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444章

大明镇海王-第444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漂亮的,都不能移动,也就那样。”
  巴图撇撇嘴说道,看向道路两边一处处工厂这里,工厂内繁忙无比,有一个个大烟囱冒着浓烟,还有一辆辆四轮马车不断的往来,道路上人来人往,非常的热闹。
  人太多了,比起巴图在双虎镇上面所看到的人还要更多的多。
  “好多人啊~”
  阿古达木感叹的说道。
  “确实是好多人~”
  巴图也是跟着点点头。
  “听说今天我们就可以抵达天津了,听那些汉人说这天津是天底下最繁华的城市,也不知道是不是胡乱吹嘘的。”
  “谁知道呢,我们是草原人,是自由翱翔的雄鹰,再繁华的城市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两个少年人一边看也是一边聊着。
  渐渐的连接水泥马路的道路越来越多,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视野之中,一根根直入云霄的烟囱伫立在大地之上,冒着黑烟,冬日的天空都显得更加的阴暗,仿佛天空都被这些黑烟所笼罩一般。
  很快,隐隐约约之间能够看到一座庞大的城市出现在视野之中,排列整整齐齐的厂房,星罗棋布,高楼林立,一条条道路上面,数不清是马车、牛车来来往往,还有那些行色匆匆的行人,一片极其繁忙的景象。
  “这~”
  看到眼前的一切,巴图和阿古达木忍不住张大了自己的嘴巴,眼睛都看直了。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他们两个,所有第一次来到天津的人都忍不住好奇的看了起来,连坐在马车里面的安木尔也是掀开了窗帘,好奇的看着庞大无比的天津城。
  离天津城越来越近,渐渐的开始进入到天津城。
  从北面进入天津城是工业区,行走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面,一栋栋厂房分别在道路的两边,大量的马车来回不断运输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机器的轰鸣声以及一队队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他们此时也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道路上行走的草原队伍。
  工业区非常的繁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贯通四方,规划整齐的工业区,看起来非常状况。
  走过工业区,很快就进入到了商业区和居民区。
  在这些地方,一栋栋高楼林立,繁忙无比的街道,热闹非凡的商业区……所有的一切都让来自草原的这些人看的眼睛都看直了。
  天津城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仅仅只是路过,在道路上看到的人比他们一辈子看到的人还要多,路过一个商业街的时候,整个商业街这里都是人,人山人海。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汇聚于此,有钱的天津人都在忙着准备年货,逛街也是成为了天津这边的一个时尚。
  楼很多、很多,又很高、很高。
  一栋栋高楼伫立在大地之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栋栋高楼,虽然仅仅只有五六层高,相比起的后世的高楼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是在这个时代,那绝对妥妥的是高楼,对于这些草原人来说,那更是非常高,数量又非常的多。
  居民区、商业区这里,土地金贵,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这样的结构,规划整齐,看起来非常的壮观。
  “这就是天津?”
  阿古达木眼睛都看呆了,非常好奇的看着道路两边的一切,非常的新鲜,来到了新世界一样。
  “太热闹了。”
  巴图同样如此,原先的时候对于天津不削一顾,但现在却是一下子就被天津的繁华所吸引。
  巴图的的姐姐琪琪格,她的双眼同样在放光,不断的看着街道上身穿漂亮衣服的女子,再看看街道两边商店里面各种各样颜色、花纹的布匹、衣服,都开始嫌弃自己身上穿的衣袍了。
  太丑了!
  也太土了。
  和天津的姑娘比起来,自己就好像是土包子一样。
  看看天津这里的姑娘,一个个穿着漂亮的衣服,穿着、打扮都非常的漂亮,还一个个提着小包包,此时此刻正有说有笑的看着行进的草原队伍。
  浩浩荡荡的草原队伍穿过了天津城区来到了天津港口这里,在一处处早已经清理出来的码头空地这里停泊下来。
  有船只早已经在等待,草原人的队伍一到,立即有工人开始将草原人的东西、马匹、牛羊等等装上船。
  这一次前往澳洲,牛羊和马匹携带的数量有限,大部分的牛羊、马匹都已经卖掉了,留下的都是精壮的牛羊马匹,数量不多,但都是草原人的宝贝,其中就有专门用来生小羊羔、小马的母羊和母马。
  “包子咯~好吃的包子咯了~”
  有胆大的小贩挑着自己的担子来到码头这里,不断的吆喝开始做买卖。
  “包子~”
  “包子~”
  巴图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他最喜欢吃的就是包子了,所以也是立即拉着自己姐姐安木尔来到小贩这里,花了几十文钱就卖到了十几个包子。
  “好吃,真好吃~”
  “比起双虎镇的包子还要好吃。”
  一边吃,巴图也是一边喊了出来。
  然而包子还没有吃完,立即又有其他的小贩挑着自己的担子前来,卖混沌的、卖馒头、卖面条,各种各样的做小生意的人也是来到了码头这里。
  第一次来到天津的草原人,对这些一切都非常的好奇,而且走了一路了,能够吃上热乎乎的食物,也是让很多草原人纷纷掏腰包。
  转眼间一个个小贩的东西都被这些草原人给买的精光,而这些草原人一个个也是吃的满头大汗,直呼过瘾。
  天津这边的东西比起他们草原人上的小镇要更便宜一些,味道却是更好很多,让吃惯了牛羊肉的草原人吃的很爽。
  “铛~铛~”
  在码头这里尝了下天津的包子、面条、馒头等等,很快就到了出发的时候,一阵阵的铃声响起,一艘艘船上面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即将出发前往澳洲。
  “巴图~琪琪格,该上船了!”
  李大海的声音传来,巴图和琪琪格两人也是急忙的走了过来。
  第一次坐船,巴图和琪琪格两个人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站在甲板上看向天津,更是清楚的看到了这座庞大城市的繁华。
  整个天津港口繁忙无比,一处处码头这里,一艘艘大船静静的停泊,港湾这里,大量的船只在等待进出港口。
  码头上同样繁忙无比,装卸货物的工人,还有回来的渔船带回来如山一般的海鱼;更远处,繁华的街区,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高楼……
  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的烙印在两人的脑海中,这辈子都难以忘记。
  “铛铛~”
  一声声铃声响起,船帆升起,船只缓缓的离开码头驶向大海。
  巴图、琪琪格、阿古达木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趴在甲板的船舷上面,回首看着天津的方向,视野之中,繁华庞大的城市渐渐变的模糊起来,到最后只剩下一片庞大的轮廓,直至彻底的消失不见。
  再看向前方的海面,水天相接之间,海鸥飞翔,发出阵阵的名叫声,庞大的船队在海面上劈波斩浪,千帆竟发,朝着未知的世界、未知的生活前进。
  “澳洲,也不知道哪里到底好不好?”
  巴图看着前方的海面,少年人的思绪飘的很远、很远。


第798章 朝野上下都很急
  “看来他们都急了啊~”
  回到京城,刘晋在壁炉旁边喝着茶,看着报纸,小日子过的轻松惬意。
  嗯,自己的假期快要休完了,必须要好好的珍惜、珍惜了。
  伴随着临近年关,大明各地的消费能力也是迅速的膨胀起来,单单是京津地区,每天都有很多的船只抵达天津,运来大明海内外的货物,陆地上联通南北的水泥马路上面也是有着络绎不绝的车队,在为京津地区运送货物。
  马上要过年了,有钱的大明人,自然是要好好的采购一番、消费一番,这其中过年的新衣那是绝对不能少的。
  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是布匹生意最好的时候,京津地区大大小小的布匹店、布庄、成衣店等等,生意都非常的火爆。
  京津地区人口庞大,资本兴起,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这里务工,需要的布匹实在是太庞大了,再多的布匹都不够卖的。
  这极大的刺激了大明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让他们开足了马力不断生产布匹,但也因此导致了棉花和羊毛的价格持续飞涨。
  最关键的是现在有钱都买不到的棉花和羊毛了,因为所有的棉花和羊毛基本上都已经买的精光了,大量的纺织工厂的东家、老板都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购棉花和羊毛。
  可是在这个时候,冬天的草原不产羊毛,棉花已经被买光,大家都不够,海外从天竺这边过来的棉花根本就到不了北方的天津。
  在南方的淞沪、南京这边就已经被人给买的精光,还有种杯水车薪的感觉,一船、一船棉花运过来,很快就变成了布匹销往大明海内外。
  “知道急就好,以前总是反对朝廷对外用兵,现在知道急了?”
  “朝廷不对外用兵,哪里可以获得那么多的土地来种粮食、种棉花,哪里可以打开别的国家的市场,让你们随意的倾销布匹?”
  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刘晋也是笑了起来。
  资本都是追逐利润的,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价格,更高的利润,这才是资本。
  棉花和羊毛,如果用抢都能够抢到,那又何必要辛辛苦苦的去种,去买呢?
  没有广袤的市场,这纺织出来的布匹到时候又卖给谁去?
  现在大明已经慢慢的走上了资本和殖民的双轨道,已经回不去了,估计谁要是再说什么闭关锁国,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大明上下各个阶层都会将他给撕的粉碎。
  就好像现在,因为棉花和羊毛的价格飞涨,大明上下都急了,很急、很急的那种。
  “臭小子、臭小子~”
  这时,张懋粗犷的声音出来,有好几个脚步声由远及近,很快就来到了刘晋这里。
  刘晋一看,好家伙,不仅仅张懋来了,内阁的刘健、李东阳、谢迁,还有自己的顶头上司佀钟、兵部尚书刘大夏都来了。
  “刘公、李公、谢公……”
  刘晋也是赶紧起身笑着迎接,同时脑海中也是急速的思索起来,这些大佬一起来自己家里面,这是要干嘛?
  “啧啧,还是你小子会享受,家里面竟然装上了这种壁炉,这外面大雪纷飞,你这烤着火,太会享受了。”
  众人坐到了壁炉前,张懋喝一口热茶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要说享受,这刘晋绝对是最会享受的,这壁炉旁边一坐,整个人都觉得无比的舒坦,再邀上三五好友,喝上热潮,谈笑风生,这绝对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大家来我家里,想必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吧?”
  刘晋笑了笑,一番寒暄,也是直接问道。
  “臭小子,你是真不知道,还装糊涂啊?”
  “现在大家都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你倒好,前几天去草原上面散心,这回来了又在家里面烤火,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
  张懋看了看刘晋笑了笑说道。
  “刘晋,现在棉花和羊毛的价格飞涨,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大明纺织业的发展,我们大明上下都希望陛下能够尽快出兵西域,获取西域的棉花和羊毛。”
  “可是陛下一直都以冬天作战极其不利为由,始终不肯出兵。”
  刘大夏这边接过了话,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他是真的急了,不是假的。
  上次在弘治皇帝书房说这事情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有多紧急,可是回去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家里面开办的纺织厂订单接了一大堆,可是却已经快没有棉花了。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得到棉花,工厂就可能会面临停工,这工厂一旦停工的话,到时候就投资就要打水漂了。
  并且为开个工厂,刘大夏家里还向大明第一银行这边借贷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字,一旦银行的贷款还不上,到时候这工厂都要被银行给收走,那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是啊,这冬天作战虽然对我们有诸多的不利,可是对于西域的瓦剌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还可以出其不意,他们也是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冬天对西域用兵。”
  谢迁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
  不用说,谢迁家和刘大夏家里的情况差不多,不仅仅将自己的资金都投资到了纺织工厂,并且也向大明第一银行这边借贷了大笔的银子。
  大明第一银行借款利息低,放贷足,并且还可以分期还款,大家也都是很喜欢向大明第一银行这边借贷。
  这不管是去南洋开种植园,还是去购买海船,又或者是去南洋开采矿产等等,大家都喜欢向大明第一银行借款。
  利用大明第一银行的银子来发财,这也是成为了一个潮流。
  很多人仅仅只是靠着借贷的银子,买上一艘船,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不仅仅回本,而且还大赚、特赚。
  这开纺织工厂,有太多、太多的人借了银行的贷款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很急的原因。
  “陛下不同意出兵,大家找我也没有用啊~”
  刘晋一听就明白了,笑了笑无奈的说道。
  其实刘晋也是已经听人说了,弘治皇帝的书房都差点被大明上下上奏的奏疏给淹没了,所有的奏疏都是清一色的请求弘治皇帝尽快对西域用兵。
  这些奏疏当中有来自陕西、甘肃的地方官员,他们声情并茂的描写了瓦剌人的残暴,说他们犹如强盗一般,经常扣边扰民,洗劫通过西域的商旅,甚至于还将以往的陈年旧事都说出来。
  有来自湖广的官员说瓦剌人不识教化,不尊孔孟,大明有必要向瓦剌人灌输孔孟之道,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这样才不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还有来自南洋地区官员的奏疏,上书说西域和南洋地区一样,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故土,在汉唐时期,哪里都是华夏之地。
  现在大明强盛至极,理应尽快收复华夏故土,恢复华夏衣冠,就像南洋地区一样,让西域尽快回归到大明的版图之中。
  总之,从朝廷到地方,来自大明方方面面的官员都在向弘治皇帝上书,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总之就是要弘治皇帝必须现在、立刻、马上就出兵西域,收复这片华夏故土。
  甚至于连朝鲜国的国君燕山君、倭国的国王东方胜仁同学都像弘治皇帝这边上书了,说西域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一直以来都沦落到了异族人之手,实在是可悲、可叹、可惜。
  现在大明皇帝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武比秦皇汉武,文过唐宗宋祖,理应尽早收回西域,恢复我华夏故土,以告慰大诗人李白。
  这都是些什么鬼。
  朝鲜和岛国人竟然也掺和进来,关键是为什么要扯上李白?
  刘晋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哭笑不得。
  估计着弘治皇帝也要笑的肚子疼,各种各样对西域开战的理由都找出来了,一个个都还说的冠冕堂皇,连朝鲜和倭国人都掺和进来。
  当然刘晋其实是很清楚,现在大明和倭国、朝鲜的往来非常的密切,很多倭国人和朝鲜人都投资了大明的各个商行,同样的很多大明商人也是和倭国、朝鲜商人一起合作做买卖,做生意。
  因为大明藩属国协议的存在,彼此可以自由往来,自由经商,自由定居,再加上朝鲜和倭国都在大规模的推行汉化教育,这也就有了朝鲜国君和倭国国王的上书了。
  “臭小子,你就别谦虚了。”
  “大家来找你,也是希望你能够去和陛下说一说,劝说下陛下,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