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的一处茶楼上面。
“好,好啊~”
有人看到报纸上面刊登出来的内容,顿时就忍不住拍案叫绝。
“就该如此狠狠的修理他们倭国一顿,绰尔小国,竟敢以上犯下,目无君父,征收我大明商人的重税,杀害我大明子民,更是一直以来纵然倭寇横行我大明东南。”
“这一次,大军压境,直接就灭了跳的最凶的什么大友、大内、上杉,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对我们大明不敬?”
“是啊,大快人心~”
“倭国就是贱骨头,不狠狠教训他们一顿,他们还以为自己有多厉害,这下知道厉害了吧,知道怕了吧。”
“这以后去倭国经商就好多了,不用交税了,也不用担心倭国人欺负我们了,我们有大明在后面撑腰,这以后钱也可以赚的更多了。”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也不知道是谁喊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很快整个茶楼上下都跟着喊了起来,一个个都非常的兴奋。
去年打赢了草原人,今年又狠狠的修炼了倭国人,大家也是跟着变的自信起来。
“大家都赶紧准备、准备,这倭国的石见国割让给我们大明了,这石见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前往黄金洲的必经之地,去往鱼溪也是要经过这里的。”
“现在去石见这里,必然有大量的商机。”
“对,对,赶紧去石见,听说石见这里整准备建港口,修城,又背靠倭国,必然有很打的前景。”
“还是刘公子厉害,我就知道,只要刘公子去,肯定没有问题,果然如此。”
“你看这轻轻松松就打赢了,狠狠地教训了倭国,以后他们对我们大明都老老实实的,而且这还拿下了石见,租借了兵库之津,更是让倭国这边赔款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那是当然,刘公子可是财神爷,刘公子做的买卖就没有亏本的。”
“算算时间,现在很多船队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都在准备去鱼溪、去黄金洲。”
“是差不多该出发了,你说不知道,天津港口这边,港口里面停泊上了几百艘大船,都是前往黄金洲这边的。”
“……”
大明的民间对于这一次的大胜那是高兴不已,天津、京城这边甚至于有商人拿出了鞭炮和烟花来庆祝这个胜利。
第一次,大明为了他们这些商人出兵,为他们这些商人出头,狠狠的教训了倭国,让他们明白,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强大的大明。
当然真正让大家欢欣鼓舞的还是因为这一次打赢了倭国之后,这前往倭国经商也好,还是前往黄金洲这边发财也好都有了安全保障。
原先还要担心倭国这边会不会洗劫大家的商船,会不会对大家征收重税,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大家可以放心的去投资,放心的去倭国这边经商,去黄金洲这边挖黄金。
有了这个条约,以后倭国的市场彻底对大明开放,投资了商行,有了海船的人,新兴的资本家,大明的商人等等,大家都可以从中收益。
自然而然,在京津地区这里,自然是一片叫好声。
……
京城一处别院当中,几个御史、翰林聚集在一起,一个个看着手中的大明早报,看着上面的内容。
“岂有此理,简直斯文扫地,这样的条约,我大明和禽兽何异?”
“我大明和那些蛮夷又有什么区别?”
“倭国杀害我大明商人确实是不对,但这是因为倭国不识教化,不懂仁义礼智信,我们应该做的是向他们传授孔孟之道,传授仁义之道,而不是这样兴师问罪。”
“这大军压境之下,逼着倭国签下城下之盟,这样的条约,简直就是丢人,简直将我大明泱泱大国的气度丢失的干干净净。”
一个御史非常气氛,显得非常生气说道。
“是啊,倭国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我们是大明的宗主国,这宗主国就该有个宗主国的样子,藩属国犯点小错误,应该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征收重税算什么,死几个商人而已,商人尔,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商人不事生产,低买高卖,投机倒把,死不足惜。”
“为了区区这点小事,竟然兴师动众去讨伐我们的藩属国,这实在是丢人,将我们大明的脸面都丢光了。”
“晚上回去我就写参本,我非要好好的参一参英国公、破虏候杨云,还有这个刘晋和王守仁,他们损我大明威严,丢我大明上国的脸面,让我大明在藩属国面前失去诚信,就该让他们回家养老去。”
“算我一个,我晚上回去也写参本,这样的条约,他们竟然还有脸在大明早报上面刊登出来,这要让其它的藩属国,像朝鲜、安南、暹罗等看到了他们又会怎么想?”
“以后还有谁会对我们大明真心的臣服,谁还会尊我大明为宗主国?”
“写了也白写,而且陛下肯定会不高兴的。”
“现在军权掌握在那些武将勋贵们的手中,他们哪里懂孔孟之道,哪里知道仁义之道?”
“唉~”
“陛下现在被小人懵逼,亲小人远贤臣,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今日对自己的藩属国兴师问罪,逼迫藩属国签下城下之盟,这大明的江山恐怕是要风雨飘摇啊~”
“是啊,自古乱臣贼子都是武将勋贵,这武将勋贵掌握兵权,对皇权是最大的威胁,这大明的江山怕,长此以往,恐怕是要动荡不安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你我这样的慷慨正义之士站出来,想陛下阐明其中要害,让陛下及时改正过来,匡扶大明江山于危亡之际,如此也不枉来此世间走一遭。”
“说的好,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值此之时,正是你我为过分忧的时候。”
“大明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恐怕以后人人重利轻义,忘记我儒家仁义、君子之道,这大明就真的危险了。”
“对,对,一起上书给陛下,向陛下阐明其中的要害,绝不可让我大明因此沉沦。”
几人越说越激动,一个个都忧心忡忡,似乎大明离开了他们几个就马上要灭亡了一般。
第512章 文官的分裂
京城当朝内阁首辅刘健的府邸内,李东阳、谢迁、刘大夏、佀钟都来到了刘健的府上,商讨着眼下的大事。
兵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周经现在都还在牢里面关着,但这尚书的位置却是需要有人去接替。
经过了内阁这边的举荐,再加上弘治皇帝这边钦点,刘大夏也是接替了马文升成为兵部尚书。
不过现在嘛,大家都知道,兵部已经不是以前的兵部,现在的兵部手中没有任何的兵权,兵权重新划归到五军都督府,归属皇帝直接领导。
尽管如此,户部毕竟还是六部之一,这户部尚书依然是朝中重臣,国之柱石。
户部这边也是有佀钟来接替周经成为户部尚书,户部的权力倒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消息传回来了,又打赢了~”
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谢迁的话里面听不出一丝的喜悦,眉毛微皱,似乎心事重重。
“打赢了,这是好事,至少以后东南沿海地区再也不用担心倭寇的事情了。”
李东阳笑了笑说道。
“倭寇的事情是不用担心了,但是他们又打赢了,而且这一次从倭国这边索要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赔款,陛下必定龙颜大悦,以后就更加倚重那些武将勋贵了,这以后朝中,我们这些文臣就更没有地位了。”
谢迁很是忧心的说道,眼睁睁的看着武将勋贵集团的崛起,看着弘治皇帝慢慢的靠向武将勋贵集团,对于他们这些忠正之士离的越来越远。
“话不能怎么说~”
刘健微微摇头道。
“倭国以下犯上,杀我大明子民,又一直纵然倭寇犯我东南,确实是应该要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
“以前我们是没有这个力量,纵然有心收拾那些倭寇,我们也是有心无力。”
“现在能够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解决东南倭患的问题,这一战也是没有白打。”
刘健说法还是比较公道的,出发点也是了为大明的利益,至于文武之争,也是放在国家大事之后来。
“更何况,狠狠教训了倭寇一顿,以后我们大明的商船往来倭国、朝鲜、南洋等地区就更加的安全了。”
“眼下已经开始进入夏天了,天津这边有好几百艘大船都在准备着前往黄金洲,以前还要担心倭国这边,现在却是可以大大放心了。”
听到刘健的话,谢迁顿时沉默了,他不是不知道打赢这一仗对于大明的意义,对于大明来说,这一仗的意义就是解决了东边的麻烦,至少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大明东边都可以高枕无忧。
可是,他谢迁是浙江人,典型的江南人,他所代表的是江南地区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绅的利益。
倭寇横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人和倭寇、海盗勾结,用他们来封锁东南沿海地区,以便他们垄断利润惊人的海贸。
倭寇没有了倭国这边的支持,它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朝廷大军不去清剿,这些倭寇自然而然也会消亡的干干净净。
这不仅仅沉重的打击了倭寇,同样也是打击了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大家族、大商人、大士绅的利益,以后想要再垄断海贸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了。
再加上北方天津这边海贸、造船业的兴起,迅速抢夺了江南地区这些人的市场和财路,所以江南地区这边这些大商人、大家族、大士绅的意见就非常大。
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江南地区这些大商人、大家族、大士绅们自然是不甘心,一直都试图通过朝中这些出身江南地区的官员来影响大明的朝政。
要是以前,随随便便都能够找到很多人出来为他们的利益代言,可是经过了几个大案,江南士林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现在整个朝堂上面,尽管出身江南地区的官员还有很多,但在最高层面这边剩下的仅仅只有几人了,而谢迁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他是内阁阁老,朝中重臣。
毫无疑问,他自然而然就成了江南士林的代表,也成了江南地区这些大家族、大士绅、大商人们的利益代言人了。
谢迁环顾一圈,刘健和佀钟是北方人,李东阳和刘大夏都是湖南人,和他们江南人都穿不到一条裤子上面。
特别是刘健和佀钟,现在北方京津地区的兴起,他们这些北方出身的官员自然也是跟着收益很大。
北方出身的这些官员,各自背后的家族多多少少都跟着享受到了资本主义兴起、海贸兴起的好处。
从刘健的话中都可以知道,北方这些官员都是支持对倭国动武的,没有办法,天津这边大大小小的商行,这些北方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是有股份的。
这即将前往黄金洲的几百艘大船,这里面也是有他们的股份,倭国这边如果不稳,他们的投资就可能要打水漂了。
狠狠的教训了倭国,他们的投资就稳了,绝对是要支持的。
“可是,刘公,这倭国毕竟是我大明的藩属国,我们如此兴师动众的逼着倭国签下城下之盟,他们会对我们心服口服吗?”
“更何况,张懋、刘晋他们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这赔偿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数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又要割让石见国,租借兵库之津,以后还要在倭国驻军,这哪里符合我们大明的上国的身份啊?”
谢迁想了想说道。
“心服口服?”
“怎么样才能够让倭国心服口服?”
刘健看了看谢迁,笑了笑问道。
“这……当然是以仁义、诚信……”
谢迁说到这里的时候都有些说不下去了。
“仁义?”
“诚信?”
“我们大明对倭国一向仁义,也是一向诚信,但是他们却不把我们大明放在眼中,不约束自己的武士,以至于我大明东南倭患日重,更是杀害我大明商人。”
“我觉得刘晋说的对,对付倭国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唯有用拳头狠狠的教训他们,他们才会知道怕,自然而然就对我们言听计从了。”
“至于所谓的心服口服,根本就没有必要。”
刘健笑了笑说道。
心里面也叹口气,内阁三巨头之间的裂痕已经很明显了,以前和谢迁还是能够聊得来的,现在嘛,有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了。
两人在朝政意见上的分歧也是越来越大,就像这一次出兵倭国一样,其实谢迁是坚决反对的,而刘健是支持出兵倭国的。
“刘公,谢公,现在争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李东阳站出来当和事佬,他也是已经看出来了,刘健和谢迁之间的矛盾、分歧越来越大,他夹在中间也是很不好做。
当然了,李东阳也是偏向于支持刘健的,因为他在一些商行当中也是有股份的,另外他觉得这几年大明日新月异,焕然一新,蒸蒸日上,大明中兴有望。
这一切都离不开天津,离不开开海禁、离不开海贸,所以不管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为了大明,他都更倾向于支持刘健。
“是啊,讨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谢迁点点头,有些无奈的说道,接着想了想也是直接告辞,再说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看着谢迁离开,众人一阵沉默,大家心里面都知道,文官集团现在也是已经分裂了,不再是一块铁板了。
……
皇宫乾清宫之中。
“哈哈,干的漂亮~”
弘治皇帝看到了最新从倭国这边传回来的消息,那是真的龙颜大悦,高兴的合不拢嘴。
“张懋、刘晋做的不错~”
弘治皇帝心情很好,心里面都在不断的盘算起来。
“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兵权收回来之后,前前后后也是花了几百万两银子出去了,没想到仅仅只是打了一个倭国,连本带利息就全收回来了。”
“有了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军制改革的事情就可以加快了。”
“从传回来的战报来看,新军战力强悍,火炮和火枪威力强大,仅仅只是靠火炮就轻轻松松打败了倭人,或许可以再扩建几支新军出来。”
弘治皇帝心里面默默的计算着,他没有想到仅仅只是打赢了倭国,竟然能够获得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赔款。
这买卖可以做。
前前后后也不过出动了几万大军,在倭国这边打了几场仗,基本上都是依靠强大的火炮轰击敌人,真正的正面厮杀并没有多少。
所以死伤非常的轻微,阵亡、牺牲的将士还不到三位数,受伤的也不到五百人,以如此微弱的代价就狠狠的修理了倭国一顿。
“肯定是刘晋这小子弄出来的,张懋、刘晋、杨云三个人的肯定是不会知道当家的难处,唯有刘晋才知道银子的重要性。”
“是该好好的赏一赏他了,前前后后也是为我做了很多的事情了,封爵肯定是要封的,侯爵应该不过分,不过他还是太年轻了,以后要辅助厚照,一下子封侯,以后就不太好再赏赐了,先封个伯爵吧。”
弘治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晋。
这个条约一看就知道绝对是出自刘晋的手笔,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再加上这租借之类的条款,张懋他们是想不出来这些东西的。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在寻思着该怎么好好的赏赐下刘晋,刘晋为他们老朱家也是做了很多事情了。
别的不说,单单是为老朱家弄下来的这些产业,他们老朱家现在的财富到底有多少,估计连弘治皇帝自己都弄不清楚了,反正他现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