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97章

大明镇海王-第197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月,也就是弘治十二年七月的时候,琉球城的最外面的城墙就已经建好了,高大三丈的城墙,全部都是用水泥和开采的石头建造起来,速度快,比起大明任何一座城的城墙来说都丝毫不差。
  要不是考虑到琉球这里的蛮荒,刘晋一开始甚至于都不想设置城墙,因为城墙这个东西,它会限制一个城市的发展。
  但后面又考虑到琉球城的重要性,最终又还是决定建城墙,以这个琉球城为基础,慢慢的向整个琉球岛扩张,既然是基础,自然还是要建一建城墙的。
  高大城墙的合拢,也是让李远山这边重重的松口气,有了城墙,整个琉球城就安全多了,再配上火炮,李远山觉得,琉球岛本地的这些蛮夷即便是来十万人也休想拿下琉球城。
  除了城墙已经建好之外,琉球城内诸多重要的建筑也是开始一栋又一栋的建起来,一批又一批的人不断从北方、福建、浙江这边招募过来。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琉球城这里就已经有三万多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也是让整个琉球城变的无比热闹。
  三万多人,除了有人继续建设琉球城之外,李远山这边也开始组织人手进开垦,以琉球城为中心,周围的大片、大片原先蛮荒的土地,开始慢慢的出现一块块田地。
  因为是全新的移民之地,这里所有的土地和财富都属于刘晋、朱厚照、张懋他们成立的琉球城,又没有经历过岁月的变迁。
  所以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开垦,一块块田都很大,方便统一的管理,更方便尽可能的利用一些简单的机械去耕种,节省人力。
  琉球城这边所有的开垦出来的田地,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就种植上了甘蔗,甘蔗的种植可以分两季,春季是在2…4月份进行,等到5…7月就可以收获,秋季则是在8…9月种植,等到12月就可以收获,一个种植期就是3个月的时间。
  现在是弘治十二年的七月,算下来时间有些偏晚了一点,但是这里是琉球,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是最适合种植甘蔗的地方,晚一点也是没有关系的。
  要不是因为太晚了,李远山这边甚至于都想要种植水稻,这里的气候同样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
  除了种植甘蔗之外,李远山这边也是没有忘记刘晋的话,在琉球城的周围大面积的种植蔬菜和水果。
  水果不需要占用良田,周围刚刚砍伐的山林地区就可以用来种植水果,当然水果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结果、一时半会是看不到收益。
  但蔬菜就不一样了,现在是七月,再过几个月的时候,北方地区就开始变冷,天气一冷,蔬菜就没有办法种植,到时候即便是京城这里的权贵们也是很难吃到一顿新鲜的蔬菜。
  而琉球这里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即便是冬天很少说有结冰打霜的,温度依然很高,很适合蔬菜的种植。
  现在播种,到了寒冬腊月的时候,这些蔬菜差不多就可以收获了,到时候再将这些蔬菜往天津、京城这边一运,保管能够让吃腻了肉食的有钱人掏腰包买回去。
  甘蔗、蔬菜,这是刘晋规划好的,今年能够带来一定收益的东西,必须要让琉球城的股东们看到投资的收益,这样才能够刺激他们继续往琉球城这里投资,继续招募更多的人到琉球这里来,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甘蔗和蔬菜。
  毕竟利益才是最强大的源动力,没有利益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没有多少人去做,即便是有人去做了,也绝对不可能长远。
  唯有有利可图的事情,才会有人一直去做,并且还能够越做越大。


第394章 大明第一银行的困局
  京城,刘晋的府上。
  “公子,大明第一银行已经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城市全部开设了分行,只是目前,我们的存款业务一直进展缓慢,各地的分行都很少有存款,贷款的人倒是很多。”
  刘晋的书房当中,大明第一银行的总经理何润正在向刘晋汇报这段时间以来大明第一银行的进展情况。
  “通知各地,控制下贷款的额度,没有存款的话,我们贷款太多,我们的资金会跟不上,一旦跟不上,我们的信誉就会受损,严重的情况下还极有可能会引起挤兑。”
  刘晋仔细的听完,这段时间来,刘晋除了天天去翰林院这里泡茶喝之外,其它的时间都在为大明第一银行和琉球城的事情忙碌。
  大明第一银行作为刘晋布局最关键的一步,自然是高度重视。
  现阶段最主要的还是不断在大明各地开设分行,先将点给铺起来,这样的话方便全国各地的使用和流通。
  你在京城这边携带一些银行银票来到南京,同样也是可以从南京分行这里取出银子了,全国各地都通用的情况下,就可以极大的方便银行银票的推广和使用。
  银元这东西携带起来其实还是很不方便,特别是数额较大的情况下,而银票就不一样了,装个几千两、万吧两银票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而且银票用来交易使用也是极其的方便,只需要计算票面的金额,根本不需要去管成色、重量等等。
  现在京津地区,银票也是已经逐渐慢慢的流行起来,出门做买卖,大家都喜欢用大明第一银行的银票来交易。
  当然银元同样非常的受欢迎,成色足,重量足,铸造又非常的精美,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商人都喜欢用银元。
  京津地区是大明的核心,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向着整个大明辐射,大明第一银行也是迅速的开遍了整个大明的两京十三省。
  开遍归开遍,但各项业务的开展却是遇到了困难,特别是这存款的业务,始终开展不起来,即便是在京津地区,存款业务都很少,更别说其它的地方,这也是刘晋现在最头痛的事情了。
  没有存款,这意味着大明第一银河手中的资金始终有限,仅仅只靠手中的这些资金,你再大的盘子,你也经不住大明帝国的人过来贷款啊,这也是刘晋为什么要让何润这边通知各地控制房贷额度的原因。
  只出不进,这对大明第一银行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必须要将存款业务给搞起来!”
  刘晋非常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想了想对何润说道:“你觉得我们的存款业务之所以做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听到刘晋的话,何润微微一愣,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是大家对我们的存款业务还不太熟悉,不相信我们,总觉得这银子存到我们银行来,我们会吃掉他们的银子。”
  “那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刘晋点点头,这个时代和后世是不一样的,后世的老百姓最喜欢存钱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存钱的诸多好处,有利息,不会被人偷,还可以转账交易,非常的快捷、方便。
  可是这个时代就一样了,当然目前大明第一银行的客户那都是有钱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银子可存。
  大家对大明第一银行还是缺乏认可,更是没有存钱的习惯,大家更喜欢将银子拽在自己的手中,总觉得这样才更安全。
  听完何润的话,刘晋的脑海中仔细思索起来,关键还是宣传,还是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这宣传不到位,分散在大明各个乡下的地主老财怎么会知道大明第一银行有存款这个业务。
  思想观念不转变,大家即便是知道了有存款这个业务,也不会将银子存过来,宁可放在地窖里面发霉,也不会去贪图你那一点利息。
  “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刘晋仔细的沉思起来。
  这个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人存款,大明第一银行就算是失败了,搞不起来,只出不进,大明第一银行虽然资本雄厚,但也经不住整个大明的商人之类的来贷款。
  更何况,没有存款,这银子始终埋在大明的地下,没有任何的流通,这对大明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你先回去吧,我再想一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刘晋也是对何润吩咐道。
  “是~公子。”
  何润点点头就离开了,留下了刘晋始终皱着眉头,在思索这个问题。
  “大家不相信,不熟悉,不信任,最关键的还是思想观念的的问题,这个该如何解决?”
  刘晋一直在思索,却是没有注意时间的流逝。
  徐婉儿和李贞笑盈盈的走了进来,看到皱着眉头的刘晋,李贞笑着说道:“相公,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愁眉苦脸的?”
  “是啊,不妨说来给妾身听听,说不定我们能够帮你想想办法?”
  徐婉儿也是跟着说道。
  “还不是大明第一银行的事情,这大明第一银行的存款业务始终没有办法做起来,这边贷款业务又哗啦啦的将银子给放出去,长久这样下去,它终究不是一个办法,这银行的银子,它必须要有进有出才行。”
  刘晋一看是自己的两个老婆过来,顿时就满脸笑容的说道。
  “是不是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个业务?”
  李贞听完,想了想说道。
  “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知道我们大明第一银行有存款业务的人不多,只限于往来的一些商人,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大家不相信我们大明第一银行,更是觉得这银子存到我们银行来,我们会吞掉他们的银子。”
  刘晋点点头说道。
  听到刘晋的话,徐婉儿和李贞顿时也是皱起眉头,开始思索起来。
  “相公,你说如果利用袛报来宣传下我们大明第一银行的话,大家会不会更相信一些?”
  徐婉儿想了想说道:“我们大明第一银行主要还是知名度不高,另外就是大家不太信任,总觉得我们必须和钱庄差不多,如果用袛报来宣传一下的话,大家肯定就知道,而且也更相信。”
  “袛报?”
  “这可不……”
  刘晋一听,顿时就摇摇头,袛报可是大明官方正式的专门用来传递和宣传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怎么可能用来给你宣传大明第一银行。
  不过刘晋的话才刚说到一半,立即脑海中就灵光一闪。
  “袛报~袛报,报纸,报纸~”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接着刘晋也是蒙的一拍自己的大腿,整个人顿时就焕然开朗了。
  要让大家知道,说到底还是靠宣传,怎么宣传?
  报纸绝对是最好的一个方式,在没有后世各种各样的先进通讯手段之前,报纸始终都是最好的一种宣传方式。
  通过办报纸来宣传大明第一银行的各项业务,不断的通过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存银子到大明第一银行的好处,慢慢的自然而然大家就会知道,思想观念也会慢慢的发生改变,这大明第一银行的存款业务自然也就可以办起来。
  而起的办报纸的好处可是非常多的。
  报纸,它也是一种舆论工具,自己办的报纸,上面出刊什么内容,自然是自己说了算,利用合适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慢慢的掌握舆论。
  同样的开办报纸,还可以宣传下现在各种各样火爆无比的行业,什么捕鲸业、捕鱼业、远洋贸易业、纺织业等等。
  一旦报纸开办下来,到时候传遍整个大明,那就不仅仅是京津地区这里火爆了,会迅速向整个大明各地蔓延开来。
  如此以来的话,这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就会变的更加迅猛。
  想到了这里,刘晋整个人都兴奋的起来,接着也是立马高兴的抱住徐婉儿亲了过去。
  “还是夫人厉害,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来,奖励一下。”
  徐婉儿一看秦毅抱着自己就要亲上来,顿时整个人就满脸通红,尽管都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是这毕竟是大庭广众之下,身边还有李贞,还有两个人的贴身丫鬟。
  “相公,还有人呢~”
  徐婉儿小声的提醒道。
  “怕什么,她们又不是没有看过。”
  刘晋才不管这些呢,李贞和徐婉儿都经常一次伺候自己,至于两人的丫鬟,那也是天天伺候主子们,该看的都看到了。
  “相公~”
  徐婉儿脸更红了,一副欲拒还迎的样子,顿时就让刘晋更是凶形大发,一把抱起徐婉儿牵着李贞就往卧室这边走去。
  李贞和徐婉儿一看这个样子,两人顿时就满脸通红,立即就想到了什么,很想抗拒,可是却又……顿时就觉得更羞死人了,脸红的不行。
  “都老夫老妻了,害羞什么~”
  刘晋自然是没皮没脸,一边亲一口,一点也不害臊,至于两人的丫鬟,此时都已经捂着眼睛,悄悄地通过缝隙看着这一幕。


第395章 大明早报
  报纸这东西在后世都已经差不多属于淘汰的东西了,大家很少看报纸了,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获取新闻资讯。
  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想要办报纸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办报纸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纸张,一个是印刷技术。
  纸张和印刷书在这个时代都已经有了,但是都不适合大规模的用来办报纸。
  纸在这个时代非常的贵,不是一般的贵,随随便便一沓纸竟然要好几百文,算下来和后世报纸般大小的纸张,它就要几文钱。
  除了价格昂贵之外,大部分的纸,它的质量都不行,质量好的纸价格又更加的昂贵,像宣纸,它的质量非常好,但是用宣纸来办报纸的话,刘晋要亏的裤子都当掉。
  除了纸的问题之外,印刷技术也是一个问题,这印刷技术不仅仅是印刷的问题,还有油墨的问题。
  印刷技术在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刘晋还可以改良一番,勉强也够用了,但是这油墨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印刷用的油墨和写毛笔字用的墨是不一样的,写毛笔字的墨它是墨块加水慢慢磨出来的。
  这印刷自然是不可能这样去操作的,它必须要弄出一种专门印刷用的油墨出来。
  “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项项来解决,还好我有金手指,不然真心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搞这个报纸,穿越当中没有金手指就办报纸出来的,绝对是瞎几把乱扯淡,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一项项列出来,刘晋也是准备一个个去解决,有金手指在,各种各样的技术都不是问题,而且刘晋本身也是已经养了很多的能工巧匠,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弄出来不难。
  其实这个问题,刘晋都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因为大明第一银行这边发行银票的时候,刘晋就已经专门建造造纸厂和印刷厂。
  造纸厂这边更是在刘晋的指点下制造出了质量相当不错的专门用来印制钞票的纸张,印制银票的纸张都是特殊的纸张,里面添加了棉花、棉绒在里面,所以质量好,遇水都不会有事。
  当然刘晋不可能用这样的纸来印报纸,太贵了,制造这样的纸张比宣纸还贵,但是有这个基础在,弄出一些相对便宜的纸张根本就不是问题。
  反正办报纸,刘晋不准备赚钱的,只要不亏损太多就可以了。
  油墨的问题也是已经解决了,印银票都可以,用来印一下报纸自然也是不是问题,印报纸不需要精美什么的,刚刚开始的报纸也可以不需要图片什么的,只需要字迹清晰就可以。
  想要办到这一步,在印银票的技术基础上,很轻松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纸张和印刷技术的事情,刘晋也是交给了下人去办,自己却是开始培训大明早报的编辑、新闻记者来、
  大明早报,这是刘晋给自己办的报纸想的名字,和后世的早报差不多,都是早上的出来,让大家每天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