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9章

大明镇海王-第19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有没有仔细的去想过,为什么我们站在远处的话,看到的东西都是先看到的顶部,最后离得近了才看到底部?”
  “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天圆地方的话,这大地按理来说,它应该平的,我们从远处看东西的时候,应该是一下子就将顶部和底部全部看到才是。”
  众人听着刘晋的话,再看了看远处的钟楼,再联系到以前远处看到山时的场景,顿时一个个眼睛都瞪大了,纷纷思索起来。
  “没错,确实是这样,都是先看到山峰,再看到山腰,最后才是山脚。”
  “是啊,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众人一个个都陷入了沉思,苦皱着眉头。
  “因为这地并不是平的,它是一个弧线。”
  眉清目秀的少年眼珠子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大声的叫了出来。
  “没错,你说的非常对,也非常的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点上面。”
  刘晋一听,对着这个少年竖起了大拇指,还真是非常的聪慧。
  这时,店小二也是抱着一堆干草走了上来,整个人都气喘吁吁,似乎很急,生怕错过了精彩的内容。
  “谢谢小二哥。”
  刘晋抛出一打铜钱算是打赏,接着开始将这些干草揉成一大团,最后再将刚刚画了地图的白布一包,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就算是做出来了。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球,我们可以称之为地球,这是我们大明,这是黄金洲、这是南洋、澳洲,这是欧洲和非洲。”
  “如果我们往东边一直走,首先抵达朝鲜和日本,然后来到了黄金洲的西岸,再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来到了黄金洲的最南面,过了这里就是大西洋,穿过大西洋之后就来到了非洲和欧洲。”
  刘晋让赵二虎拿着简单的地球仪,自己拿着毛笔继续在上面涂涂画画,勾勒出一条环球的航行。


第38章 世界如此奇妙
  “我们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往南走,绕过这个地方之后就来到了东海岸,东海岸往北边走,到了这里,差不多就是曾经郑和下西洋走到最远的地方木骨都束了。”
  “到了这里之后,我们就可以经过印度、锡兰岛回到南洋,抵达暹罗、安南,这里是我们的广西、广东、琼州岛,在沿着我们大明的东南海岸线一直北上,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北直隶就可以回到出发的地方了。”
  刘晋拿着毛笔在简单的地球仪上面划出了一条环绕地球的海洋航线,众人一个个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仔细的看着。
  “当然,我们也可以同样的从西边出发,一直往西走,也同样能够再次返回我们大明。”
  说完,刘晋也是再次喝口茶水,现在也总算是有点明白老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了,自己这才讲了多久,半个时辰都没有都已经口干舌燥了。
  “不可思议,这一直往东走,真的能够在再回到原先的地方,难道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上面?”
  有人摇着头,实在是难以接受这一点。
  “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世界原来如此之大,我们大明很小嘛,也不过是怎么一点点。”
  有人看着地球仪上面大明的位置,再看看地球仪上面勾画出来的一个个大洲,顿时就发现,原先大明并不大,仅仅只是这个世界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无论是黄金洲、还是欧洲,又或者是广袤的非洲,还有大明北面广袤的区域,随便都要比大明大很多,澳洲看起来也不会比大明小多少。
  “原来世界如此之大,这还是第一次非常直观的认识这个世界。”
  中年人虽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情绪流露出来,这是他长期养成的习惯,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内心之中却是同样非常的震撼。
  他从小受名师教导,但是教的都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的是忠孝仁和、运筹帷幄,却是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全面的教他认识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
  这一刻,他仿佛了打开了一扇门,一扇看到整个世界的门,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大明所在的位置,认识了这个世界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进而内心之中也是很想去看一看,确认一下刘晋所说的这些是否都是真的。
  “有意思,原来大明之外的世界如此广袤,将来我定要打下比大明现在大十倍、大百倍的疆域,统治整个地球才有意思。”
  眉清目秀的少年人此时内心之中也是掀起了波澜,双眼看着赵二虎手中的这个简陋地球仪直放光芒。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一个球上面?”
  “这根本就解释不通啊!”
  林书鸿仔细的看着,脑海中不断回忆刘晋的话,想了想说道。
  “为什么生活在一个球上,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不过我却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面。”
  刘晋想了想说道。
  “其实不单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球,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它也是一个球,并且太阳这个球非常的大,足足有几百万个地球那么大,至于月亮它和地球相比就小了。”
  “虽然月球和太阳看起来大小似乎差不多,但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远,月亮离我们近的缘故。”
  “我们假设这个是太阳,我们这个是地球,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个旋转是一个椭圆的轨迹,在离太阳近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夏天,离太阳远的时候就是冬天。”
  “太阳的光芒在地球上面照射,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球赤道,也就是这条线。”
  刘晋将自己吃饭的桌子比作太阳,接着又拿出毛笔在地球仪上面划出一条线。
  “赤道地区呢因为太阳光是直射的,所以赤道地区的光照足,温度高,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南洋就是属于赤道地区,所以南洋这边没有春夏秋冬之分,一年四季都差不多。”
  “从赤道往南北两个方向走,太阳光照就是斜的,所以温度就越来越低,一年四季的变化就非常的明显,越往北或者是越往南走,温度就越低,像鞑靼、瓦剌这里就已经相当的寒冷。”
  “再往北走的话,就是一片冰雪的世界,一年当中仅仅只有少数几个月的时间比较温暖,如果走到了最北、最南的区域这里,这两个地方则是长年如冬,一年四季都被冰雪覆盖,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
  刘晋在地球仪上面划分出南北,开始讲解清楚为什么大明往北走会越来越冷,往南走会越来越热。
  “原来如此,我是广东仔,在广东这边一年四季都不怎么冷,非常的温暖,这到了京师这边之后,明显就冷多了,原来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来自广东的人说着浓浓的广东音口味官话,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那是当然,广东南边是南海,这过了南海就到了安南、暹罗和吕宋,这些地方就更暖了,根本就没有冬天。”
  “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有南有北,来自北方的朋友肯定是知道北方冬天多雪,来自南方的朋友就知道南方的冬天下雪的天数和次数都会更少,越往南就越少,在广东这边应该是有很多人十几年、二十多年都很难看到一场雪。”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说道。
  “没错,我以前在广东的时候,十多年都没有看过一场雪。”
  “对啊,我是江西的,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一年到尾都盼着冬天能够下点雪,可是一年顶多也就下几次雪,现在到了北方,冬天下雪不过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有人连忙附声道,以前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奇怪的,现在一想,顿时就明白了。
  “哈哈,原来南方人很少看到雪啊,看来还是我们北方好,冬天想看雪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北方有什么好的,冬天冷的要死,我们南方才好,冬天都不冷,也不知道这安南、暹罗、吕宋、南洋这些地方会是何等的温暖。”


第39章 季风是龙王爷
  望月楼的二楼,随着刘晋的讲解,来自南方和北方的人都纷纷站出来说出自己家乡的气候情况,大家一说,顿时就和刘晋所说的一模一样,完全解释的通。
  刘晋看着众人你一句,我一言的,也是露出了微笑,稍微歇息一番。
  “我明白了,为什么吕宋这边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了,因为它处于赤道地区,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足够的温暖,所以可以一年三熟。”
  “我们大明,越往北的地区,温度越低,到了秦岭淮河线一带的地方,虽然还可以种植水稻,可是也只能一年一熟,而江南地区却是可以一年两熟,这再往北的话,因为温度不够,根本就不能种植水稻,只能种小麦了。”
  林书鸿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忍不住激动的说出来。
  “嗯,没错。”
  刘晋点点头说道。
  “其实啊,我们的农业和地理位置也是息息相关的。”
  “这南方不仅仅更温暖,它的降水也更丰富,所以可以种植水稻,北方更冷,降水量也更少,所以就只能种植小麦。”
  “大家发现没有,越往南方走,山上的树木就越茂密,而且到了江西南方、广东、广西、福建这一带之后,树木到了冬天是不会掉叶子的。”
  “北方树木就会掉叶子,而且北方的森林比较南方来就少很多,这一切都是跟降水有关,过了长城,进入了鞑靼和瓦剌地区,这些地区不仅仅寒冷,而且降水也少,所以这些地方的植被是以草原为主,森林并不多。”
  “我们的降水基本上都是来自海洋,我们大明所在的大陆非常的庞大,越靠近海洋地区降水就越多,离的越远,降水就越少。”
  “所以这才有了我们肥沃的大明,往北、往西走,这些地方就是沙漠、草原,因为来自海洋的水太少了。”
  接着刘晋也是继续讲起降水的事情来,在明朝地区这里划分了一条长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降水分界线,也是东西分界线。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陕西降水稀少,这是因为我们离海太远的缘故。”
  有来自西北的人点点头说道。
  “这南北之分竟然是跟降水有关系。”
  有人听到这里恍然大悟的说道。
  “其实我们大明所在的地方,南北降水是非常有规律,我们大明的降水是典型的季风性季候,所谓季风性季候是跟季风有密切关系。”
  “一般我们大明一年降水的开始是从南方开始的,最早是从广东、广西这边开始,他们一般在三四月的时候就开始降雨。”
  “接着这个季风就会开始往北走,到了长江一带的时候,就是五六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梅雨时节。”
  “再继续往北,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往北走,越往北,雨季来的时间就越晚,越往南,雨季就来的越早。”
  刘晋继续拿出毛笔在地图上划出了几道横线,分别标明了时间,让人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
  “没错,我广东这边下雨却是比较早。”
  来自广东那个人站起来说道。
  “江南地区也是如此~”
  “北方也差不多确实是这个时候。”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点头。
  “这季风如果每年都按照我说的这个时间点移动的话,那么那一年我们大明必然南北都是风调雨顺,是一个大丰收之年。”
  “但是,这季风有时候也会非常的反常,比如有时候它在南方停留的时间过长了,到了六七月了,它依然还在南方,没有北移,于是那一年我们大明就会出现南涝北旱的灾年,如果它移动的速度太快了,在南方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五六月就来到了北方,那么我们大明就会出现北涝南旱的灾荒。”
  “我们大明的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出现问题,它就不是单纯的一个地方出问题,北方有旱灾,南方必然有水灾,北方有水灾,南方必然就有旱灾。”
  “只不过因为南方这边离海洋近,所以降水多一些,南方地区的森林也多,所以这旱灾、水灾对南方的影响小一些,北方地区就不一样了,北方都是平原,植被稀少,一旦出现旱灾或者水灾,情况就会非常的严重,历朝历代,北方的灾害问题都要比南方严重的多。”
  刘晋看了看众人,又继续讲起来。
  前面讲的黄金洲也好、澳洲、南洋之类的,甚至于地球什么的,大家都觉得比较远,总是不太相信刘晋的话。
  现在讲到南北之分,南北的差异,南北的降水情况,这个和大家切身相关,而且刘晋讲的都非常准确,大家对于刘晋的话就相信了多了。
  “竟然是这样?”
  “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的查一查历年的资料,核实一番。”
  中年人一听,眼睛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
  “这季风岂不是龙王爷嘛,这龙王爷心情好了,我们大明南方都风调雨顺,这龙王爷要是不高兴了,这不是南方旱就是北方涝,又或者是反过来。”
  有人听完了刘晋的话,也是忍不住笑着说道。
  “可不是嘛,还真是和龙王爷差不多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了,这个时代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和鬼神联系在一起,自己这一说季风,立刻就有人说成是龙王爷了,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难怪历朝历代出问题都是北方这边先出问题,每个朝代更迭,一定是大旱灾引起的,这黄巾起义是因为天下大旱,颗粒无收,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唐朝末年的起义也是因为当时大旱,加之横征暴敛,引发了天下动乱;我朝太祖起义之时也恰好是北方地区大旱,加之北元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我太祖顺天而起,这才有了我大明。”
  黄锦泉熟读历史,听到这里,联想起历朝历代的兴亡,顿时就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似乎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般,大声的说了出来。


第40章 恩师在上
  “没错,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自古以来有句古话,天灾人祸,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天灾,而是比天灾更可怕的人祸。”
  “季风反常是经常有的时候,为什么往往一个朝代要灭亡的时候,天灾就成了致命的因素,在一个朝代兴盛的时候,纵然是有天灾,也会很快就消平下去。”
  “记住,人定胜天,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
  刘晋看了看黄锦泉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
  一旁的中年人从黄锦泉说出历朝历代灭亡的起因之后脑海之中就不断的回忆起自己读过的史书,他自幼受名师教导,历史自然是必学的。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每天忙碌之后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读读历史,总结自己的得失。
  现在听到这朝代的兴亡竟然和这疾风有很大的关系,顿时就非常有精神,仔细的一想,还真是怎么一回事,似乎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是发生在北方的灾荒之年,活不下去的农民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这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农民起义作为导火线,慢慢的群雄逐鹿,最终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归根结底来说,其实还是这农民起义推翻了旧的朝代。
  就在他沉思之际,刘晋的话响起,又仿佛一击钟鼓一般敲打在他的脑海中之中。
  “是啊,这天灾是时常都会发生的事情,发生在盛世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事情和问题,可是发生在一个朝代的末期,绝对是朝代灭亡的导火索。”
  “这最终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人的问题上。”
  他似乎一下子就想到了什么,眼睛开始放光芒,不断的开始沉思起来。
  “那这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