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292章

大明镇海王-第292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微微点头。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一些东西,大明似乎不再是以前的大明了,而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的大明,根本就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人群去在如此小的区域内从事某个行业,最多的也就是农民,但也是分布在大明各地。
  根本就不可能说在如此小的地方当中,聚集如此庞大的人群。
  “事关几十万人生计的事情,却是一件大事~”
  接着弘治皇帝就知道纺织业的重要性了,这关系到几十万人生计的事情,足以引起他的高度的重视了。
  “你们有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想了想,弘治皇帝也是问道。
  “陛下,我大明虽然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棉花,不过棉花种植的面积还是很小,大部分的地方,大家种植棉花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使用,很少有人专门种植棉花来出售。”
  “所以短时间内,我大明的棉花都将会处于紧缺的状态。”
  刘健和众人对视一眼,看到大家都微微点头,也是回道。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从大明之外获得棉花,另外一个就是寻找棉花的替代品。”
  “你是说西域和羊毛?”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知道了,很快就想起了这几天报纸上面所看到的内容了,一下子就联系在一起了。
  “是的,陛下~”
  “西域地域广袤,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又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和历史,棉花的产量非常高,足以满足我们大明对棉花的需求。”
  “另外羊毛也是可以用来替代棉花,用来纺纱织布。”
  既然弘治皇帝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事情,刘健也不隐瞒了直接说道。
  “朕明白了~”
  弘治皇帝顿时就笑了笑,接着就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了。
  “这西域和羊毛可都在草原人的控制之下,想要获取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陛下,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汉朝和唐朝的时候,西域就归属于我们。”
  “陛下乃是千古一帝,我大明乃是汉室正统,理应继承汉唐之风,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这时,李东阳站立出来,非常郑重的说道。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以前是没有办法,打不过,现在我大明实力强大了,那自然是要收回来才行,顺带着也是拍了弘治皇帝马屁。
  你弘治皇帝是千古一帝,共盖三皇,德高五帝,岂能不重新汉唐雄风?
  “是啊,陛下~”
  “去年我们重创鞑靼诸部,鞑靼诸部元气大伤,瓦剌野心勃勃,一图一统草原,如果瓦剌一旦统一草原各部,势必会再次严重威胁我大明北方边疆。”
  “臣以为,我们理应乘胜追击,一举扫平整个北方草原,将北方草原各部彻底纳入我大明的管辖和统治,彻底解决北方草原边患问题。”
  谢迁也是站出来表态了。
  他是江南士林的代表,原本是最反对动武的,但现在形势变了,江南的士林们知道斗不过,那就干脆转变思路,选择迎合,也搞起了各种各样的工厂。
  京津这边就有很多工厂、商行之类的都是他们这些南方人出资建造的,王华、王守仁家也算是南方士林的代表。
  “瓦剌部自从也先之后,其实已经分散,各自为政,现在意图统一鞑靼诸部的正是北面的和硕特部和西边的准噶尔部,他们的实力比起原先的鞑靼小王子要差很多。”
  “我们大明是完全有实力可以打赢他们,可以各个击破,最终彻底消灭瓦剌诸部,将草原诸部纳入我们大明的统治,同时恢复对西域的统治和管理。”
  “一旦可以实现的话,从此以后我大明北方将再无边患。”
  兵部尚书刘大夏也是站立出来说道。
  “啧啧,还是臭小子料事如神啊,真的让他给说中了,根本不需要我们来说,这些文臣们一个个都主动请战了,竟然比我们还要积极。”
  张懋和朱辅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笑意,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以前这些文臣们一听到打仗,那是坚决摇头,坚决反对的,现在好了,打仗最积极的反而是他们了,说到底还是和刘晋所说的一样,利益决定一切。


第540章 鞑靼诸部的重要性
  “对瓦剌动武?”
  弘治皇帝看着这些文臣们,眼神之中微微有些诧异。
  时代真的变了,以前这些文臣们是最反对动武的,现在反而成了最积极的了。
  不过瓦剌现在确实是弘治皇帝心头的一根刺,鞑靼诸部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来说对大明根本就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甚至于今年,已经有几个鞑靼部落向大明这边俯首称臣,愿意归附大明。
  当然了,谁都知道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策略,打不过中原王朝的时候,他们都会聪明的选择低头,等实力强大了,又会再次露出锋利的牙齿。
  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上演了这样的画面。
  说到底其实还是看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中原王朝的力量强大了,草原人自然老老实实,反之则是屡屡被南下劫掠。
  鞑靼诸部不足为虑,但是这瓦剌却是心头大患,特别是如果瓦剌的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一旦统一鞑靼诸部的话,实力必然暴涨。
  到时候如果在统一瓦剌内部,一个强大的草原对于大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正如刘健、李东阳他们所说的现在正在解决草原问题的大好时机。
  只是对草原动武可不比对倭国用兵。
  北方草原广袤无边,草原人天然上就具有优势,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又民风彪悍。
  相比之下大明的大军,基本上都是步兵,骑兵非常少,纵然是有骑兵也不敢和草原人在草原上正面对决。
  用步兵来对付草原的骑兵,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对方即便是打不过你,也可以随时逃走,步兵你要是打不过,你连逃都没有地方逃。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中原王朝虽然整体实力强大,却在这方面吃亏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原因。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也想要解决瓦剌,解决北方草原的问题。
  但想要解决北方草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懋,你怎么看呢?”
  弘治皇帝想了想,将目光看向英国公张懋,听听武将勋贵们的意见,这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他现在的平衡之道。
  文官和武将彼此平衡,彼此制衡,这样他这个皇帝的日子才更好过。
  “陛下,臣也以为现在是解决瓦剌的好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瓦剌统一鞑靼诸部,必然会对我大明形成巨大的威胁。”
  张懋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他可是恨不得现在就收复了西域,打服了北方草原的诸部落,这样的话才有源源不断的棉花和羊毛进来,这样他的纺织厂就不会为原材料的事情犯愁了。
  “诸位都认为现在是对瓦剌用兵的大好时机,那不知道大家觉得该如何对瓦剌用兵?”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接着又问道。
  “这……”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又忍不住犯愁了。
  嘴巴一张,说用兵容易,只是如何用兵,如何打败瓦剌,这个才是关键。
  刘健、谢迁、李东阳、刘大夏、佀钟他们就不说了,都是文人,一个个妙笔生花肯定不用说的,真叫他们去策划对瓦剌用兵,一个个就两眼一抹黑了。
  至于张懋、朱辅,他们两个虽然武将勋贵,但也早已经将老祖宗的勇武丟的七七八八了,上次远征倭国,张懋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都是靠着杨云、王守仁和刘晋,轻轻松松就躺赢了。
  “陛下,臣举荐杨云、刘晋和王守仁,他们三人能文能武,必然能够想出好的策略出来。”
  张懋想了想回道,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但是张懋这个人的优点就是他比较会看人,也乐于推荐人。
  所以他也是马上就将杨云、刘晋和王守仁推荐出来,上一次远征倭国,他就是靠着这三人轻轻松松打赢了倭国,为大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嗯,宣他们三人进宫来~”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微微点头,对着萧敬吩咐道。
  很快,萧敬这边就让小黄门赶紧去将刘晋、杨云和王守仁给宣进宫。
  正在家里奶娃的刘晋一脸不爽的来到乾清宫这里,看到在场的诸多大佬之后,心里面一想,顿时就猜到了可能是要对瓦剌动武的事情了。奇幻
  “陛下~”
  刘晋、杨云、王守仁三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乾清宫,接着三人也是小心翼翼的坐到了最角落边上。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在场的都是大佬,他们三个这都是还是第一次参加,刘晋还好点,以前多少也是和这些人比较熟悉,这杨云和王守仁则是略微有点紧张。
  “刘晋、杨云、王守仁,今年把你们叫过来,主要是想要听听你们对于瓦剌、对于北方草原的一些看法。”
  见三人到了,弘治皇帝也是没有浪费时间,直接说道。
  前面的时候,弘治皇帝他们也是讨论有些事情了,只是始终没有讨论出什么东西来。
  大家对于草原上的事情了解的很少,另外都缺乏军事方面的知识,所以对瓦剌用兵,他们连一个头绪都没有。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王守仁和杨云微微吃惊,没想到怎么快就要对北方用武了,吃惊过后则是暗暗一喜。
  陛下将自己召过来,这肯定是要对自己有所任用,这就是机会,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又有立功的机会,这升官就不能了。
  更重要的是对北方草原用兵,这可是封狼居胥的好机会,对于杨云这样纯正的武将来说,这可是至高的理想和追求。
  刘晋和王守仁、杨云彼此互相看了看,脑海中迅速的思索起来,接着刘晋也是第一个站立出来。
  刘晋来到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旁边,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陛下,诸公,不知道大家是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草原问题呢?”
  “还是说仅仅只是为了打击瓦剌,短时间内获得安宁?”
  弘治皇帝、张懋、刘健等人一听,顿时就眼前一亮,刘晋这个高人子弟,看样子肚子里面肯定是有货的。
  “刘晋,你都说说吧,朕都想听一听~”
  弘治皇帝微微挪动自己的身子,接着靠在椅子上面,整个人都来兴趣了。
  看着眼前的刘晋,就和当年在望月楼上面第一次相遇时遇到的一样,他总是能够发表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
  张懋、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也是同样如此,一个个都齐刷刷的看了过来,都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陛下,诸公~”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要打击瓦剌,短时间内获得安宁的话,那很简单,现在就对瓦剌用兵,用骑兵对骑兵就可以了。”
  刘晋想了想说道,接着在地图上面指了指大明北方的区域说道。
  “瓦剌自从也先死后就分散开来,拥有黄金家族血脉的和硕特部是名义上的盟主,但并无任何实权。”
  “实力最强大的是准噶尔部,也同样野心勃勃。”
  “不过总体来说,他们的实力是远不如以前小王子统一下的鞑靼诸部。”
  “这里是鞑靼诸部的实力范围,他们占据的区域算是北方区域当中最好的一片区域,这一片区域水草茂盛,特别适合游牧民族的放牧,北元就是从斡难河流域起家的。”
  “这一大片的区域则是属于瓦剌诸部统治的区域,主要包括青海、西域,天山以北等一大片广袤的区域。”
  “这些区域虽然适合游牧,但水草相对来说是远不如鞑靼诸部的区域,而且地域太过广袤,这也是瓦剌会分成四部的主要原因。”
  刘晋对着地图,详细的介绍起鞑靼和瓦剌的地域分布和形式来。
  经过刘晋的这样一介绍,大家顿时就清楚了一点,鞑靼诸部控制的区域虽然不如瓦剌诸部,但是鞑靼诸部所在的区域是草原上水草最丰盛的区域(后世内蒙和外蒙的区域),瓦剌虽然占的地方大,但是都是一些穷地方。
  同时通过在地图上面讲解,大家也是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离大明越近的地方,就是草原上最肥沃的地方。
  这出了山海关,往北几百公里的范围之内,这些区域正是草原上最肥沃的区域,水草最丰盛的区域。
  “这一片区域~”
  刘晋在地图上面大致的划出一个区域,也就是鞑靼诸部所在的区域。
  “这一片区域离我们大明非常的近,最近的离京城仅仅只有几十里的路程,这片区域是草原是最肥沃的区域,也是历来对我们中原大地威胁最大的区域。”
  “这片区域往东则是辽东,辽东地区三面环山,中间是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如果开发出来的话,足以安置上千万的人口。”
  “往北则是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这里非常寒冷,难以生存。”
  “往西则是瓦剌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统治的区域,往南就是我们大明。”
  “这里就是我们大明京城的所在地,这里是天津~”
  刘晋在地图上面指出一个个区域,主要就是为了凸显出这片区域的重要性,对于大明来说,它真的非常重要。


第541章 草原人和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听完刘晋的介绍,众人的眼睛微微惊讶,这算是第一次如此直观的看到了北方鞑靼诸部所在的区域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以前的时候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现在听刘晋分析完,顿时间就觉得这一片区域对大明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能够将它纳入大明的版图,这岂不是意味着大明的京津地区就多了一道屏障,以后草原人想要再直逼京师是绝对不可能了。”
  弘治皇帝心中忍不住如此想道。
  其他大臣听完也是纷纷微微点头,也都意识到了这片区域对大明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要解决瓦剌,短暂性的解决北方草原的威胁。”
  “这并不难,我们大明现在国力蒸蒸日上,火炮和火枪也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强大,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用火枪和火炮我们也是足以对草原人形成碾压。”
  “就眼前来说,我们要收拾瓦剌也并不什么难事。”
  “在草原上,能够对付草原人的也只有骑兵~”
  刘晋看了看众人,继续缓缓的开口说道。
  “去年我们打败了鞑靼小王子,重创了鞑靼诸部,现在有一些鞑靼部落愿意归附我们大明,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从他们这里获得大量的战马。”
  “用这些战马来组建一支骑兵,不需要太多,五万人就足够了,再配上我大明的精良铠甲和刀剑,配备火枪和火炮,训练几个月的事情就足以对付瓦剌诸部。”
  “另外,我们还可以征调依附我大明的鞑靼诸部兵力,用草原人来对付草原人,那样还会更加的轻松。”
  对付草原人,来自后世的刘晋知道,在没有进入热兵器时代,只有骑兵对骑兵才是最好的方式。
  除非是等到火枪、火炮真正成熟之后才可以利用步兵来对付骑兵,否则在广袤的草原上,唯有手里面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才能够对付草原人。
  汉朝和唐朝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大败草原人,所依靠的其实还是骑兵,骑兵对骑兵,然后利用装备上面的优势,利用强大的国力,最终打败了草原人。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都忍不住微微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