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219章

大明镇海王-第219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生的父亲满脸笑容的说道,他没有想到书生竟然能够杀鞑子,拿着一百两银子回来。
  “好~好,没问题,包在我的身上,保管让你和书生满意。”
  董媒婆一听,顿时满口答应下来,接着也是和书生的父亲介绍起来。
  “一根哥,你看咋样?”
  这边唐媒婆看着董媒婆就觉得气,不过看向王一根的时候,也是立即笑容满面。
  “我说了没用,还是要看我儿子的,要不上我家坐坐,喝口水?”
  王一根想了想说道。
  “好~好~”
  唐媒婆一听,顿时一口答应下来。
  ……
  龙头村随着出征军户带回来,也是立即变的无比热闹起来,成为了整个十里八乡的焦点。
  大家天天都在说他们的事情,有人不断的吹嘘自己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了几个鞑子,更有人拿着自己从战场缴获的战利品炫耀。
  不过这些都不是大家最关心的,最关系的还是银子。
  龙头村的破落军户翻身了。
  几乎家家户户都咸鱼翻身了。
  战场杀鞑子的有奖励,这阵亡了的也有奖励,总之,几乎家家户户都带了上百两银子回来,至于没有带银子回来的都成了大家笑话的对象。
  破落军户翻身了,顿时这些破落军户就成了香馍馍。
  在王大牛等人回到龙头村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龙头村这里就有人开始娶亲了,有外村的姑娘嫁进来。
  接着陆陆续续,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办喜事,这喜庆的鞭炮声几乎天天都会响起,村里面的酒席几乎天天都没有听过。
  今天是李家娶亲,明天又是张家娶亲,后天又是王家娶亲,一个接一个,没有停下里的意思,老大娶完了,老二接着娶。
  整个龙头村几乎都洋溢在红色的喜庆海洋当中,多的时候,一天有好几家娶亲,以至于出现了走错场的笑话,
  一个个外村的姑娘用八抬大轿抬进了龙头村,这在以前可是很少、很少的事情。
  龙头村的村民都是军户,这军户都穷的很,又非常的破落,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闺女嫁过去,即便是换亲,那也是很少有人愿意换过去。
  没有办法,虽然大家都穷,但是至少大家的身份比较好,如果是军户,这后代子孙都是军户,靠科举都没有办法去考,风水再好,也都出不了能人。
  更何况还要受上面百户、千户的压榨和剥削,每年都要给百户、千户免费种地、做事等等,总之破落的军户是最最穷苦的存在了,比其他的老百姓还要更苦。
  可是现在,这些破落军户有银子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杀个鞑子有一百两银子的奖励,这绝对是巨款了。
  嫁过去,虽然还是军户,但是这日子就不一样了。
  龙头村这里变的非常热闹,家家户户都有人娶亲,同时龙头村这里也是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修建房屋。
  这一个个修建的房屋占地都很大,都是三进的院子,而且还用上了水泥,门前户口和院子都铺上水泥,非常的干净,房间里面用水泥铺平,这才是人住的房子。
  娶亲潮过完就是建房潮,整个龙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建房子,有些人还统一一起规划着建,非常的整齐,整个龙头村都犹如忙碌无比的工地,天天都有人过来做事,建房子。
  除了娶亲、建房子之外,龙头村的这些破落军户也是开始买田地,因为买田地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带动了整个十里八乡的田地都开始涨价。
  原来仅仅只需要不到3两银子一亩的地,因为龙头村的这些军户买田的缘故,现在都已经涨到3两多银子一亩地。
  即便是如此,只要有人卖田地,立即就会有龙头村的人去买下来,土豪的很,整个村的人银子多的是,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同时在县城里面,县城的店铺和房子价格也是涨了起来,整个县城周围有好些个和龙头村一样的军户村,这些军户有银子了,有些人也是进县城来买房、买店铺,做做生意什么的,又或者是干脆就搬到城里来住。
  进而也是带动了整个县城房价和店铺价格的上涨,同时因为这些军户见识了水泥的神奇,让原本销售并不算太好的水泥店开始变的火爆起来。


第425章 关于军队的规划
  山西大同,刘晋、朱厚照一行人并没有急着回京城。
  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朱厚照一时半会是根本就不想回去,至于刘晋,当然也是带着目的出来的,现在事情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没有完成,自然也是不急着回去。
  犒赏三军仅仅只是刘晋表面上的事情,这一次,刘晋和朱厚照出来,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搞事情。
  军权一直把控在文官集团手中,而文官集团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打压武将勋贵集团,对于大明军队各个方面的建设那是一点都不上心,甚至于还不断的打压。
  长久下来,将原本可以打着鞑子哇哇直哭的大明军队变成了只能依靠高大城墙守卫的绵羊,几乎可以说丧失了大部分的战斗力。
  想办法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收回到皇帝的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操作。
  军权不拿回来,纵然是打造出再强大的军队,它也很快就会被文官集团给坏玩掉,文官集团并不希望大明军力强盛,更不喜欢皇帝开疆拓土。
  在他们看来皇帝就应该垂拱而治,将大权交给他们这些大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至于外敌根本就不足为虑,无非就是要钱、要粮食、要女人嘛,送出去就是了,当然大明这一点上面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不和亲,绝不称臣纳贡。
  所以天然上这些文官集团就不具备开疆拓土的特性,只适合窝里斗,对外方面都是软骨头,很多时候都寄希望于能够用他们那一套所谓的仁义来说法对方。
  但事实证明,这一套是绝对行不通的。
  对待外敌,唯有拳头,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让对方明白你的强大,对你服服帖帖,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唯有马背上开疆拓土,从来没有听说靠一张嘴就能够开疆拓土的。
  想要殖民全球,开启大航海时代,大明就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武力,没有强大的武力怎么去征服土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打败欧洲的殖民者强盗?
  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去保护住自己的成果?
  所以必须要对大明的军队动手,将军权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来,然后再来打造一直征战四方的强军。
  当然夺回军权仅仅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还是改革大明的军制。
  大明现在的军制和户役制度是挂钩的,军户它永远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在明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同志雄才大略,想出了一个不用花钱就能够养起百万雄兵的政策,那就是军户制度。
  他将大明的军队划分成为很多的卫所,每一个卫所分驻在一个地方,然后划分一大片土地给这个卫所,让这些卫所的兵自己耕种土地,从而不需要朝廷花费一分钱就能够养起这百万雄兵来。
  这个制度的好处就确实是如同朱元璋同志所看到的那样,因为有土地,所以这些卫所的军户自己就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朝廷再另外调拨粮食来养活这些军户。
  但朱元璋同志出身卑微,做事缺乏一个长远的眼光。
  关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反对,但朱元璋同志确实是一个缺乏长远眼光的同志,关于这一点军户制度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上,朱元璋同志将自己的一个个儿子都分封到各地,每一个都是掌握了地方权和军权的诸侯王,这也为后来朱棣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打下了伏笔。
  朱元璋同志只是看到了这权力始终在他们老朱家的人手中,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位居中央,其它的分封诸侯王会一心一意的臣服于他选择的接班人。
  却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历史上晋朝八王之乱就是因为诸侯王权力太大,有权有兵,最终八王之乱下,整个北方汉人都因为他们司马家的内斗而差点灭亡。
  还有历史上的汉朝,也是因为刘邦分封了太多的诸侯王,并且诸侯王的实力太过强大,以至于老刘家几代皇帝都在为收拾这些诸侯王而烦恼。
  他朱元璋同志目光短浅,也搞什么分封诸侯王,他在的时候,他那些儿子自然是老老实实,谁都不敢对他说半个‘不’字。
  可是老朱同志一死,他的孙子立即就被他的儿子给夺走了江山,这就足以说明分封制度是非常失败的制度。
  这也说明了老朱同志的目光非常短浅。
  再回到军户制度上面,按照老朱同志的定下的这个制度,他确实是可以不花钱就养活了百万大军,甚至于连边军都靠盐引制度来养活,大大的节省了财政负担。
  可是时移势迁,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
  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他打天下磨砺出来的能征善战的雄兵全部成了耕地的农民,起初还并没有什么,但是一代、两代过后,这可以打垮北元的雄兵就彻底成了老实巴交,只会种地的农民了。
  而且因为军户制度的缘故,这些军户不能从事其它的行业,只能够当兵,这军户的人口和数量在不断的膨胀,这给军户的土地却是始终只有那么多。
  这就会导致军户的生活越来越贫瘠,逐渐的到了弘治朝的时候,这军户制度基本上都已经败坏了,军户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指望他们去打仗?
  另外因为是世袭,所以这些军户还需要忍受百户、千户的剥削,这些千户、百户之类的不仅仅侵占属于卫所的田地,更是奴役和剥削这些军户,将这些军户当成自己的奴隶。
  朱元璋时候可以征战四方的雄兵,因为这个制度的缘故,战力直线下滑,到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除了因为有王振太监瞎指挥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那个时候军户制度下,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就已经低的可怜了。
  根本就不再是朱元璋、朱棣同志征战四方的强军,而是一群临时拿上武器的农民,指望他们去打赢鞑子,简直就是搞笑了。
  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老朱同志其实目光真心不行,看的很短,看不长远。
  另外老朱同志对待当官的是真心非常的刻薄,这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当官的吃不饱,还指望下面的人能够吃得饱。
  所以明朝贪污成风,即便是朱元璋同志薄皮实草依然无法阻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当官的也是人,也是要吃饱饭的。
  从文官集团手中夺回军权,改革大明的军制。
  卫所制度已经完全败坏,根本就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到了明朝后期,为了应对边患的问题,明朝也是不得不改革军户制度,慢慢的培养出了一些职业兵。
  所以在刘晋的规划当中,未来大明还是要往职业兵和后世义务兵相集合,当兵就安安心心的当兵,该训练就训练,而不是一边当兵一边去当农民。
  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科技也是会慢慢的发展起来,这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会不断的革新,到时候就不再是刀剑的厮杀了,而是巨舰大炮之间的对垒了。
  传统的军户制度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一点,必须用职业兵和义务兵来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强军出来。
  当然这都是刘晋长远的规划了,现在他却是非常的头痛,想要从文官集团手中将军权夺回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官集团是不会轻易将军权给放出去的,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土木堡之变当中夺取的权力,岂是轻易就能够多走的?
  所以刘晋和朱厚照此时在边军这边巡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搞事情,不管有没有事情,那都要找出事情来,这样才有借口,才有理由。


第426章 搞事情
  要搞事情容不容易?
  当然是很容易的,大明军队在文官集团的控制下,早就已经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了,随随便便也是能够找到一大堆的问题出来。
  大同府边军的一处军营当中,三边总制刘宇,刚刚才封为靖边伯,而且已经提拔为兵部侍郎,只是因为大战才刚刚结束,所以此时还没有去京城这边就职,暂时还是这三大同、宣府、山西的三边总制。
  刘宇陪着朱厚照、王华、刘晋在军营当中视察,在他看来,太子殿下这是过来刷刷存在感的,随便过来看一看。
  毕竟前不久才刚刚大胜了草原人,现在大明上下都在夸赞大明军队神勇非凡,在这个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想到朱厚照其实是过来找事情的。
  巨大的操场上,大同府的边军站列的整整齐齐,一个个精神面貌相当的不错,身穿密云铁厂打造的铠甲,手持密云铁厂打造的兵器,嫣然是一支强军。
  事实上,前不久的大战当中,这些边军确实是非常的勇猛,在银子的刺激下,作战骁勇,比起那些军户来更加的厉害。
  此时,军户都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卫所,这些边军也是回到了自己守卫的地方,密云铁厂这边捐赠的铠甲和武器还有火炮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这些边军的。
  “不错,不错,很有气势嘛~”
  点将台上的朱厚照看着眼前的大军,满脸笑容的点点头。
  他的话也是让刘宇笑容满面,为了应付朱厚照的检查,他也是忙活了好一阵子,将军户的强壮都拉了过来,这才凑齐了眼前这支看起来还相当不错的大军。
  “这些铠甲和武器看起来很不错啊?”
  “你过来,给我看看这个铠甲和武器。”
  朱厚照满脸笑容,很快目光就锁定了在这些边军的铠甲武器上面,指了指前面的一个大头兵说道。
  这个大头兵微微一愣,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对方是太子,所以也是乖乖的将自己的铠甲脱下,再将武器双手平托到头上呈到朱厚照的身边。
  朱厚照拿起铠甲和武器,仔细的看了起来。
  密云铁厂的铠甲虽然非常的轻薄,但都是采用秘密配方制造出来的钢铁,防御力非常不错,至于武器,那也是用上等的好刚去打造的,非常的锋利、结实,绝对是上好的武器。
  “喝~”
  朱厚照拿着横刀对着点将台上面的一个大柱子砍了过去,瞬间就将大柱子给砍断,顿时就满意的点点头。
  “这武器和铠甲都很不错。”
  “这些都是户部下发的铠甲武器吗?”
  朱厚照对着身边的刘宇问道。
  听到朱厚照的话,刘宇顿时心里一慌,眼神之中闪过一丝慌乱,接着很快也是镇定的说道:“回殿下,这些铠甲和武器全部都是来自京城密云铁厂捐赠的铠甲和武器,确实是相当不错,这一次能够大获全胜,这些铠甲和武器也是功不可没。”
  “哦,来自京城密云铁厂捐赠的铠甲和武器啊~”
  “那户部这边发放下来的铠甲和武器呢?”
  “拿一些过来看看?”
  朱厚照恍然大悟的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
  他当然知道这些铠甲和武器是密云铁厂捐赠的,他是密云铁厂的大股东,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事情。
  他是故意问道,找事情,第一个要找的事情就是武器军备上面的事情。
  朝廷每年都会调拨一批银两和物资用来打造武器装备,这一次大战,弘治皇帝个人就从内帑拿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用来打仗,再加上国库这边出的各种各样我物资,单单是用来打造铠甲和武器的银子就有几十万两银子。
  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