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也无法忘怀羊肉里面加土豆和玉米的滋味。
以前是吃饱就可以了,现在嘛,还可以享受起生活来。
“额吉,大白菜,还有西红柿,买一点吧,回去煮羊汤可好喝了~”
琪琪格很快目光又锁定在了大白菜和西红柿上面。
她很喜欢吃西红柿,西红柿这种东西,红彤彤,非常的漂亮,又酸酸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大白菜,也是她的最爱,加在羊汤里面煮,好吃极了。
“买~买~”
安木尔看了看价格,点点头说道,大白菜便宜,这东西才几文钱一斤,西红柿比较贵,这东西也是从黄金洲引种回来的。
不过,今天卖了上千两银子,她也是舍得买一些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以前物资极度困乏,蔬菜、水果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太遥远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商人们源源不断的将这些东西运过来,一下子就让草原人享受到了物资富足的生活。
蔬菜、水果,自然而然也是走进了他们的日常饮食当中。
不一定天天吃,但集市的时候,只要有,基本上都会买一些。
听人说了,多吃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好。
“大家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了,玻璃灯具和鯨油了。”
“买几个玻璃灯具回去,随便挂在哪里,都非常的明亮,这鯨油燃烧起来没有任何的烟,也不会有异味,关键是还非常的耐烧,绝对是家家必备的东西。”
“蜂窝煤炉和蜂窝煤了,使用简单、方便,非常的耐烧,无论是用来烧水做饭,还是用来取暖,都非常的使用。”
“羊毛布匹了,羊毛布匹了,非常的暖和,非常的轻柔、舒适,冬天的时候有一件羊毛的衣服,保管再冷也不怕~”
商店的一个个角落里面,有伙计在不断的向人推销起新的东西来。
旁边也是吸引了很多的牧民前去围观,推销的这些东西都非常的使用,玻璃灯具看起来就非常的漂亮,还专门的马灯。
至于鯨油,这东西,大家也是知道的。
因为在集市这里还有人专门贩卖了很多海产品过来卖,各种各样的咸鱼干在牧民这里也是抢手的货物。
商店里面的牧民们,一个个都大包小包,几乎是见到一样东西就买。
一个字,便宜~
以前的时候,大明这边过来的东西都很贵,一口铁锅要几匹马才能够换到。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几匹马的话,你买的东西都要用好几辆四轮马车来回去了。
草原纳入了大明的版图,草原的子民们成为了大明皇帝的子民,大家也是跟着享受起大明百姓的富足生活来。
他们样的牛羊马匹值钱,运过来的东西却是很便宜,随便买,尽情的买。
而草原人一向也是讲究有钱就花,反正这银子放在手中又不能吃又不能喝,只有换成了东西,他们才可以感受到银子的魅力。
城镇中的一家酒楼,白云楼上面。
刘晋一边悠闲的吃着烤全羊,涮着羊肉火锅,一边和巴特尔、哈丹、呼和三人聊着天。
嗯,草原上牛羊最肥美的时候,刘晋怎么可能不来草原上面好好的吃一顿烤全羊和涮羊肉火锅呢。
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夏天,那个时候草原上也很热,没有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现在秋天的时候来,正是最好的季节,气候凉爽,牛羊肥美。
“这羊肉还是草原上的好吃,在京城这边无论怎么吃都没有那种味~”
刘晋吃的津津有味,一旁的巴特尔、哈丹和呼和三人却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下面集市上来来往往的牧民们。
这些以前都是他们的子民,对于他们的生活,他们还是很关心的。
三人去了京津地区待了几个月,这一次,也是跟随刘晋再次回来草原上看看,整个人也是感触良多。
“还是现在好啊,大家的日子好过了~”
巴特尔感叹一声说道。
他们在京津地区过的日子非常的舒服,说实话,现在叫他们会草原人,他们都会不太适应了。
现在三个穿的衣服都是大明这边的衣服,至于原先的羊袍之类的,早就丢了。
羊袍非常的重,又有羊膻味,关键是很容易藏小动物之类,还不透气,在草原上穿一穿自然是没有问题。
但是在京城这边,他们还是喜欢上穿大明这边的衣服。
清凉、透气,又舒服,还贴身。
他们在京津这边享受着新生活,原先还担心草原上的牧民会被大明人压榨的很苦,可是这一次回来之后,他们才知道,牧民们的小日子过的也是很舒服。
看看下面街道上的牧民,一个个吃的油光满面,一个个手里面大包、小包的,日子过的非常富足。
“是啊,还是现在的日子舒服~”
“以前打打杀杀的,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现在多好,和和睦睦,大家都过的舒舒服服。”
一旁的哈丹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
想想以前,每当到了这个时候,都是草原人背上肉干,骑上战马,拿起弯刀南下劫掠的时候。
每一次南下都会让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死伤无数。
他们这些草原人尽管能够劫掠到很多的东西,开始终究是有限的,回来过一个冬天,很快就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劫掠虽然能够得到一些自己想要,可是双方之间白白流逝了太多、太多的鲜血。
现在多好,想要什么,直接来买就是了,东西又好又便宜。
草原牧民们享受到了好处,明人们同样也是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
“这样好啊,这样好啊,世界很大,有足够的地方给我们。”
呼和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
去了大明的京师这边,他们也算是开眼界了,原来世界竟然如此的庞大,在大明之外还有非常广袤的土地,还有很多非常、非常优质的草原,只要跟着大明,以后他们的子孙都可以遍布世界上最好的牧场。
“巴特尔,听说你投资了一个专门去南洋地区开种植园的商行?”
说到这里,哈丹就忍不住对巴特尔问道。
“对,确实是投资了一个,现在有很多商行准备去琉球、南洋这边建城、开种植园,我就随手投资了几万两银子过去。”
巴特尔点点头说道。
“也不叫我,我可是听说了,琉球城这里的甘蔗熟了,这熬出来的白糖可值钱了,你投资的商行是不是也准备种甘蔗?”
哈丹一听,也是不满的说道。
“好像也是种甘蔗、熬糖吧,也有可能是种水稻,南洋这边听说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产量非常高。”
巴特尔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
一旁的刘晋听着三人的谈论,也是微微笑了笑。
这三个草原部落首领,现在就是叫他们回来草原上,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说再对大明构成任何的威胁了。
一来他们已经比较习惯了大明的生活,在大明这里也是有着诸多的产业,二来这草原上的牧民生活富足,谁还愿意去造反?
谁又还愿意跟着他们去过苦日子?
第579章 辽东的重要性
刘晋这一次来草原当然不是真的来吃羊肉如此简单。
现在草原成了大明的疆域,每天都有源源不断草原牛羊马匹通过山海关进入到中原大地,想要吃羊肉在京城也是可以。
这一次够来草原,主要还是来给王守仁擦屁股的。
这小子太牛了。
真心牛。
当初留了五千精骑给他,本来是让他一边在草原上修建城镇,一边防守瓦剌和硕特和准噶尔部的进攻。
刘晋人屁颠、屁颠的跑回了京城,留着王守仁在草原上忙碌。
瓦剌的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得知鞑靼诸部被大明兼并之后,自然也是不甘心放过鞑靼诸部这块肥肉,所以也是很快就尝试着进攻鞑靼诸部。
结果倒好。
王守仁就靠着手中的五千精骑,再加上从鞑靼诸部征调起来的几千草原骑兵,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
硬生生的将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打的爹妈都不认识。
特别是和硕特部,他们位于鞑靼诸部的北方(后世外蒙到贝加尔湖一带),离鞑靼诸部的更近一些,成为了王守仁重点打击的目标。
经过了几次的大战,和硕特部直接被王守仁给打垮了,现在不得不往西迁移,自此从北海以南的大一片广袤的草原都纳入了大明的版图。
至于北海以北的广袤西伯利亚,这里寒冷无比,人烟稀少,只有极少数一些游猎民族的存在。
一下子将和硕特部给打败了,逼的他们不得不西迁,留下了如此庞大的草原。
朝廷这边知道这事情之后,弘治皇帝又再次派出了刘晋,刘晋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非常有经验。
看看现在的鞑靼诸部就知道了,自此之后,大明的心脏就再也不用担心时刻受到威胁了。
而且将鞑靼诸部的纳入大明的版图,在草原上设立城镇,开集市,不仅仅丰富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同样大明也是获益良多。
京津地区那些纺织厂获得了羊毛,缓解了原材料紧张的问题。
大量的草原羊进入到了京津地区老百姓的餐桌上,价格便宜,又非常的肥美,现在京津地区的羊肉火锅都已经非常出名了。
大量的牛进入到中原大地,牛是重要的生产力,让更多的老百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牛,极大的方便了农耕。
大量的马匹也流入到了大明,不仅仅让大明军队这边获得了优质的战马,迅速的组建起一支五万人的骑兵大军,这五万骑兵一旦训练完成,必然会成为一支横扫四方的铁军。
除了战马之外,四轮马车的迅速推广,需要的马匹也是越来越多,原先马匹紧张,价格一涨再涨。
现在草原马大量的进来,随意的贩卖,也是解决了运输马匹不足的问题。
除了这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明的边患问题,一下子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草原上王守仁横扫瓦剌两大实力强劲的部族,不仅仅北方安全得到保证,连西边,通往西域的方向也是一下子就变安全起来。
准噶尔部被王守仁狠狠的教训了一次,损兵折将,现在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同时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大明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以至于主动派人到大明来向大明这边求和。
大明军制的改革,再加上兵权收归皇帝,军队开支也是从皇帝的内帑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开始直线飙升。
吃得饱、喝得住,天天训练,再加上武装到牙齿,这战斗力要是还上不来,那就奇了怪了。
现在大明军队的人都嗷嗷叫,一身精力没地方用,都想着找个事情打仗才好,这样升官才快。
“北海往南这一大片区域都纳入了我大明的版图,这辽东地区的屏障就有了,接下来就可以阵阵的开发辽东地区。”
刘晋的看向下面热闹的集市。
对于如何给王守仁擦屁股,刘晋根本就没有去想太多。
照搬现在的模式就对了,鞑靼诸部过的舒舒服服,草原稳定无比。
这个模式搬过去。
在草原上修建城镇作为固定据点,以点成线,以线成面,进而控制整个草原。
至于草原人口多了怎么办,很简单,移民到其它地方去。
黄金洲、澳洲,非洲,有的是地方去安置这些牧民,反正在大明北方的草原,牧民的数量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嗯,过度放牧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容易荒漠化,所以刘晋现在都在寻思着将草原人迁移出去,让大明北方的草原休养生息。
现在刘晋想的最多的还是辽东,在开春的时候就想要开发辽东。
只是因为当时西边的草原还不稳,辽东这地方无险可守,西边没有屏障的话,很容易就出事情的。
现在西边和北边都搞定了,就可以大举开发辽东地区。
“辽东是个好地方啊,后世的共~~和~~国粮仓,这辽东地区要是开发出来了,以后京津地区这边的人口即便是再增加几倍也不怕没有粮食了。”
“而且从辽东地区运粮到京津地区就非常的近而且也方便,直接从辽河进渤海就可以抵达京津了,根本就不需要大老远的从南方运粮来京津地区。”
“除了粮食,辽东丰富的林业资源、煤炭、铁矿资源,这些要是都开发出来,京津地区的工业就有保障了。”
“真是一个好地方~”
刘晋的心里面忍不住再次感叹,辽东是一块宝地,各种各样的资源太丰富了,土地都是黑土地,而且还是平原。
“开发了辽东就可以在海参崴这里建港口,到时候在海参崴这里还可以建造船厂,以后去黄金洲就可以从海参崴出发了。”
想到了辽东,刘晋就想到了后世的海参崴。
那一大片的富饶土地就那样让人给抢走了,本来在北方是有出海口的,后面直接给断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也太遗憾了。
自己既然穿越过来了,肯定是不能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说到底这地方还是天气寒冷,没有什么人烟,没有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去。”
“如何吸引人去辽东地区才是关键,有人才有一切!”
很快,刘晋就皱起了眉头。
“土豆适合寒冷地带种植。”
“小麦也可以,可是这东北太冷了,这到了冬天下的雪又大,真心不吸引人啊。”
“可是辽东离京津地区如此之近,这不搞起来肯定不行的,放着怎么好的一块地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想来想去,刘晋都没有想出一个什么好的方法来。
这个时代想要移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给足甜头才行。
当然了,也可以采用最简单有效、直接的手段,采用行政命令来移民,皇帝一道圣旨一下,还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但刘晋不想采用这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辽东地区,可是如果没有对应的解决其它的问题,这人迁移过去容易,可是生存下来就难了。
辽东又不是琉球、南洋这些地方。
琉球、南洋这些地方气候炎热,冬天是冻不死人的,而且随随便便也是能够吃得饱的,辽东这边要是冬天没有房屋,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粮食的话,绝对要死人。
“烦~
刘晋有些烦躁,想到这个事情就有点头痛。
“刘晋,刘晋~”
这时,巴特尔连叫几声刘晋,将刘晋从思绪之中唤醒。
“哦~”
刘晋回过神来。
“刘晋,哈丹和呼和也想要投资南洋这边的一些种植园,不知道行不行?”
巴特尔刚刚三人在讨论投资种植园的事情。
三人在京津地区生活,日子虽然舒服,不过处处都要花钱,这开销也大,幸亏是刘晋带着几人一起搞了一个专门用羊毛来纺织的纺织厂,赚的银子很多。
三人也是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所以对于投资一些商行是比较热衷的,现在京津地区比较火热的一个投资方向就是投资琉球、南洋这边的种植园。
琉球城的成功也是极大的刺激了京津地区的有钱人,在琉球岛上面,现在都已经同时有五座城在建造,大量的种植园也是围绕着这些城所兴起,清一色种植甘蔗。
琉球城的蔗糖实在是太赚钱了,大家都眼红了。
南洋这边,随着南洋航线的开通,前往南洋经商的船队越来越多,同时月牙城的存在,也是让大明在吕宋这边迅速的扩张起来。
围绕着月牙城,在吕宋这边,也有很多人在办种植园,也是准备种甘蔗用来熬蔗糖。
“行,当然行。”
“其实你们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