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363章

大明镇海王-第363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脸型、嘴唇、鼻梁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越往南,昆仑奴的嘴唇就越厚,鼻梁就越塌、脸型也是越难看。
  除此之外,离开摩加迪沙之后,一路往南,杜明恩竟然没有再遇到一座像样的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是处于非常原始的部落阶段,只有少数一些地方和摩加迪沙一样,因为有中东人、波斯人的到来,所以在这里建立了一些小城市。
  “该准备回去了~”
  “非洲还真是一片落后之地,整个非洲东海岸,除了这摩加迪沙之外,竟然连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只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部落。”
  “不过这一条海岸线真的是一条黄金海岸线,这里盛产象牙、金刚石、黄金和白银,还有这些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昆仑奴部落。”
  “未来想要占领这里就会显得非常轻松,必须要多少人,有个几百人就足以在这里轻松的占领一块殖民地。”
  “只是这些昆仑奴都非常的懒散,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不思进取,在我所走过的所有的地方当中,这里是最落后、最原始的地方。”
  “黄金洲的殷商后裔,虽然也是还处于原始的部落阶段,但是那些殷商后裔聪慧无比,又非常的彪悍,能征善战,在中黄金洲这里还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可是在非洲这里,这一路走来,我竟然连一个像样点的国度都没有发现,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杜明恩在自己的航海日记里面详细的记录了非洲东海岸的情况。
  “这里非常的富饶,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如此一块天赐之地,竟然便宜了这些懒散的昆仑奴,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我大明子民,勤劳又聪慧,却是只能够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苦苦求生,上天何其不公。”
  写到这里,杜明恩就忍不住感叹起来。
  只有真正出海见识过世界各地的人才会知道,大明并非世界的中心,大明之外的地方也不全是蛮荒之地。
  有很多地方比起大明来气候还要更好,土地还要更加的肥沃,物产还要更加的丰富。
  来到非洲这块肥沃的土地,杜明恩也算是见识了它的富饶和肥沃。
  所以杜明恩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在大明这边,大明人几乎将土地已经开发利用到了极致,只要能开垦出来的地方都已经被开垦出来,种上粮食、蔬菜和果树。
  可是纵然是如此,底层的老百姓依然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累死累活,过的都没有这里的这些懒散的昆仑奴舒服。
  这让杜明恩觉得上天是很不公平的。
  杜明恩的船队在抵达了后世肯尼亚的位置之后,杜明恩就觉得返航了,这一次出来的够久了,航程也已经足够远了,关键是船员们也都想家,也该回去了。
  回城总是显得非常的漫长,沿着来时的路,船队向东,朝着大明进发。
  ……
  大明京城。
  最近刘晋也是特别的忙碌,非常的忙。
  因为大明各地的税务衙门和设置在各地的市舶司也是终于开始陆陆续续的将各地征收到的税银和账本汇报到京城这边来。
  没有办法,大明实在是太大了。
  在没有飞机、汽车、电报、电话的年代里面,这出面基本靠走,传话基本靠吼,这信息的传递速度就非常的慢。
  别的不说,单单是大明原本的两京十三省,从云南这边到京城,纵然是有官道,有快马,这速度依然非常的慢。
  更别说如今的大明,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两京十三省了。
  往北这边,在辽东这边,伴随着移民到来以及辽东军户的解放,这里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动力,大量的人走出了辽东都司,往着更北的地区去开拓。
  在草原上面,草原城镇依然还在不停的修筑,最北的草原城堡,现在都已经修到北海最北的地方去了,据说有很多商人去这里收购毛皮,这里的貂皮非常的多,质量又非常的好。
  在西边,伴随着大明在草原上面的崛起,西边的瓦剌诸部惶惶不可终日,时刻担心着大明在今年会往西继续扩张。
  东边这边,银山县、还有租借的兵库之津,这里都是设置有市舶司,仅仅只是一月,这两地的市舶司收到的税银就超过100万两。
  往来大明和倭国的商船实在是太多了。
  特别是自从去年年底搞出了大明藩属国协议之后,不仅仅大明的商人前往倭国,这朝鲜的商人也是开始频频的出现在倭国和大明,同样的倭国这边的商人以及一些大名的控制商人也是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大明和朝鲜。
  船只和货物的频繁往来,市舶司收到的银子自然就越来越多。
  再往南一点,琉球岛上面,现在单单是建立的城池就已经有十多座了,除了最开始的琉球城后面接连扩张修建起来的几座城之外,其它的城都是大明各大商行修建起来的。
  现在这些地方也都是设置了郡县,朝廷这边委派了流官,也同样有税务衙门,开始对这里征税,琉球这边的蔗糖业可是暴利的产业,这税随随便便一收,在一月的时候,琉球这边就上缴了几十万两银子。
  再往南就是新设立的南洋行省,这里有大大小小种植园,同时又是商行往返南洋的必经之地,月牙城的市舶司和税务衙门仅仅一月就收到了一百万两税银。
  各地的税银和数据也是陆陆续续的汇聚到京城这里来,这让刘晋整个人都忙碌不停,每天都要去向弘治皇帝这边汇报工作。


第661章 京城的房子
  京城郊区。
  伴随着大量工厂、作坊的涌现,大量人口的涌入,几遍京城的郊区也同样变的非常的热闹和繁华。
  围绕着一个个庞大的工厂逐渐也是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城镇,并且迅猛的发展起了,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一栋栋高楼不断修建起来,一个个小区为中心,更是形成了京城外面特有的高档小区。
  一辆宽敞舒服的四轮马车在一群人的严密保护下正缓慢的形势在道路上,马车上面的窗帘被拉开,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道路两边繁忙的景象。
  水泥路在京津地区已经渐渐的普遍起来,只要有工厂、小区、城镇的地方,水泥路都会修过去,这其中有官府出钱修建的,但更多的还是工厂主、小区开发商修建起来的,彼此互相连接,贯通了京城的周围。
  “不错,不错~”
  弘治皇帝一边看也是一边忍不住直点头,眼前这一幕繁华盛世之景,正是他登基以来苦苦追求和经营的目标。
  看管了城中心古老、低矮的建筑,再出来看看这些高大、繁华的地方,整个人都仿佛能够感觉到一股活力和生机。
  京城内就好像是古老沧桑的老人,暮气沉沉,京城外面就好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热血方刚,活力四射。
  “刘晋,现在这些楼盘的房子一套售价要多少了?”
  弘治皇帝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弘治皇帝可是想起了去年年初的时候,太阳城一期开盘,一套四合院式的房子售价上千两银子,一套楼房售价上百两银子的事情。
  如此昂贵的房子,当时却是被无数人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抢购一空,现如今,这西城区这边也是有大量的楼盘,这让弘治皇帝忍不住好奇起来,这里的房子涨到什么价了。
  “回陛下,这里离京城已经差不多十多里了,这里的房价,如果是这种高楼楼盘的话,一套房子的售价大概差不多要两百多两银子了。”
  刘晋想了想回道。
  刘晋敢指着天发誓,这绝对不是自己炒起来的,是它自己就涨起来,还有就是其它的房地产商们越卖越贵导致的。
  “两百多两银子一套?”
  “去年的时候,我记得才一百多两银子一套啊~”
  “这不是翻倍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微微咋舌,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京城的楼房就翻倍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是的,陛下,确实是翻倍了~”
  刘晋点点头说道。
  “这房子涨价也涨的太厉害了,这还有人买房吗?”
  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
  “陛下,不仅仅有人买房,而且现在买房都是需要抢,需要托关系才能够买到房的。”
  刘晋笑了笑回道。
  “这又是为何?”
  弘治皇帝傻眼了,这房子涨的怎么贵,竟然还需要抢,还要托关系才能买到房,大家都是傻子嘛,怎么贵的房子,竟然也抢着买。
  “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京城这边的人口越来越多,可是房屋供应依然非常的有限,市场上需求大于供应,所以房子很好卖。”
  “当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京城乃天子脚下,这里汇聚天下气运,这里的土地和房产比起其它地方来,自然价值要更大,也更有投资的价值。”
  刘晋想了想回道。
  京城嘛,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京城的房屋都不便宜,大居不易,很多时候有些官员在京城这边住的房子都非常的简陋,有些穷的,甚至于都买不起房子,只能够租房子住。
  现在正处于弘治中兴,再加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工厂的涌现,这让如今的京城人口暴增,土地、房屋和人口增长的矛盾就更加的尖锐,想要买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京城这边一个个楼盘只要一推出来,立即就会被人给抢购一空,这也是让京城这边的诸多房地产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样也是导致了京城周围土地价值的直线飙升。
  没有办法,京城自古以来也都是权贵云集的地方,有钱人太多了,很多人买房子,一买就是好几套、十几套的买,即便是自己不住,用来出租,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可是,这房子不断的涨价,老百姓怎么可能买得起。”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
  “陛下,可能你低估了京城老百姓的收入了。”
  “现在京城这边,即便是最简单的进厂给做工,一个月赚三两银子都是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妇女也是可以进纺织厂做工,去工厂里面给人做饭,收入也不低,二两银子一个月也是有的。”
  “算下来,这两夫妻一个月差不多有五两银子的收入,吃住又基本上在工厂内,一年差不多就可以攒下五十多两银子,足够首付了,然后后面每月月供,买套房子还是很轻松的。”
  刘晋给弘治皇帝解释起来。
  其实京城这样大城市的房子,它根本就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所准备的,都是为社会精英和有钱人所准备的。
  现在京城的房价和后世的房价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一对普通的夫妻,辛辛苦苦做一年也能够付起首付,月供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可是后世呢,纵然是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两夫妻想要在帝都攒下首付款,那也绝对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的。
  所以在刘晋看来,这京城的房价现在还是很合理的,并不算高。
  当然也是可以预见,在未来,这京城的房价肯定还是会不断的上涨,。
  “那就好~那就好~”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很好~”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高兴的直点头,老百姓有房子住就好,怕就怕老百姓没有房子住,流离失所。
  “这都是陛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结果,没有陛下就没有我大明子民安居乐业,安享太平盛世。”
  刘晋赶紧连忙给弘治皇帝拍个马屁,弘治皇帝的屁股还是要经常拍一拍的,当然这也是说的是实话。
  弘治皇帝这几年确实是有魄力了很多,敢于去改革,也是逐渐的摆脱了文官集团的控制,掌控整个大明的船舵。
  如果没有弘治皇帝的支持,这一切显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别的不说,单单是一个开海捕鱼,当初就遭到了文官集团们强烈反对,更别说现在的全面解开海禁了。
  “哈哈~”
  “臭小子,你也会拍马屁啊~”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起来。
  “陛下,我就是实话实说而已。”
  刘晋无奈的回道。
  “没有陛下的支持,眼前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是陛下高瞻远瞩,力排众议,所以才有了我大明的繁华盛世。”
  弘治皇帝和刘晋乘坐四轮马车是准备去看一看正在开始修建的水泥公路,随着到了二月底,眼看着马上就要开春了,天气回暖。
  朝廷这边规划的两条水泥公路现在也是正式开始动工,好久没有出来的弘治皇帝,在刘晋的建议下也是出来走一走、看一看。
  马车缓缓的朝着西边走去,还没有走出京城郊区的范围,在一处楼盘这里,很多人围聚在一起,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让弘治皇帝的侍卫们也是紧张起来。
  “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透过车窗看了看前面,很多人堵着路,有妇女和老人在不断的哭泣,青壮似乎显得非常的愤怒,正在不断打砸这一处小区的售楼部。
  同时也能够看到附近的楼房,只建到了一半就好像停工了,看起来似乎好像跟楼盘有关。
  “陛下,我让人过去问问。”
  萧敬连忙过来回道。
  很快就有人急匆匆的上前去打听情况,很快又急匆匆的跑回来。
  “回陛下,是购买了这一处楼盘的人在闹事,这一处楼盘本来承诺了要在二月交房的,可是直到现在,这一处楼盘只建到了一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停工的状态,老百姓花钱买了房子,却是拿不到房子。”
  “所以就聚集起来过来这里闹事了。”
  萧敬连忙恭敬过来回复。
  “什么?”
  “老百姓交了钱买的房子,为什么只建到一半就不建下去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怒了。
  “给我查清楚,狠狠的查清楚,到底是谁,竟然拿了老百姓的银子,还不把这个房子给建好。”
  “是~”
  萧敬连忙点头。
  “陛下,此事不如交给臣来处理,臣必定给陛下和这里的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旁边的刘晋看了看那些痛哭涕零的老百姓,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一些烂尾楼房,老百姓辛辛苦苦掏空了所有积蓄买的房子,最终却是烂尾了,那些开放商卷款跑路,官府衙门又不作为,只有老百姓在哪里无声的哭泣。
  眼前这一幕何曾相似,想到这里刘晋就真的怒了,从来都没有如此愤怒过。
  果然,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总有一些人的良心都是黑的,明明如此赚钱的买卖,还嫌不够,竟然搞烂尾。
  “书香雅苑~”
  “哼~”


第662章 银子人人都爱
  刘晋的心情本来是很不错的,跟着弘治皇帝出来看看正在动工修建的北线水泥公里,最近一月份的国库税银总数已经统计出来。
  大明各地,包括海外各地在内,市舶司和税务衙门在弘治十四年一月总共收取了税银合计821万两,这个数字比一开始估计的数字还要更加的大,也是让朝野上下都忍不住震惊了。
  谁能够想到大明竟然如此的富裕,仅仅只是一个月收取的税银比起以往一年收到的税银都还要更多,这简直不可思议。
  尽管大家其实心里面都很清楚,以前根本就没收什么商税,也都知道如果朝廷这边真正开征商税之后,国库收入肯定会大幅度增加。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仅仅一个月就能够收到超过八百万两的税银,这是非常的庞大的一笔数字。
  算下来,这大明一年的税银差不多就可以有将近一万万两了。
  如此巨大的财政收入,也是让上至弘治皇帝,下至普通的官员都忍不住兴奋起来。
  无它,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