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猜测,关于黄金洲、欧洲、澳洲、非洲这些地方的描述,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这黄金洲既然叫黄金洲,肯定有大量的黄金,蕴含惊人的财富。”
刘晋想了想缓缓的说道,没有一口肯定的回答,而是适当的表示了一些怀疑,这样一来,可信度就高多了。
“说实话,我小有资产,很想组建一支船队前往这黄金洲。”
杜明恩沉吟一番,接着似乎有所决定,想了想对刘晋和弘治皇帝说道。
“我看朱兄也是不凡之人,刘公子对大明之外的地理非常了解,要不我们三人一起组建一支商队前往黄金洲,事后所得黄金你我三人平分如何?”
“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
刘晋和弘治皇帝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微微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个杜明恩竟然如此的果决,今天仅仅只是听到了刘晋的一番话,竟然想要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
第43章 组建船队
“对,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
杜明恩郑重的点点头,接着又说道:“我是一个商人,和清高的读书人是不一样的,我追求的是财富。”
“今天有幸听到了公子对整个世界的描述,我心里面就跟猫爪子在挠一样,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到海外去探索一番,见识一番。”
杜明恩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点脸红的意思都没有,在这个时代,人人都重义轻财,但是他却直言自己追求的是财富,让弘治皇帝和刘晋也是觉得他更加的真实,这样的人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真实的人。
谁都缺钱,谁都需要钱,包括眼前这位大明的天子,他也一样需要钱,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他弘治皇帝一直以来都是厉行节俭,严苛自律,不舍得穿好的、吃好的,连自己住的房子也都不舍得修葺,非常节俭。
难道弘治皇帝就不想住好一点、穿好一点、吃好一些?
他肯定也是想的,只是手中的钱不多,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皇帝,更是一位好皇帝,所以才会如此,如果有钱的话,自然也就不必太过于寒酸。
这堂堂天子都缺钱,更何况普通人了。
“杜先生,你也应该看出来了,我根本就没有什么钱,虽然我也很想去黄金洲这边探索一番,但恐怕是没有办法和你合伙了。”
刘晋看了看杜明恩,无奈的说道。
“不,刘公子虽然没有钱,但是脑海之中的知识却是无价的,这前往黄金洲必须要有刘公子的指引才行,不需要刘公子出钱,只需要刘公子详细的给一份指引就可以。”
杜明恩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商人,思想上竟然非常的超前,知道知识也可以入股的道理,竟然只需要刘晋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引就可以了,实在是让刘晋觉得有些意外,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也从后世穿越过来的。
“这怎么可以,杜先生要前往黄金洲,我自然会竭尽所能的提供帮助,将我所知道的一切说出来,至于说分红的事情就算了。”
刘晋连连摇头,在弘治皇帝的面前还是要留一份好印象的,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重利、贪便宜的人。
“不,刘公子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占股的,我一直以来都相信知识是无价的,没有刘公子的指引,这前往黄金洲根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最后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我必须要带上刘公子,还必须要给刘公子一定股份,这样才更安心。”
杜明恩再次摇头,很是直接的说道。
“杜先生直言直语,爽快!”
一直没有说话的弘治皇帝也是对杜明恩另眼相看,这杜明恩虽然嘴里谈的都是钱财的事情,但做事光明磊落,非常的真实,让弘治皇帝觉得这人还是可以值得信赖的。
“我也很想去这个黄金洲看一看、走一走,既然杜先生有意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那就算我一份,要钱我可以出钱,要人我也可以出人。”
想了想弘治皇帝也是准备参与进去,不管这黄金洲到底存不存在,是否真的遍地黄金,他都想要派人去看一看,不为别的,仅仅只是为了刘晋所说的三种高产农作物,他都要派人去黄金洲走一趟。
这番薯、土豆、玉米如果可以引进到大明来,那大明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的事情,身为一国之君,他太清楚这高产农作物对大明的重要性了,只要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他老朱家的江山自然可以千秋万代。
“朱先生爽快,现在就看刘公子你了。”
杜明恩一听弘治皇帝也愿意入股进来,顿时就高兴的笑了。
这朱平看起来就不凡,有他的加入,组建船队的事情自然要更轻松很多,更何况有人和自己分担风险,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两位想要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我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需要的详细指引,我也会详细的写出来,至于说这股份的事情还是算了,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都没有做就分你们的股,我实在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刘晋看了看弘治皇帝和杜明恩,想了想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指引可以给你们,但是这分股的事情还是算了。
当然内心之中,刘晋还是很心动的,这如果能顺利的去黄金洲一趟,自己绝对要咸鱼翻身啊,一夜暴富根本就不是梦。
但是谁让弘治皇帝也入股了呢,这皇帝便宜是那么好占的?
“这样吧,我和朱先生两人出钱出力各占四城,剩下的两成就算刘公子的,这样总行了吧?”
“不知道朱先生觉得这样可好?”
杜明恩见刘晋始终不同意,想了想也是提议道。
“我没有意见,没有刘公子的指引,这前往黄金洲确实是会比较难,我看刘公子就不要推辞。”
弘治皇帝几乎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下来。
“嗯,这好吧,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这2成的股份实在是太多了,这样吧,我只占一成吧,剩下的一成就分给前往黄金洲的船员吧。”
刘晋将弘治皇帝也同意,心里面也是乐开了花,想了想也答应下来,不过却是没敢要两成,仅仅只是要一成。
“这是为何?”
杜明恩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这前往黄金洲需要的时间非常长,而且是在海中漂泊,生死难料,说实话这是提着脑袋去做事情,必须要给大家一个激励,让船员也能够跟着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获取更多的财富。”
刘晋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弘治皇帝和杜明恩一听,自然也是马上明白了刘晋的意思,想了想也都纷纷点头答应下来。
“那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们先来商量一下,该组建多大规模的船队前往黄金洲,我的建议是不宜太大,以十艘船的规模最合适。”
“规模太大的话,肯定会引人注意,现在朝廷毕竟是不允许私自下海的,规模太小的话又不行,十艘船的规模就刚刚好。”
杜明恩做事雷厉风行,这边刚刚商定了股份的事情,也是立刻就开始商量起组建商队的一些细节。
“十艘的规模可以,不过这船一定要大船,小船抗风浪性太差了,最好是能够找到当年郑和下西洋的郑和宝船来。”
刘晋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郑和宝船的制造法早就已经失传了,现在最大的船就是福船,不过这福船造价高昂,非常难弄到。”
“而且我们这船队在哪里出发,需要配备那些东西,这些也是好好的计划、计划,这前往的是黄金洲,非常远,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是不行的。”
说起这些事情来,杜明恩也是皱起了眉头,组建商队嘴上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非常难,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出发地和返回地全部选在天津卫,至于所需要的十艘福船,我来想办法,我上面还有些人脉,其它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放开手去干。”
弘治皇帝想了想非常大气的说道,他的话也是让杜明恩大喜过望,似乎自己这一次真的是抱上一条大粗腿了。
第44章 多了三个跟班
刘晋一直和杜明恩、弘治皇帝聊了2个多时辰,这两个多时辰,大多数时候都是刘晋在讲自己对海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至于组建商队的事情,反而聊了一会就已经商定了大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这个商人杜明恩,两人都带着随从,两位主子商量好了组建商队事情,具体的细节和执行方面,各自手下的人都会办的妥妥的。
至于刘晋,回头写一份详细的前往黄金洲的指引就可以了。
“其实我们大明前往天竺和锡兰并一定需要经过南洋的,直接从四川、云南一带往缅甸的方向走,很快就能够抵达印度洋,从这里前往印度和锡兰就非常近了。”
“只要我们能够打通这条道路,从缅甸这边往西走就方便多了,我们大明的丝绸、瓷器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欧洲、非洲,换回来源源不断的黄金和白银。”
刘晋拿着白纸,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了大明及南洋一带的地图,在上面划出一条直线,指着这条直线说道。
“确实是很近,只是据我所知这一带的地势崎岖,山高水险,比起这前往南洋的十万大山都更加的艰难险阻,虽然距离上是更近,但是远不如走水路来的快捷、安全。”
“更何况这缅甸虽然是我大明的藩国,一向也有朝贡往来,但管辖这里的却是大大小小无数个土司,很难、很难。”
听到刘晋的话,杜明恩沉吟一番之后连连摇头说道。
“现在来说,确实是有些不太现实,不过我们要有战略性的眼光,未来可就不好说了。”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说这话的时候也是看了看弘治皇帝,其实这话是说给弘治皇帝听的,这开疆扩土的大事,自然也是只有他这个皇帝去做比较合适。
不过刘晋知道眼前这位弘治皇帝,虽然是一位好皇帝,是士大夫们最喜欢的那种皇帝,什么都听这些朝臣的皇帝,对于开疆拓土这种事情,是最反感的。
因为在士大夫们看来,这大动兵戈,不仅仅劳民伤财,更是容易让那些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武将勋贵们再次死灰复燃,更何况儒家一直以来治国都讲究忠孝,反对武力,认为穷兵黩武、好战必亡。
在这方面不能指望弘治皇帝太多,反倒是他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还是有指望的,这位皇帝性子比较脱,敢想敢做,历史上平定宁王之乱、安化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应州大捷等等足见眼前这位还是一个小屁孩的朱厚照比起他的父亲弘治皇帝要更有雄心。
只是可惜的是,这父子两个都是短命鬼,三十多岁就死了,而且一个只娶一个老婆,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娶了很多老婆却是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最后这一脉直接断了,大好的江山便宜了朱厚熜。
弘治皇帝似乎感受到了刘晋的目光,看了看刘晋,再看看外面天空之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笑了笑说道:“时间不早了,我家里还有一些事情,要不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这组建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我们后面再多多联络。”
“好,那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今日能够有幸认识朱先生和刘公子,实在是三生有幸,恨不能和两位秉烛夜谈。”
杜明恩对着弘治皇帝拱拱手,略带遗憾的说道。
“以后肯定还会有很多机会的。”
弘治皇帝笑了笑点点头。
三人互相道别,弘治皇帝、杜明恩先后带着自己的人离开了望月楼,至于刘晋并没有急着走,自己还有三个便宜徒弟正在一旁耐心的等待。
“恩师~”
见刘晋的目光看向自己,黄锦泉、童源、林书鸿三人连忙恭敬的来到刘晋的身边,齐声说道。
整个下午,他们三个都站在刘晋的身边,仔细的听着刘晋和弘治皇帝、杜明恩之间的交谈,对刘晋渊博的知识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刘晋似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世界上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样。
“坐吧,让你们三个站了一下午,实在是不好意思。”
刘晋笑了笑示意三人坐下来慢慢聊。
“没事,能够聆听恩师的真言妙语,这是我们的造化。”
林书鸿连连摇头说道。
“什么真言妙语,我和你们一样也不过是一个秀才,连功名都还没有考上,说不定明年的秋闱,你们三人都高中了,我这个当师父可能就要落榜了。”
刘晋苦笑着摇摇头,不愿意收他们三个当徒弟,刘晋也是有自己考虑的,明年秋闱师徒四人一起参加考试,到时候如果能够一起高中的话,那自然是一段佳话。
可是如果徒弟三个都高中,唯独自己这个师父落榜的话,那就会成为笑话了。
“恩师博学多才,明年的秋闱必然能够高中。”
童源似乎对刘晋很有信心。
“到时候就知道了。”
刘晋笑了笑没有再说这件事情了,接着想了想又说道:“你们拜我为师,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教你们的。”
“不,恩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们一辈子恐怕都无法学到恩师的一点皮毛,等回头我安顿好家里的一切,我就来跟随恩师努力学习。”
黄锦泉似乎已经有所决断,很是果决的说道。
“我也是,我今天就写信回家,以后就跟随恩师学习。”
林书鸿想了想也是下定决定说道。
“我也一样,回去就写信回家,以后紧随恩师左右。”
童源一看两人这架势,也是赶紧表态。
“你们大可不必如此,跟着我也未必能够学到什么,更何况你们还要考功名,将来还要上报君王,下治黎民。”
刘晋看了看三人,这三个人似乎是认真的,看样子以后家里面是要多三张嘴了,自然是赶紧连连摇头拒绝。
“恩师,正是因为我们将来还要考功名,还要上报君王,下治黎民百姓,所以我们才需要跟随恩师学到更多的知识。”
“否则上不能为君王分忧解难,下不能为黎民百姓谋福祉,反而尸位素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我想恩师肯定也是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
黄锦泉铁了心要跟在刘晋身边,刘晋根本就说不过他。
林书鸿、童源两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意志同样非常的坚定,一副从此以后我就跟定你了的样子。
刘晋看了看三人,很是无奈。
“既然你们三个想要跟在我身边,那就随你们吧,我们也正好可以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45章 三阁老
大明的京师很大,居住着上百万的庞大人口,在这个时代来说,放眼全球,它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但是京师虽大,消息传递起来的时候却是显得很小,就在当天,望月楼这里发生的一切以极其可怕的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师。
一时之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的老百姓,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刘晋所讲的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等等,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大门,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来自大明之外的诱人气息。
内阁大学士刘健的府邸内,谢迁、李东阳两位阁老也是应邀来到了刘健的府上,三人围着火炉,一边喝茶也是一边围绕着刘晋所说的内容聊个不停。
“这个刘晋我已经让人查清楚了,他是北直隶永平府昌黎县人,是一名秀才,这一次过来京师也是应邀过来参加秋冬诗会的。”
“他幼年丧父,靠他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养大,读书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