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让两人傻眼的事情是这傻狍子看到两人之后,竟然也不跑,然而非常好奇的看着两人,似乎在研究这种新事物一般。
“它怎么不跑?”
李大毛也是傻眼了,这样的傻狍子好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是啊,它怎么不跑呢?”
丁大柱也是傻眼了,大眼瞪小眼,彼此互相看着。
更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这傻狍子竟然傻乎乎慢慢的朝着李大毛走了过来,充满好奇的眼神似乎好像要研究下眼前这个奇怪的生物一样。
“这……”
“啊~”
李大毛看着就在自己身边的袍子,手里面的棍子狠狠的敲了下去,一下子就将这狍子给敲死。
“还有这样的傻狍子?”
丁大柱都傻眼了,摸着自己的脑袋,整个人有点凌乱了。
这狍子竟然会傻乎乎的送到身边来,整个就一个好奇的小宝宝一样,竟然都不知道跑路。
“哈哈,管它呢~”
“这下有肉吃了~”
“大柱,家里有酒吗?”
“这下酒菜有了,够我们好好的喝一喝了。”
李大毛却是满脸笑容,再给傻狍子补上几棍子,确保打死,不会再跑掉,背起这狍子就往家里面走去。
“没呢,如果要买酒的话就要去十里外的铁岭卫了。”
丁大柱摇摇头说道,两人一个人扛着狍子,一个人提着野鸡就兴高采烈的往家里面走去。
这才出来多久,离家也没几步脚,竟然很快就收获满满。
“老乡,打到猎物了?”
到了南山村,有人看到两人提着的猎物,顿时就忍不住问起来。
“是啊,是啊~”
李大毛和丁大柱两人笑着点点头,很快回到自己的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爹~爹~”
“好多鱼~有好多鱼~”
两人这边忙着,家里面的小孩子却是非常调皮的跑出去玩,还没有玩多久,很快又急匆匆的回来。
“好多鱼?”
李大毛很是疑惑,不过还是问道:“哪里有鱼?”
“那边的水洼里面,有好多鱼呢。”
李大毛的大儿子指了指村外面的荒野说道。
“走,这有肉了,再来点鱼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大毛在家里面找了找,没有找到网,只有一个舀水的瓢和木桶,提着就让自己儿子带路。
很快来到村外面的荒野之中,此时整个南山村都已经热闹起来,有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外四周出去,有人兴奋若狂,手里面抓着一条条大鱼急匆匆的往家里面跑去。
还有人手里面拎着刚刚打到的野鸡野兔之类的东西,高兴不已,这里的猎物实在是太多了,随随便便都能够有收获。
“爹,这里呢~”
很快来到了儿子所说的地方。
李大毛仔细的一看,赫然是一处不大的水洼,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透过冰层能够看到聚集在中间底层的鱼群。
“还有真有鱼~”
李大毛顿时就忍不住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连忙说道:“赶紧回家将那个铁锹拿过来,这下有口福了,有肉又有鱼,这日子跟神仙似得。”
李大毛试了试踩一踩冰面,很结实,再看看四周的荒野,像这样的地方似乎好像狠多,这一望无际的大原野,它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般,里面有数不尽的野味,也有这吃不完的鱼。
很快,他儿子就拿着铁锹回来。
将冰面凿出一个洞出来,瓢一勺、一勺的将冰下面的鱼给舀上来,很快就装了满满的一桶。
“回家,回家~”
“吃狍子肉,再让你妈给熬鱼汤~”
李大毛提着木桶就兴高采烈的往家走。
原先来的时候还觉得这里是不毛之地,苦寒之地,可是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寒冷却是寒冷,但是这里似乎好像并不苦,也绝对不是不毛之地。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了饭锅里。
这里比起自己老家河南来,要好太多了,在看看这脚底下一望无际的原野,这是最肥沃的黑土地。
突然间李大毛就喜欢上了这里,有吃有喝,还有大量的田地等着你去开垦去种,开出来就是自己的,这样的日子比起以前来好太多了。
第652章 解放军户
辽东,伴随着朝廷大举开发辽东,大量的移民从关内有序的迁移到辽东地区,开始合理的分布、扩散在辽东各地。
与此同时,辽东地区这边的军户们也是开始欢呼起来。
在一处处卫所这里,有身穿绯红衣袍的官员当着众多军户们的面大声的宣读朝廷的旨令:“辽东边患已除,已无外患,辽东所有军户改为农户,就地安置,原属卫所田地归卫所所有人共有。”
大明军制改制也是终于轮到了辽东地区,这对于早就已经翘首以盼的辽宁军户来说,无异于是天籁之音。
伴随着军制的改制,这些军户从此以后脱离军户,成为辽东地区的农户,并且朝廷这边也是将原先属于军户的所有田地平分给这些人。
原先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百户、千户、总兵等等,也全部被朝廷的一直调令给全部调走,据说原先的辽东总兵因为勾结女真人,肆意打压军户而被下了大牢,等罪名确定之后,就会秋后问斩。
辽东地区,没有了女真人的威胁,也没有了草原人的威胁,整个辽东一下子就变的无比安全起来。
军户的解放,无数的人在家里面供起了弘治皇帝的长生位。
他们不再是破落的军户,他们再也不用被军户的身份所累,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忍受那些百户、千户们的剥削。
他们有了自己的田地,这日子就有了奔头。
并且作为辽东本地人,他们太清楚辽东这块土地的肥沃和富饶了。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原野,只要你有力气,你想开垦多少就能够开垦多少出来。
以前也就是因为有女真人的威胁和时不时的肆意侵扰,再加上军户制度的限制,还要忍受百户、千户们的剥削。
尽管是身在辽东这样的富饶之地,可是他们的日子确实是很苦。
不过苦虽然是苦,但辽东这个地方,土地肥沃,至少来说吃是不用愁的,朝廷从来都不需要向这里调拨一粒粮食过来。
不像山西、陕西等地的边镇,原先的时候为了维持这些地方边军的开支,都不得不用盐来鼓励商人运粮去这里以满足军需。
但辽东这边不一样,不需要关内运粮过来,这里的土地很多、很肥沃,军户们足以自给自足。
“终于~我们终于不再是军户了~”
“我们的后代子孙们也是可以去读书、考科举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军户们一个个老泪纵横,跪倒在地,激动万分。
他们终于摆脱了军户的身份,不再是破落的军户,不再是受人鄙视,受人奴役的军户了,他们现在是农户了,是农人了。
从此以后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他们的后代子孙再也不用因为军户的身份娶老婆都只能够娶同为军户的子女。
不是军户的人,他是永远都无法体会军户这个身份给他们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他们的祖上是跟随着朱元璋打天下,骁勇善战的开国将士,开始因为被分到了辽东,因为是军户,他们这些后代子孙们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没有人会正眼看他们一眼。
一句破落的军户就足以形容他们的一切。
现在终于解放了。
欢天喜地的鞭炮声开始响起,敲锣打鼓,欢天喜地。
辽东的军户们盼着一天实在是盼的太久了。
自从知道朝廷要进行军制改革,废除原先的军户制度,改为义务兵制度之后,辽东的军户们就一直在等、等着轮到他们。
去年,朝廷剿灭女真各部。
朝廷这边就开始有意的安排新军接手辽东这边的防务,同时也是慢慢的将辽东这边总兵、副总兵、总制的等等手握兵权的官员给调回京城。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这才开始在辽东地区这边进行军制改革。
肥沃的辽东养育了彪悍的辽东人。
如果说原先大明军队当中最有战斗力的在哪里,那毫无疑问是辽东这边。
长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辽东军还要和女真人战斗,同时又要放着西边的草原,可想而知辽东军的战力,绝对是原先大明军中战力最强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辽东军,它同样也是战力强大,一直以来都是抵挡瞒清的重要力量,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那更是彪悍无比。
这一切都跟辽东这块土地的环境是脱不开关系的。
这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别看他们都是破落的军户,但是这吃喝那绝对是不愁的,只要去开垦田地,去打猎,那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和猎物。
所以辽东军的人,一个个都人高马大,远不是关内那些军户能够相比的。
关内的军户,田地就那么多,上面的百户、千户之类的压榨又非常的厉害,被侵占的田地越来越多,属于军户的田地就越来越少,而军户家庭的人口就越越多。
所以关内的军户,那是真的叫吃饭都吃不饱。
辽东的军户就好很多了。
这里有的是肥沃的田地,随便去开垦,随便去种,至少来说吃饱是绝对美誉问题的。
辽东军户能够一直震慑住女真各部,这就足以说明辽东军户的强悍了。
所以在辽东军制改制方面,朝廷之上的衮衮诸公都非常的小心,只有当新军彻底的接手了这里的一切,又将这些总兵、总制之类的给调走了。
这才宣布在辽东这边进行军制改制,解放了辽东地区的所有军户。
想要开发辽东,光移民过来显然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激发辽东本地军户们的积极性。
该军制显然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整个辽东的军户们都在欢呼雀跃,都在不断的庆祝。
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脱离军户,变成普普通通的农民就可以了。
如此简单的愿望,现在终于成真了。
普通的军户们在不断的欢呼雀跃,原先的百户、千户却是黯然神伤,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能骑在这些军户的头上吃喝拉撒了。
而且朝廷这边非常狠,朝廷这边还将他们这些百户、千户之类的全部调往关内,如此一番操作,他们就彻底的失去了继续作威作福的基础。
至于说想拥兵自重,那就是真的找死。
不仅仅下面的军户不会跟着你去送死,而且王守仁这边率领的2万新军,1万铁骑也是一直都还镇守在辽东。
一边清剿残余女真各部的同时,也是在防着辽东的这些千户、百户、总兵之类的。
军制改革对谁的利益伤害最大?
自然还是这些千户、百户,总兵之类的,制度一改,他们这些世袭的铁饭碗就等于丢了。
想要继续吃这个饭,就必须进行大明皇家军校进行深入的学习、培训。
这个苦他们哪里受得了,现在的百户、千户,那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很多人甚至于连刀剑都已经不会舞动了,纯粹就是靠着祖上的功劳在过日子。
很多的千户、百户甚至于都圈养了大量的家丁,靠着这些家丁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维持自己在军户头上作威作福的生活。
欢呼庆祝的军户,收拾东西默默离开的千户、百户,整个辽东都在发生这样的一幕。
第653章 征召倭国武士
倭国倭王所在的京都,简陋的倭王御所内,后柏原天皇正在召见大明驻倭国使臣童源。
童源本来是银山县的知县,朝廷这边懒得在派人,所以就干脆认命童源为驻倭国的使臣,全权处理倭国这边所有涉及到大明的事务。
这不,前几天他收到了来自大明天子的圣旨,要他亲自来向倭国这边宣读大明天子的旨意。
“臣东方胜仁恭迎天子圣令~”
后柏原天皇建童源手里面拿出了明黄色的圣旨,也非常恭敬的跪拜下来。
嗯,以前是可以不用跪拜的,但是根据去年年底签署的大明藩属国协议书,倭国名义上的君主是大明天子,倭王也是大明天子的臣子,所以在大事上也必须要行跪拜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国乃大明藩属国,世受天恩……先南洋吕宋土人蛮夷,不识教化,不懂礼数,屡屡犯我大明,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特向倭国征召倭国武士五千名,南下南洋剿灭土人,护我大明!”
童源声音非常的洪亮,念到土人作乱的时候,声音之中仿佛带着雷霆怒意一般,天威浩荡,如渊似狱一般。
“臣东方胜仁接旨~”
听完童源念完圣旨,东方胜仁连忙恭敬的回应,同时整个人都高兴的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果然,大明这边还是比较看中正统的。
尽管现在倭国是幕府说了算,他这个天皇有名无实,手中根本没有什么实权,暗地里支持他的大名也是离得很远。
但是大明这边却是将他当成了倭国的代表,这征兵的圣旨就发到了自己这里,而不是幕府将军这边。
手里面有了这道圣旨,他就可以真正的号令倭国上下了,纵然是幕府,它也要听自己的话,因为他可以狐假虎威。
自己的话可以不听,但是大明天子的话你敢不听?
“童大人,小王略备酒宴,还请您一定要赏光~”
东方胜仁接过圣旨,满脸笑容的和童源说道。
“这就不必了,我还要赶回去。”
“你这边尽快将这件事情给办好就行,在二月十五之前,这五千名武士必须集结到银山县来,我们大明这边还会对他们进行训练。”
吃饭?
喝粥才对吧。
童源又不是不知道你穷的连粥都快喝不起了,还在这里吃饭。
溜了,溜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去幕府这边,反正也离的很近,幕府这边的招待肯定比你这里要好很多的。
“是,小王明白~”
“倭国这边一定按时完成,绝不负大明天子的所托。”
东方胜仁恭敬的回道。
“那就好,在下先告辞了~”
童源满意的点点头,接着看了看东方胜仁简陋的御所,也是忍不住微微摇摇头。
这倭王也真够失败的,无权无钱,甚至于连给后土御门天皇下葬的钱都拿不出,实在是狗窝囊。
可是仔细的想一想,它能够万世一表,一直传下来,传了两千多年,这似乎好像又是非常了不起的。
毕竟在神州大地上,朝代更迭是非常频繁的事情,一个王朝的历史也不过300年,他们却是可以传怎么久。
没有想太多,童源也是离开了京都返回银山县。
银山县今年的工作很重,最主要的还是开采银矿,同时即将要开春了,有很多的商行会组织船队前往黄金洲,这些都是他要忙的事情。
特别是银山县的石见银矿,这绝对是大事。
去年刚刚占领了银山县,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主要还是修通道路,探明储量和位置等等,所以去年的产量并不到,连千万两白银都没有。
但是今年,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开采银矿的事情了。
他可是很清楚,这银山县的银矿,背后的大股东可是当今的天子,还有武将勋贵集团以及自己的恩施刘晋。
别的事情干的怎么样不重要,这事情干好了,保证了银山县银矿的开采,他升迁就有望了,到时候就可以调回大明了。
“立即派人传旨给幕府将军。”
童源这边前脚刚走,东方胜仁就高兴的手舞足蹈,自己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狐假虎威的一次,这感觉似乎好像也是很不错的。
当然他也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