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335章

大明镇海王-第335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考中进士,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直接做官,只能够在家里面等,等着朝廷那一天缺人了,再看看能不能轮到自己去当官。
  王临元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内心之中却是有一个当官梦想,做梦都想要去当官。
  但虽然中举了,成了举人老爷,这生活自然是无忧无虑,在昌黎县这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可是举人想要做官,实在是太难了。
  光靠等和轮的话,他王临元都六十了,等了这二十多年了,都还没有等到朝廷这边认命,所以必须要花银子去打通关节。
  这其中,前前后后王临元也是花了很多的银子了,但花银子的也不止他王举人一个,整个大明,进士每三年就出一百多个,这举人可就多了,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两京十三省都会出现一大批的举人老爷。
  再加上历年积攒下来的举人,这举人的数量就很多了,是个举人都想要做官,竞争何等的激烈,可想而知了。
  所以他也是一直都没能够弄到一官半职,一直在家里面等着。
  到了现在,王临元也是渐渐的熄了做官的心思了,都六十了,即便是去当官,又能够做几年呢?
  可是王临元内心之中又是非常的不甘心,三十二岁就考上了举人,偏偏会试次次名落孙山,想了一辈子做官,到最后也是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再想一想昌黎县的另外一个名人刘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个刘晋,年纪轻轻就考上举人,后面更是直接开挂一般,竟然成了状元,这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刘晋现在都已经从三品的大员了,是户部左侍郎,朝廷的柱石。
  “唉”
  想到这里,王临元又忍不住叹口气,人比人气死人。
  “王老爷早”
  “王老爷散步呢”
  一路上的人看到王临元也是纷纷和王临元热情的打招呼。
  “老爷、老爷”
  这时,王临元家里面的仆人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整个人上气不接下气,脸都通红。
  “什么事啊?”
  王临元看了看问道。
  “朝廷,朝廷发文书来了”
  仆人喘着气说道。
  “朝廷发文书来了?”
  王临元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对,对,朝廷发文书来了”
  “说是召集老爷您去京城这边,好像是有官要做了。”
  仆人连忙点头道。
  “真的还是假的?”
  王临元有些难以置信的再次问道。
  “是真的,老爷您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仆人郑重的说道。
  “哈哈我要做官了?”
  王临元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激动的大笑起来。
  这等了一辈子,眼看着就要入土了,竟然还能够有官做,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仆人自然是知道王临元的心结,也是连忙祝贺。
  “哈哈,好”
  “走,回家”
  王临元高兴的大笑起来,接着也是健步如飞,拐杖一丢,整个人一下仿佛年纪了几十岁一样,飞快的往家里面走去。
  “这王老爷都已经六十了吧?”
  “是啊,前段时间刚刚过的大寿呢”
  “这六十岁了去当官,还能够当几年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能当一年它也是官啊,更何况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啊。”
  “也是啊,到老了,还能当官,也是走远啊”
  “可不是嘛”
  “你们说会不会是我们昌黎县的刘晋刘大人给提拔上去的?”
  “谁知道呢,听说王老爷每年都会派人去给刘大人送礼,不过刘大人却是从来都没有收过任何的人送礼。”
  “这当官还有不收礼的?”
  “我可不信!”
  “就是,当官会有不收礼的?”
  “你们是不知道,刘晋是谁啊,他可是状元,又是财神爷,他自己都富可敌国了,又岂会在乎你送的那点礼?”
  “这倒也是,我们昌黎县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能够出刘晋这样的大人物。”
  “可不是嘛,我们昌黎县通往天津和京城的水泥路都是刘晋出银子修建的呢。”
  “……”
  王临元王老爷要去做官的事情,也是迅速在昌黎县这里传开来,一下子也是成了大家谈论的话题。
  已经六十岁的王临元,这一只脚都要入土了,竟然还有机会去做官,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
  王临元龙行虎步、健步如飞的回到家里面。
  “朝廷的文书呢?”
  王临元一到家也是急忙的问道。
  “爹,在这呢?”
  王临元的儿子王有官连忙拿出朝廷的文书说道。
  王临元一把拿过文书,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整个人也是激动的说道:“哈哈,终于等到这一天,这下终于有官做了。”
  文书是朝廷这边向各地举人下发的,现在朝廷需要大量官员和官吏,有意做官的举人可以去京城这边报道,到时候集中统一进行培训,然后委派到各地去做官。
  “爹,你不会真的要去吧?”
  王有官一看王临元的样子,顿时就连忙问道。
  “为什么不去?”
  “我等了一辈子,终于等到有机会做官了,当然要求。”
  王临元看了看自己儿子说道,给他取名王有官就是期盼着有一天能够有官做。
  “可是,爹您都已经六十了。”
  王有官连忙提醒道。
  “不同你提醒,我知道自己多少岁了。”
  “六十怎么了?”
  “姜子牙八十才出山,最后还不是辅佐周武王伐纣成功。”
  “我这才六十,我的身体健硕的很。”
  王临元不服气的说道,六十岁又怎么了,我等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等到有官做,即便是做一年、两年,我死也满足了。
  “可是爹,文书上面不是写的清清楚楚,这可能要被委派到海外去啊。”
  “您都已经六十岁了,这还要漂洋过海的去海外。”
  王有官无奈了,他太清楚自己父亲想要去做官了。
  如果是在大明境内的话也就算了,可是这一次,文书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这一次朝廷大规模的扩招官员和官吏,一个是用来扩张户部,在大明各地征收税收,另外一个就是大明在海外的疆域进行设置行省和府衙,委派流官,这是要去琉球、去南洋啊,甚至于搞不好还要被派去黄金洲。
  “六十怎么了?”
  “漂洋过海又怎么了?”
  “别人去的,我为什么去不得。”
  “少废话,赶紧去给我准备,我要去京城。”
  王临元才不管那些,想当官想了一辈子了,即便是死,他也要死在当官上面。
  此时此刻,他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精神百倍,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终于有官做了。
  “爹”
  王有官无奈的喊道。
  “怎么?”
  “我的话不好使了?”
  “还是说你翅膀硬了?”
  “你要是有本事,能够考上举人,你现在也能够去做官,你要是能够和刘晋一样,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王临元瞪了自己儿子一眼,狠狠的训斥道。
  王临元自己中举了,他儿子却是连举人都一直考不上,所以指望儿子当官实现自己的愿望那肯定是不现实了。
  现在好了,自己能够去当官了。
  “唉”
  王有官顿时无奈了,叹口气,也是吩咐下人赶紧去准备。
  算了,老爷子想做官想了一辈子,既然要去,那就让他去吧,随了他的心愿,也怪自己不争气,次次名落孙山,连举人都考不上,至今还是个秀才。
  要是自己能够考中举人,考中进士,能够去做官,也算是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可偏偏自己不争气,那也就没有办法了。
  “准备厚礼,我也要一起去京城,看看能不能拜访下刘晋刘大人,给父亲安排一个在大明内的官职,年纪太大了,真要去海外的话,太危险了。”
  王有官想了想也是对下人吩咐道。
  “不用,去海外就去海外,说不定去海外能够直接当一个知县呢。”
  “不就是出海嘛,有什么难的,天津这边天天有船来我们昌黎,也没见有什么问题。”
  王临元老爷子却是连忙说道。
  “爹”
  王有官无奈了,真心拿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
  “你少啰嗦,真要是为你爹好,那就争口气,争取明年秋闱中举。”
  王临元又狠狠的瞪了一眼王有官,再次训道。


第613章 这可是肥差
  京城,吏部。
  随着朝廷下发诏书,要求各地举人进京充当流官派往海外新的领地,整个吏部也是变的无比忙碌起来。
  每年都有大量的举人从大明各地兴高采烈的赶来京城,从吏部这里领取委派认命的文书,接着就兴高采烈的前往海外上任。
  昌黎县离京城非常的近,所以王临元算是最早一批抵达京城的举人。
  “爹,真的要去啊?”
  王有官陪着王临元来到京城,看了看眼前的吏部衙门,王有官再次问道。
  “废话~”
  王临元甩了下王有官,独自往里面走去。
  “您多大了啊?”
  吏部负责此事的官员韩鼎盛看了看前来报道的王临元,顿时就忍不住问道。
  这胡子、头发都斑白了,不好好在家里面享清福,竟然还出来做官。
  “今年六十岁了,怎么?”
  “上面可没说有年龄限制,我这举人的身份也没假。”
  王有官一听,顿时就不开心了,这人人都说自己年纪大了,他偏偏就不服老。
  “老先生,上面是没有说有年龄限制,可是您也要知道,这一次朝廷开恩,那也都是要派往海外新土的,您如果年纪轻一些,说不定户部的刘大人还会邀您,您这要是派往海外,太危险了,一路漂洋过海,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就不值当了。”
  韩鼎盛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他能够理解这些举人的心思,自己以前还是举人的时候,也同样很渴望能够做官,但王临元这年纪也确实是太大了。
  “漂洋过海就漂洋过海,去海外就去海外,我一个老头子都不怕,你怕什么,少废话,赶紧给我开了文书。”
  王临元那是老气横秋,丝毫没有因为对方官职比自己大而有所胆怯,反正都一把年轻了,还怕什么。
  “那好吧~”
  韩鼎盛无奈的微微摇头,接着打开了地图,看了看说道:“您呐,来的还算早,所以不用去太远的地方,月牙城这里还缺个知县,您看可以吗?”
  “行,只要有官做就行,管它在哪里。”
  王临元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点点头。
  本来按理来说举人为官,一般都是从教谕、主薄、县丞之类的做起,也就是八品的小小官,连七品芝麻县令都不是。
  现在需要大量人手前往海外围观,这一去竟然也能够当知县,这就很不错了。
  “那行,我给你开好文书,然后你去户部这边领取官府和官印,你凭借这个文书自己去月牙城上任吧。”
  韩鼎盛看了看王临元的样子,顿时就知道了,这是一个痴迷于做官的人,他哪里知道月牙城在哪里,离大明这里有多远。
  从天津这边乘坐出发,差不多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抵达月牙城,这一路的颠簸,韩鼎盛都怀疑这个王临元还没有月牙城就要嗝屁了。
  “嗯~”
  王临元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很快,王临元就拿到了文书,整个人都忍不住兴奋的走了出来。
  “哈哈,我也是个知县了。”
  “爹,派到哪里去了?”
  外面的王有官一直在耐心的等待,见王临元出来,也是赶紧急切的问道。
  “那个什么月牙城当知县。”
  王临元翻开自己的任命书,看了看说道。
  “月牙城?”
  “这是在吕宋啊,我听人说了,从天津这边去都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王有官一听,想了想说道。
  “一个月就一个月,怕什么。”
  “走,跟我去领官服和官印。”
  王临元一听,无所谓的说道,带着王有官又往户部这边走去,去领取自己的官服和官印。
  领完了自己的官服和官印,王临元又急匆匆的要赶往天津。看书窝
  “你赶紧找人打听下,现在有没有去南洋的商船,让他们稍我一程。”
  王临元老爷子拿到了自己的官服和官印,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一下子年轻了很多岁。
  丝毫没有赶路的疲倦,竟然急匆匆的就要赶着去月牙城这边上任。
  “爹,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要不,等过完年再去也不迟啊。”
  王有官真心是无奈了。
  “过年,你在家过就行了,我都一把年纪了,这过不过都无所谓了,早点去月牙城,也能够早点熟悉下哪里的情况,这样才方便后面做事。”
  “你要是想我了,明年的时候再过来月牙城这边看我就是了,现在往来南洋也是方便多了。”
  王临元无所谓的说道。
  “爹啊~”
  王有官顿时就知道了,自己是没有办法阻止他了,只能叹口气。
  很快就来到了天津,一打听,现在往来南洋和大明的商船还挺多,几乎天天都有商船前往南洋,也有商船从南洋这边返回。
  大明的瓷器、茶叶、玻璃制品、布匹、丝绸、铁器等等在南洋地区销售非常的旺盛,市场需要很大。
  同样的南洋这边珍珠、珊瑚、名贵树木、香料、象牙等等在大明也是非常的吃香。
  自从众多的船队跟随太平侯杜明恩前往南洋开辟了南洋商路之后,大明和南洋之间的贸易往来就变的非常的频繁。
  其中的贸易利润非常的可观,比前往朝鲜、倭国的利润还要更高很多,现在也是成为了天津各大商行新的发展方向。
  天津这边大大小小的商行几乎都和南洋地区的各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定期有船只的往来。
  当有商行的商船得知王临元是朝廷派往月牙城的知县之后,立即就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王临元的请求,答应带王临元前往月牙城。
  这月牙城是大明在南洋的第一个领土,也是现在大明在南洋的重要据点,这前往南洋地区发财的各大商行都在月牙城这边有办事点。
  而且现在在南洋地区兴起的种植园,大部分都是围绕着月牙城周围的吕宋岛上面,对于月牙城的知县,那自然是要巴结一番的。
  在抵达天津的第二天,王临元老爷子带着几个仆人就登上了前往南洋的‘平安号’商船,急匆匆的前往南洋月牙城上任了。
  ‘平安号’商船上面,王临元老爷子船上了官府,带上了官帽,站在甲板上看向南方,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王大人~”
  “还有几天我们就可以抵达了琉球城了,在琉球城这边休息几天之后,我们就直接前往吕宋省,抵达月牙城。”
  ‘平安号’商船的船长彭纪每天都会和王临元老爷子聊聊天。
  每当看到王临元老爷子穿着官府、带着官帽的时候,他都要忍不住感叹,同时也是生怕王临元老爷子死在自己的船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王临元老爷子并不晕船,而且状态和精神也是相当不错,再加上这一路往南都有港口可以停泊,竟然也没有出什么事情。
  “彭先生,你南来北往,见多识广,能不能和我说一说这月牙城的情况,你也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北直隶,更别说去海外了,对于月牙城我是一头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啊。”
  王临元笑着和彭纪点点头说道。
  “当然可以~”
  彭纪爽快的点点头,接着他也是命人找来一张地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