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223章

大明镇海王-第223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2章 强势收回兵权
  京城内阁首辅刘健刘府的书房当中,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一脸的忧愁和担忧。
  “刘公,这一次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气氛有点沉重,三人彼此都没有开口,良久,谢迁感叹一声说道。
  “是啊,死的人太多了,很多大臣其实罪不至死,只是陛下正在气头上,再加上这一次的事情也确实是闹的太大了,所以也是被斩了。”
  李东阳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仅仅是在京城这里被斩掉的人就有几千人,还有一些地方上的大员直接就在地方被处决了,一些边军的总兵、将领等等也同样被就地处决。
  算下来,因为这个案子被杀的人差不多已经有将近五千人了,这个数字非常的可怕,让人想到了洪武朝的四大案。
  要知道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杀星之外,后面的明朝皇帝即便是会杀人,但也绝对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的,一次性杀了将近五千人。
  特别是弘治皇帝这个人一向宽仁大度,对他们这些大臣们那是相当不错,即便是有大臣犯错了,顶多也就是打发你回家养老,刑不上士大夫,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是现在呢,正是弘治皇帝这个老好人,他一次性就杀了将近五千人,而且这个案子似乎还没有一下子要完结的意思,依然还在不断的牵连更多的官员。
  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这就是朝中现在的情况。
  “陛下已经不信任我们了。”
  刘健一支沉默不语,他其实一直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宽厚仁慈的弘治皇帝为什么会杀心大起,以前连自己的死敌都可以放过,为何这一次却是要杀如此多的人,有些人其实也就是贪污受贿,在以前那绝对是属于小事,绝对罪不至死的那种。
  可是这一次,弘治皇帝都没有放过他们。
  思来想去,刘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弘治皇帝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对他们百分百信任的弘治皇帝,不再是那个可以和他们君臣一心的弘治皇帝。
  听到刘健的话,李东阳和谢迁也是一片沉默。
  身为内阁大臣,他们天天和弘治皇帝相处,对于弘治皇帝的变化,他们当然是很清楚。
  以前弘治皇帝有什么事情都和他们商量,也都听他们的意见,至于武将勋贵,哪有他们的什么事情,更别说厂卫了。
  可是现在呢,每次议事,张懋都会在,同时弘治皇帝还不断的加强厂卫的力量,调拨大量的资金给厂卫。
  对于大家提出来的意见,弘治皇帝现在也是会听一听张懋的意见,很多时候,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直接就采纳大家的意见,而是会让厂卫去调查清楚之后,再来决断。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正如刘健所说的,弘治皇帝已经不信任他们了,所以才有现在的种种。
  “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没能为陛下分忧,为国解难,实在是愧对陛下的信任和支持。”
  想了想,刘健也是有些感慨的说道。
  从官仓失窃案开始,他就敏锐的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弘治皇帝对自己不满,对满朝的文官不满。
  “刘公,你说陛下这一次大开杀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李东阳想的很远,他总觉得弘治皇帝这一次大开杀戒是有目的,不仅仅只是完全因为愤怒,而是有着更大目的。
  “真正的目的?”
  谢迁和刘健一听,顿时就又皱起了眉头,仔细的沉思起来。
  “谢公,你是说陛下这一次要收回兵权?”
  刘健和谢迁都是聪明人,仔细的一想,顿时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接着也是睁大了自己的眼睛说道。
  “很快我们就会知道了。”
  李东阳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这一天,弘治皇帝起的很早、很早,对着镜子,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
  虽然仅仅只有三十多岁,可是看起来却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大量的白发,皱起的皮肤,还有浑浊的双眼。
  “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还好太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也懂事多了,知道处理国家大事了,即便是现在走了,我也能够放心下来。”
  弘治皇帝表面非常的平静,但是内心里面却是想的很远。
  以前的时候,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朱厚照了,朱厚照还小,而且非常的顽劣,不肯好好的跟老师学习治国为君之道。
  但是现在,从这两年朱厚照的表现来看,顽劣虽然依然是顽劣了一些,但却是成熟了很多,更是能够体恤民间疾苦,知道老百姓的艰难,跟着刘晋,也是学到了很多治国为君之道。
  这让他倍感欣慰,同时也是更放心下来。
  “朕还有时间,还可以为他铺好更宽的路。”
  “既然你们要限制皇权,那朕就要加强皇权,这兵权也该收回来了。”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就下定了决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往金銮殿这边走去。
  他是大明的天子,同样也是一个父亲,和天底下的父亲一样,他也在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他要在自己离开之前,为朱厚照铺平道路。
  金銮殿当中,众大臣早就已经在等待了,弘治皇帝面无表情,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了自己的宝座。
  群臣三跪九叩,高呼万岁,这一天的早朝就算开始了。
  而这一天,也是注定了将会写进历史的一天。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萧敬扯开了自己的嗓子大声的喊道。
  良久,群臣当中没有人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奏事,近来海清河宴,根本就没有什么大事是值得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
  更何况在这个时候了,大家也没有什么心思来讨论这些小事,众大臣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生怕被牵连,生怕自己撞到弘治皇帝的刀口上面,所以即便是有什么事情,也是尽量不再早朝上。
  所以整个早朝都非常的安静,也是变的极为简单,接连好几天,大家都是过来站个队,接着很快就退朝,各自回去。
  “既然各位爱卿没有什么事情要说,朕这里倒是有一件事情,大家不妨都发表下意见。”
  弘治皇帝见众人不说话,他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我大明军队军备废弛,战力低下,面对鞑子屡屡南下却是只能够依城而守,无法和鞑子硬战,保家卫国。”
  “这一次,也是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克扣军饷、倒霉军需物资,吃空饷、喝兵血,甚至于杀良冒功,将领私养家奴,私设马市、通敌叛国等等,可谓是弊病丛生,积重难返。”
  “所以朕决定,从现在开始改革大明军制……”
  弘治皇帝的声音非常洪亮,讲了很多的东西,但大家都听的清清楚楚,那就是弘治皇帝借这一次的事情要收回兵权。
  所谓改革大明军制不过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就是收回军权,从今天以后,大明军队只归皇帝管辖,调兵遣将都不再需要经过兵部。
  “众爱卿觉得这个军制改革如何啊?”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弘治皇帝讲完,也是满脸笑容的对着群臣说道。
  群臣一片沉默,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个不字,同时大家也总算明白了弘治皇帝为什么要大开杀戒了,一切都是为了兵权。


第433章 屁股决定脑袋
  陛下这一招高明啊,实在是高明啊!”
  群臣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
  内阁首辅刘健心里面忍不住如此的感叹。
  仔细的捋一捋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顿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弘治皇帝的布局。
  先是鞑子南下,弘治皇帝这边坚决要和鞑子打一仗,一改以往的被动防守政策,主动在野外和鞑子厮杀。
  如果打赢了,这自然是好事,他弘治皇帝的声威可以如日中天,竖立起自己的威信。
  如果打输了,弘治皇帝这边就可以随随便便找个借口,严厉的查出下大明军队存在的问题,进而像现在一样,大开杀戒,杀的群臣胆战心惊,自然顺理成章的就可以收回兵权。
  大明军队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这也不仅仅是因为文官集团掌控兵权的缘故,这是诸多方面综合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弘治皇帝找到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现在的大明军队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已经没有办法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来,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制的时候。
  本来嘛,这改制也没有什么,关键是改制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将兵权收回到皇帝的手中,从此以后,兵部不再掌握兵权,只是负责一些和军事相关的事情,兵权再次回归到皇帝的手中。
  “众爱卿觉得怎么样啊?”
  “大家都说说,畅所欲言。”
  弘治皇帝见众人没有说话,忍不住笑了笑,再次问道。
  “臣以为不妥~”
  这时,有个头铁的御史站了出来,很是正气凌然的说道。
  “哦,董爱卿觉得有何不妥啊?”
  弘治皇帝看了看这个御史,淡淡的问道。
  “这军制乃是祖制,是国本,岂可轻易改制。”
  “而且历来这兵权一直都是归属兵部,以文御武乃是祖制,防止出现武将篡位夺权,军制一改,恐怕社稷动摇,江山易主啊。”
  “陛下,军制不可改啊!”
  董御史痛心疾首的说道。
  他的话核心点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军制那是祖制,祖宗传下来的,不可轻易改动,第二个就是兵部掌权不能改动,以文统武的传统不能改,否则会出现武将篡位夺权,社稷动摇的事情。
  “陛下,董公所言有理,军制不能改,请陛下三思啊。”
  头铁的人显然不止一个,又有大臣站立出来表示反对。
  有了人开头,顿时大殿之中,陆陆续续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兵权这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旦收回到皇帝的手中,这意味着,以后他们这些大臣们想要再限制皇权就难了。
  自古以来都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掌军权的人腰杆子最硬,皇帝有了军权,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弘治皇帝冷眼看着一个个跳出来的大臣,心里面却是已经将他们给全部记在了心里面。
  想了想,弘治皇帝看向英国公张懋。
  张懋看到弘治皇帝眼神,顿时就明白该怎么做了,这改军制对他们这些武将勋贵集团来是那是好事。
  这兵权回到了皇帝的手中,自然而然也就会下放到他们这些武将勋贵的手中,文官统武的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
  而且张懋现在也是大资本家,现在也是慢慢的已经尝到了对外贸易的好处,也是知道了在对外贸易当中,他们这些资本家急需一个强大的大明来做支撑。
  这个强大的大明,不仅仅是国力强盛,更重要的是武力强盛,能够将一切阻挡他们这些资本家发家致富的阻碍给扫荡干净。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前往朝鲜倭国的商船就受到了海盗倭寇的影响和骚扰,以前一个月可以去一趟,可是因为海盗倭寇的影响,大家都变的小心翼翼,担惊受怕,有点不敢出海。
  本来按理说应该是大明的水师出动,剿灭掉沿途的倭寇和海盗来,方便商船的往来,可是大明的水师能够剿灭倭寇和海盗?
  恐怕连倭寇和海盗在哪里都找不到,即便是找到了,以大明水师现在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剿灭海盗和倭寇。
  另外刘晋所说的那个倭国的大银矿,他们也是已经派人找到,就在倭国石见,储量非常的庞大,让人眼红无比。
  张懋这些新兴的资本家很想吃下这口肥肉,可是这银矿在倭国,想要吃下这个银矿,倭国人能轻易答应?
  说到底其实最后还是要拳头来解决,只有将倭国人给打怕了,他们自然而然会拱手将银矿送上来。
  但靠大明现在的军队能征服倭国?
  这还晋级只是朝鲜和倭国,未来还要去南洋、去吕宋,黄金洲、澳洲、南亚、非洲和欧洲等等,这些地方,都有无穷的财富,但想要安安全全的去经商,那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大明军队保驾护航。
  很显然,现在的大明军队是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和任务的,那就必须要该军制。
  指望这些文官集团掌控的大明军队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将军权收回来,然后对大明的军队进行彻底的改制,建立一支强大的大明军队,为大明的扩张和资本发展保驾护航。
  “陛下,臣以为我大明军队军备废弛、战力低下、弊病丛生,已不能保家卫国,鞑子屡屡南下,年年入我神州烧杀抢掠,我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是拿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确实是已经到不得不改制的时候,臣以为陛下改制之法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乃是为我大明千秋万代,为我华夏万万子民的长远考虑。”
  张懋对着弘治皇帝的马屁就是一顿乱拍,这让弘治皇帝露出来满意的笑容。
  “陛下,张公所言有理,我大明军队已经积重难返,到了下重药的时候,必须要改制,而且要深入改制,打造一支强军出来,让我大明再无边患。”
  有了张懋开头,成国公朱辅也是跟着表示了支持。
  成国公、定国公、英国公几乎都是武将勋贵集团的代表,也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张懋和朱辅表示了支持,武将勋贵集团们也是跟着纷纷发言表示支持。
  这事情,对他们而言,那是绝对有利的,岂能不支持。
  “刘爱卿,你怎么看呐?”
  弘治皇帝脸上挂满了笑容,接着将目光看向刘健,他是内阁首辅,是百官之首,也是文官之首,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臣……臣以为大明军队确实是到了必须要改制的地步了,只是如何改,还是需要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
  刘健沉吟一番,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他很清楚,这一次弘治皇帝为什么要打开杀戒,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弘治皇帝不能达成自己收回兵权的目的,那么还会有更多的大臣被牵连进去,菜市口这里还会更多的人头搬家。
  弘治皇帝手中可是已经抓住了很多人的小辫子。
  就他刘健,那也是一样的,刘宇和他是老乡,还是他一手举荐的,而且每年他也没有少收刘宇的孝敬,单单是这一条就足以让刘健没有好日子过。
  说实话,这朝堂上下就没几个屁股是干净的,随便一查就能够查出来,以前是弘治皇帝傻乎乎的,不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现在有厂卫在。
  再加上这官仓失窃案、李广案还有现在这个案子,弘治皇帝手里面到底握了多少小辫子谁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他知道这个时候,该妥协了。
  这军权就让弘治皇帝给收回去,不收回去,还会死更多人,最后弘治皇帝还是可以强行推行新的军改,将军权收回去。
  现在进行政治妥协,让弘治皇帝收回军权就可以抱住很多人的脑袋,保住文官集团的利益,不然损失只会更大。
  听到刘健的话,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只要支持改制就好,这兵权收到自己的手中,至于怎么改,那是下面这些人的事情了,他弘治皇帝并不需要去操心太多。
  弘治皇帝这边是满意的笑了,朝中的文官们却是一个个都傻眼了,纷纷看向刘健,意思很明显了,刘健你是不是脑子发烧了。
  在这个时候竟然支持弘治皇帝去改军制,这军制一改,这权力可就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中,以后想要再回到文官集团手中就不可能了。
  大明不可能出现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