之后,我大明内的这些部族或许在血统上并不是汉人,但是他们在文化上、思想上都已经和我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此一来,以后将再无边疆之分,也绝对不会出现土司叛乱的事情,因为所有人最终都慢慢的变成了汉人。”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自己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说了出来。
“说的好,夷狄入我大明,则大明之,大明入夷狄则夷狄之!”
张懋一听,顿时就拍案叫绝。
说到底自古以来,如何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华夏人,并不是看血统,而是看这个人思想观念以及所受到的文化和教育。
这一点,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嗯,有道理!”
其他人听完也是纷纷点头,仔细的想一想,这个制度的作用还真是如此,主要是给大明境内的非汉人一些压力和动力,让他们学习汉字、学习汉家文化,最终融入进来。
而这也是刘晋前面的时候提到过的,大明想要长久的统治如此广袤的版图,稳定疆域内所有的部族等等,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将他们变成一家人。
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点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想和观念,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长久性的统一。
“臣以为这上面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天子大赦天下的话,应该只限于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
“还有这个嫁娶方面,应该添加入赘这种现象,如果入赘到高等级的话,可以提高一级,生的孩子也可以按照高级的公民来。”
“征兵方面,应该规定朝廷只征一等公民为兵,二等公民及以下都不能当兵,不需要服兵役。”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自己的补充点。
“臣也有几条要补充的,这高等级的公民在与低等级的公民出现矛盾的时候,官府首先应该要维持高等级公民。”
“低等级公民如果犯罪应该要加重处罚,特别是第四等的,连汉姓和汉名都不愿意改的,就更应该加重处罚,以达到施压的目的。”
“另外还应该要加入宗教信仰的内容在里面,所有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只允许信佛教、道教或者是不信教,不允许信奉外来的任何宗教。”
刘健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补充点,既然是为了促进融合,促使大明境内的部族融入到主体之中,那就要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补充。
其他人也是纷纷陷入思索,也是开始不断的做补充。
“关于奴隶,臣以为有些不妥,这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想要让奴隶主主动给予自由的话还是太难了,所以臣以为奴隶如果能够辛辛苦苦工作超过三十年,或者是年龄超过五十岁,就应该由当地官府给予解除奴籍,给予第四等公民的身份。”
“臣也以为应当如此,五十已经知天命了,应该给予奴隶自由,同时给予公民身份,也算是辛劳付出的一种回报。”
“奴隶的后代问题,臣以为如果三代人都是奴隶的话,且没有任何不良表现,到了第四代应该给予自由,给予四等公民的身份。”
“四代会不会太多了?三代就差不多了吧?”
“能够给予他们自由就算不错了,按理来说,这奴隶就不应该有后代。”
第952章 反响
京城,天刚刚蒙蒙亮,只有东边的天空有一丝光亮,寒风还在呼啸,昨夜下的大雪在街道上铺上厚厚的一层。
“卖报~卖报~”
然而京城的报童们却是早已经起来,一个个身上背着报袋,满脸通红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声音洪亮。
伴随着报童的叫喊声,这京城的早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原本行人稀松的大街小巷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一般,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大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