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384章

大明镇海王-第384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大人,伴随着远洋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发展,这广东的未来可是一片光明啊,你在广东这里,可是大有作为。”
  “只要钟大人顺势而为,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面,这广东想不发展起来都难,到时候钟大人自然也是可以水涨船高,陛下也肯定会牢牢记住钟大人的功劳。”
  刘晋看了看钟藩,其实也是已经猜到了钟藩的来意,想了想也是对他说道。
  伴随着殖民时代和航海时代的到来,这广东必然会崛起,这是毫无疑问的,沿海、沿江的地带优势就会逐渐的凸显出来,并且慢慢的超过传统的内陆地区。
  “刘大人,这广东当真可以大有作为?”
  听到刘晋的话,钟藩顿时就激动起来,在场的其他广东官员同样如此,广东这地方,他们其实早就待够了,很想调到其它地方去的。
  现在听了刘晋的话,似乎好像这广东未来发展肯定非常不错,还是一个好地方。
  “那是当然,钟大人要是不信的话,不妨可以去琉球这边看看,琉球原先是真正的蛮荒之地,荒无人烟。”
  “可是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琉球就已经迅猛的发展起来,现在都已经有十七座城,拥有超过两百万人的人口。”
  “广东基础比琉球好多了,把握机会,肯定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第696章 后黎王朝
  广西北海,刘晋和王守仁从战舰上下来,登上了新修建不久的军港码头,此时,整个北海港口都一片火热朝天的景象。
  英国公张懋、破虏候杨云率领的九万新军也是在这几天陆陆续续的抵达了北海。
  “张公、杨侯~”
  刘晋和王守仁很快就找到了张懋和杨云,这一路南下,刘晋有种游山玩水的感觉,不过刘晋可不敢忘记自己这一次南下的使命,到了广西北海这里,接下来就没有心思游山玩水了,该商量着如何尽快拿下安南,再扫荡南洋各国了。
  “臭小子,你们来的正好,我和破虏候正在商量着如何进攻安南呢,你们来了就一起过来商量、商量。”
  张懋看到刘晋和王守仁走了过来,皱着的眉头也是很快就舒展开来。
  刘晋和王守仁走近一看,赫然是一张安南的地图,上面非常详细的标注出了安南这边的主要城市和防守情况,很显然,事先大明的情报机构就已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臭小子,你觉得这一战该怎么打?”
  看着地图,张懋精神抖擞,他的祖先张辅就是靠着攻打安南,立下了战功,所以才被永乐帝封为英国公。
  现在弘治皇帝派他来主持攻打安南的事宜,他也是非常激动的,英国公这个铁饭碗可都是靠着打安南获取的。
  “很简单,直接从海上进攻安南的核心之地,红河三角洲,一路杀到他们的东京去。”
  刘晋看了看地图,想了想就直接说道。
  打安南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特别是有大量船只、战舰的情况下,直接绕过他们重兵防守的十万大山地区直插他们的心脏。
  “嗯,我和杨侯也是这个意思,目前调集到北海这里的舰船数量也是已经有500多艘,分几批也足够将十万大军投送到红河三角洲这里。”
  “另外还有五千倭国武士和五千朝鲜武士也已经抵达了北海,加起来我们的总人数达到了十一万,即便是海军这边没有办法登陆作战,也应该是足够了。”
  张懋点点头说道,这一次进攻安南和以往进攻安南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在以陆地进攻为主,而是以海路进攻,直插安南心脏。
  “你们说安南这边会不会已经知道了我们大明要进攻的消息?”
  一直没有开口的王守仁想了想说道。
  “肯定知道,这里距离安南非常近,我们乘船不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红河三角洲这里。”
  “广西这边和安南往来比较密切,在广西这里就有大量的安南人,北部湾这里也有他们的渔船,知道消息也是必然的。”
  张懋想了想非常肯定的说道。
  “那如果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安南国王,在知道了大明会进攻自己的情况下,又会怎么做呢?”
  王守仁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
  “拿下安南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多想一想该如何尽可能的减少自身的损失,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众人一听都纷纷点头,张懋对王守仁也是忍不住刮目相看,这个年轻人做事非常的谨慎、小心,又聪明无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王守仁在攻打倭国、荡平草原人、灭女真各部的时候都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虽然是一个文官,但丝毫不会逊色于历史上的那些名将。
  多听一听他的意见总不会错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更何况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安南虽是小国,大明兵强马壮,也还是应该要小心谨慎。
  ……
  安南东京的禁城皇城之中,安南后黎王朝第五代国王黎晖正满脸忧愁的召开朝会,商讨应对明军大军来袭的事情。
  黎晖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讲究以德治国,以忠孝为纲,提倡温良恭俭。
  当然,后黎王朝当中最有名的君主还是要算他的父亲,黎圣宗黎思诚,这个黎思诚就相当的厉害了,后黎王朝的建立其实是在明朝放弃对安南控制之后。
  后黎王朝的建立者黎利在1418年的时候,在安南蓝山打起了反明的旗帜,自称‘平定王’,先占领了安南中部地区,之后东进占领安南的核心东郡。
  到了明宣德二年的时候正式将明朝的黎利驱逐出了安南,明朝放弃了对安南的统治权。
  黎利就扶持了傀儡君主陈嵩为国王,没过几年之后,等逐渐掌控了安南之后,又将这个陈嵩给毒死,自己建立了后黎王朝。
  他虽然是推翻了明朝在安南这边的统治,但是后黎王朝的建立上,一切依然都是按照明朝这边的制度来。
  尊儒道、推动儒学、参照唐朝的刑法制定律法等等,甚至于连京都的设计上面也是参照了大明京城的设计来建造的。
  不过黎利这个人生性多疑,等到政权稳固之后,他就和老朱同志学,大肆杀戮功臣,以至于朝局动荡不安。
  黎利一死,他儿子黎元龙继位的时候才十岁,这大权就落到了辅政大臣的手上,再加上这个黎元龙好色无度,很快又驾崩了。
  他一死,黎元龙的儿子黎邦基继位的时候仅仅只有两岁,这大权就落到了太后阮氏英的手中。
  等到黎邦基长大要亲政的时候,安南国内又发生了凉山王叛乱的事情,凉山王也是黎家人,见大权落到了外戚手中,这才起兵造反。
  只是他虽然成功的杀入了京都,夺取了皇位,但是在位仅仅243天,他又被后黎王朝的大臣阮炽、丁列给推翻了统治。
  这两人扶持了黎元龙的第四个儿子黎思诚为帝。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黎思诚的处境可想而知,登基之初,这大权都在两个扶持他的权臣手中,朝局又非常的动荡,内忧外患。
  可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这个黎思诚不仅仅逐渐的掌握了大权,并且开始稳定整个后黎王朝的统治,尊儒道,开科举,禁佛、禁道,对外又不断的讨伐占城、哀牢、柬埔寨等等。
  这才给现在的后黎王朝国王黎晖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有了他挑衅大明的一点资本。
  这个黎晖从弘治十一年登基开始就屡屡上书给大明王朝,希望大明这边能够赐予安南和朝鲜同等的藩属国地位,赐予其代表王爵身份的‘衮冕’。
  当然了,不仅仅是这个黎晖,前面的几任安南国国王也都是如此,他们一方是推翻了大明在安南的统治获得了王位,另外一个方面又希望得到了大明的承认。
  这是非常矛盾的一种现象。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安南这边受大明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有大量的明人在安南定居,并且明人在安南这边地位非常高,基本上掌控了安南的方方面面。
  再加上安南方方面面都受到大明的影响,尊儒道,信佛道两教,甚至于连文字都是使用的汉字。
  所以后黎王朝如果能够得到大明的承认,这对于他们在安南的统治极其有帮助的。
  不过大明这边却是从来都没有应允,反而指责其使臣“不知彼国之王,其名为王,实亦为臣,而朝廷之制,其名器固有在也……”,每一次给予断然拒绝。
  这让黎晖也是觉得非常恼怒,再加上安南国统治稳定,有他父亲打下来的基础,去年的时候大明又出台了大明藩属国条约的内容,这让他非常的不爽。
  因为他虽然想要当大明的藩属国,但却是不敢签署这个协议,因为安南国内有太多、太多的汉人,他们又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一旦签署了这个大明藩属国协议,他担心自己后黎王朝的统治,到时候或许不需要大明出兵,只需要大明天子下一道旨意,他的统治就要被人推翻了。
  因此,他也是下令兵犯广西龙州,不断的挑衅大明,加深安南和大明之间的仇怨,如此一来的话,大明对安南必然会记恨在心。
  只是他没有想到大明会如此迅速的派遣大军拿下征讨安南,此时他已经收到了消息,大明朝廷这边派遣十万大军征讨安南,而且这一次似乎好像并不仅仅只是教训安南一顿就完事的样子,极有可能是要重新将安南收归到大明的统治之下,重新设置交趾布政使司。
  这意味着什么?
  黎晖太清楚了,这意味着他们后黎王朝的统治到头了。
  之所以敢去挑衅大明,主要还是因为以往挑衅大明,大明这边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表示,更何况他们后黎王朝的开创者黎利就是靠赶走了明人才建立的后黎王朝。
  从这一点来说,后黎王朝的历任君主对大明其实都缺少敬畏之心。
  因为他们一直觉得,这里天高皇帝远,大明纵然是再大,再强,它也不可能说来对安南怎么样,即便是他们屡屡挑衅大明,大明这边也很少有所表示。


第697章 大明没什么可怕的
  “大家都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黎晖头痛,一想到大明十万大军压境,他都觉得惶惶不可终日。
  他很清楚,后黎王朝的建立并不是因为他们安南人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大明觉得安南这一块地方很鸡肋。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这句话就足以说明安南的情况,说明大明对安南这边的态度。
  当年永乐帝发兵攻打安南,也不全是因为安南这边的胡朝屡屡挑衅大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郑和下西洋做基础。
  因为大明打下了安南,所以可以威震东南半岛,下还可以威慑南洋诸岛国,这对于郑和下西洋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说走到哪里都被人恭恭敬敬,友善的对待,更多还是因为大明在东南半岛上面的军事威慑力,让南洋地区的这些国家不敢对大明不敬。
  但郑和下西洋的事情一结束,这安南就失去了价值,也是大明后来为什么放弃安南的缘故。
  后黎朝能够得到安南,绝不是因为他们武力强大,真正的打赢了大明,而是因为大明自己战略性的撤退,放弃了交趾。
  现在好了,大明重新派遣大军过来,他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焦急不安。
  说到底,大明现在重新来攻打安南,其目的也是和当年永乐帝攻打安南差不多,都是为了彰显大明在东南半岛上面的军事力量和威慑力,主要也是为了震慑这些南洋诸国。
  战争从来都是不目的,仅仅只是实现目的的一个手段。
  “王上,我早就说过,我们不能激怒大明人,大明已经拿下了吕宋,重新大规模的进入南洋,他们巴不得我们给他们借口,这样可以重新进攻我们,重新进入东南半岛,威震南洋诸国。”
  吴士连站立出来说道,他是黎思诚留给黎晖的重要大臣之一,官居左相国。
  他一向反对挑衅大明,他认为大明实力强大,安南国小力小,和大明这样的强大邻居为伴就应该要小心谨慎,以免触怒了大明。
  以前之所以没有理会你,那是因为大明觉得没有理会你的必要性,如果大明一旦认真起来,对付你安南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大明都已经大军压境了,十万大军,据说还都是大明站立最强大的新军。”
  黎晖不耐烦的回道。
  关于大明,他这边也是已经知道了很多的情报,知道这几年来,大明弘治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仅国泰民安,国力迅速的强大起来,而且在军事上面接连大胜。
  先是打败了最北面的草原人,接着又东进征服了倭国,南下又差点灭了吕宋,由此可见大明的军力是何等强大。
  大明十万大军压境,整个安南加起来所有的兵力也都没有五万,即便是临时组织起来,恐怕也就勉强能够凑个十万人出来。
  但这十万能够和大明的十万人马相比吗?
  “王上,臣以为应该立即派遣使团前去大明这边求和,向大明天子请罪,签署大明藩属国协议,如此一来,大明自然不会在征讨我安南。”
  吴士连想了想说道。
  “现在是不是太晚了?”
  这时,右相国武琼站出来反对道。
  武琼和吴士连相反,他认为大明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
  大明看似强大,其实也仅仅只是外强中干罢了,安南这里又远离大明统治的中心区域,根本就不需要害怕大明。
  更何况,安南北面有十万大山守卫,只要依托十万大山的有利地形,纵然大明有百万雄师也休想踏足安南一步。
  “那右相国有何良策?”
  吴士连看了看这个武琼冷冷的问道。
  要不是这个武琼的怂恿,黎晖未必就敢出兵在大明广西龙州这里大肆杀戮,顶了天也就是去广西这边骚扰一下,不至于激怒大明。
  “大明外强中干,看起庞大,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们这一次出兵十万,但我们都知道,这出兵打仗一向都会虚张声势,这号称十万大军,恐怕顶多也就是三四万罢了。”
  “我安南有北面的十万大山为依靠,只需要加强北面的防守,区区几万兵马,休想进我安南一步。”
  “我们只需要拖,拖它个一年半载,到时候他们粮草跟不上,再加上对这一带的气候不适应,自然就退兵了。”
  “以往历史上不都是这样?”
  武琼很是轻松的说道。
  听到武琼的话,众大臣也是纷纷点头,这大明人嘛,一向都是如此,这出兵的时候,十万大军都能够说成百万。
  这号称十万的话,恐怕真的就如同武琼所说的仅仅只有三四万人。
  他们深受大明的影响,这行军打仗也是差不多,一两万人就号称十万大军,要是有个七八万就敢号称有四五十万大军了。
  无非就是一个虚张声势,同时也是为了壮自己胆,吓唬对手的一种手段罢了。
  黎晖一听,顿时也是笑了起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多了,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
  号称十万大军,恐怕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这点兵力的话,依托十万大山的有利地势,绝对可以挡住。
  “相国所言甚是~”
  黎晖满意的点点头。
  即便是吴士连此时也是找不出什么反对的借口来,因为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永乐帝征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