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甘心仅仅只是海外占个小岛或者是小地方,当个闲散王爷。
这些藩王野心极大,如宁王这般的,甚至于都想要在海外打下一个和大明一样庞大的帝国,所以也都选择离大明远一些,去非洲这样的地方,因为哪里有足够大的地盘。
当然大部分的藩王其实都只是想要去海外打下一块地盘,不需要多大,有一块地盘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当自己的土皇帝。
在大明内,他们就是被圈养起来的猪,没有自由,在海娃有自己的地盘就不一样了,不用太大,小小的一块就行。
这是大部分藩王的想法,出海是必须要出海的,但地盘不需要多大,有一块就行,最好是像锡兰岛这样的岛屿,占下一个岛屿,当土皇帝,那也是很不错的。
藩王们都在行动,而伴随着锡兰总督向弘治皇帝献宝的事情传开,大明上下也都被海外殖民的巨大利益所深深的吸引,无数人的眼睛都红了。
仅仅只是一个锡兰岛而已,锡兰总督一次献宝就向弘治皇帝进献了价值千万两白银的财宝,那西洋联合商行又从锡兰岛这里弄到了多少财富?
估计也只有西洋联合商行的人才知道。
可是,大家都知道西洋联合商行的投入并不大,仅仅五千人的军队就占下了锡兰岛,自身的损失又微乎其微,在大家看来,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真正一本万利的买卖。
占下的锡兰岛以后可以个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东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以后单单是收过路费都要让西洋联合商行吃撑。
天下人都眼红了,也都躁动了。
当然作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西洋联合商行,他们就更加的积极了。
天津,十里洋行,西洋联合商行总部所在的大楼这里,一间巨大的会议室当中,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东们都到齐了,一个个脸上满是笑容。
赚大发了,真的是赚大了。
一身总督服的胡献坐在诸位上面,作为西洋联合商行成立的提议人,他居功至伟,所以大家也是公推他来当第一任总督。
不过因为西洋联合商行是大家一起出资建立的所以,所以锡兰总督的人选也是大家一起公推的,锡兰总督的权力是西洋联合商行股东大会所赋予的。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很多国家的构架,总督算是公推的,权力大,但也是为整个西洋联合商行服务,大家经过商议之后是可以罢免锡兰总督的。
当然,此时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胡献是大股东之一,出的银子多,出力也多,又顺顺利利打下了锡兰岛,自身损失还很小。
所以在西洋联合商行当中威望很高,给弘治皇帝献宝,也是他力排众议,认为应该大手笔献宝,最终大家在听完他的陈述之后,也是表示了支持和同意。
“各位,我们西洋联合商行锡兰岛之战,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锡兰岛已经属于我们西洋联合商行,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一方面是商讨下如何开发锡兰岛,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商量下,接下来我们西洋联合商行的行动。”
胡献看了看在场的众人,有张延龄、张鹤龄两兄弟,有四海商行的老板李纯扬,还有来自江南大家族的张元、祝本端,冯相留在了锡兰岛这边,此外魏国公这边也是派人过来参加会议了。
众人都满脸笑容,听到胡献的话也是微微点点头,在开征锡兰岛之前,大家多少还是提心吊胆,仅仅就靠几千人想要征服一个锡兰岛?
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了?
但是现在,所有的疑虑都消失的干干净净,大家都尝到了甜头,每个股东都收到了来自锡兰岛的宝石,一箱子、一箱子的各色宝石,家家户户也都收到了来自锡兰岛的奴隶。
“先说第一件事情,如何开发锡兰岛的事情~”
胡献笑了笑,去了一趟海外,他算是对海外有了真正的了解,到处都落后的很,但土地却是非常的肥沃,广袤,资源众多,远不是书本上所说的什么蛮荒之地,相反,很多地方都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别的不说,单单是锡兰岛,土地肥沃,降雨充沛,物产丰富,宝石都是小头,锡兰岛这里还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茶叶、香料等等。
比起大明本土很多地方来说,锡兰岛这里的条件要好太多了。
“胡先生,你在锡兰岛这边待了几个月,对西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在大明这边,对锡兰岛不是很了解,所以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纯扬想了想说道。
他也是大股东,出的银子和人不会比胡献少。
“是啊,是啊,胡先生目光长远,锡兰岛这边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做,我们等着分银子就可以了。”
张元也是笑呵呵的说道,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好说,其它的都不重要了。
“锡兰岛位于天竺东南,处于西洋航线的中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这几个月,我们也是对锡兰岛全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锡兰岛土地肥沃,降雨充沛,光照充足。”
“此外资源也是极其的丰富,除了宝石之外,也有铁矿、银矿和锡矿,资源还算不错。”
胡献笑了笑说道:“所以我的打算是这样的,原本我们打下锡兰岛的时候是打算按照出的银子来分掉锡兰岛上面的土地。”
“但这并不能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我的观点是,我们这些股东先分掉一部分的土地,剩下的土地还是属于西洋联合商行的土地,大家按照当初的出资来占比,享受后续的收益权和决策权。”
“锡兰岛的经营方面,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在西南沿海地区,我的建议是我们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兴建港口,未来单单是这东来西往的船只,我们收停泊费就可以收到手软。”
“同时也可以利用我们的优势做中转贸易,足以轻松的赚钱。”
胡献站起来,对着锡兰岛的地图开始讲解起自己的规划来。
他是锡兰总督,不过这个总督却是受到西洋联合商行的制约,什么事情都是需要经过大家同意才可以的。
听到胡献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点头,看看现在的天津和淞沪就知道,这港口建好了,建大了,服务好了,自然而然可以吸引船只的停泊。
而船只的停泊就会带来诸多的好处,停泊费,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头,中转贸易才是大头,后世新加坡靠什么起家的?
你以为是靠那点停泊费?
他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靠中转贸易赚钱的,货物仅仅只是在自己港口之中转一下就可以轻轻松松赚一笔,这个买卖可以做。
在场的这些股东,很多都是和李纯扬都是商人,对此都很清楚,这锡兰岛的地理优势不好好发挥怎么对得起它?
“锡兰岛上面的自然条件非常不错,我的意见是在锡兰岛上面大规模的建种植园,用来种植水稻、茶叶和香料。”
“现在西洋这边已经开始慢慢的兴起了饮茶之风,未来茶叶的销售肯定非常的旺盛,锡兰岛的土地很适合种植茶叶,以后我们就不需要从大明这边进口茶叶了。”
“香料这东西是欧洲人最喜欢的,在欧洲非常畅销,我们种植香料,到时候直接卖给西洋这边的葡萄牙人就可以。”
“现在我们大明上下都在热衷于去海外开拓私人殖民地,所以在未来,对各种各样物资的需求会非常的旺盛,粮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锡兰岛这边种出来的水稻,不仅仅可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还可以卖给出海的人,也可以省的从南洋这边运过去。”
“这就是我对锡兰岛的未来的规划,重点是港口的建设,其次就是搞种植园,只有宝石的开采,这当时不用去说的。”
胡献一口气说完,锡兰岛打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将它的价值最大化了,为西洋联合商行赚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我觉得可以~”
李纯扬沉思许久点点头表示支持。
“我也没有意见~”
张元也是开口说道。
“支持~”
祝本端是去过锡兰岛的,知道胡献的这个计划是非常不错的,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我们也没有意见~”
“那个这一次获得财宝能不能先分一分?”
张延龄和张鹤龄互相对视一下点点头,然后想了想说道。
他们两兄弟现在也是有野心了,正单独的搞出了一支队伍,准备去海外打下一块属于他们老张家的私人殖民地,银子有些紧张。
“当然可以,我知道大家其实都有自己打算,很多人都想去海外占私人殖民地,都需要银子,这一次的收获,我的意见是先拿出两千万两出来分一分。”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团结才有力量,接下来我们西洋联合商行的目标应该是天竺,逐渐吞并整个天竺!”
胡献点点头,接着在地图上划出一个箭头,直指天竺大陆!
第779章 云集天下名医
京城回春堂的钱回是整个京城都赫赫有名的大夫,医术精湛,再加上有一个医者仁心,收取的诊费也好,卖的药也好,价格比起其他人更低一些,所以前来看病的人非常多,每天回春堂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
“你这是感冒风寒,没什么大碍,回去之后多喝热水,出身汗就没事了。”
钱回正在给人看病,他的小徒弟张景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小声的说道:“师傅,当朝户部刘侍郎派人来请您去他府上一趟。”
“刘侍郎?”
钱回一听,微微仔细一想,立即就知道是谁了,户部刘侍郎自然是现在弘治皇帝身边的红人,同时又是大名鼎鼎的高人子弟,更是号称能够点石成金的财神爷刘晋。
“你去准备下,马上就过去。”
钱回立即对张景吩咐道。
明朝和以往历朝历代在看病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要是其它的朝代,京城的达官显贵要是有病了,多半都会找太医,因为能够冠以太医之名的人,往往都是意味着医术精湛,最精通医术的人。
可是明朝不一样,因为明初朱元璋同志定下来的户籍制度,这宫殿里面的太医,也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相传的。
爷爷给朱元璋当太医,这儿子给朱棣当太医,一直传下来,传到了现在。
按理来说,这祖祖辈辈相传,这艺术应该是越来越精湛才对,但事实相反,京城内的那些太医,不仅仅医术没有祖先的厉害,甚至于很多时候仅仅只会对着医书抓方,医术连街头巷尾的开医馆的都不如。
关于这一点,并不是乱说,明朝中后期开始,皇帝很多都是短命皇帝,三十几岁就死掉,尽管,这其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但太医院的这些医生医术垃圾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铁饭碗,导致了这些太医大多数都是庸医。
再加上行医这个行业,特别是这中医,它不仅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才能够慢慢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铁饭碗,再加上太医院有着诸多严格的规定,你指望他们能够有多少经验?
他们一辈子看过的病人甚至于都不如钱回十天半个月看的病人多,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验可言。
所以在京城,达官显贵都不会去请什么太医,都是去请京城大大小小医馆里面的大夫,这些大夫反而医术更加精湛,更加可靠。
这也是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太医院的太医除了祖上传下来的铁饭碗之外,就很少有额外的收入了。
本来给达官显贵看病,那绝对是肥差啊。
达官显贵随随便便一个打赏那也比起看一百个、一千个普通病人赚的钱多啊,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笔收入。
太医院的太医没有这笔收入,自然而然就会想着从其它方面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倒卖各地进贡、采购上来的名贵药材,别的不说,单单是朝鲜这边每年进贡的人参,随便倒卖一支出来都是大数字。
此外,这些太医也极其容易被人收买,明朝几个皇帝死的不明不白,这里面太医就难逃干系,极有可能就是被人收买了。
像历史上的朱厚照同学,他三十出头的年纪,仅仅只是一次落水就这样死了,你觉得这正常吗?
老朱同志起初制定的很多制度都是很不错的,但是这太医制度就害的自己子孙后代不浅,明朝中后期,朝局动荡,跟皇帝短命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后世螨清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更加长命,明朝皇帝,三十、四十岁的一大把,螨清的皇帝六十、七十的都不少,甚至于乾隆还活到了八十九岁。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螨清的太医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名医,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另外一个就是西方殖民者来到了东方,带来了很多西方的药物和西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螨清皇帝的祖先非常有远见的制定了从饮食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些制度,比如吃东西,纵然是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超过三口,每一餐吃的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再比如那个方面,螨清的皇帝都是翻牌子,还有着时间限制,一般十几分钟的时间一过,太监就会说时间到了,然后就将人给抬走。
这就避免了这些皇帝过度纵情享乐,而明朝的皇帝在这方面却是没有限制,很多皇帝其实都是纵乐过度,像历史上的朱厚照,没有子嗣跟这方面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祖宗家法虽然严,可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大家就未必遵守了。
清后期的皇帝,为了躲避祖宗家法,所以都喜欢躲在圆明园当中,这也导致了到了中后期,这皇帝的寿命也是大大缩减,但也要比明朝的好很多。
由此可见,一项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执政者在制定一些制度的时候,往往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否则就会给整个国家、民族,子孙后代带来灾难。
钱回带着自己的徒弟张景急匆匆的来到刘府,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偏厅,到了这里才发现,赫然有很多的人在这里,而且很多都还是京城这里的同行。
“钱大夫~”
有人看到了钱回,也是连忙笑着打招呼。
“李大夫~”
“张大夫~”
“宋大夫~”
钱回也是笑着和大家一一回礼,大夫虽然是看病的,但因为要看医书,其实也算是半个读书人,自古以来也都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
“李大夫,这刘侍郎家是出什么大事了,竟然将大家都叫来了,这很多人以前都没有见过,难道是从其它地方过来的名医?”
钱回来到相熟的李通身边,小声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啊,我们来了之后,他们只是招呼我们喝茶,也没有说让我们看病什么的。”
“此外,这些都是来自各地的名医,有来自天津的,还有来自山西、山东的,甚至于连来自江南、湖广的,都被刘侍郎派人花重金请到了京城这里。”
李通也是小声的回道。
来的都是大名鼎鼎的名医,很多人的名字甚至于在整个大明都赫赫有名。
“这……看来应该是有什么疑难杂症。”
钱回听完,也是小声的说道。
“谁也不知道,但兴师动众的将大家请来,想必应该是有什么事情的。”
李通也是小声的点点头回道。
就在众人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刘晋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
这让李通、钱回等人又一头雾水,这刘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将大家请过来,这明显是有什么事情,可是你这脸上挂着笑容,又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